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 第360章 探医疗民生痛点谋基层守护新策(第2页)

第360章 探医疗民生痛点谋基层守护新策(第2页)

“我们得先解决‘有人看病、有药可吃’的问题。”叶尘看着远处的群山,“村医留不住,就想办法改善待遇;药送不进来,就打通流通渠道;设备旧了,就调配基础设备——这些都是眼下能做的。”

二、城区组:县医院的“三小时排队”与“三分钟问诊”

柳若雪三人抵达青石县人民医院时,刚早上七点,挂号大厅已经挤满了人。自助挂号机前排着长队,人工挂号窗口前更是蜿蜒出二十多米,有人手里攥着连夜排队的小马扎,有人怀里抱着熟睡的孩子,脸上满是疲惫。

“姑娘,你知道内科专家号咋挂吗?我排了两天都没挂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拉住沈清薇的胳膊,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病历本。沈清薇帮她在自助机上查询,发现内科专家号一周只放30个,当天的号早在凌晨就被抢完了。

“您可以挂普通号先看看,或者预约下一周的专家号。”沈清薇说。老太太叹了口气:“普通号我看过,医生说查不出问题,让我找专家,可专家号太难抢了。”

柳若雪注意到,大厅的电子屏上显示着各科室的接诊量:内科、儿科、骨科的接诊量超过200人天,而皮肤科、眼科、中医科的接诊量不足50人天。“资源都集中在几个热门科室了。”柳若雪对苏瑶说,“我们去内科诊室看看。”

内科诊室外的候诊区坐满了人,叫号屏上显示“当前叫号:35号,您前面还有42人等待”。柳若雪三人假装候诊,坐在角落观察。

一位医生从诊室里出来,匆匆去了趟卫生间,回来时手里拿着一个面包,边走边吃:“今天上午挂了60个号,现在才看到35号,中午肯定没时间吃饭了。”

好不容易轮到一位大爷就诊,他刚坐下,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自己的症状:“我这头疼了半个月,晚上睡不着,吃了感冒药也不管用……”医生打断他:“先量血压。”量完血压,又让他去做血常规和头颅CT。大爷不解:“我就是头疼,咋还要做CT?”医生说:“不做检查没法确诊,你先去做检查,结果出来再来找我。”整个问诊过程不到三分钟,大爷拿着检查单,站在诊室门口愣了半天:“我还没说完呢,就让我去做检查了。”

沈清薇跟着一位做完检查的大姐回到诊室,看到医生快速扫了一眼检查报告,就开始开处方:“没大问题,就是有点炎症,给你开点消炎药,回去按时吃。”大姐问:“这药多少钱?有没有便宜点的?”医生头也没抬:“药房有价格,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中午时分,三人来到城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里却冷冷清清。诊室内只有一位医生在坐诊,候诊区空无一人。“我们这儿每天也就接诊二三十人,大多是来拿高血压、糖尿病的常用药的。”医生说,“老百姓都信大医院,觉得我们这儿设备差、医生水平不行,就算感冒发烧,也宁愿去县医院排队,不愿意来我们这儿。”

苏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房里看到,这里的药品比县医院齐全,价格也便宜一些,但很多药都放在货架深处,落了一层薄灰。“因为没人来开,有些药放久了就过期了,后来就很少进了。”药房的护士说。

柳若雪将这些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县医院的‘挤’和社区医院的‘冷’,是医疗资源分配失衡的缩影。患者不信任基层,基层留不住患者,形成了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循环,不仅要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还要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把常见病、慢性病留在基层。”

三、流通组:从药厂到药房,药价里的“层层加价”

吴莲三人的药品流通调研,从青石县周边的一家药厂开始。这家药厂主要生产感冒药、消炎药等常用药,厂长带着他们参观了生产线,指着一瓶刚生产出来的“复方氨酚烷胺片”说:“这瓶药的生产成本大概1.2元,我们卖给一级批发商的价格是1.8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离开药厂,三人跟着一批药品,来到了市里的一级批发商仓库。仓库负责人拿出进货单和出货单:“我们从药厂以1.8元瓶的价格进货,卖给二级批发商的价格是2.5元瓶,这里面包含了仓储费、运输费和人工成本。”

接着,他们又来到青石县的二级批发商。负责人笑着说:“我们从市里拿货,2.5元瓶,卖给县医院药房的价格是3.8元瓶,卖给零售药房的价格是4.2元瓶。为啥不一样?因为医院药房要压款,有时候半年才结一次账,我们得承担资金成本;零售药房结款快,但量小,运输成本高。”

最后,三人来到县城的一家零售药房和县医院药房,查询同款“复方氨酚烷胺片”的售价:零售药房卖8元瓶,县医院药房卖7.5元瓶。“从药厂1.2元到患者手里8元,翻了6倍多。”叶婉清算了一笔账,“中间经过了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还有医院药房或零售药房的加价,每个环节都要赚钱,最后都加到了患者身上。”

“还有更离谱的。”药房的店长偷偷告诉他们,“有些进口药或者专利药,中间环节更多,从出厂到患者手里,价格能翻十几倍。比如有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进口药,出厂价大概50元盒,到我们这儿就得180元盒,患者买的时候要200元以上。”

苏晴追问:“就没有办法减少中间环节吗?”店长叹了口气:“难啊!药厂不可能直接给每个药房送货,批发商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有些药品的代理权被大型医药公司垄断了,小批发商拿不到货,只能从大公司手里拿货,价格自然就高了。”

在县医院药房,三人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有些药品明明有国产替代药,价格便宜很多,但医生还是倾向于开进口药。“一方面是患者觉得进口药效果好,另一方面,有些进口药的回扣比国产药高。”一位药房的老员工悄悄说。

吴莲将药品流通的每个环节和加价情况整理成表格,递给叶尘三人:“药品流通环节冗余、部分药品垄断、医生处方倾向,是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打通‘药厂-医疗机构’的直接通道,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规范医生处方行为,引导患者合理用药。”

四、聚首九忆居,初拟医疗整改框架

三天后,九人回到九忆居,将各自的调研结果汇总在石桌上。白岩村的村医日记、县医院的候诊视频、药品流通的加价表格,还有“医疗调研令”记录的场景,让每个人都沉默了。

“问题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但也不是没有突破口。”叶尘打破沉默,指着桌上的调研资料说,“我们先从青石县入手,分三步走:

第一步,强基层——给偏远山村的卫生室配基础设备和常用药,定向培养或引进村医,提高村医待遇;

第二步,优分配——在县城和乡镇之间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让县医院的专家定期去乡镇卫生院坐诊,引导患者分级诊疗;

第三步,降药价——搭建‘县乡统一药品采购平台’,直接对接药厂和医疗机构,减少中间环节,同时规范药品定价和医生处方行为。”

柳若雪补充道:“还要加上‘建信任’——通过‘诊疗公开’‘药品价格公示’等方式,缓解医患之间的隔阂。

比如在村卫生室和社区医院公示医生资质、诊疗流程,在医院和药房公示药品进货价和零售价,让患者明明白白看病、清清楚楚吃药。”

玲玲从袖袋里取出三枚新的仙力令牌,分别刻着“基层医疗扶持令”“资源共享协调令”“药品流通监管令”:

“这三枚令牌可以辅助我们推进整改——‘扶持令’能检测村卫生室的药品和设备缺口,自动生成采购清单;‘协调令’能同步县乡医院的专家出诊信息和患者病历,方便转诊;‘监管令’能跟踪药品流通环节,防止加价过高。”

仙力指南上的青金色字迹再次亮起,比之前更明亮:

【“青石县医疗整改框架”符合民生需求,可启动试点。需宿主们以“小切口、实措施”为原则,先解决“村医留不住、药品送不到、患者转不了”的具体问题,再逐步完善机制,为全国推广积累经验。】

叶尘将“基层医疗扶持令”递给郑蓉和玲玲:“你们俩明天先回白岩村,对接县卫健委,落实村卫生室的设备和药品采购;柳若雪和沈清薇去县医院,协商专家下乡坐诊的时间和流程;吴莲、苏晴、叶婉清留在县城,搭建统一药品采购平台的初步框架。”

九忆居的灯光下,九人围坐在一起,细化着每一项整改措施的时间节点和责任分工。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石桌上的“九州食安仙纹”和新拟的医疗整改框架上,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

民生守护的道路,从来都是从一个痛点到另一个痛点,用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铺就百姓的安心之路。而这一次,他们的脚步,将迈向那些等待着医疗阳光的深山与街巷。

喜欢带着八位嫂嫂流放请大家收藏:()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多谢款待[快穿]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妹妹死后的第七年  七零大院来了个美娇媚  天生演员[娱乐圈]  我妈是大佬[快穿]  十里街小客栈  我的爸爸是琴酒  惨死后宅,重生归来夫人她杀疯了  不要在幻影旅团认错哥哥  驯服恶犬  我夫郎是娇纵美人花  贝丽  太子妃今天揍人了吗  卧底,但是大佬情人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我在曼哈顿开饭馆[美食]  被迫与前任成婚  [原神]纳塔魔神不想成神  我中情蛊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