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九州民间志 > 第78章 砚台显字(第2页)

第78章 砚台显字(第2页)

“滚开!”张胖子一脚把小石踹开,小石摔在地上,额头磕出了血。陈墨林看红了眼,挣扎着爬起来,就要和张胖子拼命,可年纪大了,哪里是张胖子的对手?被张胖子一把按在墙上,动弹不得。

“搜!”张胖子吼道。两个伙计立马在作坊里翻箱倒柜,碗碟摔了一地,雕了一半的砚台也被扔在地上,碎成了几块。很快,一个伙计从木盒里找出了那块黑石头,举起来喊:“掌柜的,找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胖子眼睛一亮,推开陈墨林,一把抢过石头,掂量了掂量:“就这破玩意儿?我倒要看看怎么显字。”他端起桌上的茶水,往石头上一浇。水迹漫开,“春和景明”四个字慢慢显了出来,淡青色的字在灯光下,透着股说不出的温润。

“还真有字!”张胖子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下发财了!”他揣起石头,就要往外走。

“把石头还我!”陈墨林嘶吼着,冲过去想抢回来。张胖子回身一脚,踹在他肚子上,陈墨林倒在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小石哭着扑过来,抱住张胖子的腿:“把石头还我们!那是师父的!”

“找死!”张胖子抬腿又要踹,这时,巷口传来一声大喝:“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抢东西!”

众人抬头一看,是巡街的捕头李忠。李忠是个耿直人,平时就看不惯张胖子的做派,今天正好巡到清河坊,听见“墨韵斋”里吵吵闹闹,就进来看看。

张胖子见是李忠,脸上的横肉立马堆成了笑:“李捕头,误会,都是误会!这石头是我跟陈老鬼买的,他反悔了,跟我闹呢。”

“胡说!”陈墨林喘着气,指着张胖子,“他是抢的!还打了我徒弟!”

李忠看了看地上的小石,额头还在流血,又看了看满地狼藉,脸色沉了下来:“张屠,有买卖契约吗?”

张胖子的脸瞬间白了:“这……这刚谈好,还没来得及写契约。”

“没契约,就是抢。”李忠挥了挥手,身后的捕快立马上前,把张胖子和两个伙计按住,“带走!到衙门里说清楚!”

张胖子急了,挣扎着喊:“李捕头,我是知府王大人的远房表亲!你不能抓我!”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你只是个远房表亲。”李忠冷声道,又看向陈墨林,“陈老爹,你也跟我去衙门做个证。”

陈墨林点点头,忍着疼爬起来,小石也抹掉眼泪,跟着一起去了衙门。知府大人倒是个清明官,听了陈墨林的证词,又问了街坊邻居,当场就判张胖子赔偿“墨韵斋”的损失,把石头还给陈墨林,还打了张胖子二十大板,让他在牢里关了三日。

等陈墨林带着石头回到砚坊,已是傍晚。小石的额头包了药,柳氏听说了事情的经过,躺在病床上,拉着陈墨林的手,眼泪直流:“都怪我,要是我没生病,你也不会……”

“哭啥,”陈墨林握着她的手,把石头放在她枕边,“你看,石头回来了,你也要好好的,等开春了,咱们还去西湖边看柳芽。”

柳氏点点头,眼神落在石头上,轻轻叹了口气:“这石头通灵性,是个好东西。”

自那以后,陈墨林更宝贝这块石头了。他不再把它当普通的砚石,而是每天用清水擦拭,细细打磨。奇怪的是,每次柳氏精神好些的时候,石头上显的字就多些。有一回,柳氏喝了药,精神不错,陈墨林往石头上浇水,竟显出一长串字来,不是诗词,而是一段药方,上面写着“川贝三钱、百合五钱、麦冬四钱……”后面还跟着用法,说是每日一剂,煎水服下。

“这是……药方?”陈墨林愣住了,赶紧把药方抄下来,跑去药铺问郎中。郎中看了药方,点点头:“这方子对症,是治咳喘的良方,用料也平和,适合老夫人服用。”

陈墨林喜出望外,赶紧按方子抓了药,煎给柳氏喝。没想到,喝了三剂,柳氏的咳嗽就轻了些,能多吃半碗粥了。又喝了半个月,她竟能扶着墙,慢慢走到作坊门口,坐在当年的竹椅上晒太阳了。

小石高兴得跳起来:“师父!师母好了!这石头真是神了!”陈墨林也笑,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暖意。他蹲在柳氏身边,把石头放在她手里:“你看,它还显字呢。”说着,浇了点水,石头上慢慢显出“平安”二字,淡青色的,像柳氏年轻时绣在帕子上的字。

柳氏摩挲着石头,眼里含着笑:“是个有缘分的物件。”

这天,有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书生走进了“墨韵斋”。书生约莫二十出头,面色清瘦,手里拎着个旧布包,进门就问:“请问,这里有块能显字的黑砚石吗?”

陈墨林愣了一下:“你找它做什么?”

书生从布包里拿出半块玉佩,玉佩是青白玉的,上面刻着个“李”字,边缘有明显的断裂痕迹:“我叫李砚秋,是湖州人。我祖父生前是个秀才,落难时曾在临安钱塘江畔住过,他说过,有块祖传的砚石,石质特殊,遇水显字,上面刻着他亲手写的药方,要是日后遇到有缘人,能凭这半块玉佩相认。”

陈墨林心里一动,从木盒里取出那块黑石头,翻到背面——石头底部,果然刻着个小小的“李”字,旁边还有一道断裂的痕迹,和书生手里的玉佩正好能对上。

“真是祖父的砚石!”李砚秋激动得声音都抖了,“我祖父临终前说,当年他得了一场重病,没钱买药,就把祖传的药方刻在砚石里,希望能遇到好心人,若是有人能发现砚石的秘密,便是与李家有恩。他还说,这砚石是祖上传下来的,叫‘青纹石’,藏在钱塘江滩的泥里,只有有缘人才能找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墨林恍然大悟。原来这石头不是普通的砚石,是李家的传家宝,那药方是李秀才为了感恩留下的。他把石头递给李砚秋:“既是你家的东西,理应还给你。”

没想到李砚秋却摆手:“不不不,陈老伯,这砚石能救了伯母的病,就是缘分。祖父说过,砚石要赠有缘人,您就是那个有缘人。再说,若是没有您,这砚石还埋在泥里呢。”他从布包里拿出十两银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感谢您照顾祖父的遗物,也请您收下,给伯母补补身子。”

陈墨林推辞不过,只好收下银子。李砚秋又说:“我如今在府学当先生,府学里的学生正需要好砚台,我回头给您介绍些生意,您的手艺这么好,不该埋没了。”

没过几日,府学的学生果然陆陆续续来“墨韵斋”订砚台。陈墨林雕的砚台,石质好,纹路清,刻工精细,学生们都爱得紧。渐渐的,“墨韵斋”的名声又响了起来,不仅府学的学生来买,连一些文人雅士也慕名而来,订单排到了两个月后。

陈墨林雇了两个帮手,小石也能独当一面了,能跟着他一起雕砚台。柳氏的身体越来越好,开春的时候,已经能跟着陈墨林去西湖边散步了。湖边的柳树抽出嫩黄的芽,风一吹,带着淡淡的绿气,柳氏站在柳树下,笑着说:“你看,春和景明,日子真的亮堂起来了。”

陈墨林握着她的手,看了看远处的湖面,又想起那块黑砚石。他把砚石放在作坊最显眼的地方,每次雕砚台累了,就浇点水,看着上面显出来的字——有时是“平安”,有时是“顺遂”,有时是“春和景明”。小石问他:“师父,这砚石这么神,咱们为啥不把它当宝贝藏起来?”

陈墨林摸了摸小石的头,笑着说:“真正的宝贝,不是石头本身,是它带来的念想和缘分。你看,因为它,你师母好了,咱们的生意好了,还认识了李相公,这才是最金贵的。”

后来,清河坊的老人们都爱讲“墨韵斋”砚台显字的故事。有人说那石头是神仙赐的,有人说那是柳氏的魂魄附在上面,还有人说陈墨林积了一辈子善德,才有这样的福报。

陈墨林听了,只是笑笑。他知道,哪有什么神仙显灵,不过是人心换人心——他对柳氏的情,对手艺的痴,对小石的疼,都融在打磨砚台的每一下里;李秀才的善,王老汉的实,李捕头的正,还有街坊邻居的帮衬,凑成了这段缘分。

又过了十年,陈墨林老了,雕不动砚台了,就把“墨韵斋”交给了小石。他把那块黑砚石传给小石时,嘱咐道:“做砚台和做人一样,得真,得实。石头能懂人心,人更能懂。这砚台显字,不是因为它有灵,是因为握着它的人,心里有暖。”

小石记着师父的话,把“墨韵斋”守了一辈子。那方显字砚台,就摆在作坊最显眼的地方,历经风雨,石面依旧温润。每当有客人问起这砚台的故事,小石就会笑着讲起当年的事——讲那个冬末的冷雨,讲王老汉送来的石头,讲张胖子的抢夺,讲柳氏的病好了,讲李秀才的玉佩……

故事讲了一年又一年,临安城的烟火气换了一茬又一茬,可“墨韵斋”的木匾依旧亮堂,那方显字砚台,依旧在每个清晨的阳光下,映出淡淡的青纹,像极了当年柳氏坐在竹椅上,念叨的那句“春和景明”。而清河坊的人们也渐渐明白,真正能显字的,从来不是砚台,是藏在烟火里的真心,是融在岁月里的善意,是那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和代代相传的念想。

喜欢九州民间志请大家收藏:()九州民间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八零二嫁硬汉队长,渣父子悔断肠  时衍灵柩  从暗恋到撩夫,清冷校花不装了  魂穿兽世,美娇娘要反推  灵渊九相  我以文气铸长生  穿越倚天:唯一真神镇压诸天  出宫第四年,清冷摄政王夜夜求复合  寒域灵启:冰魂破魔录  全家抢我工作,我送他们农场改造  空间灵泉:穿越大佬独宠小夫郎  鬼族修仙传  武侠:从魔教护法开始  她复仇掀翻豪门,三个大佬红眼争宠  九狱镇天:逆世传奇  我是诡异之主  末日进化:我靠吞噬基因弑神  诱哄!小狐狸回归,大佬被撩红温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诸天至高星神转生成为书店老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