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朕偏心之故,非承乾与青雀之过。】
又被提及。
涉及承乾和青雀,李世民只能出言解释。
【朱元璋:朕未曾偏爱老四甚于太子。】
【秦念:李泰属于二凤的偏心滋长了他的野心,但这位永乐大帝不一样,他就是狼子野心。】
既然朱棣的扮演者承认“猜忌”属实,秦念就知道按群里的设定,朱棣就不是被朱允炆削藩逼得造反,而是早有反心。
秦念当然要配合朱棣的剧本。
《明史》记载,和尚姚广孝被相者袁珙定论为“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姚广孝对此大喜。
“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姚广孝到北平住持庆寿寺之后,“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这时朱元璋还没死,显然朱棣不是因为削藩才有反心。
明朝的人也不觉得“朱标不死,朱棣不反”,小说《二刻拍案惊奇》就写朱棣之所以“语甚合”,是因为姚广孝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
白帽子王,就是皇。
【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瞪眼。
这老四!
藏得挺深,他竟是半点都没看出来。
按老四的说法,标儿早就猜忌他。
朱元璋曾经以为他的子嗣都非常友爱,才会觉得藩王能拱卫京师。
如今看来,完全就是老大老四藏得太深!
【朱棣:……】
“永乐大帝”,朱棣很喜欢这一称呼。
但秦念是在这种情况下说出来,朱棣就只能沉默。
朱棣改史就是想掩盖“狼子野心”,塑造被迫靖难的形象。
假装自己并不是想造反,只是想靖难除掉皇帝身边的奸臣。
是朱允炆自焚,在诸王及百官的再三请求下,自己才不得不继承大统。
结果后世是一点都没信,直接认定他是狼子野心、篡位登基。
朱棣再度后悔不该改史——
百害而无一利!
【秦念:朱重八,可能就是因为你不偏爱朱棣,他才会努力编造你偏爱他的伪史,被后人戏称“明太祖诈尸传位明成祖”,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越缺什么越要强调什么”。】
第135章
朱棣编造“燕王仁孝,有文武才略,能抚国安民,工吾所属意”、“朕欲建燕王为储2,以承天下之重,庶几宗社有托”。
还编造朱元璋是因为学士刘三吾说“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于何地”,才放弃立他为太子。
而《明史》中就只有“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
显然,朱棣编造的鬼话,连清朝的史官都不信。
同样令秦念想笑的,是朱棣在各种文献上对朱元璋的夸赞——
比如“然不阶一旅而得天下者,惟汉高帝,我皇考迹与之同,而功业过之”这样的捧一踩一。
又比如“皇考神圣,与天同运”“神武睿文,通明信塞”这样直白的称赞。
怎么看都透着心虚。
【朱棣:……】
朱棣羞愧欲死。
父皇在乎所有子嗣,但大哥作为储君得到最多的偏爱,朱棣难免感到不甘。
此事被秦念当着父皇的面说出来,朱棣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甚至还得庆幸秦念没有叙述原文。
至于后人戏称“明太祖诈尸传位给明成祖”——朱棣只能暗自辩驳他不是明成祖。
【朱元璋:老四,你是朕最优秀的儿子。】
看到秦念说老四“努力编造你偏爱他的伪史”,朱元璋的满腔怒火反而散去不少。
哪个子女不期待父母的偏爱?
他知道老四这么做,也应有得位不正,需要借此自证正统之故。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炮灰觉醒,把冷艳主角训成狗了 宿敌就是妻子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排球少年同人] 阴暗宅被宫侑抓包 疾风回旋曲 快穿:漂亮万人迷渣遍各路男人 大雪中的山庄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你杀了谁 歡迎來到天堂島 11字谜案 [犬夜叉] 情迷意乱 魔神哥哥在末世杀穿了 希望之线 独占悖论(1V3) 神探伽利略 沉默的巡游 继承妖族全员,我直播查房爆红 透明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