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各州都畏惧声势浩大的黑山军,但是部众越多消耗的粮草越多,劫掠不是长久之计,就算有来自幽州的支援也仅仅维持在饿不死的状态。幽州牧刘虞对胡人大方不代表对黑山军大方,他们黑山军在各地都是贼匪之名更盛,公孙瓒支援也只能悄悄支援。养兵消耗甚巨,越精良的军队越难养。司徒王允在董卓伏诛后翻脸不认人将司空荀爽赶出京城,所有人都觉得荀司空就是太温良才会吃亏,换个有野心的家伙肯定凭诛董的功劳和天子偏爱反过来把王允赶的远远的。荀司空在朝中的人脉的确没有王允广,但是只谋划诛董这一桩功劳就足以把王允压的死死的,何况颍川荀氏的名声在天下士人眼中比太原王氏强的多,只要荀司空想,最终狼狈离京的就不会是他。董卓留下的都是精锐又能如何?饿的半死的精锐照样打不过吃饱喝足的普通人。颍川荀氏不似汝南袁氏那般家底丰厚,并州又是那么个半死不活的鬼样子,没有粮草支援的话就算带足兵马也没用。看袁氏没栽之前给袁绍袁术兄弟俩安排的是什么地方,袁绍去的渤海郡人丁兴旺有渔盐之利,袁术去的南阳郡更是天下第一大郡。就算袁氏在京成员被董卓杀了个干净,袁绍袁术兄弟俩也依旧能打着汝南袁氏的旗号混的风生水起。反观并州……这么说吧,并州整个州的人口加起来都没南阳一郡的零头多。王允也是不要脸,人家荀司空好歹帮朝廷除掉大患,多大仇啊又是把人流放到并州又是派恶名远扬的吕布跟他一起去?生怕荀司空寿终正寝是吧?在亲自到并州之前,张燕也是这么想的。天下人都说他是贼,但是他不这么觉得,没有哪个贼能有聚集百万部众的威望,他有本事让朝廷封他为将,那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平难中郎将。朝中权贵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身在民间才能更清醒。张将军自认人间清醒,早先还想过要是吕布到并州后忽然发难或者荀氏无法在并州立足他就去施以援手,虽然他名声不好,但是名声没有命重要。要是荀氏清高觉得他名声不好宁死也不愿和他沾边,那就当他什么都没说。结果事情的发展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他觉得不光他震惊,京城的王允肯定比他更震惊。王司徒是太原人,并州什么情况他清楚的很。边地和中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中原出身的世家子没经历过胡人肆虐根本想象不到边地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就像刘虞到幽州当州牧,治下百姓和周边胡人对他的广施恩惠非常受用,但是幽州将士对他却是不满居多。胡人不会因为朝廷施恩就心向大汉,一时的消停不意味着永远消停,什么时候刘虞给的恩惠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幽州百姓面临的依旧是胡人南下劫掠。有那个怀柔的手段可以对自家将士用,凭什么自家将士的粮草奖赏刚刚够用却对胡人那么大方?他的胳膊肘到底朝哪儿拐?颍川荀氏以经学传家,和吕布那等见利忘义的猛将绝对处不来。筹谋诛董时能让吕布为他所用大概率是吕布觉得除掉董卓比跟着董卓更有前途,和荀氏派过去的交涉的那个小辈没啥关系,等到并州后有了利益冲突估计闹的比公孙瓒和刘虞还难看。公孙伯圭看不惯刘伯安好歹还能忍住从长计议,吕奉先看谁不顺眼那是丁点儿不带忍的直接开杀。到时并州依旧是乱成一团的并州,对远在京城的王允造不成半点威胁。等等!张燕瞳孔一缩,想起在并州的所见所闻,再想想到并州后并没有和荀氏闹得不欢而散拔刀相向的吕奉先,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吕布在京城愿意和荀氏合作可能真的和荀氏那个小辈有关。吕布虽勇但无甚谋略,那小子能凭三寸不烂之舌让他的亲信宁肯以流民的身份留在太原种地也不愿再回黑山军,忽悠个吕布还不是手拿把掐?何况以那小子的本事,过几年能成长到什么地步还不好说。这么一看,并州岂止比冀州危险,那是比天下所有州加起来都要危险。他们都和王允一样以为去并州死路一条,殊不知只要荀氏能有本事让并州和幽州一样起死回生,天下乱不乱就得变成荀氏说了算。嘶,中原的世家大族果然不能小瞧。张燕长出一口气,幸好他忽然福至心灵想明白了,不然还和全天下的傻子一样依旧被蒙在鼓里。在并州立足需要强大的武力,养兵需要巨额钱财,只要吕布不闹事,以荀氏的家底撑到在并州站稳脚跟完全没问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成逃荒老妇,我抱回福宝旺全家 西瓜味的暗恋 远月新生,但特级厨师! 我真的不是小白花(无限) 假如二凤是始皇的太子 神君崽崽三岁半,弱小可怜但能吃+番外 演替 食戟之灵?但特级厨师! 请烛+番外 穷凶极恶 天界选秀101 大猫驯化指南[星际] 烦人 直男魅魔沦为万人迷后 少女怀春 穿越到ICU门口+番外 密友 和前任一起被困电梯后 迷魂阵 我在排球队里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