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闹了一会儿,苏景殊没在贡院门口多待,将榜单从头看到尾,看到他们家青松兄的名字出现在中游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正事儿结束,他还要回家一趟。
庞昱摆摆手让他自己回去,他再研究研究这个诗到底哪里不好。
赵大郎:……
算了,还是他把人带走吧。
“小郎回吧,正好我去找我爹报喜。”
他爹喜欢苏二哥的文章,对小郎也是喜欢的紧,可惜不知道苏家三哥性情如何,回头有机会得仔细看看,他现在对苏家三兄弟都很感兴趣。
苏景殊和小伙伴们告别,然后钻进马车准备回家。
秋闱考完就是春闱,到时全国各地的学子齐聚京城,参加秋闱的都是年轻人,参加春闱的却不光是年轻人,还有多年屡试不第的年长者。
去年送两个哥哥参加春闱的时候能看到很多须发尽白的老者,秋闱就看不到那种场面,因为大中祥符年间真宗皇帝下令进士曾至御试皆免取解,只要考中一次,接下来的解试都是免试,直接报名参加春闱就行。
越想越紧张。
小小苏瘫在车厢里,为了他的偶像包袱,接下来几个月要更加努力的卷。
春闱之后还有殿试,殿试啊,算了,还是继续担心春闱比较好。
虽然春闱过关只能被称为贡士而不是进士,但是贡士其实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进士了,因为殿试一般不会除名,只是赐个进士出身,证明这一批学生成了天子门生。
在大宋当读书人就这点好,考中进士就能分配工作,除了难考以外没毛病。
公务员考试嘛,难考很正常,他懂。
科举考试难考才正常,往前头看看,科举制度不那么完善的时候,大部分官职都能靠门荫拖关系,包括状元。
往前头看,好吧,说的就是唐朝。
唐朝的科举还不像本朝那么受重视,各种制度还没发展起来,所以想当官家世依旧很重要,和大宋这种只要考试考的好就一定能当官还有点差距。
虽然大宋冗官问题很大,有些官员可能好多年都没法补到缺,但是不管怎么说好歹是个官。
本朝的读书人地位比唐朝高,从太宗皇帝开始,进士录取数量高达一两百人,最多的时候一次能录取五六百人。
据说是因为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之间的小问题,那什么,斧声烛影,咳咳,就是某些不能说的小故事,然后太宗皇帝为了收买人心,所以尤其重视文人。
当然这话听听也就算了,大宋重文轻武不是从太宗皇帝开始的,太祖皇帝在位是就已经定下崇文抑武的国策,小道消息捕风捉影罢了。
唐朝科举平均下来每次只录取二三十名进士,甚至还有一个都不录取的情况,考进士当官的名额那么少,对大部分人来说这就是条走不通的路,于是很多人就走别的路子,比如找关系。
通过举荐来当官的法子现在也有,只是没有唐朝那么明显,推荐当官也不会占正经考试出来的进士的位置。
据说王维第一次春闱的时候没考中,不过他精通音乐,深受唐睿宗之子岐王喜爱,于是再参加春闱之前,岐王让王维挑几首之前写过的好诗和新谱的琵琶曲一起去拜访玉真公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靠代购做首富 长安日记 大院日常 清歌寄月 宗门发错灵兽,我领到了魔尊坐骑 婚后入她成瘾 在咒术世界里种田 快穿:每一世都是火葬场+番外 火影-在肥猪大名身下堕落的女忍们 拳击手女孩留宿之后 她是怪物们的黑月光 心动试炼场 快穿:宿主轻狂!万人迷休要作妖 叶阳大人升职记CP 对的人(出书版) 六零军婚:那两口子嘴都挺毒 沈总,您的金鱼又越狱了! 末世菟丝花大美人 跟死对头在末世求生+番外 穿越年代,做交通员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