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顺着他的指尖望去,只见棋盘一角,白子早已悄然布下埋伏。
若他执意强攻,看似能吃掉白棋主力,却会被白子迂回包抄,最终满盘皆输。
他心中一凛,千年以来,他推演过无数次战局,却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问题。
“那你说,何为真正的兵法?”韩信的声音低了几分,眼中的桀骜渐渐褪去,多了几分求教之意。
“兵法之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刘伯温缓缓道来,指尖白子流转,棋势骤然一变,“真正的胜利,不是斩尽杀绝,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真正的兵法,不是杀伐果断,而是安抚苍生。将军一生征战,胜绩无数,却从未真正明白,你手中的兵,不仅是用来打仗的,更是用来守护的。”
他抬手落子,白子如春雨般洒落在棋盘之上,原本凌厉的棋势瞬间变得温和,却又带着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
黑子的攻势在白子的包围下,渐渐放缓,原本的杀机也消散了不少。
“你看,这般以柔克刚,以仁心化戾气,虽不如将军的战法凌厉,却能长治久安,这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
韩信沉默了,目光死死地盯着棋盘。
他看到白子与黑子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厮杀,而是相互制衡,相互依存。
就如同天下百姓与君王,并非对立,而是共生。
他想起了当年背水一战时,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士兵。
想起了平定齐国后,百姓们期盼太平的眼神。
想起了长乐宫临死前,那些无辜被株连的族人。
千年的怨恨、不甘、骄傲,在这一刻如同冰雪般消融,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悔恨与释然。
他一生追求战无不胜,却从未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过是让一身才学有用武之地,不过是让天下苍生过上太平日子。
“哈哈哈……”韩信突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释然,也带着几分自嘲,“千年了!我韩信困在这棋局之中千年,今日得刘先生点化,才算真正懂了兵法的真谛!”
他周身的魂息骤然变化,原本凌厉如刀的气息渐渐变得沉稳平和,却又比之前更加凝练,“刘先生,你赢了。”
刘伯温微微一笑,拱手道:“将军并非输于棋艺,而是赢了自己。能放下执念,方为真正的兵神。”
韩信抬手一挥,棋盘上的黑白棋子化作点点魂光消散,手中的兵书虚影也缓缓合拢,目光转向汪晓。
之前的轻蔑与愤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几分探究:“汪晓,刘先生所言,想必也是你的心思。你说要为我指一条明路,如今我心结已解,倒想听听你这路,究竟通向何方。”
汪晓心中微动,侧身让开半步,将手中的万灵聚魂幡高高举起。
幡面之上,金色符文骤然流转,万千英魂的气息交织汇聚。
或儒雅温润,或铁血刚猛,化作一道磅礴的光柱直冲殿顶,将整个祠宇照得如同白昼。
汪晓的声音沉稳有力,“将军请看,此乃万灵聚魂幡,并非拘魂纳魄的法器,而是天下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英魂之归宿。在这里,没有鸟尽弓藏的猜忌,没有兔死狗烹的悲凉,只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与共同守护的信念。”
韩信凝视着那面流光溢彩的幡旗,能清晰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无数道强大魂息,每一道都带着各自的传奇与抱负。
这让他心头不由泛起一丝波澜。
刘伯温羽扇轻摇,适时开口:“将军有所不知,这聚魂幡中早已群英汇聚,文臣有经天纬地之才,武将有定国安邦之勇,皆是一等一的人物。”
韩信闻言,眉梢陡然一扬,眼中的好奇瞬间掺了几分难以置信的讶异,语气里带着明显的意外:“哦?竟有此事?后世当真出了这许多能人?文臣武将皆是人中龙凤,怎会甘愿屈居一方幡旗之中?”
“将军且听我细说,便知这聚魂幡中藏着多少豪杰。”汪晓指尖轻点,万灵聚魂幡上先泛起一层温润醇厚的文气,“文臣之列,有刘伯温、文天祥、范仲淹、苏轼、白居易诸位先贤,皆是心怀天下、经天纬地的栋梁,或忠烈守节,或勤政惠民,或智谋超群。”
话音刚落,幡上文气渐收,一股凛冽刚猛的铁血之气骤然腾起,金戈铁马之声隐约传来:“武将之中,更是群星璀璨。岳飞精忠报国、志复河山;穆桂英挂帅出征、勇破敌阵;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妇同心抗金、威震敌胆;高仙芝纵横西域、以寡敌众;还有张煌言,投笔从戎抗清十九载,忠勇双全、宁死不屈,皆是护国安邦的铁血悍将。”
韩信凝神感应着幡中传来的道道气息,文气温润有风骨,武气凌厉藏锋芒,每一道都厚重磅礴,绝非寻常之辈。
他眉梢微挑,眼中闪过明显的意外,语气里带着几分探究:“除刘先生外,这些名号我竟一个未曾听闻!但单从这气息判断,文臣皆有经世之才,武将尽是百战之勇,皆是文韬武略的顶尖人物。你竟能将这般群英齐聚麾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汪晓闻言连忙摆手,神色郑重而谦和,语气里满是敬重:“将军误会了!我绝非将诸位先贤收归麾下,更无半分凌驾之意。这聚魂幡从不是束缚英魂的牢笼,而是志同道合者的归处。诸位先贤皆是心怀家国、志存天下之人,虽生于不同时代,却有着共同的执念。护山河无恙、守黎民安康。我不过是搭建了一处桥梁,让散于岁月中的英魂得以相聚,共赴同一个护世之约。他们皆是我敬仰的前辈,我向来以礼相待、以诚相敬,凡事皆与诸位先贤商议而行,从未敢有半分僭越。”
“文天祥先生自不必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便是他的写照。南宋末年国破,他兵败被俘,元军许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却宁死不屈,从容就义,忠烈之名千古流传。”
“范仲淹先生出身贫寒,‘断齑画粥’苦读成才,为官后心怀天下,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理念。他任职泰州时,力排众议重修扞海堰,历时四载建成七十余里的范公堤,挡住潮水泛滥,让两千余户逃荒百姓重返家园,功绩惠及后世千年。”
“苏轼先生是文坛宗师,诗、词、文、书、画无一不精,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尽显豪迈。他仕途坎坷,多次被贬却始终勤政爱民,被贬杭州时疏浚西湖,用葑泥筑成苏堤,六桥相连,花木成荫,‘苏堤春晓’至今仍是西湖十景之首,以文名传世,以实绩惠民。”
“白居易先生则是唐代贤相,任职江南时见百姓饮水灌溉困难,便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水闸、疏浚古井,建成的白公堤至今仍在造福一方。他的诗句通俗易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流传千古,更以‘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为信条,始终心怀苍生。”
汪晓顿了顿,转头看向刘伯温,笑道:“至于刘先生,乃是明初开国功臣,智谋过人,辅佐朱元璋定鼎天下,制定礼乐法度,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人,却始终淡泊名利,堪称文臣典范。”
最后,他目光转向聚魂幡上那道兼具儒雅与刚烈的魂息:“张煌言先生与文天祥、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是南明儒将与诗人。明末清军入关,山河破碎,二十五岁的他毅然与家人诀别,散尽家财招募义兵,扛起抗清复明大旗。他与郑成功、张名振联手,四入长江、三度北伐,曾兵临南京城下,半月间收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震动天下。即便南明覆灭、盟友逝去,他仍坚守孤岛与清军周旋十九年,被俘后拒受高官厚禄,留下‘我父死不能葬,国亡不能救,死有余辜,岂能偷生’的绝言,赴刑前遥望吴山感叹‘大好江山,可惜沦于腥膻’,从容就义,被后世赞为‘无可挑剔的完人’。”
韩信听得凝神,连连点头:“没想到后世竟有如此多心怀天下、铁骨铮铮的文臣!他们或以笔墨安邦,或以实绩惠民,或以忠烈守节,皆是国之栋梁,令人敬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从聊斋开始,诸天任我行 海贼:一个金苹果白胡子状态拉满 在联邦卧底当海后的日子 神农传承,但转生巫师位面[种田] 万界神豪:从没日签到开始 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 撩完宿敌她落荒而逃 鼠鼠修仙:开局福地洞天种田发展 少年白马:琴棋书画夺尽美人眸 恶毒假少爷,但漂亮笨蛋 咒术回战:预言漫画家的生存指南 悔婚女战神,你小姨成我老婆了 [综英美]蝙蝠家就我一个普通人 凤啼霜华录 [三国]许都带货大师 镇狱令 绿洲 当恶魔降临于碧蓝航线 我在末世捡破烂,捡出个仙界 小姐她又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