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筹划司”在皇帝齐安邦的亲自督办下,于皇城西苑一处守卫极其森严的院落内悄然挂牌。入选者皆为经过严格审查、背景清白且能力出众的工部官员、精通算学格物的年轻士子以及天工院的核心大匠。对外,这里仍以研制“新型水利器械”为名,但内部所有人都清楚,他们正在参与的,是一项足以载入史册、甚至改变国运的宏伟工程。
首要的难题,便是勘探与选线。数支精干的勘探队秘密出发,奔赴预设的京沪线路段。他们需要精确测量地形地貌,避开难以逾越的天堑,寻找最佳路径。然而,现实远比图纸复杂。呈报上来的第一批勘探结果,便指出了数十处需要大规模开山炸石或修建大型桥梁的难点,尤其是横亘在前的黄河与长江天险,其架桥难度超乎想象,所需费用更是让初步核算的官员倒吸凉气。
消息传到御前,连早有心理准备的齐安邦也不禁眉头紧锁。他召来户部尚书,将初步的预算摊开。户部尚书看着那足以支撑数年全国军费的惊人数字,手微微颤抖,苦着脸道:“陛下,清玥阁与澜玥阁岁入虽丰,海贸之利虽巨,然此路之耗费,犹如无底深渊啊!且此乃第一期勘探预估,后续实际动工,只怕……”
齐安邦沉默片刻,目光沉静:“爱卿所言,朕岂能不知?然此路若成,其利岂是眼前银钱所能衡量?国库银钱,需优先保障铁路勘探与关键技术攻关。同时,传朕密旨,着内务府与皇室产业,暗中筹措资金,以作备用。此外,可放出风声,言朝廷欲兴修大型官道,鼓励沿线富商捐资,许以名誉或政策之惠,但暂不透露铁路之事。”
皇帝的态度如此坚决,户部尚书也只能领命而去,心中却依旧忐忑。
与此同时,天工院面临的挑战更为具体和严峻。制造铁轨需要大量质优、强度高、韧性好的钢铁。现有的冶铁技术难以满足要求。林清玥凭借记忆,提出了“酸性转炉炼钢法”的初步概念,强调了快速去磷、控制碳含量的重要性。天工院的工匠们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开始疯狂地试验。他们改进炉体结构,尝试不同的耐火砖配方,调整鼓风强度与燃料配比。失败是家常便饭,炼出的钢不是气泡过多就是含硫量超标,无法轧制。直到数月后,在经历了数百次失败后,才终于成功冶炼出第一批符合要求的“低碳钢”,其强度与韧性足以承受未来的重压。
而铁轨的轧制更是难题。需要将炽热的钢坯轧制成形状统一、表面平滑、长度足够的工字形钢轨。现有的水力锤锻效率低下,且难以保证规格统一。林清玥再次提出了“蒸汽动力轧机”的概念——利用经过改进、功率更大的蒸汽机,驱动沉重的轧辊,将钢坯碾压成型。这又对蒸汽机的稳定性、传动系统的精密性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天工院内,围绕着蒸汽动力的极限应用,展开了一场无声却激烈的技术竞赛。
就在这资金与技术双重压力下,一个意想不到的助力悄然出现。一直默默关注此事的康宁亲王齐定国,在一次家庭小聚时,看似无意地提起:“父皇,母后,儿臣近日与西山深处的鹿群相伴,听它们‘低语’,似乎在西北方向的山谷中,有种……黑亮坚硬、与周遭岩石迥异的大家伙,数量似乎不少。”
林清玥与齐珩对视一眼,心中一动。齐珩立刻下令,派出一支绝对可靠的勘探小队,由齐定国亲自引领,前往他描述的大致区域。数日后,勘探队传回密报——发现了一条储量丰富、质地异常坚硬耐磨的辉长岩矿脉!此石正是铺设铁路和用作桥墩基石的绝佳材料!这一发现,不仅解决了部分关键材料的来源,节省了大量运输成本,更极大地振奋了“铁路筹划司”和天工院的士气。
几乎在同一时期,经过无数次失败和改进,天工院终于利用新改进的蒸汽轧机,成功轧制出了第一批长度约五丈、规格统一的合格钢轨。当那第一根乌黑发亮、泛着金属冷峻光泽的工字钢轨被小心翼翼地吊装上车,运往京郊更加隐秘的“实验路段”时,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激动得难以自持。
在严格保密的状态下,第一根钢轨被放置在经过反复夯实的路基上,枕木垫底,特制的道钉被重重砸入。紧接着是第二根,第三根……一段长约二里的实验轨道,在京郊这片被圈禁的土地上,如同一条沉默的钢铁巨龙,初现雏形。
虽然那能牵引万钧、咆哮奔腾的“蒸汽机车”还停留在不断优化的图纸和缩小比例的模型阶段,虽然前方还有无数架桥、开隧的艰难险阻,虽然国库的银钱仍在如流水般投入这个看似无底的工程,但这一根根深深嵌入大地的钢铁脊梁,无声却有力地宣告着:大齐的铁路时代,已然破土动工。万难之下,铁轨初铸,一个崭新的时代正沿着这条冰冷的钢铁轨迹,不可阻挡地向前延伸。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最深刻 彼岸花开,万古女帝 劣迹斑斑 贵后+番外 真千金她精神病发,还嘎嘎乱+番外 我重生为龙:14亿投喂护中华 夜夜诱吻,糙汉的小撩精很野很欲+番外 重生年代福妻有空间 东方圣人京华录 替嫁被判流放,反手坑仇家上路 仙界无敌!我重回都市逍遥 骤雨未歇 她成了怪物们的小宝贝 农门辣娘子 废土行者:苏 想加谢医生微信,他说不可以+番外 藏于昼夜 沉陷他 归剑斩我 缱绻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