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且隋 > 第288章 远洋航行的科技准备(第2页)

第288章 远洋航行的科技准备(第2页)

伣,是一种在商代就开始使用的简单的风向仪。

在风杆上系布帛或长羽作为示风器,即可判断风向。

五两,是开始在秦汉时期被广泛使用的测风仪。

用五两或八两重的羽毛制成侯风旗,灵敏度相当高。不仅可以观测风向,还可以判断风力大小。

相风乌,是汉代用木和铜两种材料分别制成的测风仪。铜质的相风乌,也叫铜凤凰、铜雀。

经过科学家张衡的持续改进,能够“遇风乃动,察其所自,云乌动百里,凤鸣千里”的优异性能。

到了隋朝,虽然相风铜乌性能更加高超,但常用的测风仪器还是伣的改良版——五两和相风旌。

其次,是风速的研究成果。

华夏先民常用的测量分速的方法,就是“羽葆测风”。

不仅能观测风的方向,还能根据羽毛被举的程度大体判断风速,算是最早的风速计。

1500年,意大利科学家达芬奇才发明了这种测风速的方法,比华夏将近晚了一千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观风向,测风速,历代王朝一直在用。

地方官署布有占风旗,行军打仗有羽葆测风,水利方面有相风乌。

在风的分类上,古人不仅会观测水平方向的风,还会观测非水平方向的风,如旋风、颓风、飙风和扶摇风。

有风向,有风速,自然就会有风力。

但这个,从古到今只能靠观察,且不可参考,最终只能用风速来表示力量强弱。

但不管如何,华夏人还是在这方面不断地进行着探索和记录。

《尚书》有记,“天大风,禾尽偃”。

殷商甲骨文记载中,有商周时关于风力等级的最初分类,如大风、小风、周峰、狂风等。

在阿布穿越到的这个时代,马上将会有一个猛人横空出世,并会成为世界史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人。

他的名字,叫李淳风。

其着作《乙巳占侯云法》中,将可观察的风分为八级,不可观察的风为两级。

一级叶动、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落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走石千里、八级拔大根。

不可观察风,为上无风、温和尘埃不起风两种。

风力等级,已达十级。

就测量方法,李淳风在《观象玩占》中说:

“凡侯风必于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侯风吹葆平直,则占。”

再说另外一种航海导航技术,它就是地文航海术。

地文航海,就是根据陆地、海面的事物标志,来确定航船的位置并引航航行的方法。

按照阿布后世航海学的定义,地文航海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航海基础知识,航线设计,航迹推算,陆标定位以及航行方法等。

在没有雷达、卫星、罗经等技术手段的时代,古代人只能用裸眼可视条件的地文航海术。

所以,也只能将航程保持在大陆海岸和相近的孤岛之间。

亚洲大陆东南海岸的特定自然条件,决定了古代东亚航海主要采用地文导航。

这个时代航海的动力,主要是风力和洋流,人力和畜力只起到很小的作用,所以其航速和航线主要受季风、天气等海况决定。

所以,随时掌握航船的方位,成了安全航行、保持正确航向、乃至到达目的地的最重要保障。

大中华古海船的地文导航术,主要采用的是陆标导航。

水手必须牢记航线上所有的标志物。

如岛屿、陆岸上的地标方位和地貌,并且要具有从各个方向、各种气候条件下快速准确的辨识出来的能力。

此外,用于确定航船方位的辅助手段,还包括海底地貌识别法。

例如,用绳尺测量水探、察看海水水色、观察特定区域水生物、感知海面水温、用涂蜡油或黄油的铅坠粘海底泥沙以核查海床土质,等等。

无数水手、舵师、海商,会将航线上的所有参照事物及参数,绘成秘图,写成密文,传承给子孙后代。

更有甚者,往往既无图、也无文,全部像陆地上古老说唱史、诗歌,都是用嘴巴和脑袋来进行传承。

他们,就是有生命的移动的导航设备、导航师。

在茫茫大海上,整条船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脑袋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漂亮人鱼就要贴贴  空降出道后我成了TOP  修仙从伪装神明开始  权力至上主义,番外  穿越之春暖种田  魔尊下岗后改行养龙傲天上墙去了  抓住那些意难平[快穿]  万人迷总是被迫修罗场  追魂  假千金归来,掉着马甲炸翻京圈  顽劣[gb]  昭昭见月  每天都在宿敌的床上醒来[无限]  快穿:宿主很狂,一章完结  恋爱一百招,番外  从30天离婚倒计时开始  抢完和亲公主后该怎么办  被偏执阴湿亡妻窥伺后  [综英美]它只是一只比格啊!  在兽人世界经营动物救助站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