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千里之外的雁门关,陈校尉摩挲着新得的绩禄银子,正盘算着开春后给哨所打口新井。雪地里传来信使的马蹄声,带来了长安的新旨意:考绩优秀的边将,可带家属随军。
铜鹤香炉里的龙涎香还在燃烧,朱五六站在御书房的地图前,指尖划过三岛、江南、漠北。
那些被按绩定禄的官员们,就像无数根线,正在被这新政织成一张巨大的网,网住的不是权力,而是民心。
他想起诸葛亮说过的话。
“雷霆只能劈碎巨石,春雨才能唤醒种子。”
如今看来,这按绩定禄的春雨,已经开始在冻土上生根发芽了。
李元霸的人头落地那日,长安下了场秋雨。
雨水冲刷着午门的地砖,却冲不散空气中的血腥。
有百姓偷偷在街角烧纸,不是为了祭奠那个横死的王爷,而是为了三日前考绩司公布的新章程——那里写着,只要勤恳干活,哪怕是挑粪的杂役,也能凭“清运时效”得赏钱。
朱五六站在城楼上,望着雨中匆匆赶路的行人。
李德全捧着刚送来的江南考绩奏报,说苏州的新粮仓已建成,能存够全县百姓半年的口粮。
“告诉李青天,”朱五六的声音被风吹得很远,“粮仓的匾额,让百姓来题。”
风卷起他的龙袍下摆,像一面猎猎作响的旗帜。
远处的考绩司里,新到任的李青天正在核对账册,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鬓边的白发上,竟比少年时的功名还要耀眼。
这天下,终究不是靠龙椅上的威严撑起来的。
朱五六忽然明白,那些被按绩定禄的俸禄,那些被修改的圣旨,那些流过的血与泪,最终都会化作百姓灶台上的烟火,织成江山最温暖的模样。
当第一缕春风吹绿长安的柳枝时,考绩司的卷宗已经堆到了屋顶。
最新的奏报上说,漠北的军屯粮食产量翻了一倍,江南的桑蚕成活率提高了三成,连长安城里的乞丐都少了——他们或去修桥,或去筑路,靠着新政里的“劳绩赏”,也能挣到糊口的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五六在御花园里种下的凤仙花,终于开出了第一朵花。
他摘下花瓣,夹进诸葛亮送来的《考绩新论》里。书页间还夹着三岛织锦的残片,上面织着的小字被春风吹得微微颤动:
“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
这大概就是按绩定禄的终极意义——不是让官员们为钱干活,而是让每个人都相信,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能开出花来。
就像这凤仙花,哪怕生在宫墙角落,只要有阳光雨露,也能红得耀眼。
李世民被贬为庶民后,在长安城西开了家小酒馆。
有天傍晚,他看到几个考绩司的官员在喝酒,争论着江南的水利考绩标准。
其中一个年轻官员说:“李大人说了,只要能让百姓多收一石粮,哪怕账本上有点小错,也该给绩禄。”
李世民端着酒壶的手顿了顿,忽然笑了。
原来那个被他视作洪水猛兽的新政,最终竟变成了这样——不是要砸掉谁的饭碗,而是要让每个认真做事的人,都能端稳自己的碗。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亮了酒馆墙上的《长安舆图》。李世民的指尖划过雁门关的位置,那里标注着陈校尉的名字和他的考绩等级:优。
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自己跟着父亲在晋阳起兵时,也曾相信过这样的世界——付出就有回报,英雄不问出处。只是后来走得太远,忘了出发时的路。
酒杯被斟满,酒液里映着天上的月亮,像极了三岛织锦上那些明亮的渔火。李世民举杯,敬了那轮月亮,也敬那个在紫宸殿上,敢把规矩捅个窟窿的皇帝。
或许,有些规矩,本就该被捅破。就像冰层下的活水,总要见见阳光,才能养育出肥美的鱼。
朱五六在御书房里收到了李世民酒馆的消息,只是淡淡一笑,在考绩司的新章程上添了一句。
“凡辞官从商者,若三年无欺客记录,可凭商户考绩复职。”
李德全不解。
“陛下,何必给他们回头路?”
“因为朕要的不是顺从,是信服。”
朱五六望着窗外抽新芽的梧桐。
“等他们明白,新政不是要整谁,而是要让干活的人有奔头,自然会回来的。”
春风穿过紫宸殿的窗棂,吹动了案上的考绩册。最新的一页上,记录着长安西市的商户考绩——李世民的小酒馆因“童叟无欺”得了甲等,赏钱足以再添两张桌子。
朱五六拿起朱笔,在那行字旁画了个小小的笑脸。阳光正好,落在龙椅上,暖得像江南的春天。
喜欢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请大家收藏:()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抗战,开局小地图从老军医到元帅 型月,我成了圣谱人柱力? 快穿:三千世界任我行 心事实录 强占万人迷向导?S级哨兵抢破头 漫威:从要饭开始的诸天万界 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 继承老宅后穿了 我与AI的宇宙大冒险 火影:靠自己修炼成仙人! 四合院:开局娄晓娥上错炕 李天骄修仙传 断片故事集 就在你背后 宠你生生世世 万能系统:开局就是作弊器 惊!末世来了,我靠快递车苟活 逆流沙 全民大航海,我的游轮无限进化 龙珠:我把战斗力刷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