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明:朱重八的六岁小皇叔 > 第225章 南水北调(第2页)

第225章 南水北调(第2页)

“去年漠北军粮,你算错三升损耗都要考绩记过,如今北方人喝不上水,你倒只说设粥棚?”

张瑜脸涨得通红,退到一边。吏部尚书宋濂颤巍巍出列。

“陛下,古有商汤祈雨,臣请率百官祭天……”

“祭天?”

朱五六笑了,笑声里带着沙尘的糙意。

“宋大人去年修运河,考绩司查出你多用了三千民夫,你怎么不祭天求神替你补账?”

宋濂的白胡子抖了抖,也退了回去。

阶下顿时鸦雀无声,只有李元霸当年掉刀砸出的浅坑,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这时,朱元璋从殿外进来,靴底还沾着关外的黄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捧着三份地图跪在中央“。

下,三路勘察已毕!臣等绘出引水路线,需凿渠一千二百余里,隧洞七处,渡槽三十九座,约需民夫五十万,耗时五年。”

“五十万?五年?”

兵部尚书跳出来。

“如今漠北需驻军,岭南要修驿道,哪来这么多人?万一民夫哗变……”

“按绩付酬,谁会哗变?”

朱五六接过地图,指着上面的红点。

“参与凿渠的民夫,每日三餐管饱,每月绩禄比在老家种地多三成;工匠若能想出省力法子,赏钱翻倍;官员若能提前完工,考绩直接定‘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

“朕要搞的,叫‘南水北调’。把长江、淮河的水引到北方,让关中、河北也能像江南一样种稻子,让那里的百姓不用再靠天吃饭。”

“南水北调?”

有老臣喃喃重复,像是在念什么天书。他们一辈子见过修堤、挖井,却从没听说过要把一条河的水,搬到几千里外的另一片土地。

朱元璋忍不住补充。

“臣在河北见百姓掘地三尺找水,有户人家为抢半桶泥水,父子反目。这渠修通了,不仅能解渴,还能灌田,北方的税粮能增五成,考绩司算过,十年就能回本!”

“十年?”

张瑜又冒出来。

“国库如今要支应西域和亲的嫁妆、考绩司的赏钱,哪有闲钱投这无底洞?”

“钱从哪来,朕早就想好了。”

朱五六从袖中掏出一本账册。

“江南盐税提两成,西域贡礼折价三成,再让考绩司查各地贪腐,去年抄没的天策府余财,刚好够启动。”

他把账册扔给张瑜。

“户部要是算不清这笔账,就让苏州来的李青天换你。”

张瑜捧着账册,手指抖得像秋风里的叶子。册子里的每一笔都算得清清楚楚,连江南织造司多余的丝线,都被折成了凿渠用的麻绳钱。

宋濂忽然出列,深深一揖。

“陛下,臣虽老迈,愿去督建渠工。臣主修过运河,知道哪里该缓,哪里该急。”

朱五六看着他。

“宋大人去年考绩是‘中’,若能如期完工,朕给你记‘特优’。”

宋濂的白胡子翘了起来,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

这时,殿外传来喧哗,李德全慌慌张张跑进来“陛下,北方流民在朱雀大街跪了一地,说……说愿自带干粮去凿渠,只求能喝上一口活水!”。

朱五六猛地起身,龙袍扫过案上的地图,那些朱砂线条仿佛活了过来,在他脚下蜿蜒成河。

他大步走向殿外,百官连忙跟上。

朱雀大街上,黑压压的流民跪了一片,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抱着孩子的妇人,还有拄着拐杖的残疾人。

见朱五六出来,众人山呼万岁,声音里带着哭腔:“陛下!让咱修渠吧!咱有力气!”

一个缺了条腿的汉子往前爬了两步,举着半截铁锹。

“陛下,俺是石匠,当年修长城断了腿,如今还能凿石头!只求渠通那日,能让俺娃喝口不掺沙的水!”

朱五六站在台阶上,看着这些面黄肌瘦却眼神灼热的百姓,忽然想起三岛织锦上的话。

“衣食足,知荣辱;仓廪实,知礼节。”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传遍长街:

“传朕旨意,即日起设‘漕渠司’,由宋濂总领,朱元璋副之。凡参与南水北调者,无论官民,皆按绩定禄。朕在此立誓,渠不通,朕不换龙袍;水不到,朕不进御膳!”

流民们哭得更大声了,有人把随身携带的种子撒在地上,说要等渠水来的时候,在这里种出第一茬稻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万能系统:开局就是作弊器  我与AI的宇宙大冒险  断片故事集  继承老宅后穿了  六零年代:一个人生活美滋滋  就在你背后  强占万人迷向导?S级哨兵抢破头  宠你生生世世  四合院:开局娄晓娥上错炕  漫威:从要饭开始的诸天万界  快穿:三千世界任我行  抗战,开局小地图从老军医到元帅  惊!末世来了,我靠快递车苟活  李天骄修仙传  型月,我成了圣谱人柱力?  龙珠:我把战斗力刷爆了  全民大航海,我的游轮无限进化  逆流沙  火影:靠自己修炼成仙人!  心事实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