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能当上将军,凭借的就是他守城时杀掉的那些匈奴人啊。
不过守城杀敌的数量,肯定比不上主动出击,但若是守不住,危害显然极大。
刘彻意识到,军功爵制还有可以改进的空间。
卫青垂首不语,心中已然依照明女郎所言推断出了事情的经过:
若李将军急于立功,自己必然会顺水推舟,安排他去杀敌最多的那一路——绕后。
但自己显然忘记了,李将军擅长正面作战,并不擅长使用计谋,加上他在草原上方向感确实不强,在绕后过程中迷路也不奇怪。
李将军自尽时,恐怕对自己确有怨言。
自己显然是好心办了坏事,这黑锅,背着也不算冤。
但李敢又怎会因此身亡呢?卫青心中疑惑不解。
“这就要讲到霍去病了。”明月给出了答案,“李广死后,李敢怨恨卫青,竟然打伤了他。卫青性子好,没有追究,但小霍年轻气盛,找个机会就把李敢给射死了,干脆利落地给舅舅报了仇。”
霍去病也利落请罪:“臣有罪。”
刘彻搭眼一看,便知道这孩子下次还敢。
霍去病显然也并不打算掩饰自己的想法:
自己可没有舅舅那么好的脾气。
胆敢伤害舅舅,就要做好被他报复的准备。
历史上霍去病真把李敢干掉了,刘彻都没当回事。
如今李敢还活得好好的,当然更不可能因为这事降罪于他。
刘彻就喜欢霍去病身上这股子劲:
君子欺之以方,仲卿官职虽高,但性子太宽厚,那李敢就是料想到仲卿不会追究,才把他当软柿子捏,却不曾想后头还有去病这个刺头。
“刘彻包庇了霍去病,对外宣称李敢在狩猎时被鹿撞死了。”明月唏嘘,“这估计就是司马迁把卫霍放进佞幸列传里的原因之一吧。”
“另外一个原因,应该要落在公孙敖头上。”明月对这个搅屎棍无语,“李广的孙子李陵领兵五千、杀敌一万、箭尽粮绝被俘,按理来说是功大于过。”
“但公孙敖前往匈奴没迎接到李陵,就谎称他正在为匈奴练兵。刘彻以为李陵已经转换了立场,准备帮匈奴人攻打汉朝,一气之下就把李陵全家都给杀了。”
“当时的士人也以李陵不能死节为耻,为他游说的司马迁遭受了腐刑,即使后来证实为匈奴练兵者另有其人,但人死不能复生。”
“李陵心灰意冷,不愿再归汉,最终病死在了匈奴。”
“什么谎称?”李广气急,怒视公孙敖,双目含泪,“陛下,这是诬告!”
公孙敖慌乱不已,若真被认定为诬告,那便是他品性的问题了,这在本朝是非常严重的指控:“陛下,臣臣一向愚钝,如若确实有人在为匈奴练兵,臣记错名字也说不定啊,陛下!”
刘彻扯了扯嘴角,看向卫青。
卫青心中叹气:
他不愿意相信,好友未来会变成一个为了掩盖自己无功而返、就谎报军情的无德之人。
就当是公孙敖眼拙,认错了为匈奴练兵的人吧。
卫青附和了公孙敖的说法,神色躲闪,避开了李广愤怒怨恨的目光。
刘彻倒不在乎这家伙究竟是蠢笨之人还是卑劣之人。
仲卿从前便待公孙敖极佳,已经给了他封侯的机会,如今又为了他不惜与李广交恶,想来已经还清从前的恩情了。
今后如何,就看公孙敖自己的造化了吧。
却听明女郎继续说道:“在艺术创作中,李陵经常和苏武一起出现,二人在匈奴的对答和临别赠诗令人唏嘘,前者在命运的戏弄下流亡异域,即便如此仍心系故国;后者出使匈奴,被困十九年,爱国忠贞,持节不屈,终回故土。”
苏武?这又是谁?
刘彻稍加思索:“可是苏建次子?”
苏建去年出征时全军覆没,只身一人逃回到了卫青那里。
将领们争执要不要杀他以正军威,卫青行事一向恭谨,坚持要把此事交由天子决断。
后苏建出钱免于死罪,被废为平民。
前些时日,刘彻还有意起复他为代郡太守,这才对他的几个儿子都有些许印象。
自“不杀之恩”后,苏建与卫青颇有私交。
卫青答道:“苏建次子苏武,如今官拜郎官,年方十九。”
刘彻怔愣了一瞬:十九岁啊。
人生又有多少个十九年呢?
卫长公主拽了拽霍去病的宽袖,附耳道:“被扣留在匈奴的使臣如今都怎么样了?”
她刚接手军务,只知道自开战以来,匈奴扣押了许多本朝派去刺探情报的使者,本朝亦如是。
但他们在匈奴过得怎么样,卫长公主就不得而知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禁止入梦欺师妹! 缘来靠得这么近 失恋女王 女配也有总裁爱 今心似橙光于海 公主将军来了 兽人靠呼风唤雨成为末世第一 偏宠瘸夫郎 她值得更好的(快穿) 冬日的微阳 开局一口大铁锅 谁说魔王不会养老婆 还是原谅她吧 什么?我夫君才是大反派?! 学长的鳞片 乱步猫猫的虚拟女友成真了 古埃及日常生活 穿书后和捡来的男人飙演技 禁止投喂白眼小猫 师尊她不似无情剑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