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数学易圣:我在春秋当国师 > 第4章 问道先贤(第2页)

第4章 问道先贤(第2页)

“仲尼兄所言‘仁政’、‘礼序’,确为安民之基。”周鸣的声音平静地响起,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向孔子微微颔首致意,“然,民以食为天。稼穑不修,沟渠不浚,则饥寒切身,礼义何存?吾等‘格物’,所求之理,小可如桔槔省力,大可如治水导流,使‘天工’顺‘天时’,助‘地利’,以养万民之生。此乃‘利民’之基石,不可或缺。”

他走到厅中悬挂的一幅巨大的《九州山川水利略图》前,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河道、堤坝标记:“譬如大河泛滥,万民流离。是亟需‘仁者’抚慰其心,施粥救急?还是亟需‘明理者’察其水文,究其沙土,筑堤疏浚,以绝后患?抑或……二者皆不可废?”周鸣以具体的水患为例,指出技术治理与道德关怀同样重要。

孔子凝视着地图上纵横交错的线条,那是他周游列国时亲眼见证的苦难缩影。他沉声道:“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然,治水固需明理巧匠,更需禹之‘德’!若无公心,无毅力,无舍己为民之志,纵有巧技,岂能成事?丘所倡‘仁’,非空言也,乃立心之基,行事之本!‘格物’之技,若无‘仁心’统御,终将为私欲所用,反成祸端!”孔子承认技术的作用,但强调“仁德”是驾驭技术的根本,否则技术会沦为祸害。他举大禹治水的例子,说明品德的重要性。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激烈的火花,只有深邃的思辨光芒。周鸣看到了孔子眼中那份对秩序、对伦理、对重建理想社会的近乎悲壮的执着;孔子也从周鸣平静的叙述中,感受到了另一种强大的力量——对自然规律的理性探索和对改善物质基础的务实追求。

“格物穷理,顺天利民,其志可嘉。”孔子最终缓缓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认可,“然,丘终以为,导民以德,齐民以礼,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此乃大道之基。器物之利,当为‘德’与‘礼’之辅翼,不可本末倒置。”他依然坚持道德教化是根本,技术是辅助。

“道并行而不相悖。”周鸣平静回应,“顺天时以利民生,格物理以启民智,此亦‘德’之一端,或可助‘礼’行于实。吾等所求,非代‘仁’立‘理’,但求以‘理’固‘仁’之基。”周鸣提出道德与科技可以并行不悖,科技能为道德提供物质基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场辩论没有输赢。孔子对天工院务实的技术成果(如水利模型、改良农具)表示赞赏,认为这些确实能惠及百姓;周鸣也钦佩孔子广收门徒、有教无类、传播教化、匡扶世道人心的巨大热忱与行动力。然而,在根本的方法论(道德教化vs规律认知与工具改良)和终极目标(恢复周礼的伦理秩序vs探索未知的自然规律并持续改善生存条件)上,两人的道路如同溪流与山岳,注定只能遥遥相望,无法真正交汇融合。但这思想火花的碰撞,已在各自的心田埋下了种子,为后世儒家重伦理与墨家、农家重科技的思想分野与互动,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孔子离开时,回望了一眼在冬日阳光下显得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天工院,眼神复杂。这里的技术与理念,如同投入他心中那潭“复周礼”理想深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

沙盘·烛照前路

孔子离开后不久,一个更为隐秘的访客,在夜色掩护下,被伯阳引至周鸣的书房。来人衣着华贵却难掩风霜疲惫之色,眉宇间凝聚着深沉的忧虑与压抑的雄心,正是流亡在外、前途未卜的晋国公子重耳。

“久闻太卜……不,周夫子神算之名,洞悉天机。重耳身如飘萍,前路晦暗,恳请夫子指点迷津!”重耳姿态放得很低,言辞恳切。他显然知晓周鸣过往的“神算”威名,也听闻了其晚年归隐稷下的传闻,此刻将之视为救命稻草。

周鸣并未立刻回应,只是示意重耳坐下。他让伯阳取来一个特制的沙盘,并非描绘具体地形,而是以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沙粒,代表晋国及其周边错综复杂的势力:代表晋国公室正统(重耳名义上的支持者)的浅色细沙已显稀薄零落;代表权臣掌控的晋国实际力量(阻碍重耳回国)的深色粗砂盘踞中央,坚固而危险;代表支持重耳的外国(如齐、秦)的沙堆则松散地环绕在外围,彼此间界限模糊;更远处,代表戎狄威胁和楚、郑等潜在敌国的暗色沙粒,如同潜伏的阴影。

周鸣拿起一根细长的推杆,并未指向沙盘,而是先问:“公子观此沙盘,所见为何?”

重耳凝神细看,眉头紧锁:“内有权臣盘踞,根基深厚(指深色粗砂);外有强援,然各怀心思,力散难聚(指松散的外围沙堆);戎狄环伺,虎视眈眈(指远处暗沙)。重耳归路,荆棘遍布,险阻重重!”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力感。

周鸣微微点头,推杆终于落下,轻轻点在代表重耳自身力量的、一小撮几乎被忽略的金色沙粒上:“此为何物?”

重耳一愣:“此……此乃重耳自身,微末之力,何足道哉?”

“差矣!”周鸣的推杆猛地在那撮金沙周围画出一个无形的圈,“此非力,乃‘势’!公子之‘势’,不在兵甲多寡,而在‘名’正!晋室正统,天下共知。此乃公子最大之‘基’!”推杆随即指向那些松散的外围沙堆(支持他的列国),“诸国助公子,非尽为义,亦为‘利’。其利何在?公子归晋,可制权臣,可抗戎狄,可安晋土,此乃诸国西陲之屏障!其力虽散,其利实同。公子当明示诸国:助重耳,非仅助一人,乃安晋国,定西陲,保诸国无西顾之忧!此‘利’同,则‘势’可聚!”周鸣点明重耳的最大资本是“大义名分”(晋国正统),并指出列国支持他的共同利益点(稳定晋国作为西方屏障)。

推杆又移向那盘踞中央的深色粗砂(权臣力量):“彼之强,如磐石乎?非也。权臣弄权,久必生怨。其下将士,其境黎民,岂无思安厌乱、心向正统者?公子归途,非强攻硬取之途,乃分化瓦解、聚拢人心之途。遇其锋芒,当暂避之(推杆在深色粗砂前划出一条弧形的退避线),示弱以骄其心;寻其裂隙(推杆点向粗砂中几处颜色稍浅、代表潜在不满的区域),结好其隙;待其力分怨生,‘势’转于我,方可雷霆一击,毕其功于一役!此‘退’非怯,乃蓄‘势’待发!”周鸣分析权臣集团内部必有矛盾,建议重耳暂时隐忍(“退避三舍”典故的数学化演绎),等待时机分化瓦解。

最后,推杆指向代表戎狄的暗色沙粒:“彼为疥癣之疾,亦为心腹之患。然,公子若能归晋,整肃内政,凝聚国力,则此患自消。彼等所惧者,乃强晋也。故,攘外必先安内,公子之首要,仍在归晋正位,凝聚人心国力!”

重耳听着周鸣条分缕析,将眼前混沌的局势,用“名”(正统)、“势”(人心向背、利益聚合)、“力”(自身基础与外部支持)、“机”(时机把握)几个关键要素剖析得明明白白,如同拨云见日!那些抽象的“势”与“机”,在沙盘推演中变得直观可感。他胸中的迷茫与焦躁渐渐被一种清晰的路径感和沉着的决心所取代。

“谢夫子指点迷津!重耳如开茅塞!”重耳深深一揖,眼中重新燃起坚定的光芒,“名正、聚势、待机、安内攘外!此四者,重耳谨记于心!”

周鸣放下推杆,缓步走到窗边。夜色深沉,寒风呼啸。他推开窗户,一股冷风灌入,吹得案头烛火剧烈摇曳。窗外,一株高大的梧桐树,几片枯叶在风中顽强地坚持着,最终仍被凛冽的寒风卷走,飘向未知的黑暗。

“公子请看,”周鸣指着那飘零的落叶,“落叶离枝,非其本愿,乃迫于寒风。然,”他的目光转向梧桐树虬劲的枝干,在寒风中巍然不动,“根深干固,虽一时叶落,待得春回,自当新绿满枝,荫蔽一方。一时之飘零,岂损根本之深厚?蛰伏,乃为更盛之勃发!”

重耳顺着周鸣的目光望去,看着那在寒风中傲立的梧桐,又低头看了看沙盘上代表自己力量的那一小撮金色沙粒,胸中豁然开朗,一股沛然的豪情与坚韧的信念油然而生。他再次深深一礼,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去,步伐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沉稳与力量。

周鸣关好窗户,回到案前。烛火已恢复平稳,静静燃烧。伯阳默默收拾着沙盘。书房内重归寂静,唯有那烛火,在周鸣深邃的眼眸中跳跃,映照着案头那几片承载着人类智慧最后火光的玉版,也映照着窗外无垠的、包容一切的深沉夜色。与先贤智者的对话已毕,对后来者的点拨亦已完成。历史的车轮,正沿着它固有的轨迹,带着这些智慧的星火,隆隆向前。

喜欢数学易圣:我在春秋当国师请大家收藏:()数学易圣:我在春秋当国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打火机  女男爵调教日记,弟弟的专属玩物  你是魔法师,求你好好用魔杖  椰汁城  港区风流记  开局休夫嫌我穷我赘新夫你哭什么  人渣的本愿——仪式之茧  娱乐:离婚天仙,杨蜜带娃找上门  松田警官绝赞救世中  我的青春恋爱绝不可能扭曲且胃酸  春意阑珊  催眠了杏酱成为了杏的爸爸和杏天天做爱的幸福生活  与爆乳肥臀痴女母牛卑女妹妹的淫乱生活!  我与两年未见的傲娇表妹甜甜性爱寒假  末眼保洁  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  情满四合院之签到人生  星河之梦  电车之狼(黄油改编)  基沃托斯的美味学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