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玄桢记 > 第293章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第1页)

第293章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第1页)

卷首语

《吴史?储位志》郑重载录:德佑五年孟秋,德佑帝萧桓鉴九王夺嫡之惨祸,颁诏废公开建储旧制,创秘密立储新规。御笔亲书储君密旨,盛以黄绫玉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此制承前朝血鉴,化明争为暗竞,虽使朝堂党争暂敛锋芒,然诸王转以幽微手段角力,新旧势力于政海深处激斗未休。今录三省六部暨都察院合呈之疏,详陈储政变革之经纬,析前朝积弊,明新政利弊,唯愿陛下览之,固国本于万世。

《诗经?大雅?假乐》有云:"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臣等荷国厚恩,膺任枢要,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以公心陈言,恭呈储政革新利弊疏,以固金瓯,以安黎庶:

假乐君子,显显令。

宜民宜人,受禄于天。

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

臣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以三省六部暨都察院之名,恭呈储政革新利弊疏,以固国本、安社稷:

德佑元年孟夏,臣等恭诣内阁大库,启檀木柜,展阅《圣祖实录》及《九王夺嫡案宗》。成王萧栎圈禁重华宫之绝笔卷,首页便见"金銮锁双翅"五字,墨痕浓处浸着暗红斑点,细辨竟是指血渗入纸背,在素白宣纸上烙下深褐印记,笔锋过处力透纸背,字棱竟能划破指尖——想见当年成王以笔为刃,将十年幽禁之愤懑,尽凝于这五字之中。

前朝行公开建储之制,储君之位一经明立,便如悬于朝堂中央的鎏金靶心,引得诸王如群狼环伺。观诸"两淮盐引舞弊案",涉案盐引高达一百三十万引,折银六百万两,牵连成王、赵王、鲁王三府属官九十四员。户部尚书王大人秉持公心,坚持彻查,竟在半年内遭匿名弹劾十七次,弹劾奏章多以"动摇国本"为辞,实则暗受王府指使。此案自德佑三年春案发,至德佑六年冬方结,迁延千零二十日,其间刑部十三次驳回御史台卷宗,皆以"储位未定,事涉敏感"为由,致使盐政紊乱三载,两淮百姓苦不堪言。

成王旧邸今为宗人府档案库,臣等查案时见东厢窗棂仍嵌半截箭簇,铁锈斑驳处可见"赵"字刻痕——当年赵王党羽夜袭成王邸之铁证;西廊檐下黄莺空巢尚在,残羽中混着几缕金丝,应是成王以袍服丝线所编;最触目者,墙角青苔暗纹竟与《宗人府勘图》所绘血案现场分毫不差,恍若历史在此处留下永不愈合的伤疤。御史台黄册记载,德佑朝前十五年,弹劾奏章总计六千三百二十七道,其中四千一百零五道涉储位之争,致吏部考功司三年未行考课,全国四百余州县官缺无人补;工部营造册堆积三尺,运河修防、灾荒赈恤等项皆停滞,此皆公开建储招致党争之铁证。《御史台志》所记"储位明立,则群狼环伺;党争一起,则法度崩弛",诚不欺我。

今上践祚之初,目睹前朝因储位之争致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决意革故鼎新。德佑元年七月乙未,陛下召集群臣于太极殿,殿中铜鹤香炉燃苏合香,青烟缭绕中,陛下扶御案而起,目若朗星,声如滚雷:"昔朕过重华宫,见成王手书《黄莺儿》于墙,墨痕未干而血泪已透纸背。九王夺嫡,血溅丹墀,诸王党羽互讦,致朝堂如屠场,百姓如蝼蚁。储君之争,明则生隙,暗则存畏——朕今亲书密旨,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待朕千秋万岁后,由顾命大臣当众启封。诸王不知储位所属,方能各修德业,党附之谋自消,国本自固。"

圣谕既出,满朝震动。户部尚书李大人免冠叩首,玉笏触地有声:"世宗朝储位之争,臣虽幼而闻其惨状,陛下此举,解国本之危,开万年之治!"刑部侍郎赵大人泪湿官服:"昔年臣父因直谏储位事下狱,今陛下雷霆手段,可谓告慰忠良!"是日退朝,太极殿檐角十三枚铜铃齐振,声传端门之外,祥云蔽日,万民仰瞻,咸知新政当兴。

秘密立储制之要,在"密定"与"公启"相济,合于《周易》"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象。所谓"密定",即陛下乾纲独断,于诸王中详察其德能:每岁孟春,命诸王分赴灾区治水、治蝗、治漕,陛下亲阅赈济奏疏,细查灾民复业率;季夏大阅,亲校诸王所部军备,观其行阵是否严整,器械是否精良;秋谳之时,命诸王参与刑案会审,察其断案是否公允,论罪是否得当。选中者,陛下亲书密旨,用传国玉玺印泥封口,不预泄一字,使诸王如临深渊,不敢妄结朋党。

所谓"公启",则设三重保障:一置玉匣于匾后,钥匙分授内阁首辅、领侍卫内大臣、都察院左都御史,非三司共启不得开;二命起居注官记录封匣过程,副本藏于皇史宬;三诏顾命大臣届时当众拆封,鸿胪寺官员唱读旨意,确保程序如日月昭昭。较之前朝,此制化"明争"为"暗竞":昔者太子党开府治事,诸王党广纳羽翼,互相攻讦无虚日;今则诸王皆怀"储位未定"之心,秦王治水患则亲驻决口百日,楚王理漕运则手绘五丈图进呈,赵王牧马政则遍访塞北马场,皆欲以实绩博圣心。

诏命颁行半载,朝堂气象初新:户部议盐政,必引"两淮旧案"为戒,所定盐引章程较前朝公平三成;刑部审案,遇涉宗室事不再迁延,"储位不明则无偏私"成断案铁则;最着者,御史台月均弹劾量从百二十道降至二十九道,且多论漕运淤塞、官仓霉变等实务,鲜见"某王结党"之类空言。

然臣等密察,发现诸王转以隐微手段谋储:三皇子萧槿每月望日宴九门提督于宣武门别业,表面论《快雪时晴帖》真伪,实则其府中长史与巡捕营千总密议兵符交接;五皇子萧枢设"经筵讲会"于文渊阁,广邀翰林编修、给事中,名曰讲《孟子》"民为贵",实则令门客暗中记录官员言论,编纂《贤才录》。对此,臣等已饬令东厂缇骑暗查王府长史往来,锦衣卫加强九门盘查,凡官员与王府私通超过三次者,即行约谈备案。

去岁仲秋,陛下独居懋勤殿,殿中烛影摇红,案头《皇子考功课簿》积至尺余。秦王萧桭治河,赈济灾民二十万,亲绘《黄河堤工图》,注记每段堤坝用桩数量、民工口粮标准;赵王萧梣理马政,育成河西良驹三千匹,其中五百匹蹄铁刻有"忠"字暗记;成王萧栎主宗人府,平反冤案十七起,每案皆附当事人血书鸣冤状。陛下以朱笔圈点,细察其仁厚:观其赈灾,是否虚冒赈款,抑或实心任事;考其刚硬:观其治军,是否纵容部将,抑或纪律严明;量其沉稳:观其应对灾变,是否张皇失措,抑或调度有方;度其果断:观其断案,是否优柔寡断,抑或明察秋毫。经七昼夜披览,终定储君人选。

密旨以明黄绫缎为底,上绣五爪金龙,用玄月殿特制印泥封口——此印泥以朱砂、麝香、金箔调制,气味独特,难以仿制。匣藏匾后时,陛下亲率内阁、宗人府、御史台三司官员行告天礼,告祭于太庙,将储君密旨与国之重器同列。诸王每过乾清宫,见匾额巍巍,莫不相顾失色,皆知圣心难测,唯有夙夜在公,方有寸进。

正阳门"得月楼"二楼,王府长史常借茶会传递消息:言"龙井新贵上市",实指某皇子得陛下召对;说"普洱陈仓有潮",暗喻某王府阴私将泄。酒肆茶坊中,商客论"江南丝绸价涨",实则探听五皇子治下苏州织造局动向;议"塞北马市新开",乃是关注秦王所部骑兵装备更新。更有甚者,御膳房采购清单、太医院用药记录,皆成揣度圣意之线索——如某皇子所进药材连续三月列于"御用药单",必引官场震动。

臣等深知,秘密立储催生全新政情生态,故令顺天府逐日报送《市井舆情录》,五城兵马司严查"得月楼"等信息集散处,凡传"储位已定某王得宠"等不实言论者,杖责三十,枷号三日;同时晓谕百姓:"储君之事,自有天意,妄议者,依《大吴律?妖言罪》论处。"然民间暗流难止,反催生"茶寮政治",百姓于饮茶间以茶碗摆成"正大光明"形,暗议储政,此亦新政之副产品也。

此制上承圣祖遏制党争之遗志,下启后世储政之范式,将储君之争纳入皇权可控之轨道:既避免"太子党"与"诸王党"明火执仗之攻讦,又促使皇子在暗竞中砥砺德行、精进政务。其"密定以绝党争,公启以明国法"之法,实为封建王朝储君制度之重大革新,功在防患于未然,利在固国本于无形。后世若能恪守此制,必能使储位之争止于德能之竞,而息于刀兵之祸。

臣等才疏,然拳拳之心可鉴。伏望陛下纳此忠言,永固秘密立储之制,使我大吴江山,如"正大光明"匾般永照寰宇,如传国玉玺般万代永固!

德佑元年秋九月吉日

三省部院合呈

中书省臣李邦彦门下省臣陈敬宗

尚书省臣周伯温吏部尚书臣吴子明

户部尚书臣钱应星礼部尚书臣孙明远

兵部尚书臣赵破虏刑部尚书臣郑明德工部尚书臣张恪非

都察院左都御史臣谢渊右都御史臣许仲宣

顿首再拜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书后和宿敌的CP爆了  四合院我是何大清卷死满院小禽兽  死遁后徒弟他彻底疯了  幽梦诡事录  开局一个“碗”+番外  摆摊女  谁在军校敲木鱼?![机甲]  我在古代流放地开卤味店  道观继承人她穿书后在当召唤师+番外  末世来临:开局强化蜡烛对抗诡异  星主她每天都在吊打星际天才/开荒技术我最强,穿到星际放光芒  星火不息  表妹难哄  预知将被献祭给魔尊后  穿成反派摄政王的宠婢  豪门婆婆不作妖,穿书结局狠美好  黑莲花师尊她怼天怼地,但万人迷  穿成古早女配后我只想回家  [综漫] 某柯学的方块大作战  被怪物们痴迷的人类/在怪物世界当万人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