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173章 海权十策(第1页)

第173章 海权十策(第1页)

皇太孙册封大典的余韵犹在紫禁城的梁柱间缭绕,那万民朝贺、江山永固的盛大场景尚未从人们脑海中淡去,帝国的决策核心却已悄然将目光从内部秩序的巩固,投向了更为浩瀚无垠的远方。

洪武十五年六月的这场大典,仿佛不仅是为国本加盖了一道金印,更是为这个蒸蒸日上的王朝注入了一股敢于放眼寰宇、开疆拓土的雄浑气魄。

册封礼成后数日,一场规格极高、参与者尽为帝国肱骨的小范围御前会议,在武英殿侧殿的议政处值房内举行。

此处不似奉天殿那般空旷威严,却更显凝重务实。巨大的《大明混一图》悬挂北墙,其上北疆新设的四大布政使司朱笔勾勒的痕迹犹新,而地图两侧,则悄然增添了几幅新绘制的海疆舆图与模糊的“南洋”、“西洋”概貌图,预示着帝国视野的拓展。

与会者寥寥,却囊括了文武顶尖人物:皇帝朱元璋端坐主位,虽换了常服,眉宇间思索的神色却比大朝会时更为专注。太子朱标与吴王朱栋分坐左右下首。

议政处五位大学士——华盖殿刘基、谨身殿刘三吾、文华殿吴琳、武英殿杨靖、文渊阁詹同悉数在列。

枢机堂参机大臣,曹国公李文忠、魏国公徐达、鄂国公常遇春、宋国公冯胜、信国公汤和五位参机大臣齐聚。

此外,便是户部、兵部、工部三部的尚书。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于往常的期待与审慎。

朱元璋开门见山,声音沉浑:“太孙已立,国本益固。北疆行省之事,按部就班即可。

今日召诸卿来,是想议一议,我大明接下来,该往何处去?标儿,栋儿,你二人前几日提及有长远之策,可详细奏来。”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朱标与朱栋身上。

朱标与朱栋对视一眼,由朱标率先开口,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父皇明鉴,诸卿共闻。自父皇开国以来,内修政理,外平群雄,北逐残元,南定倭国,新政卓有成效,国库日渐充盈,军备堪称雄健。然,儿臣与二弟反复思量,以为我大明之患,或不在眼前之内忧外患,而在长远之生存发展。”

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在场重臣,继续道:“中原之地,虽物阜民丰,然土地承载终有极限。人口滋生,田亩有限,纵有新政调剂,长远观之,压力必增。北方草原,地域虽广,然苦寒贫瘠,移民实边耗费巨大,产出有限,难以长久反哺中枢。若我大明之目光,始终局限于这大陆一隅,恐数十年、百年之后,资源困顿,内卷自耗,盛极而衰之循环,未必不会重演。”

朱标的话语,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几位老成持重的大臣,如刘三吾、吴琳,眉头微蹙,显然在仔细咀嚼这番话中蕴含的深远忧患。

朱栋紧接着起身,他走到那幅巨大的海疆舆图前,手指划过那漫长的海岸线,声音清越而富有激情:“皇兄所言,正是儿臣日夜思虑者。我大明拥万里海疆,却历来视海洋为屏障,至多不过是防御倭寇、进行有限朝贡贸易之所在。此乃坐拥宝山而不知其富也!”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之上,仿佛要戳破那层传统的认知壁垒:“父皇,诸公!请看这无垠碧波之外!南洋诸岛,香料盈野,木材参天,稻米可三熟;在往南之地,传闻有巨富之国,奇珍异宝无数;更遥远之处,亦有未知大陆,地广人稀,资源丰饶程度,或远超我中原!前元之时,亦曾有舰队远航,已可见海外利益之一斑。”

他转过身,面向朱元璋和众人,眼神灼灼:“故而,儿臣与皇兄联名草拟此《海权十策》,恳请父皇圣览,诸公评议。其核心,便在于四个字——‘以海养陆’!”

内侍恭敬地将一份厚实的奏疏呈递到朱元璋的御案之上。封面是醒目的朱批字样:《太子、吴王谨奏:为陈海权十策以固国本、开万世太平事疏》。

朱元璋接过奏疏,并未立即翻开,而是目光锐利地看向朱栋:“‘以海养陆’?仔细说来。”

“是!”

朱栋深吸一口气,开始系统地阐述《海权十策》的纲要,每一策都力求言简意赅,直指核心:

“第一策,定策海洋。恳请父皇明诏天下,确立‘经略海洋’与‘开拓海疆’为我大明之国策,与‘稳定内陆’、‘巩固北疆’并列,成为国家长期坚持之根本战略。设立专司衙门,统筹一切涉海事务,使海权观念,深入人心,贯穿国策始终。”

“第二策,扩建水师。当前水师,守成有余,开拓不足。须倾力打造一支规模远超现今,拥有巨型宝船、重型炮舰、快速护卫舰船之远洋舰队。此舰队需能抵御远海风浪,能进行长时间远洋航行,能搭载足够兵力与物资,并能以舰炮决胜于万里波涛之外!目标,乃寰宇第一强之水师!”

“第三策,广设基地。舰队远征,需有支点。应在关键航路,如南洋之吕宋、旧港、满剌加,乃至西洋之古里、忽鲁谟斯等地,通过外交、贸易或必要之威慑,获取港口,建立永久性之补给基地、修船工坊与军事据点。以此为基础,编织覆盖主要航线的网络,保障我大明商船、舰队活动无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四策,鼓励海贸。优化市舶司职能,降低关税,鼓励民间资本组建大型远洋商队。朝廷可给予政策扶持,甚至由皇家牵头,与民间商号合股,共同开拓更远的海外市场。同时,宣布朝廷舰队将为合法商船提供护航,扫清海盗,确保贸易路线安全。商税之利,将成为支撑水师建设与海外开拓的重要财源。”

“第五策,殖民拓土。”提到此策,朱栋刻意放缓了语速,目光扫过众人,观察反应。“对于远离中华、地广人稀、土人文明未开而资源极其丰富之大型岛屿或陆地,他的手指在舆图上南洋以南的大片空白区域点了点,隐约指向澳洲概念,不应满足于朝贡或贸易。可效仿上古先民拓荒之精神,由国家组织,或特许民间武装商队,进行有计划的武装殖民!迁徙国内无地或少地之民,建立直接隶属于大明朝廷或受其严密控制的海外领地、屯堡。传播华夏衣冠礼乐,开采当地资源,使其真正成为我大明之新疆域,永绝资源匮乏之忧!”

“殖民?”

这个词对于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说,既陌生又带着一丝天然的冲击力。

刘三吾、詹同等人眉头紧锁,吴琳下意识地捻着胡须,户部尚书则飞快地心算着可能的开销。

就连徐达、常遇春等武将,也露出了深思的神色。

朱栋不为所动,继续陈述:

“第六策,资源统合。海外开拓,首重实利。成立皇家海外资源司,统一协调、管理海外领地及贸易站所获之金银矿藏、香料、珍稀木材、药材等战略资源。实行‘开采-运输-储备-利用’一体化管理,确保海外资源能源源不断输入大明,充实国库,平抑物价,支撑国内建设与民生改善。”

“第七策,技术保障。远洋航行与海外开拓,依赖技术。帝国大学格物院需设立专项,集中大匠,全力攻关更大、更快、更坚固之海船设计,研究更精确之航海罗盘、牵星板等导航技术,改良洪武大炮、速射炮使其更适应舰载与岸防。航海学院需扩大规模,培养专业船长、舵手、水文地理人才。技术优势,乃我大明驰骋大洋之根本保障。”

“第八策,人才培育。除航海技术人才外,还需大规模培养通晓番语、熟悉异域风情之外交、翻译人才;懂得管理海外领地、处理与土人关系之行政管理人才;甚至包括熟悉海外作物之农学士。可在大明帝国大学增设相关学科,并选派优秀学子随船队实践。”

“第九策,情报先行。鹗羽卫之职责,须进一步向海外延伸。设立海鹞千户所专职,负责搜集海外各国之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情报,绘制精确海图,探查资源分布,监控西洋势力动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于大洋之上,亦是如此。”

“第十策,立法规范。制定颁布《大明海洋律例》和《皇明海外拓殖条例》,明确海外领地之法律地位、管理架构、移民权利与义务、资源开采权限、贸易规则、以及与土人交往之准则。以律法形式,规范海外行为,避免无序混乱,保障开拓事业有序、合法进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奴籍之下  责天纪  ISUCA——雷霆的奴隶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挽渊录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异度空间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