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致远深吸一口气,在自己不在的这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每个人都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
如果没有经历这一切,此刻的宁致远,从来也不会仔细在内心衡量,家人对自己的无私帮助和重要性。
宁致远拿起二姐宁菲的信看了起来,这是印象当中第一次看到二姐手写的字体,看得出来,是她在纸上写好之后,拍照发过来然后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二姐宁菲对宁致远整个家庭的贡献,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甚至可以说是带有些牺牲性质的。
在那个年代,有机会考大学跟没有机会考大学那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不但村里人都认为只有通过考上大学才能离开这个穷乡僻壤,而且这件事情,在一个已经是初中生的眼中更是可以看的一清二楚的。你要是没有机会读大学,那村里人的一生就是你将来的一生,一个人,如果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是根本不想过的日子,那内心得是一种怎么样的绝望啊。
而且,不同于被命运的压迫、被外界的强迫,有些苦难是不问缘由的劈头盖脸就向你身上砸去的,你没有办法逃避,你只能想办法接受。其实,这样被迫、被动的接受,对人内心产生的压抑感反而是小的,因为你没有选择,没有选择就意味着不会有做错事的遗憾和后悔,心理学上有很多的效应理论,比如瞄定效应啦、晕轮效应啦、罗森塔尔效应啦等等,都表达了这么一件事。
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教授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后悔的做效应’理论,即你由于做了某事而导致的后悔程度要比你没做某事导致的后悔程度高,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最容易后悔的是那些我们自己做了的事和自己选择的事,如果从这个理论上说,宁致远的二姐是自己做出了选择不去考大学的决定,这样的选择就是一种自我牺牲。
这种选择是很不容易的,牺牲自己的生活前途,选择另一种更加平淡的人生,人们常说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说的就是人们一定要自己去尝试了、去经历了才会内心安然的接受现有的生活,而且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很多家庭的女孩子,别说读到初中了,能读完小学就已经算是好的了。
在那个时代的父母眼中,女孩子的出生天生就是用来利用的,要么就是帮忙干农活,要么就是帮忙看弟弟妹妹,等养到十六七岁,周边村子找个亲家嫁了、拿一笔彩礼费就完了。
有人可能就会问了,也不是谁都会有弟弟妹妹要看的吧,产生这个疑问的人那真是没在那个时代的农村里呆过,那时候,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而且是所有的家庭都这样的,不生个儿子基本不会罢休的,但是偏偏第一胎是男孩的概率少之又少,所以只能生了又生。
就算是你第一胎是个男孩,那也是不够的,人们的观念是越是家里穷的,就越要多生孩子,那个时候的农村都是穷的,所以家家户户有三四个孩子那是标配,反正一个也是养,两个也是养,不费事的,那时候在村里面养孩子既没有、也不用奶粉尿不湿的,花不了多少钱,有口吃的慢慢就养大了,所以在农村的每一个女孩应该都不缺下面会有弟弟妹妹,所以也就不缺孩子要看。
宁致远家里也是如此,有四个孩子,但他们父母与其他人的想法不同,他们是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读书的,无论付出什么样的、多么大的代价。所以,宁致远的大姐宁静可以有机会参加高考,宁致远的二姐也有机会读到了初中。
然而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有时候脱离了物质基础的理想那就是幻想,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仅仅靠着两个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挣来的收入,每年要一下拿出四份学费来那不是件简单的事,哪怕父母两个人一直省吃俭用,尽力用透支生命去换钱的方式也难以为继。
后来,二姐宁菲看出了家里的窘境,也心疼父母的艰苦生活,在上到初三那一年,上面是已经上高二的姐姐,下面是两个还在读小学的弟弟,没办法,有一天晚上,她自己跑到父母那里跟父母说,高中不上了,自己不愿意读书了,想要出去打工赚钱,没等父母回答,她就头也不回的跑到了房间里,盖上被子蒙头睡觉了。
其实父母心里什么都明白,二姐宁菲在四个孩子当中学习成绩永远是最好的,不喜欢读书会有这样的成绩?无非是因为老两口没有能力供她上了,她是不忍心看家里生活的这么苦难,想帮家里减轻负担了。
唉,世间的事总是如此,从来都不是顺了人的愿的,穷苦家庭更是如此,说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无非就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罢了。
说到宁致远的父母,人都说男主外女主内,可他们家刚好倒过来,父亲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实人,性格内向、懦弱,很多事情都不好意思出头,更不会跟别人骂骂咧咧的吵吵。
在他们那个年代,贫富差距没有那么大,虽然大家都穷,但穷得也开心,都是高高兴兴的辛苦。但开心是开心,因为都穷,那就算是很小的一点物质利益,也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冲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比如谁家故意挪动了两家之间田地里的石根啦,石根就是作为两家田地界限的分隔,北方的田地都是一望无际的,村里是根据每家的户口人数来定你家能种多少田地,分好了在地头刨个坑,然后埋颗大石头,一半在地里,一半在外面,这样容易分辨,但也就是这样,有些霸道的人会偷偷把石根挪上一挪,这也就引来了纠纷。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当然更多的是因为田地的肥沃程度不同,村里的田地每隔五年会更换一次,大家重新进行分配,既维护了公平,也让之前相邻的、产生矛盾的可以换换,省的老是打来打去。
在村里,换田地那可是个大事情,采取的方式是抓阄,把村里所有的地都标上序号,自己家里抽到几号那就种几号的地。这个抓阄的时候也是显摆儿子的时候,因为那时大家都觉得小孩子手气好,都是让小男孩去抓的,这时候谁家没有小男孩只能自己去抓,就算抓到了最肥沃的地也高兴不起来,总觉得在人面前矮人一截,重男轻女的观念害人不浅啊,时不时的就会跑出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也是因为穷,很多人也就动起了歪脑筋,比如谁家的鸡又被谁晚上偷去了吃了,你又抓不到现行,不知道是谁,只能一大早就起来在村里沿街的骂街;又比如有专门偷粮食的人,在地里庄稼成熟的时候,晚上就去偷,所以很多人在玉米快要熟了时,都会在地里搭个棚子,晚上就睡在里面,在那里看着,一直到全部收完。
宁致远到现在还记得有一次他跟父亲在玉米地搭的棚子里一起睡觉,那个月光啊,洒满了一整片玉米地,空中有很多很多的萤火虫,树上有很多很多的知了,旁边的小溪流里很多很多的青蛙,知了声、蛙叫声此起彼伏,抬头看又是漫天的繁星,那真的是美呀。
宁致远那时突然想到小学时他们校长教给他们的,说是古代很有名的一个诗人写的一句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此情此景、此时此刻,古人的描写就活生生的映入眼帘,真的是一种很惬意的享受啊。
就像没有男人喜欢叽叽喳喳的女人一样,也没有女人喜欢沉默寡言的男人。但正因为在村里面生活,不得不面临着这些来自外部的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老实巴交的父亲和怒其不争的母亲经常会产生性格上的冲突与激烈的争吵。
宁致远的父亲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别人看来,身上没有一点值得夸耀的地方,他显然是不擅于交际和出头露面的,当然这也不是人人必须要具备的本领,无论家里出了什么事,受了什么气,宁致远的母亲让他父亲去找人家说道说道,他父亲死活就是不去,不是因为事情不占理,而是因为父亲这个内向憨厚老实的性格。
而这种性格在母亲眼里,那就是窝囊,就不算是个男人,用当地的土话说,就是‘三脚踹不出个屁来’,要这样的男人有什么用?父亲也没有什么迥然有别于普通人的怪异癖好,充其量就只能算是一个善良、、无趣诚实的普通人,别说是在那个时代了,就算是放到现在,人们也许,也只是可能会敬仰他这种所谓的高尚的善良老实的品质,但绝对会敬而远之,不会有与之发生交集的欲望,因为毫无可取之处,老实人难混啊。
宁致远的父亲是独生父母家庭,爷爷在父亲两岁左右就死掉了,因为常年嗜酒如命,据说是得了肝硬化,疼的要命,那个时候医疗技术又不发达,疼的在地上打滚,实在是受不了了,就自己上吊死掉了,结束了生病的痛苦。
听村里人坐在打谷场乘凉的时候调侃说,那个时候给宁致远的爷爷发丧的时候,父亲还光着屁股,一边拍着屁股一边在大街上又跳又笑的,小孩子懂啥呀,因为发丧有好吃的,开心的手舞足蹈,那时村里人就一直拿这个当笑话,一说起来就哈哈大笑,一直到宁致远这一辈了,还有人拿这个开玩笑。
宁致远的母亲呢,在他外公外婆家里排行老大,母亲的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说是看父亲脾气性格好,最重要的是能干活、肯吃苦,就同意两人成亲了。农村里成亲是这样的,那个年代的人们很少提爱,提理想,提的都是生存基础,都是你能不能帮着干活。
那时候两个人结婚也没有现在程序那么复杂,只要父母同意了,女方自己抱着被子去男方家里,就在一起生活了。宁致远听他母亲说那时连领结婚证她都还没走到村里,他父亲就已经把两人的结婚证领出来了。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那时候的结婚仪式虽然少,但基本上都是在村里白头到老,很少会有离婚这一说,就算是离婚的,那也基本上是女方跑了,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在那个年代离婚,光是别人的指指点点都能让你窒息。
而现在呢,结婚的仪式跟流程多了去了,花样繁多,可离婚率还蹭蹭的往上涨,据说美国的离婚率高达百分之五十,有人调侃说,以后真的害怕结婚了,因为结婚后有一半的概率,最终的结局是要两个人白头到老,呵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看来基于利益的婚姻确实是要胜过基于爱情的婚姻,利益是永久的,爱情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变来变去,更何况还有很多人打着爱情的名义做各种离谱的事情。当然,这样说好像也不对,应该说是爱情的对象变来变去更合适,这么容易变的话爱情还是个啥?还有啥好歌颂的?说什么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浪漫主义色彩罢了,你看看现在,没有朝朝暮暮,何来长长久久?
在宁致远看来,都是人的欲望在作祟罢了,饱暖思淫欲,物质生活好了,就要解决欲望越来越膨胀的问题了。当然,这个话题就扯远了,还是说回来。所以就是因为这样,农村里有很多的观念,束缚着女性,就是一般谁家跟谁家打架了,那理所应当是男的出头露面,女的出头露面那是不太合规矩的。
可宁致远的父亲唯唯诺诺的样子,实在是让母亲窝火,可母亲自己又没法抛头露面,心里又咽不下这口气,那就只能化成了两个人内部的争吵,说是争吵,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破口大骂和一个人的默不作声,有时这种默不作声对于一个脾气暴躁的人来讲,更是难受,比针锋相对的跟她吵都更是来气。
母亲每次破口大骂的发泄完了,累了,就会自己坐在地上大哭,边哭边在嘴里嘟囔着,我怎么找了个这样的窝囊废呀,我还不如找个流氓混混呢。唉,没有办法,农村里多的是欺软怕硬,只要你家里或者你有个亲戚朋友是个流氓混混的,那是谁都要敬你三分,谁都不敢招惹的。这,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实,当然,也是这个年代的现实,比那个年代更加现实。
现实总是残酷的,有些人会逆来顺受自我安慰,在现实的泥淖中踽踽独行;但有些人却向现实低下了头,甚至送掉了命。就像村里之前提到过的偷盗,有偷的,那就有丢的;有小偷,那就会有大偷,没办法,这是自然法则,是事物运行的规律,人性也逃离不了这个法则。
之前说的那些个偷盗,那都是小事情,而且说到底你也还是可以想办法防住的,可反过来说,能防住的那都不是什么大事情,可怕的是有些偷盗让人意想不到且防不胜防,等你反应过来,那一切就都晚了,也完了。
有一件事,至今在宁致远的心理都是触目惊心的存在,触目惊心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发生了之后带给当事人的绝望,那种绝望你可以通过他的不停颤抖的身体、哽咽含泪的声音和茫然绝望的眼神看的真真切切。
说到底,影响人的其实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人们对所发生事情的态度,就像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强调的那样,生活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两部分:百分之十是由外部事件决定的,而剩下的百分之九十则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这些事件。也就是提醒我们,尽管我们无法控制所有外部事件,但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来影响剩余的百分之九十。
那是发生在跟宁致远玩得很好的一个小伙伴身上的事情,触目惊心和难以忘记的绝望和茫然的眼神,也来自于他。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恰似梨花又香风 快穿之病娇大佬不能撩 携剑之言 入赘小少爷(女强 憋尿) 一个人赏樱(H 短篇合集) 文豪龙套 冷感 覆水可收 无限 穿成团宠,大佬们抢着给我送别墅 朝辞白帝 雪落下就吃掉他 一个人赏樱 治愈系小萌崽的团宠人生[快穿] 无路可走,请君入瓮(1V2) 齐神补天,法力无边 穿进全息游戏搞基建 凡人修仙魔仙韩立 欲望同人小说—唐晶,乐乐,杜丽的故事 剑宫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