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明镇国公主 > 第244章(第1页)

第244章(第1页)

对于朱祐桓而言,最要紧的是能够将身边这两个小家伙安排好。加之近来朝中因为要对倭寇开展反击,去年深秋,大明海军攻占对马,清扫岛上倭寇,更是以此为据点,侦查日本的具体情况。

朱祐桓虽然不知道具体情况,但见朝中已经为开始做各类后勤准备,便知道今年大明必然会与日本开战。

“姐姐?”

朱祐桓回过身,见朱祐楷递来一本册子,正是太平茶坊的食单,她微微一笑,道:“我可是这里的熟客了,还是按照往常一般,让人送红豆梅花糕和琥珀核桃来,再配茉莉茶。”

“好嘞。”

朱祐杭有些羡慕,道:“要是我以后也能像姐姐这样随意出入宫闱就好了,我听娘说了,祖母怕姐姐晚上赶不回宫中,还将原本的顺德公主府赐给姐姐……”

朱祐杭年纪最小不说,身体也远不如姐姐和哥哥强健,平日里宫人都小心翼翼地照顾着,打个喷嚏都怕她病倒了,今日能跟着姐姐朱祐桓一起出宫已经很不容易了。

朱祐桓清清嗓子道:“是暂住,公主府还是祖母的。”

朱祐楷在一旁笑嘻嘻地说道:“杭儿,等你再长胖两斤,不会被外面的大风吹倒再说吧。”

朱祐杭嘟囔道:“我每日都有好好用膳,可就是长不胖啊……徐娘娘给我开了好多法子,鸡汤、羊汤、大骨汤,我都喝过了……”

朱祐桓见她有些失落,宽慰道:“徐娘娘说了,再过两三年自然就会好,不能急于一时。”说罢,她开口道:“看,说书先生上台了,今日讲得是你们上次没有听完的那本娘子关。”

原本还有些忧郁的朱祐杭立刻期待地看向台上。

太平茶坊总有最新鲜的话本,宣德末年便有不少入京赶考的文人通过将话本卖给太平茶坊在换取在京租住备考的钱财。

到如今,话本这些东西早已经在百姓中风靡,便有不少文人为太平茶坊等茶馆、酒肆供稿。这些地方大都和书局有往来,若是话本的反响不错,便能出版刊印,到时候还会再给这些文人分钱,这话本一事倒也成了赚钱的门路。

朱祐桓听几个年老的宫人说起过,姆师韩桂兰年轻的时候似乎也写过这样的话本子,颇有些名气,只是当时写话本算不得什么光彩的事情,大部分作者都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多用笔名,韩桂兰写的究竟是什么故事,朱祐桓也就无从得知了。

“上回书说到,李三娘与丈夫告别,化名李公子,率领家中侍从马三宝在关中一带招兵买马,很快便得以招揽各色英雄,组成了一支颇为强大的义军,征战四方……”

朱祐楷和朱祐杭听得入迷,朱祐桓则让身边的随从将善堂送来的账目拿来。

陪弟弟妹妹是一码事,完成祖母交代给她的事务是另一回事。

太平茶坊内正是说书的时候,却听得外面有人跑了进来,道:“有喜报!听登州那边的人说,咱们大明将那些倭寇打了个落花流水!”

说书先生本就一副好口舌,听到这样的喜讯,先是将喜讯告知众人,这才继续说书。

朱祐楷和朱祐杭兄妹两个的心思都在听书上,朱祐桓却因为这个消息有些心不在焉,恨不得现在就回宫去见祖母。

大明战胜日本的喜讯确实不假,不过并没有传闻里那么夸张,仅仅是占领了九州岛、易名九州都司,且这攻打的方式也与以往大明军队的作战风格不同。

若是换做以往,皇帝对于投降的敌人大多简单分配责任,再进行处理,若非罪大恶极之人,皇帝往往宽容对待。但这次攻打九州岛却不同于以往,皇帝下令军队无需顾忌,若有胆敢反抗之人,直接以火炮进行攻击,若有一村一庄共同反抗,则泼洒石油,火烧处置,无需留存活口。

有新疆都司的前例在,所有人都看得出来,皇帝恨极了日本的倭寇,乃至连九州岛上的日本人都不想留,打算直接清理干净。也有人揣测是皇帝近来身体不好,心情急躁,故而如此“残忍”。

只是事后皇帝封赏海军将领和士兵,又赏赐了在沿海一带指挥船队打探情报的济王,怎么看都不像是心情急躁。

不过看皇帝取名的风格,并非仅仅是将九州作为明军临时修整的港口码头,而是要如早先的靖海承宣布政使司和如今的蓬州承宣布政使司一般,要将九州正式纳入大明的版图之内。

无论如何,在皇帝对九州岛格外严苛的政策之下,九州岛投降的人不在少数,皇帝命人将其中人口户籍重新梳理一番,清丈土地,参照新疆都司一般,由军队暂时管理,同时派遣官员前往九州岛教化当地投降的贵族和百姓,传授大明的文化风俗。

至于那些不听话的,早已经被烧作焦尸,或是化作海中鱼食,也有一部分降而复叛的人,则直接被军队押送开采银矿。

捷报的喜悦过去,京城很快便因为另一桩事热闹起来,那便是皇帝下旨为皇太后单独修建陵寝。

第6章壶中天慢(六)

慈惠昭圣温德文宣寿端皇太后胡善祥再过两年便要过八十大寿,在如今的大明,八十岁已经是高寿,早就该在宣德皇帝朱瞻基的景陵为皇太后准备妥当。

但一直以来对此没有表态的皇帝却在此时提出要为皇太后胡善祥另修陵寝,实在是令人有些匪夷所思。

皇太后是宣宗章皇帝的结妻子,自太孙妃、太子妃、皇后,再到如今的皇太后,夫妻名分从未有任何改变,皇帝朱予焕又是胡善祥的亲生女儿,更应该按照礼法将皇太后与宣德皇帝葬在一处,何必要为皇太后胡善祥单独修建陵寝?

如此一来,传出去反而会遭到他人非议。

虽然庶人朱祁镇曾经册立宣庙贵妃孙氏为皇太后,但在祖母登基后便废黜了孙氏的皇太后位置,孙氏在皇太子和太子妃大婚后不久便去世了,之后按照皇帝的意思,并未额外修建妃陵,而是送入了当初准备好的有后妃两个位置的景陵安葬。

景陵这些年未曾彻底完工也是因为要等未来皇太后的棺椁入内安葬,可皇帝却忽然要单独为皇太后修陵,确实有些匪夷所思。

除却在礼法上有不当之处,也有民间私下议论,皇帝此举不仅有不孝的意味,更是铺张浪费之举。

大明国库如今虽然充盈,但还要维持海外各地的供给,开销并不算小,单独给皇太后修陵,规模绝对不会小,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物力。

皇太子、惠王由于身份特殊,对于过往的家事一向是不闻不问的,内阁里面,辅徐珵与韩桂兰、宋翠莲都是坚决支持皇帝的任何决定,次辅商辂是皇太子名义上的先生,自然也不会多说,余下的人见前面几位都不开口,更不会自讨没趣。

也就只有几位御史站出来说话,也和朱祐桓的想法有几分相似。

皇帝的登基本就特殊,自然更需要注重将自己纳入礼法之中,皇太后与丈夫合葬自然也是其中一环。

若是皇太后实在介意,将宣庙孙贵妃从景陵迁出来便是。本朝都是妃子另立陵寝,哪有皇后不和皇帝合葬的?

尽管御史话里话外都是为了皇帝的圣明考虑,但皇帝显然没有这方面的担忧,特意下了一道旨意表示自己的意思。

皇太后年事已高,不知何时才会寿终正寝,而先皇去世已经多年,陵寝在安葬孙贵妃的时候已经被打扰过一次,皇太后不希望惊扰先皇的在天之灵,皇帝事母至孝,故此为皇太后单独另立陵寝。

有了合适的借口,御史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皇帝并非生性奢靡之人,不过是为皇太后另修陵墓,规制要比帝陵小多了,无非是额外再出一笔钱罢了,皇帝和国家也不缺那三瓜俩枣。

尽管如此,朱祐桓还是十分不解,对于皇帝而言,正统是最要紧的事情,作为正妻的曾祖母当然应该同曾祖父葬在一起,皇帝为何还要如此坚持呢?

只是朱祐桓当然不会当面询问皇帝这样的问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提剑向燕京  都市根硕  什么 成绩好就可以操女同学!?  被维尔汀欺负的橙发小狗会面临怎样的淫靡艳戏呢  将星陨落——一骑当千的女将军尹殿薇之末路  闺蜜老公脚下奴  谋凰  (盗墓同人)何里瞎遇缘记  以爱为期gl+番外  快穿:白月光又在反派心口插刀了  联姻对象他掉马了[gb]+番外  亵渎支配之王  焚天欲魔  (综漫同人)觉醒奇怪术式后称霸少年漫  春水中学广播部  快穿之祸水美人她有什么错  我和三个半女孩的故事  当真千金是玄学大佬+番外  我家美艳母亲的秘密  (综漫同人)论散兵与暗黑本丸的适配性[综原神]+番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