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与侯君集自燕云十六州撤军而返。
侯君集仍驻守唐国北陲,扼守边关;杜如晦则独自归返长安,携前线实情入宫复命。
朝会之上,他将与宋、秦两国交涉始末一一道来。
话音未落,满殿哗然。
“秦人此举,实属猖狂!”
“若非我大唐倾力助秦,宋国何以溃败?今日竟背信弃义,视盟约为无物!”
“此等行径,与豺狼何异!当举大军伐之,以正国威!”
“既为同盟,战果自当共分,六州之许,岂能服众?”
“不过侥幸胜了几役,便妄图与我大唐平起平坐,荒谬至极!”
“陛下!此事断不可忍!”
“既彼无情,我亦无需留义!盟约作废便是!”
群臣激愤,声浪如潮。
太极殿中,怒火升腾。
文武百官无不痛斥秦国背信,言语间尽是愤慨。
唐人向来自持天朝气象,骨血中透着一股不容轻慢的尊严。
曾有一事流传民间:异国人欲施舍一唐丐,反被其掷钱于地,拂袖而去,口中只道:“吾虽落魄,亦不食嗟来之食。”
此语虽似戏言,却映照出唐人根深蒂固的自信。
正是这份傲然,铸就了文化的昌盛、疆域的辽阔、百姓的富庶。
唐国之盛,冠绝天下。
秦国纵已跻身强国之列,得唐国承认,列为盟友,然在多数唐人心中,仍存一丝居高临下的审视。
如今秦人竟以强硬姿态相对,仿佛平起平坐,甚至凌驾之上——这在唐人眼中,近乎羞辱。
他们坚信,若无大唐暗中输粮供械,秦国焉能击败曾经富甲天下的宋国?
一个贫弱至此的国家,竟能翻盘称雄?若非背后有唐国支撑,谁信?
故而今日之辱,不止关乎利益,更伤及尊严。
“陛下!秦人无礼,蔑视我大唐威仪,臣请率军征讨,雪此耻辱!”尉迟恭越众而出,声音低沉却如雷贯耳。
在他看来,唯有刀兵相见,方能重树国威。
此言一出,多位将领纷纷响应,叩请出征,誓要踏破秦关。
高台之上,李世民静坐不动。
耳畔喧沸,他面容冷峻,目光幽深,不见情绪起伏。
片刻后,杜如晦缓步上前,拱手陈辞:“陛下,秦人宁与我大唐决裂,也不愿多让数州,足见那八州之地,在其心中,重过与我朝之盟谊。”
“我大唐所求,岂真是几座城池?臣之所争,不过是一份敬意,一份应有的谦卑罢了。”
“秦国为了几片疆土竟不惜与我大唐对立,足见其目光之狭隘!”
“若我们不以兵威彰显国力,大唐的威严岂不失尽?”
杜如晦话语铿锵,字字如铁。
朝堂之上,多数大臣心中所想皆与他相同。
他们真正在意的,并非丢失一两处州郡。
真正触动他们底线的是秦国流露出的姿态。
而扶苏此行,正是这种姿态的体现。
一个尚未完全强盛的秦国,已然如此轻视大唐。
若今日容忍,明日又将如何?
李世民目光微敛,眸中寒光隐现。
“寡人以往待秦过于宽厚,竟让他们忘却了唐军曾踏平多少战场。”
他心中所图,与杜如晦并无二致。
争的不是土地,而是气势。
如今便敢公然对峙,将来是否要直逼洛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剑来——同人恶堕版 姬子,在肉欲与背德中堕落(重置版) 僵约:开局编辑盘古基因 县委办里的秋水长天 平凡青云路 被拉斐尔下药了,只好射满她了 纳西妲精液启蒙的禁忌仪式 金鳞缚语 养成18年的清冷偶像妹妹的第1828次中出 知意的平淡生活 大鸡软饭男的幸福生活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罗德岛性技运动会 大明铁血帝:吾乃天启,重塑乾坤 我以凡骨逆仙命 替身心机小仙妻 落入校霸之手,雪之下小姐无法逃脱的笑刑 关于和我同居的都是我高攀不起的,但非常爱我的女孩子这件事 桌边 序列劫:洪荒碎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