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十盏,百盏……最终连成一条蜿蜒数里的“归乡之路”,从城西一直延伸到北门旧战场,宛如星河落地,指引亡魂归途。
而在无人注意的暗巷角落,一张张贴着“赎罪坛”布告的墙面上,不知何时被人泼上了浓黑的墨汁。
墨迹未干,依稀可见几个大字涂鸦其上:
烧坛易,烧心难。夜色如墨,沉沉压向皇城。
燕北辰披着灰布短打,混迹于街市暗影之中,五名禁军暗卫悄然散入巷陌。
他们早已脱去甲胄,扮作巡更流民,腰间匕首藏于竹竿扁担之内,目光如鹰,扫视每一处“赎罪坛”旧址。
然而,一处处坛台皆已倾颓。
泼漆遍地,腥臭未散,原本张贴告示的墙面上,赫然涂写着七个狂草大字——烧坛易,烧心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字迹淋漓,似以血掺墨,触目惊心。
更有甚者,三座高坛被直接推倒,碎木残纸散落一地,竟被人用铁链缠绕,拖至北门战场遗址前立起一座“无名碑”。
“查。”燕北辰低喝一声,声音冷如寒铁。
手下迅速展开勘察,发现附近茶肆、药铺已有小贩兜售“醒神丸仿品”——瓷瓶粗糙,标签手写,内中不过是甘草粉混着薄荷渣,毫无效用。
可百姓仍争相购买,挂在孩童腰间当护身符,口中还念:“吃了不糊涂,记得谁该死。”
民心之变,已如野火燎原。
就在此时,鼓楼方向传来闷响。
咚——
咚咚——
咚!咚!咚!
不再是孤寂悲鸣,而是整齐有力的轮击,节奏明快,带着泥土与汗水的气息,正是《盐滩耕歌》的变调——那是农人春播夏耘时哼唱的老调,如今被雷夯重新编排,化作战鼓般的律动,在夜空中层层推进。
守城官兵闻声赶来,长枪出鞘,厉声呵斥:“宵禁未解,擅击官鼓,该当何罪!”
雷夯立于鼓楼高台,须发皆张,手中鼓槌高举,朗声回应:“此鼓非官非私,乃三百七十六颗忠魂共执之鼓!你若要斩,先问他们答不答应!”
话音落,鼓声再起,青年们接续擂击,一声比一声更烈。
那节奏仿佛从大地深处涌出,震动屋瓦,叩击人心。
而那些本欲镇压的兵卒,却在鼓点中渐渐僵立。
有人低头看向自己破损的靴底——那是母亲用旧军服补的;有人摸向怀中干粮袋——里面装的是妻子昨夜默念着阵亡兄长名字时蒸的馍。
终于,一名老兵缓缓摘下头盔,放在鼓楼下石阶上。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无声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城东,杜小衡蹲在铃索旁,指尖轻拨锈链,嘴角微扬。
他将一缕极细的牛筋系于主绳之下,另一端隐没在排水沟渠中——只待下次钟鼓共振,轻轻一扯,便可引发全城回响。
与此同时,农信坊内烛火未熄。
苏晚晴正伏案整理昨夜收集的琉璃残片与证词卷宗,忽闻门外喧哗骤起,夹杂着粗重脚步与低泣声。
她推门而出,只见数十百姓抬着一口巨大黑缸而来,缸身漆黑如铁,表面贴满黄纸,每一张上都写着一个名字——整整三百七十六个,密密麻麻,如同披上了一层灵魂的铠甲。
为首老者双膝跪地,双手捧上一方刻印泥模,声音颤抖:“这是我们九村十八屯集资合酿的‘共命酒’,各家祖传酒曲混酵,埋入祖坟地下三十年,原说是留待天下太平才开封……今日,我们决定改名——它叫‘晚晴承魂酿’!”
人群齐跪,哽咽之声响彻夜空。
苏晚晴站在门前,寒风拂面,眼眶骤热。
她没有推辞,双手接过那沉重的封泥印模,指腹抚过上面深深镌刻的纹路——那不是花纹,是一枚枚将士的兵籍编号,交织成一片永不磨灭的记忆图腾。
而在深宫最幽暗处,小太监跪伏在地,声音发抖:“启禀大人……今夜,宫墙外点了九百盏灯。”
殿内烛影摇曳,龙椅之后的猩红帷帐微微一动。
一道修长的身影缓缓转身,袖袍带风,未语,却有杀意凝霜。
喜欢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请大家收藏:()穿越成寡妇,我的媳妇竟然是男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金手指是看广告 战损生存指南 龙门秘录 女主角过于帅气 ABO百合futa水仙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后宫御宴 将皇宫里的母猪统统肏服在我的胯下 雨涌风起 我高考落榜去当兵 月牙欲烙 盛唐探案录 女帝洛璃的烦恼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伏羲异世录 十二门徒书:黑胶皇后阿狸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偏离航道 苏塘镇的情爱回忆1998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天幕直播:带着老祖宗们玩遍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