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考官是地方官员,县试和郡试则由县令、郡守主持。
各地都有嬴政派遣的监督人员,防止徇私舞弊。
大考则由嬴政亲自担任主考官,负责考核运行及最终评定。
大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选拔殿试十人,更因其是一道决定性的门槛。
科举初创,体例尚不健全。
无论乡试、县试还是郡试,皆由地方官吏主理,各地郡县甚至握有评定考生等第之权。
虽郡试时嬴天衡遣监察使协同督办,然地方郡守等人若存心舞弊,仍有可乘之机。
如此情状下,各地科场难免鱼龙混杂——那些州县官吏必会不遗余力提携自家子弟。
更有甚者暗中鬻卖功名,私相授受。
此类积弊终究难以根绝,总有人能钻得空子。
而此番殿试恰如铁闸,可将侥幸者尽数阻隔。
试想那些官员既耗费心力为子弟铺路,岂会满足于区区郡试过关?若殿试能剔除滥竽充数之辈,其苦心经营便尽付东流。
这些官吏倒也并非愚钝,深知嬴天衡岂容此等行径?故而所荐子弟皆有实学,不过欲令其多得晋身之阶罢了。
倘若推举庸才,岂非自取灭亡?若嬴天衡察觉某生过往成绩存疑,必当彻查,甚或调阅其县试、郡试墨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旦坐实徇私舞弊,考生官吏皆难逃严惩。
若确有才学尚可转圜,若实属草包,则唯有一死!
纵观大秦,具此雷霆手段者寥寥。
更因错综的官场纠葛,多数人不愿行此开罪同僚之事。
然嬴天衡岂同凡俗?说诛九族便诛九族,任你如何挣扎皆属徒劳。
普天之下,唯他能力排众议主持公道——这本就是极招怨恨的差事。
可谁敢对嬴天衡心存怨怼?
事态发展果如所料。
殿试后嬴天衡察觉若干考生名实不符。
纵使祖坟青烟冲霄,这些人的才学也断不能跻身此列,其中必有蹊跷。
然嬴天衡亦承认彼等确具真才,只是按常理难达此境。
故此番未兴大狱,仅作惩处:彻查涉事者历次考绩,将排挤贤能者尽数抄没家产,包庇官吏皆夷三族;若情节较轻者,仅革除功名,准其下科再试。
遭受不公平对待的考生均获得了相应补偿。
此番严厉整治后,全国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科举是寒门学子唯一的晋升之途,若连这最后希望都被扼杀,他们将永无翻身之日。
所幸嬴天衡并未纵容此等行径。
该处决的处决,该革除的革除。
此举向天下昭示:只要勤学苦读,真才实学者必能获得应得功名!
部分秦国世族原以为即便东窗事发,嬴天衡也会网开一面,毕竟在他们眼中这不过是寻常小事。
然而嬴天衡毫不留情,若放任自流,科举制度终将形同虚设。
此例一开,日后谁都能干预科场公正!
正因这般铁腕手段,科举制度才真正赢得百姓信赖。
殿试圆满落幕,前十名才俊得以面见始皇帝嬴政。
通过御前考核后,三鼎甲虽被授予官职,但皆非要职。
嬴政深知这些学子虽有才识,却需积累治民经验。
故安排他们暂留咸阳历练,待其能胜任实务后,再外放治所。
其余进士亦获相应职位,待遇自然次于三甲。
本次科举可谓成效卓着。
炎黄学宫更培养出大量栋梁之材。
随着人才辈出,大秦国力必将日益强盛。
嬴天衡更创立任期制:官员三年一考,依政绩决定升降迁调。
如此既可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又能杜绝结党营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骨戒:剩余寿命730天 孤乡1 拥有永恒天舟的我,打爆国运游戏 智霸大夏:从地主傻儿到开国大帝 全家装穷,就我当真了 官途重生:从工商所片管逆袭巅峰 靠直播修仙 K线之外 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 海贼之怪物赏金猎人 清朝小说集 [综英美]怎么就蝙蝠崽文学了 剑神叶枫 怎么龙傲天小说也能 我在魔宗如鱼得水,可我真是好人 只有烟花知道 重生后,我成校花修罗场了 当深渊回响时,我在对校花说烂话 木偶剧场 不当炮灰当皇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