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帝低声喃喃:“十几次……他竟都去了……”陶行简闭上了嘴。“以后,为了昭庆,他每年要回京住上两个月才好。”昭明帝淡淡的,似是自言自语,又似是知会陶行简。陶行简微微拧眉,嘴巴闭得越发紧了。当年六月,昭明帝册新晋户部侍郎范某之女为新后。当年八月中秋,昭庆郡主与两江总督曹谕大婚。婚后半月,曹谕再度赶赴江南,而郡主重新搬回宫中陪伴太后。昭明十二年春,两江总督曹谕调任川陕总督,昭庆郡主随同赴任。昭明十二年秋,昭庆郡主回京陪太后过中秋节,再度搬入宫中常住。昭明十六年春,川陕总督曹谕调任两广总督,昭庆郡主随同赴任。昭明十六年冬,昭庆郡主回京陪太后过新年,再再次搬入宫中常住。昭明二十年夏,太后薨逝,昭庆郡主赴皇陵守孝一年。昭明二十一年夏,昭庆郡主至两广与曹谕团聚。昭明二十一年秋,昭明帝重病,急诏曹谕携家眷进京,面赐户部侍郎、文华殿学士、太子少傅。并立三皇子为太子,赐监国。未几,病势渐缓,搬至太极宫延嘉殿养病,不再过问国政。昭明二十六年新正,昭明帝准曹讽致仕,擢曹谕为户部尚书,赐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并赐封昭庆郡主为昭庆长公主,故乡苏州为采邑。昭明三十一年元宵,昭明帝驾崩。临终遗旨:曹谕、恪谨亲王、周彦、丁明毅为辅政大臣。皇后与自己虽是续室夫妻,然情深似海,恐其见景伤怀,赐住终南山别宫清远庵,无事不必进京。新帝亦不必频繁探望。昭庆长公主加“镇国”二字,令住皇陵,为自己守孝一年。殿中省大监陶行简陪同。…………新帝即位,宣布定年号为庆元。镇国长公主昭庆为避此年号讳,改封号为永宁。…………庆元三年,陶行简去世。曹谕请致仕,帝不允。庆元四年,曹谕再请致仕再三,帝依旧不允。永宁长公主入宫相劝,帝方勉强应允。庆元四年四月,曹谕携永宁长公主归隐姑苏。…………庆元六年春,杭州西湖断桥。两群人在桥上迎面相遇。已过半百的林黛玉风韵依旧,身姿挺拔,衣裙款款,仙气飘飘。而另一边,恰是布衣荆钗、憔悴消瘦的薛宝钗和贾宝玉。二人旁边只有一个小童,身负书箧。而黛玉身后,则跟着已做妇人装扮的晴雯、雪雁,两个小丫头,楚刈、卢长庆,还有两个侍卫。“林……郡主。”宝钗先认出了黛玉,惊讶之余,又有些不甘地屈膝下去,低头行礼。宝玉眼神复杂地看着黛玉,半晌,才拱手道:“听闻昭庆郡主屡被加封,如今已是镇国永宁长公主。”黛玉看着他二人,眉梢轻动:“二位这是,也来游湖?”“我在此地教书。”宝玉回手指了指小童背上的书箧。宝钗自己站直了身子,紧盯着黛玉,过了一时,方缓声关切:“林妹妹,一别数十载,你在宫中,一向可好?”“宝姐姐,岁月催人老。我好,你看起来,也很好啊。”黛玉笑吟吟的。宝钗抬手摸到自己眼角眉梢的皱纹,垂眸轻嗽,轻叹道:“操心孩儿们,就是这样的。“听说林妹妹一直没有产育,果然比我们这样的显年轻。”黛玉微微摇了摇头,轻笑一声,偏头吩咐:“走吧。”再也不看薛宝钗和贾宝玉一眼。众人目不斜视地与那夫妻二人擦肩而过。就在两群人背对着背的一瞬,宝玉看向宝钗,平静无比:“你我从未圆房,你操心的是哪个孩儿?”迎着春风,黛玉轻轻闭上了眼。三个月前曹谕去世了。他临死时拉着黛玉的手,只说了一句话:愿来世太平,早日相遇,早成夫妻,子孙满堂。(正文完)这本书写得……嗯,磕磕绊绊的。一开始的确想让黛玉进宫,宫斗也会不难看。毕竟其实作者君擅长写宫斗。但写一写发现还是拗不过自己,(当然大家的声音也是我改辙易张的抉择力量之一),几十年红楼原著看下来,让绛珠仙子沾染俗尘到本书如今的地步已经是非常过分之举了,再去宫斗……我再邪恶也做不到……救诸钗是本能。尤其是迎探惜。三个人没过了几天好日子,甚至不如李纨的两个表妹。当然她们比邢岫烟强。我一直有个观点是:女子未必要成亲才能过得好。但在那个时代,不成亲就是会遭遇种种磨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完蛋!我穿成了万人迷对照组 万人迷她不是合格黑化女配 快穿:满级大佬她独宠反派 战神王爷的重生小王妃 带崽跑路后,前夫他疯了 风露立中宵 恶毒点好,男主们都跑不了 锦医春色 快穿万人迷:各路大佬齐聚火葬场 被调包后,重生大小 姐风生水起,番外 首席老公溺宠狂野娇妻,番外 清穿:狐媚子的独宠日常 快穿,疯批大魔王她大杀四方 天王 快穿之祸水一滴泪,男配酥断腿 穿为未来女皇的炮灰渣A+番外 王爷跪好,王妃她是玄学大佬 时光温暖你,番外 快穿修罗场:路人甲她娇软可人 世界不允许我撒娇,我发疯当颠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