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15春季,正月乙巳朔,梁武帝在太极殿为太子举行冠礼,大赦天下。
甲寅,北魏宣武帝患病;丁巳,在式乾殿驾崩。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郡人侯刚,从东宫迎接太子元诩到显阳殿。王显想等到天亮再举行即位仪式,崔光说:“皇位不可片刻空缺,何必等到天亮!”王显说:“必须奏请皇后决定。”崔光说:“皇帝驾崩,太子即位,这是国家常规,何须皇后命令!”于是崔光等人请求太子停止哭泣,站在东厢房;于忠与黄门郎元昭搀扶太子面向西哭了十多声,便停止哭泣。崔光代理太尉职务,捧着即位策书献上玉玺绶带,太子跪下接受,穿上衮袍戴上冕冠,前往太极殿,即皇帝位(北魏肃宗)。崔光等人与夜间值宿的官员站立在庭院中,向北叩首高呼万岁。元昭是元遵的曾孙。
高皇后想杀害胡贵嫔,中给事谯郡人刘腾将此事告知侯刚,侯刚又转告于忠。于忠向崔光询问对策,崔光派人将胡贵嫔安置在别处,严加守卫,因此胡贵嫔深深感激这四个人。戊午日,北魏大赦天下。己未日,朝廷召回所有西征、东防的军队。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抱病入宫吊唁,径直走到太极殿西廊,悲痛欲绝,呼喊侍中、黄门、领军将军、左右二卫将军,说:“我想上殿哭悼先帝,还想入宫拜见新君。”众人都惊愕地相互对视,没人敢回应。崔光披着丧服,拄着拐杖,引用汉光武帝驾崩时赵熹搀扶诸王下殿的旧事,声色俱厉,听到的人无不称赞。元怀的哭声和泪水随即停止,说:“侍中用古代的道义约束我,我怎敢不服?”于是返回,随后频繁派遣侍从向崔光致谢。
此前,高肇专权,尤其忌恨宗室中有声望的人。太子太保任城王元澄多次被高肇诬陷,担心不能自保,于是终日酗酒,行为癫狂,朝廷机要事务一概不参与。等到宣武帝驾崩,高肇在外手握兵权,朝廷内外人心不安。于忠与门下省官员商议,认为肃宗年幼,无法亲政,应让太保高阳王元雍入宫居住在西柏堂,处理日常政务;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管百官,奏请皇后立即颁发敕令授予官职。王显一向受宣武帝宠信,恃宠专横,被世人痛恨,担心不被元澄等人容纳,便与中常侍孙伏连等人密谋搁置门下省的奏议,伪造皇后诏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让王显与勃海公高猛一同担任侍中。于忠等人得知后,借口王显治疗先帝无效,在宫中将其逮捕,下诏削夺他的爵位和官职。王显被捕时高呼冤枉,直阁将军用刀柄撞击他的腋下,将他押送到右卫府,当晚便去世了。庚申日,朝廷下诏批准门下省的奏议,百官各自统摄本职事务,听从二位王爷(元雍、元澄)调度,朝廷内外心悦诚服。
二月庚辰日,北魏尊奉皇后高氏为皇太后。
北魏肃宗以个人名义写信给高肇报丧,并召他回京。高肇接到消息后忧愁恐惧,日夜哭泣,以至于形容憔悴。返回途中到达瀍涧时,家人前来迎接,他却不肯相见。辛巳日,高肇抵达皇宫门外,穿着丧服号啕大哭,进入太极殿尽情哀悼。高阳王元雍与于忠密谋,在舍人省埋伏了直寝邢豹等十多人。高肇哭完后,被引入西廊,清河王等宗室诸王都私下议论着用眼神示意他。高肇进入舍人省后,邢豹等人将他扼杀,朝廷下诏揭露他的罪行,声称高肇是自杀身亡,其余亲信党羽一概不予追究,并削夺他的官职爵位,以士人之礼安葬;到了黄昏,从厕所门把他的尸体抬出,送回他家。
北魏讨伐蜀地时,军队抵达晋寿,蜀地百姓震惊恐惧。傅竖眼率领三万步兵进攻巴北,梁武帝派遣宁州刺史任太洪从阴平小道进入北魏宁州,招诱氐族、蜀地百姓,截断北魏的运输通道。恰逢北魏大军北撤,任太洪袭击并攻破了北魏的东洛、除口两处戍所,声称梁朝大军即将赶到,氐族、蜀地百姓纷纷响应。任太洪进军围攻关城,傅竖眼派遣统军姜喜等人反击任太洪,将他打得大败,任太洪放弃关城逃回。
癸未日,北魏任命高阳王元雍为太傅、领太尉,清河王元怿为司徒,广平王元怀为司空。
甲午日,北魏将宣武帝安葬在景陵,庙号世宗。己亥日,尊奉胡贵嫔为皇太妃。三月甲辰朔日,将高太后贬为尼姑,迁居金墉城瑶光寺,除非有重大节庆,否则不得入宫。
北魏左仆射郭祚上表说:“萧衍狂妄悖逆,图谋截断江河沟渠,劳役繁重,百姓困苦,其国家危亡的征兆已经显现;应任命将领出兵,长驱直入讨伐。”北魏下诏命平南将军杨大眼统领各路军队镇守荆山。
北魏的于忠既担任门下省长官,又总管宫中宿卫,于是专擅朝政,权倾一时。当初,太和年间,军国事务繁多,孝文帝因财政用度不足,将百官俸禄削减了四分之一,于忠下令全部恢复所削减的俸禄。旧制规定,百姓缴纳赋税绢一匹,另需缴纳绵八两;缴纳布一匹,另需缴纳麻十五斤,于忠也下令全部废除。乙丑日,下诏文武百官各自晋升一级官阶。夏季,四月,浮山堰筑成后又溃决。有人说蛟龙能乘风雨破坏堤坝,且天性厌恶铁器;于是运来东西二冶的数千万斤铁器沉入河中,堤坝仍无法合龙。于是砍伐树木做成井干式的支架,填上巨石;再在上面加土,淮河沿岸百里之内的树木石头无论大小都被耗尽,搬运物资的人肩膀都被压破,夏季爆发瘟疫,死者遍地,苍蝇蚊虫日夜轰鸣。
北魏梁州刺史薛怀吉在沮水击败反叛的氐族部落。薛怀吉是薛真度的儿子。五月甲寅日,南秦州刺史崔暹又击败反叛的氐族,解除了对武兴的包围。
六月,北魏冀州僧人法庆用妖术迷惑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等人发动叛乱,推举法庆为首领。法庆以尼姑惠晖为妻,任命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称大乘。他还配制狂药,让人服用后,父子兄弟不再相识,只知杀戮。冀州刺史萧宝寅派遣兼长史崔伯驎率军讨伐,崔伯驎战败身亡。叛贼势力因此更加壮大了,在所到之处毁坏寺庙,斩杀僧尼,焚烧经像,声称“新佛出世,除去众魔”。秋季,七月丁未日,北魏下诏任命右光禄大夫元遥为征北大将军,率军讨伐法庆。
北魏尚书裴植,自认为门第不比王肃低,却因朝廷给予的职位不高而常常心怀不满,于是上表请求辞官隐居嵩山,宣武帝不准许,且对他深感奇怪。等到担任尚书后,裴植志气骄满,常常对人说:“不是我需要尚书这个职位,而是尚书职位也需要我。”每次入朝参与议论,都喜欢当面讥讽诋毁百官,又上表弹劾征南将军田益宗,说:“汉人、夷人是不同的种族,不应让夷人位居百世士大夫之上。”于忠、元昭对此恨之入骨。
尚书左仆射郭祚,贪求晋升不止,自认为是东宫师傅,便上书辞去尚书职务,希望能被封侯、授予仪同三司,朝廷下诏任命郭祚为都督雍、岐、华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
郭祚与裴植都憎恶于忠专横,于是秘密劝说高阳王元雍将他排挤出朝廷;于忠得知后,大怒,命令有关部门诬告他们有罪。尚书省上奏说:“羊祉告发裴植的表侄皇甫仲达称:‘受裴植指使,谎称接到诏令,率领部下企图图谋于忠。’我们彻底追查,皇甫仲达拒不认罪招供;但众多证据确凿,依照法律应当处死。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裴植参与,但众人都称‘皇甫仲达是受裴植指使,裴植召见皇甫仲达责问却不向朝廷告发’。推论情节,无法明确排除裴植的罪责,不能按普通案件减轻处罚,应按皇甫仲达的罪名判处裴植死刑。裴植曾亲自率领城民归附朝廷,依照法律可向上奏请议,请求陛下裁决。”于忠伪造诏令说:“既然图谋不轨,罪责便不可宽恕;即使有归附朝廷的诚心,也不能接受上奏议,不必等到秋分时节行刑。”八月己亥日,裴植、郭祚以及都水使者杜陵人韦俊都被赐死。韦俊是郭祚的亲家。于忠还想杀害高阳王元雍,崔光坚决反对,于是免去元雍的官职,让他以王爷身份回到府第。朝廷内外一片冤愤,无人不咬牙切齿。
丙子日,北魏尊奉胡太妃为皇太后,居住在崇训宫。于忠兼任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授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任命太后的父亲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庚辰日,梁朝定州刺史田超秀率领三千部众投降北魏。
己丑日,北魏清河王元怿晋升为太傅,领太尉;广平王元怀为太保,领司徒;任城王元澄为司空。庚寅日,北魏任命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二人都加授仪同三司。北魏江阳王元继是元熙的曾孙,此前担任青州刺史,因将良民掠为奴婢而被削夺爵位。元继的儿子元叉娶了胡太后的妹妹,壬辰日,下诏恢复元继的本封爵位,任命元叉为通直散骑侍郎,元叉的妻子为新平郡君,还任命她为女侍中。
群臣上奏请求胡太后临朝听政,九月乙未日,胡太后开始临朝处理政务,仍以诏令名义行事,群臣上书称她为殿下。胡太后聪慧机敏,颇爱读书写作,射箭能射中针孔,政务都亲自落笔裁决。加授胡国珍为侍中,封为安定公。
自从郭祚等人死后,诏令的生杀大权都出于于忠之手,王公大臣都畏惧他,不敢迈步、不敢大声呼吸。胡太后亲政后,便解除了于忠的侍中、领军将军、崇训卫尉职务,只保留他的仪同三司、尚书令职位。十多天后,胡太后在崇训宫召见门下省侍从官员,问道:“于忠担任尚书令,声望如何?”众人都说:“不称职。”于是将于忠外放为都督冀、定、瀛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任命司空元澄兼任尚书令。元澄上奏说:“安定公胡国珍应能出入宫中,参与商议国家大事。”朝廷下诏批准。
甲寅日,北魏元遥击败大乘叛贼,擒获法庆以及头目一百多人,将他们的首级传送到洛阳。
梁朝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击北魏的西硖石,占据此地逼近寿阳;又修筑外城,迁徙淮河沿岸的百姓充实城内。将军田道龙等人分路进攻北魏各戍所,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别派遣将领抵抗。癸亥日,北魏派遣代理镇南将军崔亮进攻西硖石,又派遣镇东将军萧宝寅挖掘淮河堤坝。
冬季,十月乙酉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仍保留侍中职务。
当初,北魏于忠掌权时,自称宣武帝曾许诺他优厚的晋升;太傅元雍等人都不敢违抗,于是加授于忠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自认为在新旧君主交替之际有安定国家的功劳,便暗示百官为他请赏;元雍等人商议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又难以独自接受封赏,便暗示朝廷,所有在门下省任职的官员都应加封食邑。元雍等人不得已,又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人不断上书反对。胡太后下令公卿大臣再次商议,太傅元怿等人上书说:“先帝驾崩,奉迎新君、侍卫宫廷,都是臣子的常规职责,不应以此作为功劳。我们此前商议授予于忠爵位土地,只是因为畏惧他的威权,暂且避免他的暴虐行径罢了。如果权衡功过,都不应封赏,请全部追夺。”崔光也奉还了官印、绶带和封地。前后上表十多次,胡太后最终批准。
高阳王元雍上表弹劾自己,称:“我当初进入西柏堂时,看到诏令的发布一概由门下省决定,臣子专擅君主的权力,我深知不妥却无法禁止;于忠专权,生杀任性,我却不能违抗。于忠图谋杀害我,多亏在职官员坚决反对才得以幸免;我想将他外放,想法尚未实施,反而被他罢官。我身居高位却不称职,辜负了陛下的恩宠,请允许我返回私宅,听候有关部门处置。”胡太后因于忠有保护自己的功劳,所以没有追究他的罪责。十二月辛丑日,任命元雍为太师,领司州牧,不久又恢复他的录尚书事职务,与太傅元怿、太保元怀、侍中胡国珍一同进入门下省,共同处理政务。
己酉日,北魏崔亮抵达硖石,赵祖悦迎战失败,关闭城门坚守;崔亮进军包围硖石。乙卯日,北魏肃宗与胡太后拜谒景陵。
这一年冬季,天气异常寒冷,淮河、泗水全部结冰,浮山堰的士兵冻死了十分之七八。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性情清廉朴素,百姓、獠人都拥戴他。龙骧将军元法僧接替傅竖眼担任益州刺史,他一向没有治理百姓的才能,加之行事贪婪残暴,王、贾等姓氏本是当地士族,元法僧却将他们全部征召为士兵。葭萌百姓任令宗趁着众人怨恨北魏的时机,杀死北魏晋寿太守,献城投降梁朝,百姓、獠人纷纷响应;梁朝益州刺史鄱阳王元恢派遣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率领三万军队前去接应。元法僧是元熙的曾孙。
北魏岐州刺史赵王元谧,是元干的儿子,为政暴虐。一天,他关闭城门大肆搜捕,逮捕百姓并掠夺财物,动用各种酷刑,又无故斩杀六人,全城百姓惊恐万分;众人于是大声呼喊,聚集在城门下,元谧登上城楼拆毁梯子坚守。胡太后派遣游击将军王靖乘坐驿车火速前往安抚城中百姓,百姓打开城门请罪,献上城门钥匙,于是罢免了元谧的刺史职务。元谧的妃子是胡太后的侄女。元谧抵达洛阳后,被任命为大司农卿。
胡太后因北魏肃宗年纪尚幼,无法亲自祭祀,想代替他举行祭祀仪式;礼官们广泛商议后,认为不可行。胡太后询问侍中崔光,崔光引用汉和熹邓太后祭祀宗庙的旧事,胡太后非常高兴,于是代理主持祭祀事务。
公元516年春季,正月戊辰朔日,北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熙平。
北魏崔亮攻打硖石未能攻克,曾多次与李崇约定水陆并进,李崇却屡次违反约定逾期不到。胡太后因众将行动不一,于是任命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领两千步兵骑兵赶赴寿阳,另设行台,调度各路军队,若有违抗命令者,以军法处置。萧宝寅派遣轻车将军刘智文等人渡过淮河,攻破梁朝三座营垒;二月乙巳日,又在淮北击败将军垣孟孙等人。李平抵达硖石后,督促李崇、崔亮等人限定日期水陆联合进攻,众将不敢再相互违抗,作战屡次获胜。
梁武帝派遣左卫将军昌义之领兵救援浮山,军队尚未赶到,康绚已击退北魏军队。武帝又派昌义之与直阁将军王神念沿淮河逆流而上救援硖石。崔亮派遣将军博陵人崔延伯驻守下蔡,崔延伯与别将伊瓮生沿淮河两岸扎营。崔延伯取下车轮去掉轮辋,将车辐削尖,两两相对衔接,用竹子拧成绳索串联起来,共十余道,横截淮河作为桥梁,桥两头安装大辘轳,可随意升降,无法焚烧或砍断。这座桥既切断了赵祖悦的退路,又使梁朝战舰无法通行,昌义之、王神念屯兵梁城无法前进。李平部署水陆军队进攻硖石,攻克外城;乙丑日,赵祖悦出城投降,被斩首,其部众全部被俘。胡太后写信给崔亮,让他乘胜深入进军。李平部署众将,水陆并进,攻打浮山堰;崔亮违抗李平的调度,以生病为由请求返回,奏表刚递上就擅自出发。李平上奏请求判处崔亮死刑,胡太后下令说:“崔亮擅自决定进退,违背我的战略部署,虽有小胜,怎能免除大罪!但我处理万机要务,力求不轻易杀戮,可特准他将功补过。”北魏军队于是撤还。
北魏中尉元匡上奏弹劾于忠:“趁国家遭遇大丧之际,专擅朝廷政令,导致裴植、郭祚蒙冤而死,宰相被罢黜受辱。又擅自伪造诏令担任仪同三司、尚书令,兼任崇训卫尉,推究他的意图,是想凌驾于众人之上。此事虽发生在宽宥之恩之后,仍应公开处死,请派遣一名御史到他任职的州执行处决。自去年世宗驾崩以后,皇太后尚未亲政之前,所有不按正常程序,或由门下省颁发的诏书,或由中书省宣布敕令,擅自相互任命官职的,虽已承蒙恩宥赦免罪责,也应全部追夺所授官职。”胡太后下令说:“于忠已受到特别宽恕,不应再追究罪责;其余事项按奏请办理。”元匡又弹劾侍中侯刚拷打杀害羽林卫士。侯刚原本因擅长烹饪担任尝食典御,任职近三十年,因对太后有恩,因此颇为专横跋扈,王公大臣都畏惧依附他。廷尉判处侯刚死刑。胡太后说:“侯刚是因公事拷打他人,意外导致死亡,按律不应治罪。”少卿陈郡人袁翻说:“‘意外’是指罪情已暴露,当事人隐匿不招供,依法拷讯的情况。如今这名羽林卫士,一经询问就全部招供,侯刚却口喊‘打死他’,肆意殴打,怎能称之为‘意外’!”胡太后于是削减侯刚三百户食邑,解除他的尝食典御职务。
北魏评定西硖石之战的功劳。辛未日,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授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晋升为镇北将军。崔亮与李平在宫中争功,胡太后任命崔亮为殿中尚书。
北魏萧宝寅驻守淮河堰旁,梁武帝亲笔写信招诱他,让他袭击彭城,许诺将送还他的国庙及家族亲属;萧宝寅将武帝的信上奏给北魏朝廷。
夏季,四月,浮山堰筑成,长九里,底部宽一百四十丈,顶部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堰上种植杞柳,军垒依次排列在堰上。
有人对康绚说:“长江、黄河、淮河、济水四条大河,是上天用来调节宣泄地气的,不可长久堵塞,如果开凿泄洪道向东排水,水流就会舒缓,堰体才能避免毁坏。”康绚于是开凿泄洪道向东排水。又对北魏施行反间计,说:“梁朝人最怕开凿泄洪道,不怕野外作战。”萧宝寅相信了这话,凿山五丈深,开凿泄洪道向北排水,即便日夜分流,水位仍未下降,北魏军队最终撤兵返回。堰水所及之处,淮河两岸数百里土地都被淹没。李崇在硖石戍之间搭建浮桥,又在八公山东南修筑魏昌城,以防备寿阳城被冲毁。百姓分散到高地上居住,堰水清澈,水下的房屋坟墓都清晰可见。
起初,浮山堰始建于徐州境内,刺史张豹子宣称,自己必定会主持这项工程;后来康绚以其他官职前来监督修建,张豹子十分羞愧。不久,朝廷下令张豹子接受康绚的调度,张豹子于是诬告康绚与北魏勾结,梁武帝虽不相信,但仍在工程完工后征召康绚返回朝廷。
北魏胡太后追思于忠的功劳,说:“怎能因一次过错就抛弃他的其他功勋!”于是重新封于忠为灵寿县公,也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北魏元法僧派遣儿子元景隆领兵抵御张齐,张齐与元景隆在葭萌交战,大败元景隆,屠杀十余个城池,随后包围武兴。元法僧环城固守,境内百姓全部反叛,元法僧派遣使者从小路向北魏告急。北魏从淮南紧急征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任命他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率领三千步兵骑兵赶赴救援。傅竖眼进入益州境内,转战三天,行军二百余里,九次遭遇敌军都取得胜利。五月,傅竖眼击杀梁朝梁州刺史任太洪。百姓、獠人听说傅竖眼到来,都十分高兴,沿途迎接拜见的人络绎不绝。张齐退守白水,傅竖眼进入益州州治,白水以东的百姓都安居乐业。
北魏梓潼太守苟金龙兼任关城戍主,梁朝军队抵达时,苟金龙身患重病,无法部署防务,他的妻子刘氏率领并激励城中百姓,登城抵抗,坚守一百多天,士兵死伤过半。戍副高景图谋反叛,刘氏斩杀高景及其党羽数千人,其余将士,她都与他们同甘共苦,分衣减食,劳逸均等,众人无不敬畏拥戴她。城外有一口水井,被梁朝军队占据。恰逢天降大雨,刘氏下令拿出公私布绢和衣服悬挂起来,绞拧出水,城中所有杂物都用来储存雨水。傅竖眼赶到后,梁朝军队才撤退,北魏朝廷封刘氏的儿子为平昌县子。
六月庚子日,梁朝任命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左仆射,吏部尚书王暕为右仆射。王暕是王俭的儿子。
张齐多次从白水出兵侵犯北魏葭萌,傅竖眼派遣虎威将军强虬进攻信义将军杨兴起,将其斩杀,重新夺取白水。宁朔将军王光昭又在阳平战败,张齐亲自率领两万多名骁勇将士与傅竖眼交战。秋季,七月,张齐军队大败,逃回梁朝,小剑、大剑等戍所守军都弃城而逃,东益州重新归入北魏版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天衍城:星轨织忆录 卷王修仙?我选择苟命! 综武:开局成为燕十三! 芒种 做平妻?不,我要你跪下叫长嫂 火影:踏上最强之路! 忍界强者,但一直被嬷 沦为肉便器:每天都被男人轮奸 陵容慎儿互换,杀穿汉宫清宫 被嘎腰子前,觉醒诸天模拟器 凤倾天下从蛇灵逆党到女帝 洪荒守护者可爱祖巫十三巫祖2 萝太弟弟如妹妹 真的要扒发小的小熊内裤? 宗门志 啾!老公你会说鹦语吗 迷宫里的魔术师 净玉决 铁血忠魂:扞卫 星光交汇时我们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