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 > 第202章 檄文天下(第1页)

第202章 檄文天下(第1页)

昭国的初冬,寒风呼啸,卷起枯叶与尘沙,掠过城楼与街巷,却吹不散一份檄文带来的滚烫热浪。这股热浪自昭都中枢迸发,如野火燎原,迅速烧遍天下州郡。萧靖端坐于书房之内,窗棂外寒风拍打,屋内却灯火通明。他手中握着一支特制的狼毫笔,笔杆由北狄进贡的寒玉雕成,笔锋取自东海巨狼之尾,坚韧而灵动。面前铺着一张特制的雪浪宣纸,纸面如霜,纹理细密,是苏晚亲自督造的“天工纸”,可经百年而不朽。他耗时三日,字斟句酌,三易其稿,终成一篇《讨逆檄文》——今日,此文将通过昭国最精密的驿传系统,传遍天下四百里,揭露谢衡的滔天罪行,号召天下义士,共举义旗,讨伐国贼。

《讨逆檄》开篇,便以雷霆之势,历数谢衡十大罪状,字字如刀,句句带血:

“一曰窃弄权柄,浊乱朝纲——谢衡以宦官之身,窃据丞相之位,架空天子,独断专行,朝中百官皆为其鹰犬,政令不出宫门,实掌于奸贼之手;

二曰苛捐杂税,鱼肉百姓——加征‘寒铁税’‘雪盐税’‘人头税’,税额倍于前朝,百姓卖儿鬻女,仍难偿赋役;

三曰勾结北狄,卖国求荣——私通北狄可汗,献地图、输粮草,换取骑兵助其镇压忠良,致北疆百姓遭劫掠,十室九空;

四曰滥杀忠良,阻塞言路——御史大夫李正直言进谏,被其以“谋逆”罪名满门抄斩;太学生百人上书请命,尽遭毒杀,尸首弃于护城河;

五曰克扣军饷,致将士寒心——边军三月无饷,战马饿毙,甲胄朽烂,而谢衡府邸却金玉满堂,日日设宴,歌舞不休;

六曰纵容爪牙,为非作歹——其义子谢豹率“黑鸦卫”横行州县,强占民田,奸淫妇女,百姓称其为“活阎罗”;

七曰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为建“九重宫阙”,征发民夫五十万,死者枕藉于道,尸臭百里不散;

八曰漠视灾情,不顾民生——去岁黄河决堤,淹没七州,饿殍遍野,谢衡却下令封锁消息,禁止赈济,谓‘百姓死不足惜’;

九曰篡改法令,以私害公——废除先帝仁政,推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十家受诛,天下人人自危;

十曰觊觎神器,图谋不轨——私铸龙袍,暗藏玉玺,于府中设“南面之位”,自称“天命所归”,其心昭然若揭!”

每一条罪状,皆附有详实证据:有户部密档、有边军将士的血书、有受害百姓的联名状、有北狄使节的密信抄本。文字如刀,剖开大炎王朝的腐肉,将谢衡的罪恶赤裸裸地展现在天下人面前。字字泣血,句句诛心,读之令人发指。

檄文结尾,萧靖笔锋一转,气势如虹:

“今昭皇楚宴,承天命,顺民心,率铁血之师,起于北疆,誓师北伐,讨伐国贼,清君侧,复社稷!凡天下义士,若有愿助昭国一臂之力者,昭皇定当以礼相待,授以官爵,赐以田宅;若有大炎官吏,能幡然醒悟,开城献降,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官复原职,甚至擢升;若有执迷不悟,助纣为虐,负隅顽抗者,昭军所到之处,城破之日,玉石俱焚,鸡犬不留!天道昭昭,罪有应得;顺昌逆亡,大势所趋!檄文到日,望天下共鉴!”

“好!写得好!简直是字字如雷,句句如剑!”楚宴大步走入书房,披风上还带着雪原的寒气。他接过檄文,一气读完,忍不住拍案而起,声音激荡,眼中燃起熊熊战意。他没想到,萧靖竟能将谢衡的罪行写得如此条分缕析,将昭国北伐的正义性阐述得如此振聋发聩。这不仅是一篇檄文,更是一道宣告书,宣告旧秩序的崩塌,新秩序的崛起。

萧靖起身,躬身行礼,神色平静却坚定:“陛下过奖。此檄文能成,全赖陛下与皇后娘娘的仁德感召,以及昭国百姓的支持。臣不过执笔,真正凝聚民心者,是陛下与娘娘的仁政。只要将此檄文传遍天下,定能动摇大炎的根基,瓦解其军心,为北伐大军铺平道路。”

楚宴重重点头,目光如炬:“传朕旨意!命魏小六立刻组织驿传队伍,将此檄文抄写三千份,以最快的速度,通过轨车与快马,传向天下各州郡!每州设宣读台,每日晨昏各诵读一次,务必让每一个百姓,都知道谢衡的罪行,知道朕北伐的决心,知道昭国带来的希望!”

“遵旨!”魏小六躬身领命,迅速退下。片刻后,昭都驿馆灯火通明,数百名抄写官伏案疾书,笔尖飞舞;驿卒们整装待发,马匹喂饱,轨车调试完毕,只待出发。

接下来的日子里,昭国的驿传系统进入战时状态,高速运转。数百名驿卒骑着特制的“追风马”,日行八百里,穿越风雪,奔赴各地;同时,轨车系统发挥巨大作用——这种由苏晚主持建造的铁轨运输系统,以蒸汽为动力,日行千里,将檄文与军情迅速送往边远州郡。每到一地,地方官吏立即组织百姓集会,当众宣读《讨逆檄》,并张贴于城门、市集、驿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檄文所到之处,如石破天惊,掀起滔天巨浪。

在大炎的东川州,一场大雪刚停,茶馆内人声鼎沸。一名年轻的士子立于高台,手持檄文,声音激昂,字字清晰,如钟声敲击人心。百姓们围拢而来,静静聆听。当读到“苛捐杂税,鱼肉百姓”时,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农突然跪地,老泪纵横:“是啊!去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谢衡的爪牙还逼着我们交‘雪税’,我的儿子才十六岁,就因为交不起税,被他们活活打死在县衙门前!”众人闻言,无不扼腕叹息。

当读到“勾结北狄,卖国求荣”时,一名断了左臂的退役士兵猛然站起,怒拍桌子,震得茶碗跳动:“我在北疆守边十年,亲眼见过北狄骑兵的战术与谢衡的布防图一模一样!原来是我们自己的丞相,出卖了边防!我们流的血,都是谢衡的刀!”他声音嘶哑,眼中含泪。

士子读罢,高举檄文,大声疾呼:“昭皇楚宴,顺天应人,起兵北伐,讨伐国贼!我们若再沉默,便是助纣为虐!今日,我愿投笔从戎,加入北军,为天下百姓,讨一个公道!”

“支持昭军!推翻谢衡!”“还我河山!还我公道!”茶馆内百姓齐声高呼,声浪冲破屋顶,惊飞寒鸦。当晚,东川州便有三百青年报名参军,自愿组成“义勇先遣队”,奔赴北疆。

在大炎的南湘州,檄文如春风化雨,唤醒沉睡的民心。南湘百姓长期遭受谢衡爪牙的压榨,税赋沉重,民不聊生。当他们看到檄文中“凡献城归降者,既往不咎”时,眼中重新燃起希望。一名乡绅在宗祠召集族人,沉声道:“昭国如今势大,火器精良,粮草充足,又有皇后娘娘的‘天工神器’,谢衡必败无疑!我们若继续效忠奸贼,城破之日,必遭屠戮;不如趁早归顺,保全乡里,也为子孙谋一条活路。”

众乡绅纷纷点头,有人道:“我听说昭国对归降者不仅不杀,还授田赐爵,甚至保留原职。这等仁政,才是真天子之象!”

于是,他们连夜写下降书,派快马送往北伐大军主营,与霍奔取得联系,表达归降之意。

在大炎的西宁州,檄文更如一把利刃,直插守将周平的心脏。周平原是先帝旧将,忠勇刚正,只因不满谢衡专权,被贬至边陲。他本欲死守城池,以全忠节。可当他亲见《讨逆檄》中所列罪状,又得知东川、南湘百姓纷纷响应昭军,心中震撼不已。他召集众将,于帅府议事:

“诸位,我守此城,本为大炎社稷。可如今,大炎已非先帝之大炎,谢衡专权,祸国殃民,百姓苦之久矣。昭军北伐,师出有名,仁政布于天下,连皇后娘娘都亲赴前线督造军械,安抚流民。我们若再为奸贼守城,岂非与天下为敌?与民心为敌?”

副将抱拳道:“将军所言极是!我等皆是热血男儿,岂愿为奸贼卖命?若能归顺昭国,保全百姓,亦是大功一件!”

周平长叹一声,拔剑斩案:“传令——开城门!降昭旗!迎北军入城!我愿率全城将士,献城归降,以赎前罪!”

消息传至北伐主营,霍奔大喜过望,立即派使节前往西宁,携昭皇亲笔诏书,封周平为“昭国镇西将军”,保留其部众,赐金帛粮草。周平感泣,率全城百姓出城相迎,北军兵不血刃,拿下战略要地。

短短十日,《讨逆檄》传遍天下四百里,如春雷惊蛰,唤醒沉睡的民心。三州士子泪诵,五郡百姓焚香祭祖,誓助昭军。大炎境内,起义频发,官吏动摇,边军倒戈。昭军未至,民心已归。北伐之路,因一篇檄文,变得前所未有地顺畅。

萧靖坐于书房,手中捧着各地传来的捷报:东川义勇已编入前军,南湘粮草正经轨车北运,西宁归降后,昭军可直插大炎腹地。他望着窗外渐沉的夕阳,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意。他知道,《讨逆檄》的成功,不仅因文辞犀利,更因谢衡的罪行早已天怒人怨,而昭国的仁政,早已如春雨般润入民心。

他提起笔,在最新一份捷报上,郑重写下八个大字:“**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洒在书房的宣纸上,《讨逆檄》的字迹在光中泛着赤金光芒,仿佛被赋予了灵魂。萧靖凝视着那篇檄文,心中默念: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他们将面对谢衡的反扑、北狄的觊觎、朝堂的暗流,但只要君臣同心,军民协力,昭国终将踏破旧京,斩除奸贼,实现天下太平。

而这一篇《讨逆檄》,将成为历史的序章,铭刻在昭国复兴的丰碑之上。

喜欢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请大家收藏:()分王爷军粮的侯府夫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啥,假孕暴露了才穿书?+番外  诡异高中毕业后[万人迷]  我在古代开炸鸡店  救赎破碎师兄后被缠上了  大统领每夜抱我牌位入睡  折她艳骨+番外  真千金她一心向我(穿书)  病娇纷纷折腰+番外  遗神银行  情深意正浓  被夺舍成妾,我反手抢系统逆袭  我在异界建城养器灵+番外  重生为康熙的小青梅躺平一生(清穿)  牧羊人:活着再见  协议结婚后被霸总宠上天+番外  时先生,有兴趣和我结个婚么  我在紫云山当杂役  妻主难攀(女尊)+番外  离婚后,疯批前夫红着眼跪求复合  重生:先让渣男和他寡嫂齐得花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