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82章 晋纪四(第1页)

第82章 晋纪四(第1页)

起自屠维作噩(己酉年,公元289年),尽于着雍郭牂(戊午年,公元298年),共十年。

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下太康十年(己酉年,公元289年)

夏季,四月,太庙建成。

乙巳日,在太庙举行合祭(祫祭)。大赦天下。

慕容廆派遣使者请求归降。

五月,晋武帝下诏任命慕容廆为鲜卑都督。慕容廆去拜见东夷校尉何龛,他穿着士大夫的礼服,头戴幅巾来到门前。何龛却全副武装地接见他,慕容廆于是改穿军装进入。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慕容廆说:“主人不用礼节接待客人,客人何必拘礼呢!”何龛听说后,非常惭愧,对慕容廆深为敬佩和惊异。当时鲜卑宇文氏、段氏部落正强盛,多次侵扰掠夺慕容廆。慕容廆用谦卑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侍奉他们。段部鲜卑的单于段阶把女儿嫁给慕容廆为妻,生下慕容皝、慕容仁、慕容昭。慕容廆因为辽东地处偏远,便迁居到徒河县的青山。

冬季,十月,恢复了明堂以及南郊祭祀五方天帝(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的神位。

十一月,丙辰日,尚书令、济北成侯荀勖去世。荀勖富有才思,善于揣摩君主心意,因此能长久保持恩宠。他长期在中书省任职,专管机密事务。等到升任尚书令,心里非常失落。有人向他道贺,荀勖说:“这是夺走了我的凤凰池(中书省的美称),各位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晋武帝放纵声色,最终导致患病。杨骏忌惮汝南王司马亮,将他排挤出朝廷。

甲申日,任命司马亮为侍中、大司马、假黄钺(代表皇帝权威)、大都督、督豫州诸军事,镇守许昌;改封南阳王司马柬为秦王,都督关中诸军事;始平王司马玮为楚王,都督荆州诸军事;濮阳王司马允为淮南王,都督扬州、江州二州诸军事;都授予符节,前往封国。立皇子司马乂为长沙王,司马颖为成都王,司马晏为吴王,司马炽为豫章王,司马演为代王,立皇孙司马遹为广陵王。又封淮南王司马允的儿子司马迪为汉王,楚王司马玮的儿子司马仪为毘陵王,改封扶风王司马畅为顺阳王,司马畅的弟弟司马歆为新野公。司马畅是杨骏的儿子。封琅邪王司马觐的弟弟司马澹为东武公,司马繇为东安公。司马觐是司马伷的儿子。

当初,晋武帝把才人谢玖赐给太子司马衷,生下皇孙司马遹。宫中曾夜里失火,武帝登上高楼观望。当时司马遹才五岁,拉着武帝的衣襟走进暗处说:“夜晚突然出事,应该防备意外,不能让火光照见君主。”武帝因此认为他很特别。武帝曾对群臣称赞司马遹像祖父宣帝(司马懿),所以天下人都敬仰他。武帝知道太子不成器,然而倚仗司马遹聪明智慧,所以没有废黜太子的想法。又采用王佑的计策,让太子的同母弟司马柬、司马玮、司马允分别镇守要害之地。武帝还担心杨氏家族的逼迫,再任命王佑为北军中候,掌管禁军。武帝为皇孙司马遹精心挑选僚属,认为散骑常侍刘寔志向操守清高纯朴,任命他为广陵王(司马遹)的老师(傅)。

刘寔看到当时社会风气热衷钻营进取,少有谦让,曾撰写《崇让论》,主张初次被任命官职需要上谢表的人,必须在表中推举贤才让位于能者,这样的谢表才能被接受。一旦有官职空缺,就选择被人们推让次数最多的人来担任。他认为:“按人之常情,相争时就想诋毁自己不如的人,谦让时就会争相推举胜过自己的人。所以世人相争,优劣就难以分辨;时代谦让,贤能智慧的人就会显现。到了这种时候,能够退身修养自身的人,推让他的人就多了,即使想安守贫贱,也不可能了。而那些四处奔走钻营却想让人推让的人,就像倒着走路却想前进一样。”

淮南相刘颂上疏说:“陛下因为法令禁制过于宽纵,积弊已久,不可能一下子用严法来驾驭臣下,这确实是符合时宜的。然而要矫正世风、革除弊端,自然应当逐渐走向严肃整饬;这就好比行船,虽然不能横截激流,但也应当顺着水流逐渐前进,稍稍向着目标方向调整,然后才能到达彼岸。自泰始(武帝第一个年号)以来将近三十年,各项事业都没有超过过去的成就。以陛下的圣明,尚且未能扭转衰世的弊端,达成开国初期的兴盛,传给后世,能不忧虑吗?假使将来的大业出现不安定,那忧虑和责任还是在陛下身上啊。臣听说为国家社稷考虑,莫过于分封皇室宗亲和贤能之人。然而应当审时度势,使得那些遵循道义而行动的诸侯,其力量足以维系护卫京城;而那些包藏祸心的诸侯,其势力不足以独自有所作为。要达到这种均衡非常困难,陛下应当与通晓古今之士,深入共同筹划。周代的诸侯,有罪的只是本人被诛杀或流放,其封国并不废除;汉代的诸侯,有罪或无子的,封国随即废除。如今应当革除汉代的弊端,遵循周代的旧制,那么下面稳固,上面也就安定了。天下极其广大,万事极其繁多,君主极其稀少,如同天上的太阳。因此圣王的教化,是自己把握关键要务,将具体事务委托给臣下,并非害怕辛劳而贪图安逸,实在是因政体本该如此。在事情开始时辨别官员的能力,是很难考察的;依据成败来区分功过,则很容易识别。如今陛下每每在事情开始时精于谋划,却在考核最终结果时有所忽略,这就是政事功效不够完善的原因。君主如果真能安居平易把握关键,在事情成败之后考核功过,那么臣下就无法逃避惩罚或奖赏了。古时候六卿(周代六官)各司其职,冢宰(宰相)为师;秦、汉以来,九卿执掌事务,丞相总管一切。现今尚书省制定决策,诸卿只是奉命执行,这比古代制度权力过于集中。可以把众多事务交付给外廷官署(诸卿),让他们专门负责;尚书省统领大纲,如同丞相的职责,年终考核功绩,核对文书进行赏罚而已,这样就可以了。如今所有行动都取决于上面的决定,上面有了过失,却不能再归罪于下面,年终政绩无法建立,也不知道该责备谁。小的过失和错误,是人之常情必定会有的,如果全都要依法追究,那么朝廷内外就没有能立身的人了。近世以来担任监察官员的人,大多不抓大事却专挑小错,这大概是由于他们畏惧躲避豪强,又害怕自己失职,于是就用严密的法网来罗织微小的罪名,使得弹劾的奏章接连不断,表面上看似乎极其公正,实际上破坏法度就包含在其中了。因此圣明的君主不看重琐碎细密的案件,必定要求严惩凶恶狡猾的奏劾,那么危害政事的奸邪,自然就被铲除了。创建功业的大事,在于建立教化、制定制度,使遗留的风范维系人心,留下的功业匡扶幼主,后世凭借这些,即使君主昏庸国家仍能清明,即使君主愚昧国家仍显明智,这才值得崇尚。至于修饰官署,以及各种工程劳役,常常是过于奢侈,不怕做不成,这些是将来不需要陛下操心也能自行完成的事情。如今耗费精力去做不必要的事,从而损害了赖以立国的根本,臣私下认为这是错误的。”晋武帝都没有采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诏任命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刘渊轻视财物,喜好施舍,诚心待人,五部匈奴的豪杰以及幽州、冀州的名儒大多前去归附他。

奚轲部落男女十万人前来归降。

---

孝惠皇帝(司马衷)上之上

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下永熙元年(庚戌年,公元290年)

春季,正月,辛酉朔日(初一),改年号为太熙(本年四月武帝去世后又改元永熙)。

己巳日,任命王浑为司徒。

司空、侍中、尚书令卫瓘的儿子卫宣,娶了繁昌公主。卫宣嗜酒,过失很多。杨骏厌恶卫瓘,想排挤他,就与黄门官合谋,一同诋毁卫宣,劝武帝收回公主。卫瓘感到惭愧和恐惧,告老请求退位。武帝下诏晋升卫瓘为太保,以公爵身份回家。

剧阳康子魏舒去世。

三月,甲子日,任命右光禄大夫石鉴为司空。

晋武帝病重,尚未留下遗诏。功勋卓着的老臣大多已经去世,只有侍中、车骑将军杨骏独自在宫中侍奉疾病。大臣都不能留在武帝身边,杨骏趁机按自己的心意更换重要近臣,安插自己的心腹。恰逢武帝病情稍有好转,看到他新任用的人,严肃地对杨骏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当时汝南王司马亮还未出发赴任,武帝就命令中书省起草诏书,让司马亮与杨骏共同辅政,还想挑选几位在朝廷中有名望的士人协助他们。杨骏从中书省借来诏书观看,拿到手后就藏了起来。中书监华廙十分恐惧,亲自去索要,杨骏最终也没归还。不久武帝又神志不清,杨皇后(杨芷)奏请让杨骏辅政,武帝点头同意。

夏季,四月,辛丑日,杨皇后召见华廙和中书令何劭,口述武帝旨意,让他们起草诏书,任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诏书写成后,杨皇后当着华廙、何劭的面呈给武帝,武帝看着诏书没有说话。华廙是华歆的孙子;何劭是何曾的儿子。于是催促汝南王司马亮立即赴任镇所。武帝不久稍清醒,问:“汝南王来了没有?”左右侍从回答没到,武帝随即病情危重。

己酉日,武帝在含章殿驾崩。武帝气度宽宏,明达事理,善于谋划,能容纳直言,从未在别人面前失态。

太子司马衷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熙。尊奉皇后杨芷为皇太后,立太子妃贾南风为皇后。

杨骏进入太极殿居住。武帝灵柩将要出殡,六宫妃嫔出来拜别,而杨骏不下殿,用一百名虎贲卫士保卫自己。

惠帝下诏命石鉴与中护军张劭监督修建陵墓。

汝南王司马亮畏惧杨骏,不敢前来吊丧,在大司马府门外痛哭。他出城在城外驻扎,上表请求参加葬礼后再出发。有人告发司马亮想举兵讨伐杨骏,杨骏非常恐惧,禀告太后,让惠帝亲手写诏书给石鉴、张劭,命他们率领修建陵墓的士兵讨伐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立即率领部属催促石鉴迅速发兵。石鉴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按兵不动。司马亮向廷尉何勖询问对策,何勖说:“如今朝野都归心于您,您不去讨伐别人,却害怕别人讨伐吗!”司马亮不敢发兵,连夜奔赴许昌,才得以逃脱。杨骏的弟弟杨济和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劝杨骏挽留司马亮,杨骏不听。杨济对尚书左丞傅咸说:“家兄如果征召大司马(司马亮),自己退身避让,我们家族或许还能保全。”傅咸说:“皇族和外戚,相互依靠才能安定。只要召回大司马,共同推崇至公之道来辅佐朝政,不必避让。”杨济又让侍中石崇去见杨骏说明,杨骏不听。

五月,辛未日,将武帝安葬在峻阳陵。

杨骏知道自己一向没有好名声,想效仿魏明帝即位时的旧例,普遍加封爵位来讨好众人。左军将军傅祗写信给杨骏说:“尚未听说帝王刚去世,就给臣下论功行赏的。”杨骏不听。傅祗是傅嘏的儿子。于是下诏:朝廷内外群臣都提升一级官位;参与办理丧事的提升两级;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封为关中侯;免除一年的田赋租税。散骑常侍石崇、散骑侍郎何攀共同上奏,认为:“陛下(惠帝)在东宫二十多年,如今继承帝位,而颁行封赏、授予爵位的规格,比泰始(武帝登基)革命之初以及各位将领平定吴国的功勋所得到的还要优厚,轻重很不相称。况且大晋国运传世无穷,今天开创的制度,是要垂范后世的,如果爵位必定晋升,那么几代之后,就没有人不是公侯了。”惠帝不听。

惠帝下诏任命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领朝政,百官各自统属己职,都听命于杨骏。傅咸对杨骏说:“守丧期间不行职事的制度(谅闇)已经很久不实行了。如今圣上谦逊,把政事委托给您,但天下人并不认为这样妥当,恐怕您不容易担当啊。周公是大圣人,尚且招致流言蜚语,何况圣上的年龄已不是成王(年幼)的时候了呢!我私下认为先帝陵墓修建完毕之后,您应当慎重考虑进退的合宜之道。如果能够表明自己的忠诚,言语又何必多呢!”杨骏不听。傅咸多次劝谏杨骏,杨骏渐渐对他不满,想把他外放为郡守。李斌说:“驱逐正直的人,将会失去人心。”杨骏才作罢。杨济写信给傅咸说:“俗话说:‘生个傻儿子,官场是非了。’官场是非确实不易了结啊。我担心你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写信相告。”傅咸回信说:“卫公(卫瓘)有句话说:‘酒色杀人,比直言招祸更甚。’因酒色而死,人并不后悔,却反而害怕因正直招来灾祸,这是由于内心不够正直,想以苟且偷安为明智罢了。自古以来因正直招祸的人,往往是由于矫枉过正,或者不够忠诚笃实,想以激烈严厉博取名声,所以招致怨恨罢了,哪有忠诚恳切为朝廷好反而被怨恨憎恶的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杨骏因为贾后(贾南风)阴险凶悍,富于权术谋略,对她很忌惮,所以任命自己的外甥段广为散骑常侍,掌管机密;张劭为中护军,统领禁军。凡有诏命,惠帝看过后,就呈送给太后(杨芷),然后才施行。

杨骏执政,严厉琐碎而又刚愎自用,朝廷内外很多人都厌恶他。冯翊太守孙楚对杨骏说:“您以外戚身份担当伊尹、霍光那样的重任,应当以至公、诚信、谦逊的态度行事。如今皇室宗亲势力强盛,而您却不与他们共同参与国家机要,内心怀着猜忌,外面培植私党,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杨骏不听。孙楚是孙资的孙子。

弘训少府蒯钦,是杨骏姑母的儿子,多次以直言冒犯杨骏,别人都为他担心。蒯钦说:“杨文长(杨骏字)虽然昏庸,还知道不能随便杀无罪的人。他最多疏远我,我被疏远,就可以免祸了;不然的话,我会和他一起被灭族。”

杨骏征召匈奴东部人王彰为司马,王彰逃避不接受。他的朋友新兴人张宣子感到奇怪,问他原因。王彰说:“自古以来,一个家族出了两个皇后(指杨骏堂妹杨艳为武帝元后,其女杨芷为武帝继后),没有不败亡的。何况杨太傅亲近小人,疏远君子,专权放纵,败亡之日不远了。我渡海出塞去躲避他,尚且怕灾祸临头,怎么能接受他的征召呢!而且武帝不考虑国家大计,继承人既不能担当重任,接受遗诏辅政的人又不是合适人选,天下的动乱马上就会到来。”

秋季,八月,壬午日,立广陵王司马遹为皇太子。任命中书监何劭为太子太师,卫尉裴楷为太子少师,吏部尚书王戎为太子太傅,前太常张华为太子少傅,卫将军杨济为太子太保,尚书和峤为太子少保。封太子的母亲谢氏为淑媛。贾后常常把谢氏安置在别室,不让她与太子相见。当初,和峤曾从容地对武帝说:“皇太子有淳朴古风,而末世多伪诈,恐怕处理不了陛下的家事(指继承帝位)。”武帝沉默不语。后来和峤与荀勖等人一同侍奉武帝,武帝说:“太子近来入朝,稍有长进,你们可以一起去看看,简单谈谈世事。”回来后,荀勖等人都称赞太子见识高明,气度优雅,确实如皇上圣明所言。和峤却说:“太子的资质和当初一样。”武帝不高兴地起身走了。等到惠帝即位,和峤跟随太子司马遹入朝,贾后让惠帝问和峤:“你过去说我处理不了家事,今天究竟怎么样?”和峤说:“臣过去侍奉先帝,确实说过这话。如果我的话没有应验,那是国家的福气啊。”

冬季,十月,辛酉日,任命石鉴为太尉,陇西王司马泰为司空。任命刘渊为建威将军、匈奴五部大都督。

---

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下元康元年(辛亥年,公元291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歡迎來到天堂島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独占悖论(1V3)  皇帝聊天群  战损生存指南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沉默的巡游  宿敌就是妻子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犬夜叉] 情迷意乱  偏离航道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希望之线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盛唐探案录  11字谜案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疾风回旋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