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不用,我在书院里吃过早饭了,还不饿。”杨舟万连忙推辞,将厚厚的背包放下,难抵家里人的热情慰问,一把搂住一个弟弟妹妹,抱在怀中亲近起来。
大家吵吵嚷嚷着让他继续讲童启拜师的故事。
杨舟万无奈的摇头笑笑。
“不是我不讲,是自山长开始讲课后,就再也没有说过他师门的事,不过我倒是从山长的弟弟那里,听说了山长师兄的故事,你们要听吗?”
“听听听。”
几个孩子亮晶晶的睁大了眼,连忙说道。
杨舟万得意的端坐在饭桌旁,模拟着茶馆说书人的架势,一边和家里人吃着饭,一边讲述着从童淳那里听来的故事,“据说啊,山长的师兄原本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一个石猴……因为看到了族群的生离死别,决定寻访求仙之道,因此千里迢迢,跨过大海,前往西牛贺州拜师学艺……”
他根据原本的剧情,加上一点人为的想象,断断续续讲述着,慢慢的,不仅吸引了家里的人,连带着整个村的村民都一起围了过来,认真的听着他讲话。
村西头的一个小乞丐目不斜视的听着这故事,双眼闪闪光。
他感觉自己似乎也成为了这故事中的猴子一般,腾云驾雾,降妖除魔,好不厉害。
于是,本能的一边听一边默记。
反复咀嚼背诵。
他也不知道记住这故事有何用,但就是喜欢,后来的一次乞讨,他为了吹牛,跟县城里的老乞丐讲述了这个事,没想到竟意外得到
了茶馆老板的注意,不仅给他送了很多吃食茶点,还让他给其他的客人们也讲述一遍这个故事。
那是他第一次知道知识的力量。
不是虚伪的什么当官坐宰,而是书中自有千钟粟的亲身体会。
于是,关于童启大师兄拜师的故事广为流传了起来,这一次,甚至远比之前童启拜师的事还要传播的更久一些。
大奉朝著名的修道之人清虚子,偶然路过伊川,在茶馆中听到了这事,驻足聆听。
越听,越是心惊。
因为里面许多修道的方式竟然比他们现在已知的还要专业!
别人听故事,那是听的热闹,可他们听的却是里面隐喻的内涵和方法,例如五行之气如何修,例如心猿的控制,例如避三灾等等,简直和他们派别很多失传已久的东西都高度达成了一致。
这华夏书院的山长,莫不是拜的我们祖师爷吧?!
【叮,声望值+2o6】
【叮,声望值+23】
【叮,声望值+34】
童启:???
这声望值怎么突然暴涨?
谁做了什么吗?难不成是我那群乖徒弟……在外宣传我了?
第12章纯造谣
旬假过去,学生们开始陆陆续续回到书院,继续读书。
刘卜温和汪启元两位同学却突然请了假,说是要去趟府城。
童启没在意,简单问了几句,听说是家里有事,便批准了。
可谁知过了几日,河南府境内却骤然流传起一则民谣来。
颇为耳熟。
继本叔站在安保室里,一字一句的跟童启转述着,小心翼翼。
“汪家绸缎庄,梦中神仙指,知府清如水,家产全捐之,神仙保佑在,大造化将至,知府喜眉开,民生得添彩……听说这句子都是从府城内传过来的,估摸着现如今整个县城应该都已经知晓了。”
童启:……
我勒个去,这硬拗的民谣风格,和我之前讲故事随手举例的那种类型好像啊?
原句是“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了娘啊……”
哪个人才改成了这种四五句啊!
还有,汪家绸缎庄?那不是汪启元家里吗?
生什么事了?
他一个激灵清醒过来,赶紧让继本叔下山细细打探,这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学生竟然偷偷背着他,干了一件大事!
原来,自县衙书簿联合权贵妄想吞并汪家绸缎庄,甚至抓了汪家家主,希望以此逼他们就范后,汪启元便和刘卜温连夜卷走了所有资产、布匹及合作方名单,然后一股脑全捐献给了河南府的知府大人——木奎盛。
用的便是家父梦中梦到了神仙,言说知府大人将来必有大造化,乃举世清官,值得追随,于是便想要沾沾福报,积累阴德这样的离奇理由。
谁料知府大人还真信了!
对方一贯贪财,在整个河南府那都是出了名的,闻此大喜。不仅接下了汪家所有资产,还特意书信一封以作嘉奖,嘱咐伊川县令章明浩要好好对待汪家。
此事被“民众”听说后,编作歌谣,大肆传播,瞬间吓坏了县衙典史,转头便添油加醋将其转告给了章县令。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死对头竹马骗婚后 一夜缠惹,京圈七爷追着要名分 开局一木筏[海上求生](第二部) 杀了枕边虫后 公主她以武服人 罪人直播系统 我真的没想当反派啊! 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 我靠厨艺在娱乐圈积功德[美食] 514局 曾听旧时雨 六零玄学小祖宗 我是反派他亲爹 说好做任务怎么变成谈恋爱了?! 恶毒女配被主角读心了(快穿) 你说谁是金丝雀[穿书] 七零年代的冤种小叔 女装误撩了黑化龙傲天 万人嫌雄虫靠摆烂变团宠 天上掉下一位女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