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尉氏县天降血雨,妖星在南方出现,太白星白天出现,中台星(象征三公)分裂。张华的小儿子张韪劝张华辞官,张华不听,说:“天道幽远难测,不如静观其变。”
太子被废黜后,群情激愤。卫督司马雅、常从督许超,都曾在太子东宫任职,与殿中郎士猗等人图谋废黜贾后,恢复太子的地位。他们认为张华、裴頠安于常规,保全官位,难以与他们共行权变之事,而右军将军赵王司马伦掌握兵权,性情贪婪冒进,可以借助他来成事。于是去劝说司马伦的亲信孙秀:“皇后(贾南风)凶暴嫉妒,昏庸无道,与贾谧等人共同诬陷废黜太子。如今国家没有嫡嗣,社稷面临危险,大臣将要发动大事(政变),而您名义上侍奉皇后,与贾谧、郭彰等人交好,太子的废黜,都说您事先知情,一旦政变发生,灾祸必定牵连到您,为什么不先谋划呢!”孙秀答应了,告诉了司马伦,司马伦采纳了,于是告诉通事令史张林及尚书省事张衡等人,让他们做内应。
政变将要发动时,孙秀对司马伦说:“太子聪明刚猛,如果回到东宫,必定不会受制于人。您一向是贾后一党,路人皆知,如今即使为太子立下大功,太子也会认为您只是迫于百姓的愿望,反复无常以求免罪罢了,即使暂时忍耐旧怨,也必定不会真心感激您,一旦有什么过失,还是不免被杀。不如拖延行动,贾后必定会害死太子,然后我们再废黜贾后,为太子报仇,岂止能免祸,更能实现我们的志向!”司马伦认为他说得对。
孙秀于是派人施行反间计,散布说殿中有人想废黜皇后,迎回太子。贾后多次派宫女化装到民间探听消息,听到后非常恐惧。司马伦、孙秀趁机劝说贾谧等人及早除掉太子,以断绝众人的期望。
癸未日,贾后指使太医令程据配制毒药。假传圣旨派宦官孙虑到许昌毒杀太子。太子自从被废黜后,害怕被毒害,常常自己在面前煮食物;孙虑把情况告诉看守刘振,刘振就把太子迁移到一个小房子里,断绝他的食物,宫女们还偷偷从墙上送食物给他。孙虑逼太子服毒药,太子不肯服,孙虑就用捣药的药杵将太子打死。有关部门请求以庶人礼节安葬太子,贾后上表请求以广陵王的礼节安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夏季,四月,辛卯朔日(初一),发生日食。
赵王司马伦、孙秀准备讨伐贾后,告知右卫佽飞督闾和,闾和顺从了,约定在癸巳日(初三)三更一点(丙夜一筹),以鼓声为信号。
癸巳日,孙秀派司马雅告诉张华说:“赵王想与您共同匡扶社稷,为天下除害,派我来告知。”张华拒绝了他。司马雅生气地说:“刀都要架到脖子上了,还说这种话!”头也不回地走了。到了约定时刻,司马伦假传圣旨命令三部司马(禁军统领)说:“皇后与贾谧等人杀害了我们的太子,现在命车骑将军(司马伦当时是右军将军,此处应为假托或误记,实指司马伦)入宫废黜皇后,你们都应当服从命令,事成之后,赐爵关中侯,不服从者诛灭三族。”众人都服从了。司马伦又假传圣旨打开宫门,夜间入宫,陈兵于御道南侧,派遣翊军校尉齐王司马冏率领一百人推开小门(排冏)而入,华林园令骆休做内应,迎接惠帝到东堂,用诏书在殿前召见贾谧,准备杀他。贾谧逃到西钟下面,大喊:“皇后救我!”就地被斩首。贾后见到齐王司马冏,吃惊地问:“你来做什么?”司马冏说:“有诏命逮捕皇后。”贾后说:“诏书应当从我这里发出,哪来的诏书!”贾后被押到上合时,远远地向惠帝呼喊:“陛下有妻子,却让人废黜她,这也是在废黜自己啊。”当时梁王司马肜也参与了谋划,贾后问司马冏:“起事的是谁?”司马冏说:“梁王、赵王。”贾后说:“拴狗应该拴脖子,反而去拴尾巴,怎能不失败呢!”于是废黜贾后为庶人,幽禁在建始殿,逮捕赵粲、贾午等人交付暴室(宫中的审讯机构)拷问至死。下诏命令尚书逮捕贾氏亲族党羽,召中书监、侍中、黄门侍郎、八座(尚书令、仆射及五曹尚书)等官员连夜入殿。尚书起初怀疑诏书有诈,尚书郎师景(人名)举着奏事的木板请求惠帝亲笔诏书,司马伦等人将他斩首示众。
司马伦暗中与孙秀谋划篡位,想先除掉朝廷中有声望的大臣,并且报复旧怨,于是在殿前逮捕了张华、裴頠、解系、解结等人。张华对张林(司马伦党羽)说:“你想害忠臣吗?”张林假称诏命责问他说:“你身为宰相,太子被废黜时,不能以死尽节,为什么?”张华说:“在式乾殿商议时(指讨论废太子),我的谏言记录都还在,可以复查。”张林说:“进谏不被采纳,为什么不辞职?”张华无言以对。于是将他们都斩首,并诛灭三族。解结的女儿嫁给裴氏,第二天就要出嫁而祸起,裴家想认领她让她活命,女儿说:“家里既然这样了,我还活着干什么!”也被牵连处死。朝廷因此议论改革旧制,规定女儿不随父家连坐处死。
甲午日(初四),司马伦坐在端门(宫门),派遣尚书和郁持符节押送贾庶人到金墉城;诛杀刘振、董猛、孙虑、程据等人;司徒王戎以及朝廷内外官员因是张华、裴頠的亲戚党羽而被罢免的很多。阎缵抚摸着张华的尸体痛哭说:“早劝您辞官您不肯,如今果然不能免祸,这是命啊!”
于是赵王司马伦假称诏命大赦天下,自任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完全依照司马懿(宣帝)、司马师(景帝)辅佐曹魏的先例。设置相府兵一万人,任命他的长子散骑常侍司马荂兼任冗从仆射,次子司马馥为前将军,封济阳王;司马虔为黄门郎,封汝阴王;司马诩为散骑侍郎,封霸城侯。孙秀等人都封为大郡太守,并掌握兵权,文武官员封侯的有数千人,百官都各自统属己职,听命于司马伦。司马伦一向平庸愚蠢,又受制于孙秀。孙秀任中书令,威权震动朝廷,天下人都巴结孙秀而不求于司马伦。
惠帝下诏追复已故太子司马遹的位号,派尚书和郁率领东宫原属官员到许昌迎接太子的灵柩,追封太子之子司马虨为南阳王,封司马虨的弟弟司马臧为临淮王,司马尚为襄阳王。
有关部门上奏:“尚书令王衍身居大臣之位,太子被诬陷时,只图苟且免祸,请求终身禁止他做官。”惠帝同意了。
相国司马伦想收揽人心,选用海内有名望德行的人士,任命前平阳太守李重、荥阳太守荀组为左、右长史,东平人王堪、沛国人刘谟为左、右司马,尚书郎阳平人束皙为记室,淮南王文学荀嵩、殿中郎陆机为参军。荀组是荀勖的儿子;荀嵩是荀彧的玄孙。李重知道司马伦有篡位异心,托病推辞不就任,司马伦不停逼迫,李重忧愤成疾,被人扶着勉强接受任命,几天后就去世了。
丁酉日(初七),任命梁王司马肜为太宰,左光禄大夫何劭为司徒,右光禄大夫刘寔为司空。
太子司马遹被废黜时,曾打算立淮南王司马允为太弟(皇太弟),议论的人不同意。适逢赵王司马伦废黜贾后,就任命司马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兼任中护军。
己亥日(初九),相国司马伦假传诏书,派尚书刘弘携带金屑酒(掺有金屑的毒酒),赐贾庶人(贾南风)死于金墉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五月,己巳日(初九),惠帝下诏立临淮王司马臧为皇太孙,让太子妃王氏以母亲身份抚养他;太子官属立即转为太孙官属,相国司马伦代理太孙太傅。
己卯日(十九日),给已故太子司马遹定谥号为愍怀;
六月,壬寅日(十三日),安葬在显平陵。
清河康王司马遐去世。
中护军、淮南王司马允,性格沉着刚毅,宫中卫士都敬畏服从他。司马允知道相国司马伦和孙秀有篡位异心,暗中收养敢死之士,谋划讨伐他们;司马伦、孙秀非常忌惮他。
秋季,八月,调任司马允为太尉,表面上显示尊崇,实际上是剥夺他的兵权。司马允托病不接受任命。孙秀派御史刘机逼迫司马允,下令逮捕他的属官以下人员,弹劾他抗拒诏命,犯大逆不敬罪。司马允看诏书,竟是孙秀的手笔,勃然大怒,拘捕御史,要杀他,御史逃走得以幸免,司马允杀了御史手下两名令史。他严厉地对左右说:“赵王想毁掉我家!”于是率领自己的封国卫兵以及帐下士兵七百人冲出府门,大喊:“赵王谋反,我要讨伐他,跟随我的请袒露左臂。”于是响应他的人很多。司马允打算进攻皇宫,尚书左丞王舆关闭了宫掖门,司马允进不去,于是包围了相国府(司马伦府)。司马允所率的士兵都很精锐,司马伦与他交战,屡战屡败,死了一千多人。太子左卫率陈徽集结东宫士兵,在宫内击鼓呐喊响应司马允。司马允在承华门前布阵,弓箭齐发,射向司马伦的府第,箭如雨下。主书(相府属官)司马眭秘用身体遮挡司马伦,箭射中他的背部而死。司马伦的属官都躲到树后,每棵树都中了数百箭。从辰时(上午7-9点)打到未时(下午1-3点),中书令陈准(陈徽的哥哥)想响应司马允,对惠帝说:“应该派人举着白虎幡(停战和解的旗帜)去化解争斗。”于是派司马督护伏胤率领四百名骑兵手持白虎幡从宫中出发。侍中、汝阴王司马虔(司马伦之子)在门下省,暗中与伏胤盟誓说:“富贵当与你共享。”伏胤于是怀揣空白诏书(空板)出宫,假称有诏命来帮助淮南王。司马允没有察觉,打开军阵放他进来,下车接受诏书;伏胤趁机杀了司马允,并杀了司马允的儿子秦王司马郁、汉王司马迪,受司马允牵连被灭族的有数千人。朝廷特赦洛阳城内的罪犯。当初,孙秀曾当过小吏,侍奉黄门郎潘岳,潘岳多次鞭打他。卫尉石崇的外甥欧阳建一向与相国司马伦有矛盾。石崇有个爱妾叫绿珠,孙秀派人索要,石崇不给。等到淮南王司马允败亡,孙秀就声称石崇、潘岳、欧阳建追随司马允作乱,逮捕了他们。石崇叹息道:“奴才们是贪图我的钱财罢了!”逮捕他的人说:“既然知道钱财是祸害,为什么不早点散掉它?”石崇无言以对。当初,潘岳的母亲常责备他说:“你该知足了,为什么还要贪得无厌呢!”等到败亡时,潘岳向母亲谢罪说:“辜负了母亲。”于是与石崇、欧阳建都被灭族,没收石崇家产。相国司马伦逮捕了淮南王司马允的同母弟吴王司马晏,想杀他。光禄大夫傅祗在朝堂上据理力争,众人都劝阻司马伦,司马伦才贬黜司马晏为宾徒县王。
齐王司马冏因功升任游击将军,司马冏心中不满,面有怨恨之色。孙秀察觉到了,并且忌惮他在京城内,就将他外放为平东将军,镇守许昌。
任命光禄大夫陈准为太尉,录尚书事;不久,陈准去世。
孙秀提议给相国司马伦加九锡(天子赐予功臣的九种器物,象征最高礼遇),百官没有人敢反对。吏部尚书刘颂说:“从前汉朝赐九锡给曹魏,曹魏赐九锡给晋朝,都是一时权宜之用,并非可以通行的常典。周勃、霍光,他们的功劳极大,都没听说有加九锡之命。”张林(司马伦党羽)对刘颂积怨已久,认为刘颂是张华的同党,想杀了他。孙秀说:“杀了张华、裴頠已经伤了人心,不能再杀刘颂。”张林才作罢。任命刘颂为光禄大夫。于是下诏给司马伦加九锡,又加封他的儿子司马荂为抚军将军,司马虔为中军将军,司马诩为侍中。又加封孙秀为侍中、辅国将军,仍兼任相国司马、右卫率。张林等人都担任显要官职。增加相府兵力为二万人,与皇宫宿卫人数相同,加上他们隐匿未报的兵力,总数超过三万人。
九月,改司徒为丞相,任命梁王司马肜担任,司马肜坚决推辞不接受。
司马伦及其儿子们都愚昧无知,孙秀则狡黠贪婪淫荡,与他们共事的,都是奸邪谄佞之徒,只知争权夺利,没有深谋远虑,而且志趣不合,互相憎恨嫉妒。孙秀的儿子孙会任射声校尉,形貌短小丑陋,像个下等奴仆,孙秀却让他娶了惠帝的女儿河东公主。
冬季,十一月,甲子日(初六),立皇后羊氏,大赦天下。羊皇后是尚书郎、泰山人羊玄之的女儿。她的外祖父平南将军、乐安人孙旗,与孙秀交好,所以孙秀立她为皇后。任命羊玄之为光禄大夫、特进、散骑常侍,封兴晋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惠帝下诏征召益州刺史赵廞为大长秋(皇后宫卿),任命成都内史、中山人耿滕为益州刺史。赵廞是贾后的姻亲。听到征召令,非常害怕,而且认为晋王室衰败动乱,暗中有占据蜀地的野心,于是打开粮仓,赈济流民,以收买人心。因为李特兄弟有才干武勇,他们的同党都是巴西人,与赵廞是同郡,便厚待他们,作为自己的爪牙。李特等人倚仗赵廞的势力,专门聚集部众抢掠,蜀地人很忧虑。耿滕多次秘密上表:“流民强悍,蜀人软弱,主人不能控制客人,必定成为祸乱的根源,应让他们回到原籍。如果把他们留在险要之地,恐怕秦州、雍州的灾祸会转移到梁州、益州了。”赵廞听说后非常憎恶他。
益州接到诏书,派文武官员一千多人迎接耿滕。当时成都郡治在少城,益州州治在太城,赵廞还在太城,没有离开。耿滕想进入州治太城,功曹陈恂劝谏说:“如今州、郡矛盾日益加深,进城必有大祸,不如留在少城观察变化,传令各县联合村寨自保以防备秦州的氐人,等西夷校尉(陈总)到了,暂且等他。否则,就退守犍为郡,西渡江源,以防备意外。”耿滕不听。当天,率领部众进入太城。赵廞派兵迎击,在西门交战,耿滕兵败被杀。郡中官吏都逃跑了,只有陈恂反绑双手到赵廞那里请求收殓耿滕尸首,赵廞赞赏他的义气而答应了。
赵廞又派兵去迎接西夷校尉陈总。陈总到达江阳,听说赵廞有异心,主簿、蜀郡人赵模说:“现在州、郡不和,必定发生大变,应当迅速赶去赴任。您府上是军事要地,帮助顺者讨伐逆者,谁敢乱动!”陈总反而在路上停留不前,等到达南安郡的鱼涪津渡口时,已遇到赵廞的军队。赵模对陈总说:“拿出财物招募士兵抵抗,如果战胜州军,益州就能得到;不能战胜,就顺流而退,必定没有害处。”陈总说:“赵益州(赵廞)是怨恨耿侯(耿滕)才杀了他;与我无怨,为何要这样!”赵模说:“现在赵廞既然起事,必定会杀您来立威。即使不抵抗,也没有好处!”说到最后声泪俱下,陈总不听。于是部众自行溃散。陈总逃入草丛中,赵模穿上陈总的衣服格斗;赵廞的士兵杀了赵模,发现不是陈总,又搜捕找到了陈总,杀了他。
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设置僚属,更换郡守县令。朝廷任命的官员被召见,没有敢不去的。李庠率领妹夫李含、天水人任回、上官昌、扶风人李攀、始平人费他、氐人苻成、隗伯等四千骑兵归附赵廞。赵廞任命李庠为威寇将军,封阳泉亭侯,作为心腹骨干,派他招集六郡的强壮勇士,达到一万多人,以阻断北方的道路(防备朝廷)。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独占悖论(1V3) 疾风回旋曲 希望之线 11字谜案 歡迎來到天堂島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沉默的巡游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战损生存指南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偏离航道 [犬夜叉] 情迷意乱 皇帝聊天群 盛唐探案录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宿敌就是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