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89章 试点考核实干人才初显露(第1页)

第89章 试点考核实干人才初显露(第1页)

贞观十八年开春,长安城外的工部农场上,嫩绿的麦苗刚冒出地面,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与传统科举贡院的“笔墨纸砚”不同,这里被改造成了技艺科的“实务考场”——田垄间摆放着直辕犁、曲辕犁2.0,工坊区搭建了水力纺纱机模型,商旅考核区的案上堆满了贸易账本与算盘,每一处都透着“重实操、轻空谈”的气息。

辰时三刻,随着一声铜锣响,长安、洛阳两地的技艺科试点考核正式拉开帷幕。来自两地的五百余名考生,按“农艺”“工坊”“商旅”三类分组,分别进入对应考场,他们中既有穿着粗布长衫的寒门士子,也有少数身着绸缎的世家子弟,眼神中都带着紧张与期待。

农艺类考核:田垄间的“犁具答卷”

长安农艺考场的田垄旁,十名考生正围着考官,等待考核开始。考官是工部分管农器的郎中周大人,他手持考核细则,声音清晰:“今日农艺首项考核——‘农具使用与改良’,我身后有一台旧直辕犁,你们需逐一指出其缺点,并提出改良思路,最后实操曲辕犁2.0耕作,综合评分。”

话音刚落,考生们便围向那台旧直辕犁——犁辕长约六尺,通体用硬木制成,犁铧边缘已磨损,犁底无任何调节装置,一看便是使用多年的旧物。多数考生皱着眉头,有的低头思索,有的伸手触摸犁辕,却迟迟不敢开口——他们虽读过农书,却从未真正耕过田,对犁具的实际缺陷知之甚少。

“我来试试!”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来自江南的考生陈默走出队列。他约莫二十岁,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一看便知是农家出身。陈默走到直辕犁旁,弯腰仔细查看,又试着推动犁具,感受其重量与转向,随后从容开口:“回考官大人,这台直辕犁有三大缺点:其一,犁辕长而直,转弯时需用力拽动,两牛牵引都显吃力;其二,犁铧固定,无法调节入土深度,遇到硬土只能浅耕,遇到软土又易深耕过深,影响作物生长;其三,犁底无防滑装置,耕作时易偏移,需农夫时时校正方向。”

他顿了顿,指着不远处的曲辕犁2.0,继续说道:“改良思路可参照技艺局的曲辕犁2.0——将直辕改造成弯曲短辕,缩短至四尺,减少牵引力,一牛便可拉动;在犁辕末端加装‘犁评’,通过上下调节控制犁铧深度,浅可至三寸、深可达六寸;在犁底加装防滑木棱,避免耕作偏移。如此改良,既能省力,又能提高耕作效率。”

周大人眼中闪过惊喜,点头道:“说得详细!那你再实操曲辕犁2.0,在那边的田垄耕作半亩,让我看看你的手艺。”

陈默应下,走到曲辕犁2.0旁,熟练地将牛绳系在犁辕上,握住犁柄,脚踩犁评调节深度。随着他一声轻喝,牛缓缓前行,犁铧轻松入土,留下一道均匀的浅沟;行至田垄转弯处,他轻轻转动犁辕,曲辕灵活转向,毫无滞涩;行至硬土区域,他下压犁评,犁铧深度增加,翻土依旧顺畅。半亩田耕完,用时不过一炷香,田垄整齐,深浅均匀,比旁边用旧直辕犁耕作的示范田效率高了近一倍。

“好!好!好!”周大人连说三个“好”,拿起笔在评分册上写下“优”,“你既懂理论缺陷,又会实操耕作,是难得的农艺人才!若各地农官都有你这般本事,百姓的耕作负担定能大减!”

陈默躬身行礼,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这是他第一次因“会种田”得到认可,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因“不懂经史”被人嘲笑。

工坊类考核:图纸上的“创新思考”

洛阳工坊考场内,气氛同样紧张。这里摆放着一台水力纺纱机模型,纺纱锭、齿轮、水车叶片一应俱全,考生需根据模型原理,绘制简易图纸,并指出可优化之处。考官是技艺局的工匠吴师傅,他围着考生巡视,目光严厉——此前不少考生绘制的图纸要么比例失调,要么遗漏关键部件,让他颇为失望。

“下一位,刘顺!”吴师傅喊道。一个身材瘦小的青年走出队列,他是洛阳织坊学徒出身,因痴迷纺纱机改良,特意报名技艺科。刘顺走到案前,铺开宣纸,拿起毛笔,手腕轻转,很快便画出水力纺纱机的轮廓——水车、齿轮、纺纱锭的位置精准,尺寸标注清晰,连齿轮的齿数都标注得一清二楚,比此前的考生细致数倍。

“图纸绘制得不错,那你说说,这台纺纱机还有哪些可优化的地方?”吴师傅问道。

刘顺指着模型上的纺纱锭,从容答道:“吴师傅,这台纺纱机的纺纱锭虽能同时工作,但存在一个问题——若其中一根纱线断裂,纺纱锭会空转,浪费水力与时间,还需工匠时时查看,颇为不便。”

他俯身在图纸上补充画出一个小装置:“可在每个纺纱锭旁加装‘断纱预警装置’——用一根细铜丝连接纺纱锭与铃铛,纱线正常时,铜丝被纱线撑起,铃铛不响;纱线断裂后,铜丝落下,触发铃铛,工匠听到铃声便能及时更换纱线,避免空转浪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吴师傅眼前一亮,上前拿起图纸仔细查看,又对照模型比划:“这个想法可行!既简单又实用,我们技艺局研发时竟没想到!我这就记录下来,考核结束后反馈给刘三娘师傅,说不定真能用到实际纺纱机上!”他当即在评分册上写下“优+”,还特意标注“建议重点培养,可入工部工坊参与技艺研发”。

刘顺心中激动——他从未想过,自己在织坊的小想法,竟能得到技艺局工匠的认可,更有机会参与真正的纺纱机改良。

商旅类考核:账本中的“实务智慧”

长安商旅考场内,案上摆放着一组“长安与天竺香料贸易数据”:一批胡椒共一千斤,从天竺采购价为每斤五文钱,运输成本每斤两文钱,市舶司关税为10%,长安市场当前胡椒售价为每斤十五文钱,预计下月将有另一批胡椒到货,可能导致价格下跌。考生需计算此次贸易的利润与应缴关税,并制定物价调控方案。

多数考生对着数据皱眉,有的不知如何计算关税,有的提出的调控方案脱离实际。轮到考生王磊时,他却显得从容不迫——王磊出身商旅世家,自幼跟着父亲打理香料生意,对贸易流程与税收规则了如指掌。

他拿起算盘,手指飞快拨动:“回考官大人,此次贸易的成本为采购价(一千斤×五文)+运输成本(一千斤×两文)=七千文;关税为(采购价+运输成本)×10%=七百文;总投入七千七百文;若按当前售价(十五文斤)卖出,总收入一万五千文,利润为一万五千文-七千七百文=七千三百文。”

计算完毕,他又针对物价调控提出方案:“下月新胡椒到货可能导致价格下跌,建议官府联合大商户设立‘香料储备库’——若市场价格高于二十文斤,便释放储备胡椒,平抑价格;若价格低于十二文斤,便收购胡椒存入储备库,避免商户亏损。同时,可将部分胡椒加工成胡椒粉、胡椒酱,延长保质期,开拓新市场,减少单一销售的价格风险。”

负责商旅考核的户部郎中赵大人,听完连连点头:“你的计算精准,调控方案既兼顾商户利益,又能稳定市场物价,完全符合户部的需求!若你入仕,定能在商税管理或贸易调控中发挥大作用!”他在评分册上写下高分,还特意将王磊的方案抄录下来,计划带回户部参考。

考核落幕:实干人才崭露头角

为期三日的试点考核结束后,翰林院、工部、户部的官员组成评审团,对考生的成绩进行严格评审——不仅看考核得分,还会核查考生的实际经历,确保无“纸上谈兵”者混入。最终,长安、洛阳两地共录取技艺科考生50人,其中农艺类15人、工坊类20人、商旅类15人。

录取名单公布后,朝野哗然——这50人中,有38人来自寒门,12人来自中小商户或工匠家庭,无一人出身顶级世家;他们中,有人种过十年田,有人织过五年布,有人经了三年商,虽不善吟诗作对,却在各自的实务领域有着丰富经验。与传统科举录取的“饱读诗书却不懂实务”的文人学子相比,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柬之在府中看到录取名单,手指划过“陈默”“刘顺”“王磊”等名字,每个名字旁都标注着“农家子”“织坊学徒”“商户子”,脸色愈发阴沉。他将名单扔在案上,对亲信说道:“不过是些懂些粗浅技艺的寒门子弟,就算入仕,也成不了气候!咱们等着瞧,用不了半年,他们定会因‘不懂政务’出纰漏,到时候我再上奏陛下,让陛下看清技艺科的‘真面目’!”

亲信们纷纷附和,可张柬之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陈默对犁具的改良思路、刘顺的断纱预警装置、王磊的香料调控方案,都透着“实用”的智慧,绝非“粗浅技艺”那般简单。

而此时的李逸,正在工部查看录取考生的资料,当看到陈默的耕作实操记录、刘顺的纺纱机优化建议、王磊的贸易方案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提笔在资料上批注:“农艺类陈默,可派往江南指导甘蔗种植;工坊类刘顺,调至技艺局协助水力纺纱机改良;商旅类王磊,安排入户部参与市舶司税收核算。”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工部的庭院里,李逸看着窗外忙碌的工匠,心中满是期待——这些崭露头角的实干人才,就像田垄间的新苗,只要给予合适的土壤与培育,定能长成支撑大唐百业的栋梁。而技艺科的试点,也在这一刻,真正展现出了它的价值。

喜欢穿越唐朝当财子请大家收藏:()穿越唐朝当财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海贼?充值就送霸王色?  裴语涵的淫虐之路  无垢的深渊(续)  伊菲革涅亚在伊甸  染指  一起来玩色色的游戏吧  双生魅影  我在修真界讲科学  最下贱的性道具产出的地方——肉便器学院  单亲富二代  女帝身下的堕帅  调教练习生  破烂咨询事务所  一种基于灵魂交换的魔法少女改造方式  化皮夺魂录  带着进化技能:在异世界打造我的王国!  万道炉鼎  年轻气盛的广寒宫主误入古战场被妖女残魂夺舍?! 紫魅妖女燕倾城的狂妄重生~  对于被胡滕送进医院的指挥官,莫加多尔的决定是...  调教师工作日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