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爷每日都要出门,顺手就把菜买回来了,厨房只负责买柴米油盐这些东西,若是想开荤了,他们也会买些肉回来。”
曲花间闻言十分无奈,“伯伯,您闲不住找点事做我不拦着你,但您挣的钱自己留着用就行了,吃穿都有我们呢。”
穆老就是觉得一直吃用曲花间的有些过意不去,心里要强,想要自食其力,但这话不好直接说出来,怕寒了小辈的心,只得一声不吭地听着。
曲花间也大概猜到几分他的心思,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只好让穆酒多宽慰一下他。
谁知穆酒满不在意地说,“随他去吧,他一辈子都要强,当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时候,刘翁送来银钱,他都没收。”
除了为边军将士奔走,穆镇北一辈子没因为自家的事求过人,没吃过一口嗟来之食,这个习惯一时半会儿是改不过来的。
曲花间闻言气得使劲在他大腿上拧了一下,“你说的什么话,吃我的怎么就叫嗟来之食了,合着我不是你穆家人呗!”
为着这事,曲花间一整日没搭理穆酒,直到他牵着马准备出发时还瞪了他一眼。
穆酒可怜巴巴地望着他,“花间,我又要走了,你不送送我吗?”
曲花间一下子就心软了,让小林牵来踏雪,骑着马将人送出城。
回来后他又找到穆老,提议他去渔湖田庄开一间铺子,那里百废待兴,除了商队每次路过会帮忙捎带一些生活必须品,佃户们想买些什么都得走很远的路到其他县城去,曲花间也有意在那里修建一些商业街。
“能行吗?”穆老有些心动,但还有迟疑。
曲花间点头,“之前建弓弩坊我把许多匠人都抽调走了,应当是有市场的。”
而且这两年佃户们渐渐安定下来,每年多余的粮食都卖给了曲家,手里也多少有了些余钱,应该是愿意花钱置办家当的。
曲花间细细同穆老解释了一番,很快便将他说动了,翌日就去木匠铺辞了工,还买了许多木料,说要拉去渔湖田庄。
除了木料,曲花间还提议让他去杂货铺进了许多日常用得着的杂物,在渔湖田庄也开一间杂货铺,穆老欣然同意,又跑了几家铺子,对比了价格,进了一批物美价廉的杂物,接着便请人浩浩荡荡的运去了渔湖田庄。
经过数日的考虑,曲花间最终决定沿用渔湖田庄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渔湖镇,还请穆老帮忙在官印上刻了字。
去府衙将一应手续办完后,曲花间便和穆老一同去了渔湖田庄。
这里有当初曲宝修建的水榭,众人一来就安顿下来了,很快陈成和杜山君等几个管事的便来拜见东家。
得知渔湖田庄从此改为渔湖镇后,众人都激动不已,纷纷向曲花间道贺。
不论大小,曲花间如今至少是个官了,自然值得庆贺一番。
曲花间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新镇设立,必然是要广而告之的,于是便安排众人将这个消息传出去,务必让田庄所有人都知道。
除此之外,曲花间自己任职镇长之外,还将陈成,杜山君任命为副镇长,因两人文化水平不高,又写信将弓弩坊的杜文君调过来,也任副镇长。
杜文君秀才出身,实际文采水平远不止于此,若不是遭遇灾祸后投奔了曲花间,便是举人也随便能考,且他本人能力不错,将弓弩坊打理得井井有条,还在秦枫走后培养出了两个副手,正好能顶替他的空缺。
杜文君是两日后到达渔湖镇的,一来便同陈成和弟弟杜山君交接事务分了工。
曲花间这个镇长只能算是名义上的,因为他经常东奔西跑,除了大事上需要他拍板决定外,其他一应事务都需要由这几个副镇长来落实。
陈成算是在渔湖镇待得最久的老人了,熟悉此地事务,人也会来事,这些年也足够努力,自己学了识字,便由他来负责人口土地这方面的管理和登记。
而杜山君职务不变,仍旧率领护卫队负责镇子的巡逻和安保工作。
至于杜文君则领了财务方面的差事,以及一些行政琐事,相当于郡县级别的县丞一样的职位,除此之外,曲花间还让他在镇上开办一所学院,落实教育问题。
如今渔湖镇这个草台班子越来越大,需要的人才不少,但镇上数十万人也挑不出多少识字的人,正经读过书能担起事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虽说现培养人才慢了些,但聊胜于无,只是刚开始这两年就要辛苦这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了。
除了三个副镇长,其中一个名叫曹誉的小管事,被陈成极力推荐,最后也被任命为实习副镇长,负责给百姓断案和调解纠纷,类似于派出所长或是调解员这样的人。
渔湖田庄原本的几个管事和护卫队小队长也都领了相应的职位,如此,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镇衙门就正式成立了。
衙门设立在水榭旁边,原先曲花间每次过来暂住的房子里,八间青砖大瓦房围成的小院子,被修整一新,在一片敲锣打鼓声中,曲花间用力拉开檐下的红绸,崭新的牌匾展露出来,上面刻着几个赤金大字。
渔湖镇衙。
——
镇衙门刚开张,就引来无数佃户的光顾。
张家的妇人怀疑李家的汉子偷了自家的鸡,听说刘家的小姑娘看见了,但她父母不肯让她出来作证,没有证据护卫队管不了,去县衙太远不说,还得挨十下杀威棍。
听说镇衙门是东家开的,张家妇人便让自己男人拉着李家汉子来找镇长断案,虽说最后没见到东家,是原先的曹管事现在的副镇长主持了公道,张家人还是千恩万谢地离开了镇衙门。
曹誉不仅是童生,还熟读大周律法,招来那刘家小姑娘问话后,又严词审问了李家汉子一番,罪证确凿,判了那偷鸡贼折算成银子赔了钱,还多给了一倍,最后还罚鞭笞三十。
张家人满意而归,又有下一波人踏进镇衙门。
陈家人是最初来渔湖镇那批佃户之一,在湖东那边开出二十亩好地,第二批佃户里有家姓王的,来这里后挨着他们家的地开荒,也开了十九亩,两年过去,陈家人的地只剩十九亩,王家人的地却变成了二十亩。
王家人直呼冤枉,他们家多出的一亩地是往北岸那边扩了扩,才凑成二十亩的,可陈家人非说是他们家将界石往西挪了。
两家为争田边地脚吵了许多回,甚至有次差点出了人命,这才被护卫队叫停,并亲自在两地中间设立了界石。
但他们都对这个处理结果不满意,最后曹副镇长亲自去了地里,才发现原来当初陈家人为了浇地方便,开荒的时候离湖太近,这两年雨水好,渔湖水位上涨,将陈家的地淹了一部分,这才少了一亩。
陈家不甘心田地变少,便打起了旁边地的主意,如此行径,令人不齿,最后因扯谎挑事被判全家成年男女鞭笞一十,并同王家人道歉,界石也挪回了原位,刚刚春播下去的庄稼也赔给了王家。
陈家人是哭丧着脸走出镇衙门的,得了公道的王家人则满面红光,回去后将副镇长大人的判断一宣扬,从此陈家人在左邻右舍中再也抬不起头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分手后腹黑年下她总在强制爱 不完美的协奏曲 权谋帝王心 心中的一头兽 医武天尊 很好睡 渺尘 从写小说开始 爱情童话 红楼之宝钗重生 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我选择了画修这个职业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 办公室的情人让我成为她的女婿,从此母女双修 水浒,猎国之武正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牧紫筝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庸俗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