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三年的九月,秋意已深,紫禁城的红墙黄瓦在澄澈的碧空下显得格外肃穆。奉天殿内,鎏金蟠龙柱默然矗立,巨大的空间里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寻常朝会的、更为私密却也更为沉重的氛围。朱元璋端坐于御座之上,太子朱标与吴王朱栋分列于御案前左右。
经历了苏州阊门惊变的震荡,皇帝的眉宇间虽添了几分疲惫,但目光却愈发深邃锐利,如同经历了风暴洗礼的磐石。他今日特意召见两位最倚重的儿子,所议之事关乎朱明皇朝的万世基业——第二次大封皇子。
“标儿,栋儿,”朱元璋开口,声音沉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近年来,天下渐安,咱这些小的们也陆续长大了。上次分封,还是洪武三年的事,如今看来,当时所封秦王、晋王、燕王、周王等,就藩西北、北疆、中原,手握重兵,镇守要害,于巩固边防、屏藩皇室,确有其功。”
他话锋微微一顿,手指无意识地轻叩御案光滑的桌面,发出笃笃的轻响,目光扫过两个儿子:“然,近来咱每每思之,夜不能寐。诸王就藩,拥兵自重,虽可御外侮,然则……汉之七国之乱,晋之八王之祸,乃至唐末藩镇割据,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如今北元虽遁,然其心不死,边患未绝,边镇亲王权柄日重,咱在一日,自然镇得住。可后世子孙呢?若遇主少国疑,或中央势微,这些手握雄兵的藩王,谁能保证不生异心?尾大不掉,非国家之福啊。”
朱元璋的担忧,赤裸裸地摆在了台面上。这并非杞人忧天,之前南直隶的案子也是一个警示,而且这是每一个有远见的开国帝王都会深切思虑的难题。
朱标闻言,神色凝重,沉吟道:“父皇所虑,实乃千秋之计。然则……分封宗室,以亲屏藩,乃古之成法。若骤然削藩,恐寒了诸弟之心,亦恐边镇生变。”他的性格仁厚,首先考虑到的是家族和睦与边境稳定。
朱栋静静地听着,他知道父皇召他们前来,绝非仅仅为了陈述忧虑,必有深意。此刻,他脑海中来自未来的记忆与对当前局势的判断迅速融合,一个清晰而大胆的构想浮现出来。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清晰而沉稳:
“父皇,大哥,儿臣近日亦常思此事。分封以固根本,其意甚善。然时移世易,法亦需变通。儿臣愚见,或可于分封之制上,稍作革新,既可保全骨肉亲情,以宗室拱卫中央,又可防微杜渐,免蹈历史覆辙。”
“哦?栋儿有何具体想法?细细说来。”朱元璋身体微微前倾,显露出极大的兴趣。他对这个屡屡提出惊世之策的次子,抱有极高的期待。
朱栋整理了一下思绪,从容道来:“儿臣以为,或可将日后所封之藩王,分为两类。”
“其一,曰‘边藩’。如父皇方才所言,如三弟哥秦王、四弟晋王、五弟燕王、六弟周王,已就藩或即将就藩于西北、北地、中原等战略要冲之地。彼等肩负御边重任,非重兵不足以成事。此等藩王,可依旧制,保留其军权但授朝廷节制,总制一方军政,以为国家藩屏。然,需加强朝廷对其之监察与节制,如严格规其护军数额,明确其与都司、布政使司之权责划分,并定期派遣巡边御史、鹗羽卫密探,核实其军政情况,防其坐大。”
“其二,曰‘闲藩’。”朱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此后新封之皇子,及部分年幼亲王,可不再授予实权兵柄。朝廷赐其崇高爵位,享其丰厚岁禄,保其宗室尊荣,然,不使其掌军,更不使其治理地方政务。”
他详细阐述道:“闲藩之居处,可有两种选择。一则可于京城赐建府邸,使其常居天子脚下,沐受教化,亲近天伦;二则亦可其就藩于富庶内地之府县,然其就藩,非裂土治民。无论居于京畿或是就藩,均需严加限制:无诏不得出南直隶或所在行省之地!其行动范围,受鹗羽卫与地方官府双重监控。”
“至于治理与世袭,”朱栋继续道,语气愈发坚定,“闲藩仅有爵位府邸,绝无封地治理之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地方有司政务,违者严惩不贷。其爵位承袭,严格依照《大明律》及父皇洪武三年钦定之‘爵位降等世袭制’,逐代降等世袭。如此,可最大程度避免宗室冗积、国力耗损之弊。朝廷虽支出禄米,却省去了藩镇坐大、尾大不掉之后患,实则利大于弊。”
朱栋一口气将心中酝酿已久的计划和盘托出,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寂。朱元璋手指捻着胡须,目光低垂,显然在飞速地权衡利弊。朱标也面露思索之色,眼神中既有惊讶,也有赞赏。
“闲藩……无兵权,无治权,限其行止,降等世袭……”朱元璋缓缓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眼中精光闪烁。他出身布衣,历经乱世,深知兵权之重与割据之害。朱栋此策,看似削弱了皇子权力,有违“家天下”之传统,实则却是将皇室安危与中央集权置于更高之位,是以制度约束人性之贪欲与野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法……”朱元璋沉吟片刻,猛地一拍御案,“好!栋儿,此策思虑周全,深谋远虑!既全了骨肉亲情,又绝了后世肘腋之患!咱朱明天下,不能走汉晋老路!就依你之议!此次分封,便开此先例!”
皇帝的金口一开,便是定论。他转而看向朱标:“标儿,你以为如何?”
太子朱标深吸一口气,拱手道:“父皇圣明,二弟此策,实为老成谋国之见。如此,既可示天下以陛下宽厚亲亲之心,又可保社稷长治久安,儿臣深表赞同。”他作为太子,未来的皇帝,深知稳定的重要性,此策无疑大大减轻了他未来的潜在压力。
“既如此,具体封号事宜,你二人便先议个章程出来。”朱元璋心情似乎舒畅了许多,将初步的筹划交给了两个儿子。
朱标与朱栋领命,移步至偏殿。宦官早已备好笔墨纸砚与宗室玉牒。兄弟二人对着名册,开始仔细商议。
待封的皇子共有五位,皆是近年成年或即将成年的幼弟。
“十一弟椿,性情敦厚雅静,好读书,素爱文墨,颇有儒雅之风。”朱标指着名册道,“封其为蜀王如何?蜀地富庶,文风鼎盛,正合其性。设为闲藩,亦无碍大局。”
朱栋点头:“大哥所言极是。十一弟确乃文人胚子,封蜀王,甚妥。”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个总是安静待在角落看书的小少年模样。
“十二弟柏,”朱标的声音带上了一丝笑意,“这小子,可是活泼得很,聪明机敏,最是崇拜你这个二哥。每每听闻你又做了什么大事,便眼冒精光,缠着宫人讲你的故事。他武艺课业也都不错,是个好苗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异度空间 奴籍之下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挽渊录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ISUCA——雷霆的奴隶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责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