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吴会要?徽章志》载:"泰昌十六年孟冬,上御文华殿,亲制寒梅纹钱范。时御手抚剑痕曰:朕以寒梅五瓣为章,一瓣镇钱法,一瓣肃官箴,一瓣昭匠魂,一瓣警藩王,一瓣守民心。遂刻铁骨冰心于钱背,颁赐五朝元老谢承宗等,着为永制。"永熙三年孟冬,户部钱法堂的鎏金天平两端,真纹与伪饰正面对峙。当襄王党羽以枯叶覆梅行私铸,且看少年清吏谢渊如何持泰昌遗范为刃,在钱背针孔间寻得地道玄机,于徽章真伪处照破二十年僭越阴谋,让"天子健明"的律法之光,穿透铜臭墨污,重铸寒梅真魂。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永熙三年十一月初九,巳时初刻。户部钱法堂的朱漆大门洞开,十二架鎏金天平在晨雾中泛着冷光,官铸钱锭的赤铜色与私铸钱坯的青铅色隔水相望,恍若冰炭同器。谢渊的皂靴踏过threshold,手中黄铜放大镜的光斑落在钱坯缺笔处,青斑铅粉在透光时显出血脉状纹路,恰似钱纹下暗藏的毒瘤。
"列位大人请看,"谢渊的镊子悬停在钱坯上方,缺笔"吴"字表面的薄铜层在晃动中剥落,露出底下斑驳的铅斑,"官铸钱遵《钱法疏》铜七铅三之制,此钱铅含量逾四成,却在钱背刻伪寒梅纹——"他忽然提高声音,"这不是铸钱,是借泰昌帝的清吏徽记,浇铸私军的杀器!"
宗人府长史捧出的檀木匣甫一开启,殿中便腾起松脂与朱砂混合的气息——那是泰昌帝御笔的独有香气。真纹钱范上的寒梅五瓣如刀似剑,第二瓣收笔处的颤痕清晰可见,恰与谢承宗旧笏的缺角方向一致。谢渊以银针挑开伪纹叶尖,七个细如蚊足的针孔在阳光下连成斗状:"诸位可知,襄王冕旒的十二旒珠,正是按此北斗阵排列?"
《宗人府杂录》的黄绢在殿中展开,"元兴三年五月"的朱批格外醒目:"襄王长史赵通判奉旨临摹寒梅纹,三易其稿皆被黜,上怒曰:真纹在骨不在形,尔等摹其形而失其神,与私铸何异?"谢渊的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目光落在"谢承宗"三字上——父亲的名字旁,泰昌帝亲注"寒梅御史,钱法长城"。
户部尚书萧睦之的手掌覆在真纹钱范上,仿佛握住泰昌帝当年的温度:"泰昌帝赐纹时曾言,钱足色则官足廉,官足廉则国足健。"他望向谢渊,眼中闪过痛惜,"令尊血谏时,必是看透了他们借徽记行逆,才会在狱中刻下钱背藏刀四字。"
谢渊忽然想起父亲临难前赠予的玉佩,寒梅纹的第五瓣始终朝向丙巳位——此刻正与钱坯伪纹的枯叶根部重合。殿外的北风掠过檐角的铜铃,叮当声中仿佛夹杂着二十年前的金殿钟声,那时泰昌帝亲手将钱范交到父亲手中,说:"此纹如朕之眼,看住大吴的钱炉。"
片尾:
酉时初刻,东宫的龙纹烛台上,萧栎用银针串起钱背七孔,月光穿过针孔,在舆图上投下萧氏官窑的阴影。丙巳位砖窑的轮廓与枯叶茎干完美重合,而叶脉走向,竟与《皇舆全览图》中私军粮道分毫不差。
"殿下,谢大人送来的《查案手札》,末页残句补全了!"贴身宦官呈上修复的绢帛,"钱背七孔连丙巳,摇光星动钱炉开——正是私铸钱每月十五运输的密语。"萧栎的指尖抚过手札边缘的血印,那是谢承宗被狱卒打断手指时留下的。钱坯伪纹的每道叶脉,在烛火下竟显出血丝般的纹路,与手札中"砖窑地道深七丈,每丈刻一钱纹"的记载一一对应。他忽然冷笑:"摇光星当值之日,正是他们用匠人血钱开炉之时。"
戌时三刻,谢渊在刑部值房将伪纹拓片与泰昌朝《徽章志》重叠,发现所有枯叶的蜷曲角度,均对应《兵器谱》中弩箭的有效射程。更令他心惊的是,伪纹避开的"冰心"二字位置,恰好是钱坯含铅量最高之处——私铸者竟以天子御笔为盾,行蛀空钱法之实。
细雪扑打窗纸时,钱法堂传来新范开铸的声响。谢渊望着案头并置的真伪钱纹,真纹的五瓣如五指成拳,伪纹的枯叶似毒爪暗藏。他知道,这场辨伪之战的胜负,不在于钱背的几处针孔,而在于泰昌帝留下的"天子健明"之道是否尚存——当律法如寒梅般铁骨铮铮,当钱法如天平般不偏不倚,任何借名讳以营私的奸佞,终将在"天子健,钱法正"的洪钟巨响中,露出藏在枯叶下的嶙峋白骨。
喜欢玄桢记请大家收藏:()玄桢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漫] 某柯学的方块大作战 星主她每天都在吊打星际天才/开荒技术我最强,穿到星际放光芒 星火不息 穿成反派摄政王的宠婢 道观继承人她穿书后在当召唤师+番外 被怪物们痴迷的人类/在怪物世界当万人迷 豪门婆婆不作妖,穿书结局狠美好 开局一个“碗”+番外 摆摊女 谁在军校敲木鱼?![机甲] 四合院我是何大清卷死满院小禽兽 死遁后徒弟他彻底疯了 末世来临:开局强化蜡烛对抗诡异 幽梦诡事录 穿书后和宿敌的CP爆了 穿成古早女配后我只想回家 预知将被献祭给魔尊后 表妹难哄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黑莲花师尊她怼天怼地,但万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