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层,便是郭络罗氏背后的家族太盛,娶了她,必然会顺理成章接收她外祖父,已逝的安亲王岳乐留下来的权势遗产,这会是一份相当有用的助力。如果这会儿皇上年纪再大点儿,倒不是不行,关键是皇上现在身体好得很呢,眼看着前有有军功的直郡王,后有名正言顺的太子,这两个瞧着都老谋深算的,胤禩这么早掺和进来干什么?他这会儿根本就不用这么着急。这话她没明说,但皇上看得出来她对富察氏更有好感些,而皇上自己更不必说,要是不赏识马齐,也不会屡屡提拔了。最后定下来就是富察氏。皇上看着郭络罗氏的名字,心里颇有些惋惜,已故的安亲王岳乐,活着的时候就是爱新觉罗宗室里面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人死了,余威犹在,大多宗室们还是愿意跟着安亲王一脉的。皇上倒是不眼馋这个,只是觉得宗室人心这一块儿不能长久落入外人手里,最好是通过联姻给了哪个长袖善舞的儿子,既是赏赐,又能将这份人望化为己有,还能顺带着确定这个儿子日后的路,多好的机会呐。只可惜老七的性子难以胜任,胤禩的话,他觉得这个儿子可以再看看,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再者这二人性情也确实很可能不相配。只有老九年龄合适,人也机灵,收拢人心的事儿对他来说不难,就是他只能做到这一步了,再多的没法奢求。打卡第一百零一天正如皇上喜欢一批一批给嫔妃册封一样,皇子大婚也是这么办的,七贝勒,胤禩和九阿哥三个几乎是前后脚办的。胤禩大婚之后,就正式搬出宫住了,他忙于皇上给他分派的各种差事,进宫也不如往常方便,因此大多数时候都是福晋富察氏进宫来看望攸宁。这期间,宫里的氛围又在悄悄变化了。攸宁一直以为九龙夺嫡确切来说,是没有准确的开始节点的,但是自打前头这些年长的阿哥们封爵领事之后,其实就有点苗头了。如果是一开始的种种摩擦,也许是大家都在磨合,可是常年这么下来,就变成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了。按理来说,这种趋势应该在皇子出宫,远离宫城之后有所减弱,毕竟这会儿距离权力中心最近的的就是太子,也只有太子有资格在成婚之后一直居住在宫里,这是一种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而皇子们出宫之后,也就没有了后宫有自己额娘,方便进言这一优势,且在朝堂上,大多数皇子是除了福晋娘家和外家之外,完全有任何基础的,对上早早封了太子,有了自己专属臣属储君,无异于以卵击石。但是事实却与这个截然相反。皇子们现在虽然未必有什么取太子而代之这种大不敬的想法,但康熙对他们一直以来的教导都很严格,希望儿子们能一个个有点出息,而不是就此躺平,一生毫无建树,所以皇子们干起活来一个个都挺卖力,积极的。一个兄弟干活积极,太子不至于有威胁感,但是七个兄弟一起呢?这七个人里,只有四贝勒胤禛几乎是表明了要跟着太子的意思。其他人里直郡王不必多说,诚郡王说是忠于圣上忠于太子,但是说的比做的多,五贝勒在宫里看不出来,到了外面难免更亲近自己的同胞弟弟,此外和八贝勒胤禩关系更好,七贝勒的额娘早年间受过贵妃照拂,几乎是明摆着跟八贝勒抱团了,九阿哥娶的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这是一门利用得好,就会很有用处的亲事。当然这一切的一切加起来,都比不过皇上对太子偶尔流露出来的态度变化。皇上屡次南巡,或是亲征,或是北巡,几乎都留着太子在京中监国,这是信任,也是历练,太子亦不辱使命,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做得更出色,自然而然也获得了不少朝臣的忠心。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先帝英年早逝,皇位交接动荡不稳,这教训还历历在目呢,皇上年已四十又七,虽说如今身子还很硬朗,看不出半点不好,但死生之间,也不过是那点时间罢了。说句难听些的,要是哪天臣子们睡着觉呢,一睁眼得知皇上龙驭宾天,太子还不堪重任,或者是不知其是否贤德,那真是天都塌了。所以大家都挺满意现在的,皇上是个好皇帝,太子将来看着也是好皇帝,得皇上重用的,那就甭说了,一心一意办差,将来做个两朝元老,不得皇上重用的,也别着急,先去太子那儿瞧瞧呗,提前给自己揽一份从龙之功。这是连攸宁这个普通人都能想到的,更别提朝臣们和皇上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尸人说梦CP 强扭的校草酸又涩,重生她不追了 团宠四宝大佬,总裁夫人的马甲又爆了 为师来走走后门 金主至上:抱紧冷情慕少 蒙眬的快穿文 快穿:圣母们太惨,宿主绝不心软 大理寺打工人(美食) 田园娇妻娇滴滴 我的道侣不是人 守寡后,太后娘娘被权臣盛宠了,番外 败家就变强,亿倍暴击爽翻天 孝子贤孙都跪下,我是你们太奶奶+番外 变小后每天都在被迫卖萌 农家娘子好种田 团宠四岁半战神妹妹超凶哒 霍总你把老婆作没了 原来学神暗恋我+番外 顾盼生姿+番外 她是普通人又怎样?偏要引诱上位+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