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起于戊申年(着雍涒滩),止于癸丑年(昭阳赤奋若),共六年。
汉成帝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
春季,正月:成帝巡幸甘泉宫,在泰畤举行祭天仪式;大赦天下。
三月:成帝巡幸河东郡,祭祀后土神。
夏季:发生大旱灾。
四月癸未日(十一日):长乐宫的临华殿和未央宫的东司马门都发生火灾。
六月甲午日(二十三日):霸陵(汉文帝陵墓)园门的门阙发生火灾。
秋季,七月辛未日(晦日,三十日):出现日食。
冬季,十一月庚申日(二十日):卫将军王商因病被免职。
梁王刘立骄横放纵,毫无节制,甚至一天之内犯法十一次。梁国丞相禹上奏弹劾说:“刘立对外戚家族心怀怨恨,口出恶言。”有关部门立案调查,于是揭发出刘立与他姑母(园子)通奸的丑事。奏章指控“刘立行同禽兽,请求将其处死”。太中大夫谷永上书劝谏道:“我听说按照礼制,天子在门外设置屏风,是不想看见外面的事。因此帝王的本意,是不窥探别人闺房内的隐私,不听那些内室的闲言碎语。《春秋》的原则是为至亲隐讳。如今梁王年纪尚轻,又有狂病,起初只是因恶言被查问,既然没有犯罪事实,却去揭发闺房隐私之事,这并非奏章最初指控的本意。梁王又不服罪,强行弹劾他,牵扯出难以查明的暧昧之事,只凭一面之词定罪判案,无益于国家的治理。用内乱恶行来污蔑宗室,将丑事宣扬于天下,这不是为皇族隐讳、增加朝廷荣光、彰明圣德教化的做法。我认为梁王年少,而姑母年长,两人年龄辈分不相当;梁国之富足以聘娶美女,招致艳丽佳人;其姑母也应有羞耻之心。查案官员本应查证恶言,为何要擅自牵扯出闺房隐私!从这三方面推测,此事恐怕不合人之常情,我怀疑是梁王在情急之下,言语过失,办案官吏追查不放,使他无法改口。在事情萌芽时,施恩不予追究,才是上策。既然已经立案查办,并援引了法律条文,就应在梁王不服罪时,下诏让廷尉挑选品德高尚、通情达理的官吏,重新审理澄清,证明其清白,确定其过失的性质,而不应把案子退回给下级官吏,使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对皇族宽厚不弃之恩,为宗室洗刷污乱耻辱,这才真正符合治理亲族的道义。”成帝于是搁置此案,不再追究。
这一年,司隶校尉、蜀郡人何武被任命为京兆尹。何武为官,奉公守法,引进贤良,斥退奸恶,他在任时并无显赫名声,离任后却常被人们思念。
汉成帝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12年)
春季,正月己亥朔日(初一):出现日食。
壬戌日(二十四日):王商再次被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
三月:成帝巡幸雍城,祭祀五帝。
夏季,四月丁酉日(三十日):天空无云却有雷声,有流星从太阳下方飞向东南,光芒四射,如同下雨,从下午持续到黄昏才停止。
大赦天下。
秋季,七月:有彗星出现在井宿(东井)。
成帝因灾异现象频发,广泛征询大臣意见。北地太守谷永回答说:“君主亲身实践道德,顺应天地之道,则五种征兆(雨、旸、燠、寒、风)按时序出现,百姓长寿,祥瑞并至;若背道妄行,逆天暴虐万物,则灾祸征兆显着,妖孽同时出现,饥荒接踵而至;若始终不能悔悟,恶行遍及天下,灾变征兆齐备,上天就不再谴责警告,而将天命转授给有德之人。这是天地的常理,历代君王都相同。加上各代君王的功德有厚薄,享国时间有长短,时世有盛衰,天道运行也有兴替。陛下继承汉朝八代基业(高祖、惠、文、景、武、昭、宣、元),正处在阳数(气运)将尽的末季(汉家气数三七将尽),又遭遇《无妄》卦的命运(象征意外灾祸),正逢‘百六’之厄(古代历法灾厄周期),三种灾难性质不同,却在此刻交会。自建始元年(前32年)以来,二十年间,各种灾害异象交错蜂起,比《春秋》记载的还要多。在朝廷深宫内院,将发生骄臣悍妾、醉酒狂悖、猝然生变之祸,如同北宫、苑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暗之处发生征舒(弑陈灵公)、崔杼(弑齐庄公)那样的弑君之乱;在地方诸夏国土,将发生樊并、苏令、陈胜、项梁那样振臂造反的祸乱。这是国家安危的分界,是宗庙最大的忧患,我谷永因此胆战心惊,多年之前就预先警告。下面有祸乱的萌芽,然后天象才在上方显示变异,能不慎重对待吗!祸患起于细微之处,奸邪生于疏忽之地。希望陛下端正君臣大义,不要再与那些小人混杂在一起宴饮作乐;严肃‘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约束,整治后宫事务,疏远骄横嫉妒的宠妃,亲近温婉恭顺的嫔妃;出行要按法度备好车驾后才动身,先清道布兵再起行,不要再微服私自出行,到臣下姬妾家中宴饮。以上三点杜绝了,内乱之路就堵死了。地方诸夏举兵叛乱,起因在于百姓饥馑而官吏不体恤,源于百姓困苦而赋税沉重,爆发于下民怨恨离心而君主不知情。《春秋传》说:‘饥荒而不减税减役,这叫奢侈泰甚,其祸患是亡国。’近年来郡国遭受水灾,禾麦歉收,本该是减免常规赋税的时候,而有关官员却奏请增加赋税,这严重违背儒家经典大义,背离民心,是招致民怨、趋向祸乱的做法。我恳请陛下不要批准加赋的奏章,更要削减奢侈浪费的开支,广施恩泽,赈济贫困,督促勉励农耕蚕桑,以安抚百姓之心,那么地方的叛乱或许可以平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中垒校尉刘向也上书说:“我听说帝舜告诫大禹‘不要像丹朱(舜之子)那样傲慢’,周公告诫成王‘不要像殷纣王那样昏乱’。圣明的帝王常常以败亡之乱自我警戒,不避讳谈论国家的兴废,所以我才敢极力陈述愚见,希望陛下留意明察!查考《春秋》记载的二百四十二年间,日食发生三十六次,如今连续三年都有日食,自建始年间以来,二十年间发生日食八次,平均两年半一次,古今罕见。异象有小有大,有稀罕有常见,征兆应验有快有慢。观察秦朝、汉朝的改朝换代,审视汉惠帝、汉昭帝无后嗣继位,考察昌邑王刘贺被废不能善终,再看汉宣帝承继大统中兴汉室,都有明显的变异征兆记载在汉朝史册上。上天的意向,难道不是昭然若揭吗!我有幸作为皇族远亲后裔(楚元王刘交之后),诚见陛下宽厚圣明,希望能消除大灾异,复兴殷高宗、周成王那样的声誉,以光大刘氏皇族,所以恳切地屡次冒死进谏!天象难以用图表完全说明,我虽呈上图表,仍需口头解释才能明白;恳请陛下在闲暇之时,允许我指着图表向您陈述。”成帝每次都将刘向召入宫中,但最终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红阳侯王立推荐陈咸为方正(贤良方正科),陈咸在回答策问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翟方进(字子威)再次上奏说:“陈咸以前担任九卿时,因贪赃邪恶被免职,不应当以‘方正’被举荐,也不宜担任内朝(宫中)近臣”;同时弹劾“红阳侯王立举荐不实”。成帝下诏免去陈咸官职,但不追究王立。
十二月乙未日(十四日):王商被任命为大将军。
辛亥日(三十日):王商去世。
他的弟弟红阳侯王立按次序应当辅政。在此之前,王立曾派门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侵占开垦了数百顷公田(草田),然后上书表示将这些田献给朝廷,要求高价补偿,价值超过一亿钱。丞相司直孙宝揭发了此事,成帝因此废黜了王立继任辅政的资格,而任用他的另一个弟弟、光禄勋曲阳侯王根。
庚申日(王商死后第九日):任命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成帝赐给他平陵(汉昭帝陵)附近的肥牛亭土地。曲阳侯王根争辩说,此地正当平陵寝庙(宗庙)衣冠出游的必经之路,应改赐张禹其他地方。成帝不听,最终还是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忌恨张禹得宠,多次在成帝面前诋毁他。成帝反而越发敬重厚待张禹,张禹每次生病,成帝都派人询问他的起居,并亲自登门探望。成帝在张禹床前拜见问候,张禹叩头谢恩。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官职,张禹多次看着小儿子示意,成帝就在张禹床前任命其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已退休在家,但以特进身份作为天子之师,国家每有重大决策,成帝必与他商议定策。当时很多官吏百姓上书谈论灾异现象的出现,是上天对王氏专权的谴告讥讽。成帝心里也认同这种看法,但未明言。于是他乘车到张禹府邸,屏退左右,亲自询问张禹关于天变的事,并把官吏百姓议论王氏专权的事告诉了张禹。张禹自感年老,子孙势力薄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怕被他怨恨,就对成帝说:“《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有的是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有的是因为夷狄侵犯中原。灾变天意,深远难测,所以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不谈怪异鬼神。性与天道,连子贡等人都没听孔子说过,更何况是浅见鄙陋的儒生所说的呢!陛下应当修明政事,以善行来回应天变,与臣民同享福祉喜庆,这才是经义的本意。那些新学后生,胡言乱道,误人误国,不宜信用,陛下应以经典大义来判断是非。”成帝一向信任喜爱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后来曲阳侯王根及王氏子弟得知张禹的话,都非常高兴,于是亲近张禹。
前任槐里县令朱云上书请求召见。在公卿大臣面前,朱云说:“现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无益于百姓,都是尸位素餐(占着职位不做事)之辈,正如孔子所说:‘鄙陋之人不可与其事奉君主,若担心失去职位,就无所不用其极了。’臣请求陛下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断一个奸佞之臣的头颅,以警戒其余!”成帝问:“是谁?”朱云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道:“小小臣子竟敢居下谤上,在朝廷上侮辱我的师傅,罪该处死,决不赦免!”御史将朱云拖下殿,朱云紧抓殿槛(栏杆)不放,栏杆都被拽断了。朱云大呼:“臣能够追随龙逄(关龙逄,夏桀忠臣)、比干(商纣忠臣)于地下,心满意足!只是不知圣朝将会如何啊!”御史终于把朱云拖了下去。这时左将军辛庆忌(字子真)脱下官帽,解下印绶(印信绶带),在殿下叩头说:“此臣素以狂放直率闻名于世。假使他说得对,也不可杀;如果他说得不对,本应宽容他。臣敢以死相争!”辛庆忌叩头流血,成帝怒气稍解,朱云才免于一死。后来要修理殿槛时,成帝说:“不要更换新的,就保留断处,修补一下,用以表彰直言之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匈奴搜谐单于准备入朝觐见;还未进入边塞,就病死了。他的弟弟且莫车继位,为车牙若鞮单于;任命囊知牙斯为左贤王。
北地都尉张放到任才几个月,又被征召回京任侍中。太后(王政君)写信给成帝说:“前次所说(指劝诫成帝勿亲近张放)尚未见效,富平侯(张放)又反复回来了,我能沉默吗?”成帝回信谢罪说:“请允许我立即奉行您的诏命!”于是成帝调张放出任天水属国都尉。成帝任命少府许商、光禄勋师丹为光禄大夫,班伯为水衡都尉,都加侍中衔,俸禄都是中二千石,每次朝见太后(东宫),他们都随从;遇到国家大事,都派他们向公卿传达旨意。成帝也逐渐厌倦了游乐宴饮,重新学习经书;太后非常高兴。
这一年,左将军辛庆忌去世。辛庆忌是国家的勇武之臣,适逢和平年代,匈奴、西域都亲附汉朝,敬畏他的威望和信誉。
汉成帝元延二年(庚戌,公元前11年)
春季,正月:成帝巡幸甘泉宫,在泰畤祭天。
三月:巡幸河东郡,祭祀后土神。祭祀完毕,游览龙门,登上历观山,攀登西岳华山后返回。
夏季,四月:封广陵孝王(刘胥)的儿子刘守为广陵王。
当初,乌孙小昆弥安日被投降的部众杀害,各翎侯(贵族)大乱。朝廷下诏征召原金城太守段会宗为左曹、中郎将、光禄大夫,派他前往安抚乌孙;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安定乌孙国后返回。当时大昆弥雌栗靡勇猛强健,末振将害怕被他吞并,派贵人乌日领假装投降,刺杀了雌栗靡。汉朝想发兵讨伐末振将却未能成功,便派中郎将段会宗前去立汉公主的孙子伊秩靡为大昆弥。过了很久,大昆弥属下的翕侯(贵族)难栖杀死了末振将,安日的儿子安犁靡被立为小昆弥。汉朝遗憾没能自己亲手诛杀末振将,再次派段会宗调发戊己校尉统领的西域诸国军队,前往乌孙就地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担心大军进入乌孙会惊走番丘,让他逃跑抓不到,就留下所调发的军队驻扎在垫娄地,挑选精干的持弩士兵三十人,径直来到昆弥的驻地,召见番丘,斥责他父亲末振将的罪行,随即亲手用剑刺杀了番丘。番丘的官属惊恐万分,骑马逃回。小昆弥安犁靡率领数千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对他说明前来诛杀番丘的缘由,并警告道:“今天你们包围杀死我,如同拔取汉牛身上一根毛罢了。大宛王、郅支单于的头颅悬挂在长安槀街示众的事,你们乌孙是知道的。”安犁靡以下的官员都服气了,说:“末振将辜负了汉朝,杀他儿子是应该的,但为何不事先通知我们,好让我们给他饯行呢?”段会宗说:“如果预先通知昆弥,番丘得到消息就会逃跑躲藏,那将犯下大罪。如果你们给他饯行后再交给我,又会伤害你们骨肉之情。所以没有事先通知。”安犁靡及其部众号啕痛哭,撤兵而去。段会宗回朝奏报,成帝赐段会宗关内侯爵位和黄金一百斤。段会宗认为难栖杀末振将有功,上奏任命他为坚守都尉(乌孙官职)。成帝责备大禄(乌孙高官)、大监(乌孙高官)未能保护雌栗靡免于被杀,收回了他们佩戴的金印、紫绶,改授铜印、墨绶(象征降职)。末振将的弟弟卑爰疐(di)本是共谋杀大昆弥的同谋,此时率领部众八万余人向北投靠康居国,企图借康居兵兼并大小两昆弥。汉朝再次派遣段会宗与西域都护孙建合力防备。
自从乌孙分为大小两昆弥,汉朝忧虑操劳,几乎没有安宁的年份。这时康居国又派王子到长安入侍(做人质),并进贡财物。西域都护郭舜上奏说:“从前匈奴强盛时,并非因为它兼并了乌孙、康居;后来它向汉称臣,也不是因为失去了这两个国家。汉朝虽然接受了他们的质子,但康居、匈奴、乌孙三国之间仍互相派遣使节,往来如常;也互相窥探,一有机会就行动。联合时不能真诚相待,分裂时也不能互相臣服。以目前情况看,汉朝与乌孙结亲,终究未获实利,反而为中国惹来事端。然而既然与乌孙结亲在前,现在它和匈奴都称臣,于道义上不可拒绝。而康居国傲慢狡黠,至今不肯拜见汉朝使者;都护府的官员到康居,竟被安排在乌孙使者的下位,国王及显贵先吃喝完毕,才让都护府官员用餐,他们故意以此轻视汉使,向旁国夸耀。由此推测,他们为什么派王子入侍?不过是做买卖和用好话行骗罢了。匈奴是百蛮中的大国,如今侍奉汉朝非常周到;听说康居不拜汉使,会使单于后悔自己过于谦卑。应该遣返康居侍子,断绝关系不再往来,以表明汉朝不与无礼之国交往!”但汉朝因为刚与康居交往,重视招徕远人,最终还是采取笼络政策,没有断绝关系。
汉成帝元延三年(辛亥,公元前10年)
春季,正月丙寅日(初十):蜀郡岷山发生山崩,堵塞长江达三日之久,江水枯竭。刘向对此非常厌恶,说:“从前周朝岐山崩塌,泾、渭、洛三川枯竭,结果周幽王灭亡。岐山是周朝发祥之地。汉朝兴起于蜀郡、汉中,如今发祥之地山崩川竭,彗星又长及摄提、大角(星名),从参宿一直扫到辰宿(东方苍龙七宿),恐怕国家必定要灭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二月丙午日(二十日):封淳于长为定陵侯。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犬夜叉] 情迷意乱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疾风回旋曲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11字谜案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皇帝聊天群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独占悖论(1V3) 宿敌就是妻子 歡迎來到天堂島 希望之线 沉默的巡游 盛唐探案录 偏离航道 战损生存指南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