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77章 魏纪九(第2页)

第77章 魏纪九(第2页)

十二月:全怿等人率领部下数千人开城门出降。城中震惊恐惧,不知所措。魏帝下诏任命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端等人也各有封赏。

蜀汉姜维听说魏国分出关中兵力:开赴淮南,想乘虚进攻秦川(关中),率领数万人兵出骆谷(今陕西周至西南),到达沈岭(今陕西周至西南)。当时长城(指曹魏在关中修建的防御工事)储存的粮食很多,但守兵很少。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司马望和安西将军邓艾进兵占据长城,抵御姜维。姜维在芒水(今陕西周至黑河)扎营,多次挑战,司马望、邓艾坚守不出。

这时:姜维屡次出兵,蜀人愁苦不堪。中散大夫谯周写了《仇国论》来讽谏他,大意是:“有人问古代能以弱胜强的,其方法如何?答:我听说,处于强大无忧地位者常常懈怠,处于弱小忧患地位者常思善政;懈怠多则生祸乱,思善政则得治理,这是常理。所以周文王(姬昌)养育百姓,以少取多(最终灭商);勾践体恤民众,以弱灭强(吴国),这就是他们的方法。有人问:从前项羽强刘邦弱,互相争战,项羽与刘邦约定以鸿沟为界,各自收兵养民,张良认为民心已定,就难以撼动,于是率兵追击项羽,最终灭了项氏。难道一定要效法周文王吗?答:在商、周之际,王侯世代尊贵,君臣关系稳固,百姓习惯依附;根基深者难拔除,基础固者难迁移。那个时候,即使汉高祖又怎能仗剑策马夺取天下呢?等到秦朝废除诸侯设置郡守之后,百姓被秦的劳役折磨得筋疲力尽,天下土崩瓦解,有的地方一年就换君主,有的地方一月就换长官,人们像鸟兽一样惊惶失措,无所适从。于是豪强并起争夺,像虎狼一样瓜分天下,动作快的获得多,落后的被吞并。如今魏、蜀两国都是传国易代了,已非秦末天下鼎沸之时,实有战国六国并立的态势,所以可以学周文王(徐图进取),难以效仿汉高祖(急于争天下)。百姓疲劳,则骚扰的征兆就会出现;在上者懈怠,在下者残暴,则瓦解的形势就会形成。谚语说:‘与其侥幸射箭多次失误,不如看准了再发一箭。’因此明智者不为小利而移开目光,不因似是而非而改变步伐,时机成熟再行动,条件具备再举事,所以商汤、周武的军队不需再次作战就能取胜,实在是重视百姓劳苦、审时度势的结果。如果穷兵黩武,土崩瓦解的形势一旦形成,不幸遇到灾难,即使有智谋的人,也将无法挽回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高贵乡公甘露三年(戊寅年,公元258年)

春季,正月:文钦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能突围而逃,全端、全怿又率众投降,这是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可以出战了。”诸葛诞和唐咨等人都认为对,于是大规模准备攻城器具,连续五六昼夜进攻南面的包围圈,企图突围而出。包围圈上的魏军居高临下发射石车火箭,迎头烧毁了他们的攻城器具,箭石如雨点般落下,死伤遍地,血流满壕沟,诸葛诞等人只得退回城中。城内粮食逐渐耗尽,出城投降的有数万人。文钦想把北方人(魏国降兵及北方籍将士)都放出城去,节省粮食,只与吴国人坚守,诸葛诞不同意,两人因此争执怨恨。文钦一向与诸葛诞有矛盾,只是因为计谋一致才暂时合作,事态紧急就更加互相猜疑。文钦去见诸葛诞商议事情,诸葛诞就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领兵驻守小城中,听说父亲被杀,率兵赶去;但部下不听指挥,二人只得单身越城而出,向司马昭投降。军吏请求杀了他们,司马昭说:“文钦罪不容诛,他的儿子本来也该杀;但文鸯、文虎在走投无路时归顺,而且寿春城尚未攻破,杀了他们会坚定守城者的决心。”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让他们率领数百名骑兵绕城巡行,呼喊:“文钦的儿子尚且不被杀,其他人还怕什么!”又上表任命文鸯、文虎为将军,赐爵关内侯。城内守军都很高兴,斗志更加松懈,而饥饿日益严重。司马昭亲自到包围圈巡视,见城上持弓的人不射箭,说:“可以攻城了!”于是下令四面进军,同时鼓噪登城。

二月,乙酉日:攻克寿春。诸葛诞窘迫危急,单人匹马率领部下想从小城突围,司马胡奋的部下将他斩杀,并诛灭其三族。诸葛诞的部下数百人,都拱手排成队列,拒不投降,每杀一人,就招降其余的人,但直到最后,也无一人投降。吴将于诠说:“大丈夫接受君主的命令,带兵来救人,既不能取胜,又被敌人俘虏,我不这样做。”于是脱下头盔冲入敌阵战死。唐咨、王祚等人都投降了。吴兵一万多人,兵器铠甲堆积如山。

司马昭起初包围寿春时:王基、石苞等人都想立即强攻,司马昭认为“寿春城池坚固守军众多,强攻必然损失惨重;如果再有外敌来援,就会内外受敌,这是危险的做法。如今三个叛贼(诸葛诞、文钦、唐咨)聚集在孤城之中,或许是上天要让他们一同灭亡,我应当用万全之策来困住他们。只需坚守三面(留一面诱敌或待变),如果吴贼从陆路来援,军粮必然不多;我以游击轻骑切断他们的运输线,可不战而破。吴贼一破,文钦等必成瓮中之鳖!”于是命令诸军按兵坚守,最终未费强攻之力就攻破了城池。事后议论者又认为“淮南人仍怀叛逆之心,吴兵的家眷都在江南,不可放走,应全部坑杀。”司马昭说:“古代用兵,以保全敌国为上策,只杀其元凶而已。吴兵即使得以逃回,正可以显示中原的宽宏大量。”结果一个没杀,将他们分散安置在靠近京城的三河地区(河东、河内、河南三郡)居住。任命唐咨为安远将军,其余副将,都授予临时官职名号,众人都心悦诚服。那些被诸葛诞胁迫的淮南将士官吏百姓,一律赦免。允许文鸯兄弟收殓父亲文钦的尸首,并拨给车牛,送归旧墓安葬。

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当初议论纷纷,要求转移阵地的人很多,当时我未亲临前线,也认为应该如此。将军您深谋远虑,独自坚持己见,对上违背诏命(指拒不移营),对下拒绝众议,最终制服敌人擒获贼首,即使是古人所称道的名将,也不能超过您。”司马昭想派诸军轻装深入吴境,招降唐咨等人的子弟,趁势造成灭吴的声势。王基劝谏说:“从前诸葛恪乘东关之胜,动用全国兵力围攻新城(合肥),城未攻下,而兵士死亡过半。姜维因洮西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队覆没于上邽。大胜之后,上下轻敌,轻敌则考虑危难就不深。如今吴贼刚在外战败,内部又生变乱(指孙綝专权),这正是他们加强防备、周密考虑的时候。况且我军出征已逾一年,人人有思归之念,如今俘敌十万,罪魁伏诛,自历代征伐以来,还没有像现在这样保全军队、大获全胜的。武皇帝(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自认为所获已多,不再穷追,就是怕挫伤军威。”司马昭于是作罢,任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晋封东武侯。

习凿齿评论说:君子认为司马大将军在此役中,可称得上是能以德政战胜敌人了。建功立业途径不同,各有崇尚而不能兼并。所以穷兵黩武的枭雄,因不仁而灭亡;心存道义的国家,因懦弱退让而丧失。如今一次征伐就擒获三个叛贼(诸葛诞、文钦、唐咨),俘获大批吴兵,席卷淮河沿岸,俘斩十万,可称得上壮烈了。但还来不及安坐,就奖赏王基的功劳;施恩惠于吴人,安抚异国降众;优待文鸯安葬文钦,忘却旧日仇隙;不追究诸葛诞部众的罪责,让淮南人心怀惭愧。功勋卓着而人民乐于其成功,事业广阔而敌人感念其恩德。武功既已显赫,文德又很融洽,推行这种治国之道,天下谁能抵挡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昭攻克寿春:钟会出谋划策最多;司马昭对他日益亲近器重,委以心腹重任,当时人将他比作张良(字子房)。

蜀汉姜维听说诸葛诞已死:退军返回成都,蜀汉后主刘禅再次任命他为大将军。

夏季,五月:魏帝下诏任命司马昭为相国,封晋公,食邑八郡(太原、上党、西河、乐平、新兴、雁门、河东、平阳),加九锡之礼(九种帝王赐给功臣的最高礼器)。司马昭前后九次推让,才停止(未接受)。

秋季,七月:吴主孙亮封原齐王孙奋为章安侯。

八月:魏国任命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

魏帝下诏:任命关内侯王祥为三老(皇帝以父兄之礼事之的元老),郑小同为五更(皇帝以兄礼事之的元老)。魏帝率领群臣亲临太学,举行“养老乞言”的礼仪(向三老五更乞求善言)。郑小同是郑玄的孙子。

吴国孙綝因吴主孙亮亲理政事:多次质问自己,非常恐惧。从镬里返回后,就称病不上朝,派弟弟威远将军孙据进入苍龙门担任宿卫,武卫将军孙恩、偏将军孙干、长水校尉孙闿分别屯驻各营,想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吴主厌恶他,于是追究朱公主(孙鲁育)被害一事(朱公主被孙綝所杀),全公主(孙鲁班)恐惧,说:“我实在不知情,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朱熊、朱损告发的。”当时朱熊任虎林督,朱损任外部督,吴主将他们都杀了。朱损的妻子是孙峻的妹妹。孙綝劝谏,吴主不听,孙綝更加恐惧。

吴主暗中与全公主及将军刘丞:谋划诛杀孙綝。全皇后的父亲全尚任太常、卫将军,吴主对全尚的儿子黄门侍郎全纪说:“孙綝专权跋扈,轻视朕。朕之前命令他火速进军上岸(指救援诸葛诞),为唐咨等人作后援,他却滞留湖中不上岸一步;又归罪于朱异,擅杀功臣,不先上表奏闻;在桥南修建府第,不再朝见。这已是恣意妄为,无所畏惧,朕不能长久忍耐,现在计划除掉他。你父亲担任中军都督,让他秘密整顿兵马,朕将亲自出宫到桥边,率领宿卫虎骑、左右无难营(宫廷禁卫部队)一举包围他,再宣读诏书命令孙綝统领的部队都解散,不得抵抗。如此,必能成功。你去传诏给你父亲,千万别让你母亲知道!女人不懂大事,而且她是孙綝的堂姐,万一泄露,误朕非小!”全纪接受诏命告诉全尚。全尚缺乏远虑,把此事告诉了全纪的母亲,全纪的母亲派人秘密告诉了孙綝。

九月,戊午日:孙綝连夜派兵袭击全尚,捉住了他,又派弟弟孙恩在苍龙门外杀了刘承。等到天亮,就包围了皇宫。吴主大怒,骑上马带好弓箭准备冲出去,说:“我是大皇帝(孙权)的嫡子,在位已五年,谁敢不服从!”侍中近臣及乳母等人一起拉扯拦阻,吴主未能出宫,悲愤叹息,不肯进食,骂全皇后说:“你父亲糊涂,坏了我的大事!”又派人叫全纪,全纪说:“臣父奉诏不谨慎,辜负了皇上,无颜再见陛下。”于是自杀。孙綝派光禄勋孟宗到太庙祭告,废黜吴主孙亮为会稽王。召集群臣商议说:“少帝(孙亮)荒淫昏乱,不能居帝王之位,承继宗庙,我已祭告先帝废黜了他。诸君如有不同意见,请提出异议。”群臣都震惊恐惧,说:“唯将军之命是从!”孙綝派中书郎李崇夺取吴主的玺绶,将吴主的罪状布告四方。尚书桓彝不肯在布告上署名,孙綝大怒,杀了他。典国(官名)施正劝孙綝迎立琅邪王孙休(孙权第六子),孙綝听从了。

己未日:孙綝派宗正孙楷与中书郎董朝到会稽迎接琅邪王孙休。派将军孙耽送会稽王孙亮去封国,孙亮当时十六岁。将全尚流放到零陵,不久又派人追杀了他。将全公主迁徙到豫章。

冬季,十月,戊午日(疑为戊辰日之误):琅邪王孙休行至曲阿(今江苏丹阳),有位老人拦住孙休叩头说:“事情拖久了会生变故,天下人都仰首盼望,愿陛下火速前行!”孙休认为他说得好。当天,行进到布塞亭(今江苏江宁附近)。孙綝因琅邪王未到,想进入宫中居住(控制中枢),召集百官商议,群臣都惶恐失色,只敢唯唯诺诺。选曹郎虞汜说:“明公(孙綝)是国家的伊尹、周公,身居将相重任,掌握废立大权,对上安定宗庙,对下施惠百姓,大小官员踊跃拥护,自以为伊尹、霍光重现于世。如今新王未到而您就要入宫,这样会使群臣动摇,众人疑惑,这不是永葆忠孝、扬名后世的做法。”孙綝不高兴地作罢。虞汜是虞翻的儿子。

孙綝命令弟弟孙恩代行丞相事务:率领百官用天子的车驾仪仗到永昌亭(今江苏江宁东)迎接琅邪王。修建行宫,用军帐搭设临时殿堂,设置了御座。

己卯日:孙休到达临时殿堂,停在东厢。孙恩献上玺符,孙休谦让三次才接受。群臣按次序导引,孙休登上乘舆,百官陪位。孙綝率兵千人在半路(半野)迎接,在道旁下拜;孙休下车答拜。当天,孙休驾临正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安。孙綝自称“草莽臣”,到宫门上书,呈上印绶、节钺,请求避位让贤。吴主孙休接见并安慰他,下诏任命孙綝为丞相、荆州牧,增加封邑五县;任命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中军督,封县侯。孙据、孙干、孙闿都任将军,封侯。又任命长水校尉张布为辅义将军,封永康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前:丹杨太守李衡多次因事冒犯琅邪王孙休,他的妻子习氏劝谏他,李衡不听。琅邪王上书请求迁徙到其他郡,朝廷下诏将他迁到会稽。等到琅邪王即位,李衡忧惧,对妻子说:“不听你的话,才到这个地步。我想投奔魏国,怎么样?”妻子说:“不行。你本是平民,先帝(孙权)破格提拔重用,你既多次无礼,如今又自己猜疑,叛逃求生,这样去北方,有何面目见中原人呢!”李衡问:“那该怎么办?”妻子说:“琅邪王一向乐善好施,注重名声,正想显名于天下,终究不会因私人恩怨杀你,这是很明显的。你可以自动囚禁自己去见官府,上表列举以前的过失,公开请求治罪。这样,反而会受到优待,不仅活命而已。”李衡听从了。吴主下诏说:“丹杨太守李衡,因过去的嫌隙,主动投案。古有管仲射中齐桓公带钩、寺人披斩断晋文公衣袖的旧事,各为其主。现遣李衡回郡,不要让他疑虑。”又加授李衡为威远将军,授予棨戟仪仗。

己丑日:吴主封原南阳王孙和(孙休兄,被孙峻赐死)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

群臣奏请册立皇后、太子:吴主说:“朕以寡德之身,继承大业,处理政事时日尚短,恩泽未施于民,后妃的名号,继承人的位置,不是当务之急。”主管官员坚决请求,吴主不同意。

孙綝带着牛肉美酒:进献给吴主孙休,吴主不接受,孙綝就带给了左将军张布。酒酣耳热时,孙綝口出怨言说:“当初废黜少主(孙亮)时,很多人劝我自己当皇帝。我因为陛下贤明,所以迎立了他。皇帝没有我就当不上,如今我送礼却被拒绝,这是把我当作普通臣子对待了,应当另作打算了。”张布将这话报告吴主,吴主怀恨在心,又怕孙綝作乱,多次加以赏赐。

戊戌日:吴主下诏说:“大将军掌管内外诸军事,事务繁杂,现加任卫将军、御史大夫孙恩为侍中,与大将军分理各项事务。”有人告发孙綝心怀怨恨、侮辱皇上,图谋造反,吴主将告发者抓起来交给孙綝,孙綝杀了此人,但因此更加恐惧,通过孟宗请求出京屯驻武昌;吴主同意了。孙綝下令将其所督中营精兵万余人全部装船,又要求取用武库兵器,吴主都下令照给。孙綝又请求让中书省的两名郎官去掌管荆州军事,主管官员奏称中书郎不应外调,吴主破例批准。孙綝的所有请求,吴主一概应允。

将军魏邈对吴主说:“孙綝在外,必生变故。”武卫士施朔又告发孙綝谋反。吴主准备讨伐孙綝,秘密询问辅义将军张布,张布说:“左将军丁奉,虽然不能书写公文,但计谋策略过人,能决断大事。”吴主召见丁奉告知此事,并询问计划。丁奉说:“丞相兄弟党羽众多,恐怕人心不一,不能立即制服;可以利用腊祭(年终祭祀)集会,用宫廷卫士诛杀他。”吴主同意了。

十二月,丁卯日:建业城中谣传明天腊祭集会会有变故,孙綝听说后,很不高兴。夜里刮起大风,吹毁房屋,扬起沙尘,孙綝更加恐惧。

戊辰日:腊祭集会,孙綝称病不去;吴主坚持派人请他,使者来了十多批,孙綝不得已,准备入宫,部下劝阻他。孙綝说:“朝廷多次命令,不可推辞。你们可预先整顿军队,让府内放火,我就可以借机迅速返回。”于是入宫。不久府内火起,孙綝请求出宫,吴主说:“外面士兵很多,不劳烦丞相了。”孙綝起身离席,丁奉、张布示意左右将孙綝捆绑起来。孙綝叩头说:“愿流放交州。”吴主说:“你当初为什么不把滕胤、吕据流放到交州呢?”孙綝又说:“愿没入官府为奴。”吴主说:“你为什么不把滕胤、吕据当作奴仆呢?”于是斩了孙綝。拿着孙綝的首级命令其部众说:“凡与孙綝同谋者,一律赦免。”放下武器的有五千人。孙闿乘船想投降魏国,被追杀。诛灭孙綝三族,挖开孙峻的棺材,取出他的印绶,将棺木砍碎后草草掩埋。

己巳日:吴主任命张布为中军督。重新安葬诸葛恪、滕胤、吕据等人,凡受诸葛恪等人事件牵连被流放远地者,一律召回。有朝臣请求为诸葛恪立碑,吴主下诏说:“盛夏出兵,士卒伤损,无尺寸之功,不能称能;受托孤之重,死于小人之手(指被孙峻所杀),不能称智。”于是作罢。

当初,蜀汉昭烈帝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都是在各外围据点(围戍)充实兵力以抵御外敌,敌人如果来攻,让他们无法进入。到兴势之战(244年),王平抵御曹爽,都沿用了这种策略。等到姜维掌权,建议说:“分散守卫各外围据点,只能防御敌人,不能获得大胜。不如让敌人来时,各外围据点都收兵聚粮,退守汉(今陕西勉县东)、乐(今陕西城固东)二城,任凭敌人进入平原地区,我们坚守关隘(如阳安关)来抵御,再派游击部队乘虚出击。敌人攻关不克,野外又无粮草,千里运粮,自然疲乏;等他们退兵时,各城守军一齐出击,与游击部队合力进攻,这才是歼灭敌人的战术。”于是蜀汉后主刘禅命令督汉中胡济退驻汉寿(今四川广元西南),监军王含守卫乐城,护军蒋斌守卫汉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魏高贵乡公甘露四年(己卯年,公元259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疾风回旋曲  希望之线  偏离航道  11字谜案  歡迎來到天堂島  独占悖论(1V3)  战损生存指南  宿敌就是妻子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皇帝聊天群  沉默的巡游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犬夜叉] 情迷意乱  盛唐探案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