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开局砍树,我砍出个五代盛世 > 第435章 青苗之议(第1页)

第435章 青苗之议(第1页)

伪宋,汴京,紫宸殿。

年轻的皇帝赵恒端坐于御座之上,冕旒下的面容尚带着几分未褪尽的青涩,但眼神已努力模仿着帝王应有的威仪。

今日常朝,气氛却与往日谈论经义、祥瑞时有所不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户部侍郎李沆出班,手持笏板,声音清朗却透着力道。

“陛下,臣有本奏。”

他微微躬身。

“今春以来,京东、京西诸路接连呈报,言及春耕在即,然民间多苦于青黄不接,贫苦农户缺乏钱帛购买粮种、耕牛,或有被迫向豪强之家借贷者,息重如虎,乃至鬻儿卖女者亦有之。长此以往,恐伤陛下仁德,动摇国本。”

殿中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议论声。

不少官员颔首表示确有此事,亦有部分人眉头微蹙,似乎觉得将此等“琐事”置于庙堂之上,有失体统。

赵恒身体微微前倾,显示出关注。

“李卿所言,朕亦有所耳闻。然则,可有良策以解民困?”

李沆显然有备而来,沉声道:

“臣与户部同僚议之,或可仿古之‘常平’遗意,于青苗不接之时,由各州县官府出面,借贷钱粮于贫户,待秋收后按少量利息收回。如此,既可解百姓燃眉之急,使其不困于高利盘剥,亦可稍增官府库入,充盈常平仓本。或可称为‘青苗钱’之法。”

“青苗钱”三字一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顿时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陛下,此法似有不妥!”

一位御史台的官员立刻出言反对。

“官府行借贷之事,与民争利,岂是圣朝所为?且胥吏借此扰民,恐成祸端!”

“王御史此言差矣,”

另一位官员反驳。

“怎是与民争利?分明是惠民之举!难道坐视小民被豪强盘剥,便是圣朝所为?关键在于如何订立章程,严防胥吏舞弊。”

“章程?谈何容易!地方官吏良莠不齐,此法一出,只怕良法美意,尽数败坏于执行之人手中!”

“难道因噎废食?若因惧怕弊端便不做事,朝廷要这满朝朱紫何用?”

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争论的焦点逐渐从“是否可行”转移到“如何防止弊端”以及“是否与圣贤之道相悖”上。

支持者多着眼于现实民生困苦,认为此法能解燃眉之急;

反对者则更看重朝廷体面与儒家义利之辨,担忧官府涉足借贷会玷污“仁政”之名,更恐执行过程中滋生更大的腐败。

端坐龙椅的赵恒,听着下方愈发激烈的争论,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茫然。

他登基未久,雄心勃勃,欲效仿先贤,成就一番盛世伟业。

但真正处理起这些具体而微、又牵扯极广的国事时,才深感其中的错综复杂。

他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一直沉默不语的三司使陈恕,希望能得到些切实的建议。

陈恕感受到皇帝的目光,心中苦笑。

他掌管国家财政,岂不知地方财政之困与民间借贷之苦?

“青苗钱”的思路,他私下也思索过,深知其若能顺利推行,确能缓解部分矛盾。

但他更清楚,此事牵涉州县官吏考成、钱粮管理、利息设定、追缴手段等无数细节,绝非一纸诏令便能解决。

尤其是在当前官僚体系下,任何好的政策,都可能在执行中走样。

他斟酌着词语,出班奏道:

“陛下,李侍郎所奏,确为体察民情之论。然‘青苗钱’之事,关乎国策,牵涉甚广。臣以为,或可先择一两路进行小范围试办,观其成效,厘定细则,再议推广。如此,既可解部分民困,亦可防微杜渐,避免大范围施行可能带来的弊病。”

这是一个相对稳妥的建议,既没有完全否定,也没有冒进。

赵恒闻言,脸色稍霁,点了点头。

“陈卿所言,老成谋国。便依此议,着户部与三司详议,于京东路先行试办‘青苗钱’,务求章程周密,严防扰民。”

皇帝定了调子,殿中的争论才渐渐平息下来。

然而,关于“青苗钱”利弊的思考与暗流,却并未因朝会的结束而停止,反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扩散开来。

几乎就在朝会上争论的同时。

陈朝,别苑静室。

陈稳正结束一次对“势运初感”的深度运用尝试。

他并非漫无目的地感知,而是将心神聚焦于光幕彼端,那片代表着伪宋权力核心——汴京皇宫的区域。

他希望能捕捉到一些关于重大决策的、更加清晰的“势运”波动。

就在赵恒最终采纳陈恕建议,定下调子的那一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医女楚汉行  他的弗洛伊德  黄天当道之黄巾风云  大佬穿成了我亲儿子[穿书]  想让我当反派?我偏要摆烂  穿书七零:白捡的空间就是香  末世之开局我能召唤A10  在暮色中停笔  好孩子不要始乱终弃  反派不想死(快穿)  听说你是我的人[娱乐圈]  虫族之帝国上将攻略指南  人在蜀山,开局奖励满级剑仙  美强惨义兄陨落前,我觉醒了  身为禅院少主的我  人人都爱白月光  我家后院有棵树  国运求生:我开局扮演大秦始皇帝  攻略反派皇帝[穿书]  [综武侠]与剑有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