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种死法 > 第138章 第40种死法 瓦罐鸡朱高煦9(第1页)

第138章 第40种死法 瓦罐鸡朱高煦9(第1页)

“家人们,最戏剧性的一幕来了!”天幕上,朱迪钠的声音带着一种身临其境的紧张感,“宣德皇帝朱瞻基,御驾亲征,大军直接将乐安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城头上,是咱们的汉王殿下;城楼下,是当朝天子亲自督阵!”

画面给到乐安城头一个特写,朱高煦扶着垛口,望着那杆代表皇帝的龙纛,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震惊,迅速转变为巨大的困惑和茫然。

“我猜,此刻汉王脑子里肯定飘过一串巨大的问号,”朱迪钠模仿着内心独白,“‘不对啊!剧本不是这么写的啊!他不应该先去削周王、削赵王吗?怎么直接冲我来了?就算要打我,派个张辅、柳升来不行吗?怎么皇帝自己上场了?!’”

“这种感觉,就像你按照攻略打游戏,准备好了一切应对boSS前小怪的策略,结果一出门,发现终极boSS直接堵在新手村门口了!这谁不懵啊?”朱迪钠用了个形象的比喻。

【熬夜冠军】:“哈哈哈,主播形容得太贴切了!汉王此刻cpU过载,系统提示:遭遇未知错误,程序无法运行!”

朱迪钠收敛了笑容,正色道:“为什么朱高煦会对皇帝亲征感到如此意外和难以接受?根源在于他的自我定位和实际能力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无论是在靖难之役还是北伐蒙古,他扮演的一直是‘先锋大将’的角色。他擅长的是在既定战略下,执行具体的战术任务,冲锋陷阵,鼓舞士气。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执行者’。”朱迪钠分析道,“但他错误地把这种执行者的能力,等同于可以独立开创局面的‘统帅’之才。他以为模仿了父亲朱棣的起兵行为,就能复制同样的成功,却忽略了朱棣作为统帅所具备的大局观、政治手腕和应对复杂局面的创造力。”

【摆烂喵喵】:“说白了,他就是个死记硬背攻略的高玩,操作可能很秀,但一旦游戏版本更新(皇帝换人了),或者出现攻略里没写的bUG(皇帝亲征),他就直接傻眼,不会自己思考了。”

朱迪钠看到弹幕,点头赞同:“‘摆烂喵喵’网友总结得很精辟!朱高煦就是一个活在父亲‘攻略’里的玩家,他的一切行动都依赖于那份‘旧版本攻略’,缺乏独立应对‘版本更新’和‘突发状况’的能力。”

“更让朱高煦崩溃的是,”朱迪钠继续解说,“他之前所有的心理建设和战略预设,在皇帝亲征这个事实面前,全面崩塌了。”

“他预设的第一步,是朱瞻基像建文帝一样,通过削藩激起众怒,给他制造联合其他藩王的口实。但他忽略了,经过他父亲朱棣时代的调整,其他藩王早就没啥实力了,这步棋从根子上就不存在。”

“他预设的第二步,是朝廷派大将征讨,而他可以利用自己在军中的旧日威望,让对方投鼠忌器,甚至阵前倒戈,完美复刻李景隆送人头的‘经典剧情’。”朱迪钠摊了摊手,“可现在皇帝亲自来了,带着的是绝对忠诚于皇权的中央禁军。皇帝的身份就是最大的士气加成和忠诚保障,哪个将领敢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玩花样?哪个士兵会跟着你去打皇帝?”

“他想象中‘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的场景没有出现,等来的是铁桶般的围困和绝对的权力碾压。”

【路人甲】:“所以梦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他以为自己是众望所归,其实在大部分人眼里,他就是个造反的王爷,跟皇帝硬刚不是找死吗?”

朱迪钠语气带着一丝同情,但更多的是剖析:“最致命的一点来了——面对皇帝亲征围城这种情况,朱高煦发现,他的人生教科书,他父皇朱棣的‘成功学笔记’里,没有答案!”

“朱棣当年在北平,面对的是朝廷委派的将领张昺、谢贵,是纨绔子弟李景隆。朱棣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可如果当时是建文帝朱允炆亲自提着刀站在北平城下呢?朱棣会怎么办?是战?是守?是和?没人知道,因为历史上没发生过。”

“对于一辈子都在模仿父亲的朱高煦来说,这等于遇到了‘超纲题’。”朱迪钠强调,“他习惯了在父亲的框架内寻找答案,当现实超出了父亲的经历范围,他就陷入了巨大的知识盲区和决策恐慌。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父皇没教过’!”

【历史课代表】:“模仿者的终极悲哀!当现实超出了被模仿对象的经验范围,模仿者就失去了所有行动指南。朱高煦的穷途,在此刻已经注定。”

“于是,在乐安城头,”朱迪钠的声音低沉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信念逐渐瓦解的汉王。”

“出城野战?他没把握能击败御驾亲征的官军。据城死守?乐安小城,粮草有限,陷落只是时间问题。投降?那更是将他半生的骄傲和挣扎彻底踩在脚下。”

“他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之前所有‘优势在我’的幻想,在冰冷的现实面前碎成一地。乐安,这个他精心挑选、准备作为‘靖难第二幕’起点的城池,此刻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令人窒息的囚笼。”

朱迪钠总结道:“支撑他大半生的野心和执念,在城外那杆龙纛的俯视下,发出了碎裂的声响。他或许直到此刻才模糊地意识到,他走的这条路,从一开始,可能就是一条断头路。而更残酷的结局,还在后面等着他。”

天幕中,朱高煦在乐安城头那茫然无措、因“剧本”失灵而濒临崩溃的模样,如同一声沉重的警钟,不仅敲在洪武十一年的时空,更重重地敲在了两位帝王的心里——洪武大帝朱元璋与目前还是燕王的朱棣。

奉天殿前,一片压抑的寂静。

朱元璋脸上的怒其不争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凝重。他一生杀伐果断,白手起家,自认给儿孙们树立了一个从底层拼搏至巅峰的、无比坚毅强悍的榜样。他制定《皇明祖训》,希望后世子孙能循着他划定的轨道,永葆朱家江山。可此刻,他看着天幕里那个因为遭遇“父皇未曾经历之局面”而方寸大乱的孙子(朱高煦),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一个问题:

“若咱的子孙,日后遇到的难题,是咱这辈子都没碰上过的,那该咋办?”

《皇明祖训》能管得了藩王权限,管得了官僚体系,能管得了所有已知的威胁,但它能管得了未来无穷的变化吗?他能把自己应对所有未知风险的经验,都刻进祖训里吗?显然不能。一股难以言喻的忧虑,悄然攀上了这位开国皇帝的心头。榜样和经验固然重要,但若后代只知机械模仿,遇到新问题便束手无策,那这江山……

而朱棣,此刻的感受更为复杂和刺痛。天幕中的朱高煦,几乎就是他性格中那部分“勇猛刚烈、崇尚武力”特质的极端放大版。他看到儿子如此拙劣地模仿自己,最终陷入绝境,在感到愤怒和丢脸的同时,一股寒意也从心底升起。

“朕……孤难道做错了?”朱棣不禁自问。他一生以父亲朱元璋为楷模,努力想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甚至超越父亲的强大君主。他自然也期望儿子们能像他,尤其是像他一样能征善战。他给了朱高煦太多的关注和军事上的培养,是否无形中让这个儿子只看到了“武力夺位”这一条路?是否让他误以为,只要复制了父亲的行为,就能复制成功?

更重要的是,朱棣想到了自己。他能够成功,除了个人能力,何尝没有建文帝操作失误、以及那么一点点运气的成分?这些不可复制的因素,他无法传授。而当他的儿子遭遇了连他都未曾面对的“皇帝亲征围城”时,他那套成功的经验,便彻底失效了。

“榜样……究竟该怎样做,才能让子孙既传承精神,又不被具体行为所束缚?”朱棣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他忽然觉得,作为父亲,仅仅提供一个成功的模板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培养子孙应对“未知”的能力,比教会他们模仿“已知”更为重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九阴九阳  旺门福妻+番外  她与男魅妖结为道侣/道侣病弱不可弃  你好,欢迎回家  没收儿子的飞机杯?那就自己成为飞机杯吧  皇上他年纪轻轻,竟然!  毒妃狠绝色,妖孽王爷拿命宠  下凡后我假千金逆袭豪门狂掉马甲+番外  成全他和青梅后,我却成了白月光  我是旺夫命+番外  姐姐大人的私人女仆  和死对头流落荒岛  陈大夫,孩子醒了[七零]  (综漫同人)在热血番做万人迷真的没问题吗?+番外  九龙夺嫡:从掌控江湖开始  千回首  开局拍卖寿元,圣王大帝都抢疯了  斩神:觉醒替身  我带着法术下凡捉妖被霍少看上啦  轮回井:渣男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