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范围](王莽天凤二年至地皇三年)
王莽新朝天凤二年(乙亥年,公元15年)
春季,二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民间谣言与王莽的反应:民间谣传有黄龙摔死在黄山宫中,成千上万的百姓跑去观看。王莽对此非常厌恶,下令逮捕传播谣言的人审问,但查不出谣言的源头。
处理匈奴问题(上):匈奴单于栾提咸(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在与新朝和亲后,请求归还他儿子栾提登的尸体。王莽想派使者送去,又怕单于怨恨而杀害使者,于是逮捕了之前主张处死匈奴侍子(即栾提登)的前将军陈钦,找了个其他罪名把他杀了。王莽挑选了能言善辩的济南人王咸做大使。
夏季,五月:王莽又派和亲侯王歙和王咸等人,护送右厨唯姑夕王(匈奴官员)回匈奴,顺便送回先前被斩的侍子栾提登和其他匈奴贵族的随从们的灵柩。单于派王昭(云)、王歙(当)的儿子栾提奢(大且渠奢)等人到边塞迎接。王咸到达单于的王庭,陈述王莽的声威德行;王莽也赠送给单于丰厚的金银珍宝。王咸趁机劝说单于改变名号,规定称匈奴为“恭奴”,单于为“善于”,并赐给新印信;封骨都侯栾提当(王歙)为后安公,栾提当的儿子栾提奢为后安侯。单于贪图王莽的钱财,所以勉强听从,但侵扰劫掠如故。
王莽的治国理念与现实困境:
王莽认为制度一经制定,天下自然太平。所以热衷于研究地理、制定礼仪、创作乐教、讲合《六经》的理论。公卿大臣们每天清早入宫,傍晚出宫,连年累月地讨论,不能做出决断,没有时间处理诉讼案件和百姓亟待解决的急务。有些县的县宰职位空缺多年,由郡守兼任,各种贪赃枉法、残暴酷虐的现象一天比一天厉害。
派驻各郡、各封国的中郎将和绣衣执法,全都利用权势,互相检举弹劾。
十一位公爵(四辅加十一公)派出的劝导农业桑蚕的使者,颁布季节政令,考察各地执行情况,车马在路上络绎不绝。他们召集官民,逮捕证人,郡县官府层层勒索,贿赂公行,是非不分,一片混乱。到朝廷申诉冤情的人很多。
王莽看到自己从前靠专权而夺取了汉朝政权,所以总揽一切事务,官员们只是按命令办事,苟且免罪。所有宝库、国库和钱粮官,都由宦官管理;官民呈递密封奏章,由宦官或王莽左右侍从开启,连尚书都不知情。他防备臣下到如此地步。
他又喜欢改变制度,政令繁多。负责执行的官员,常常要反复请示才能执行,前后矛盾,纠缠不清,混乱不堪。王莽常常点灯熬油到天亮,还是处理不完。尚书趁机舞弊,拖延搁置,等待批复的官员连年不能离开,被关押在郡县监狱里的人要遇到大赦才得出来。京城卫戍士兵有三年没换防的。
粮价常常飞涨,边塞部队二十多万人,全靠政府供给衣食。五原郡和代郡尤其受害,当地百姓纷纷起来反抗,聚众几千人,辗转流窜到邻近郡县。王莽派捕盗将军孔仁率军与地方部队联合镇压,一年多才平定。
自然灾害:邯郸以北地区降下暴雨,洪水泛滥,水深的地方有几丈深,淹死几千人。
王莽新朝天凤三年(丙子年,公元16年)
春季,二月,乙酉(疑误):发生地震,天降大雪。关东地区尤其严重,雪深的地方有一丈,竹子、柏树有的枯死。大司空王邑上书,以发生地震为由请求退休。王莽不准,说:“大地有时震动有时不震,震动有害,不震动无害。《春秋》记载地震,《易经·系辞》说大地震动。万物生息运动,有时舒张有时闭合。”王莽喜好自我掩饰,都是这一类表现。
俸禄问题:此前,王莽因国家制度尚未确定,上自公爵侯爵,下到小吏,都拿不到俸禄。
夏季,五月:王莽颁布诏书:“我遭遇阳九的灾厄,百六的灾难,国家财政不足,人民骚动不安,从公卿以下,一个月的俸禄只有十緵(八十缕为一緵)布二匹,或帛一匹。我每想到此事,没有不忧愁的。现在灾难时期已经度过,国库储备虽然还不充足,但大体上已略有供给。从六月朔日(初一)庚寅(疑误)开始,按照制度给官吏发放俸禄。”从四辅、公卿、大夫、士,下到舆、僚,共分十五等。僚的俸禄一年是六十六斛,逐级增加,上到四辅是一万斛。王莽又说:“古时候,年成丰收就增加俸禄,有灾害就减少俸禄,表示与百姓同甘共苦。今后每年根据年成好坏,通盘计算:如果天下幸无灾害,太官(负责皇帝膳食)的膳食就全按品种备齐;如有灾害,就按比例减少膳食标准。从十一公、六司(疑为六监)、六卿以下,各分到州郡、封国负责考察灾害情况,也按灾害比例减少俸禄。在京城任职的郎、从官、中都官吏,领取国家仓库俸禄的,也按太官膳食增减的比例作为标准。希望上下同心同德,鼓励促进农业生产,安定百姓。”王莽的制度如此琐碎,核算很难办清楚,官吏最终也领不到俸禄,于是各自利用职权干坏事,靠收受贿赂来维持生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六月,戊辰(疑误):长平馆西岸崩塌,堵塞了泾水,使泾水断流,冲毁北岸河堤。群臣向王莽祝贺,认为这是《河图》所说的“用土去镇服水”,是匈奴将要灭亡的好兆头。王莽于是派并州牧宋弘、游击都尉任萌等人率军进击匈奴,到边境驻扎。
秋季,七月,辛酉(疑误):霸城门(长安城东面南头第一门)发生火灾。
七月最后一天(戊子晦):发生日食。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征讨句町失败:平蛮将军冯茂征讨句町(西南少数民族政权),士兵因瘟疫而死的占十分之六七,征收百姓财物,十成中拿走五成,益州财力消耗殆尽,却未能取胜。王莽将他召回,关进监狱处死。冬季,王莽又派宁始将军廉丹和庸部(益州)牧史熊,大举征调天水、陇西的骑兵,广汉、巴郡、蜀郡、犍为等郡官员及壮丁十万人,加上负责粮草运输的共二十万人,去攻打句町。刚开始时,颇有斩获,杀敌数千;后来军粮供应不上,士兵挨饿又染瘟疫。王莽征召廉丹、史熊回京,二人要求增加支援,表示一定要战胜才班师。于是又大肆搜刮百姓财物,按财产征收十分之四。蜀郡太守冯英不肯给,上书说:“自从西南夷反叛以来,将近十年了,郡县地方军队不断出击。接着任用冯茂,他推行急功近利的政策,从僰道(今四川宜宾)以南,山高谷深,冯茂把大量百姓赶到远地居住,花费数以亿计,官兵遭受毒气(瘴气)而死的占十分之七。现在廉丹、史熊为自己不能按期完成任务感到恐惧(自诡),想调发各郡的兵员和粮草,再搜刮百姓财产十取其四,白白毁掉梁州(益州),最终也难以成功。应当撤军屯田,明确设置悬赏招降。”王莽大怒,罢免了冯英的官职。后来有所醒悟,说:“冯英也不算是大错。”重新任命冯英为长沙郡连率(太守)。
其他叛乱:粤巂郡(今四川西昌)的蛮夷酋长任贵也杀死太守枚根,自立为邛谷王。
残酷解剖:翟义的党羽王孙庆被捕获,王莽命太医、尚方(掌管宫廷器物制作)和手艺高超的屠夫一起将他剖腹挖心,测量五脏的位置和大小,用竹签插入血管了解经脉的起止走向,说是可以用来治病。
王莽新朝天凤四年(丁丑年,公元17年)
夏季,六月:王莽在明堂把象征封国的茅草与泥土授予诸侯(即分封仪式)。他亲自设置文石砌的平台,陈列青、赤、白、黑四色泥土(代表四方),祭告泰山、国家社稷、后土神、先祖先妣(女性祖先),然后进行分封。王莽喜好说空话,羡慕古代制度,给人封爵很多,本性却实在吝啬,借口地理划分尚未确定,所以暂时只授予象征封国的茅草泥土,用来安慰那些受封爵的人。
秋季,八月:王莽亲自到京城南郊,铸造“威斗”。威斗用掺有五色石子的铜铸成,形状像北斗七星,长二尺五寸,想用来诅咒、镇压各路反叛军队。威斗铸成后,让司命(官名)背着它。王莽出巡,威斗走在前头;入宫,放在御座旁边。
经济政策弊端:王莽设置羲和命士(掌管经济的官员),负责监督五均、六筦(国家垄断盐、铁、酒、铸钱、名山大泽资源、五均赊贷六项经济事务)。每个郡设数人,都由富商担任。他们乘坐驿车,牟求私利,往来全国。乘机与郡县官员勾结,造假账,国库不能充实,百姓更加困苦。这一年,王莽再次下诏重申六筦制度,每一项制度都设立法令条规来防范违禁,违犯者罪重至死。贪官污吏和刁民同时侵害百姓,民众不得安生。此外,对上公以下所有有奴婢的人,一律按每个奴婢缴纳三千六百钱计算,天下人更加愁苦。纳言(官名)冯常就六筦制度提出规劝,王莽大怒,罢免了冯常的官职。
社会矛盾激化,起义爆发:
法令烦琐苛刻,百姓动辄触犯禁令,无法耕种纺织。
徭役繁重,旱灾、蝗灾接连发生,诉讼案件长期不能判决。
官吏用残暴手段建立威严,利用王莽的禁令,侵夺小民财产。富人不能自保,穷人无法活命。
于是,无论贫富都纷纷起来做盗贼,依靠高山大泽的险阻,官吏无法擒拿,只好蒙蔽上级,以致变乱的范围越来越大。
临淮郡人瓜田仪盘踞会稽郡长州(水泽名)。
琅邪郡女子吕母聚集党众几千人,杀死海曲县(今山东日照)县宰,逃到海中当海盗,人数越来越多,达到万人。
荆州发生饥荒,百姓逃入山野沼泽,挖掘荸荠充饥,互相抢夺。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出面为大家评理,排解纠纷,于是被推举为首领,拥有数百人。这时亡命客南阳人马武、颍川人王常、成丹等,都来投奔。他们一同攻击离乡聚(村落名),藏于绿林山中(今湖北大洪山),数月间集结到七八千人。
还有南郡人张霸、江夏人羊牧等,与王匡同时兴起,都拥有万人之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沉默的巡游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战损生存指南 希望之线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疾风回旋曲 皇帝聊天群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宿敌就是妻子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盛唐探案录 歡迎來到天堂島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犬夜叉] 情迷意乱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偏离航道 独占悖论(1V3) 11字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