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179章 武装种田(第1页)

第179章 武装种田(第1页)

鹗羽卫的密报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在应天城的权力中心激起了层层暗涌。

但在波澜尚未完全扩散至水面之前,另一份由八百里加急送至通政司、并迅速呈递御前的奏疏,则如同一声惊雷,直接在洪武十六年春日的奉天殿早朝上炸响。

奏疏以吴王朱栋、北疆四省总督的名义上呈,标题赫然是——《北疆开拓令》!

这份奏疏并非关于“西汗国”的密报,那是仅限皇帝、太子、议政处及核心枢密人员知晓的最高机密。

这份《北疆开拓令》,是朱栋基于北疆四省巡抚所述困难、以及他初步判断北疆需要更强力、更主动的防御与开拓策略而提出的公开政策建议。

其核心思想,被他概括为八个字:“以战养战,以商养兵”。

奏疏由司礼监太监当殿宣读,洪亮的声音在肃穆的奉天殿内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北疆的风沙与铁血之气。

“……北疆新附,地广人稀,胡风犹存,叛服无常。徒靠内地转运钱粮,耗竭国力,非长久之计。徒靠卫所固守城池,则膏腴之地弃于境外,贼寇来去自如,如癣疥之疾,久难根治。”

开篇直指当前北疆治理的困境,让不少官员,尤其是了解边情的官员暗自点头。

“臣观历代御边之策,或和亲纳币,屈己以安,然终非上国之道;或大发徭役,筑城屯田,然民力疲敝,怨声载道。今我大明国力鼎盛,火器犀利,当行非常之策,以固万世之基。”

铺垫之后,奏疏亮出了核心内容:

“故臣斗胆建言,推行《北疆开拓令》。其一,准许大明军民,于辽东、岭北、漠南、漠北四布政使司之边境线外,百里之内,自行组织,武装垦殖、放牧、渔猎、开矿!此百里之地,视为‘开拓区’。”

“武装垦殖”四个字一出,文官队列中已响起一片压抑的吸气声。

“其二,开拓区内,凡有所得,无论是垦殖收获、畜牧增殖、渔猎所获、矿藏开采,皆需向当地官府报备登记。所得之物,五成归开拓者自有,五成上缴官府。官府以此五成之利,充作当地军费、建设及奖励之用。此谓‘以战养战’之基,使民力不为国耗,反为国用。”

“其三,开拓者需自备兵器、马匹,官府可酌情借贷,组成保甲团练,抵御小股匪患袭扰。遇有战事,需听从当地都指挥使司或卫所调遣。其在开拓区内与匪徒、不服王化之部落交战,斩获首级、俘获人口牲畜,皆可记为军功!”

“其四,此等军功,可与卫所正军军功一体核算。积累至一定数额,可由当地巡抚、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联合勘验,准许其兑换……大明边军之低等军职!如小旗、总旗,乃至试百户!并赐予相应品级之武散官!其所部团练,亦可择优编入当地卫所或边军序列!”

“其五,鼓励商贾随开拓队伍前行,于开拓区设立市集,与归附部落贸易,收购开拓者所得之物资。官府对开拓区贸易,实行优惠税制,吸引四方商贾,繁荣边地,补充军需。此谓‘以商养兵’之途。”

“此令之行,可使闲散民力、游勇商贾,皆为国之屏藩。使边境不断向外拓展,贼寇无所遁形。使北疆军力自我增殖,财力渐趋自足。假以时日,北疆可固若金汤,朝廷可减转运之劳,而坐收开拓之利……”

奏疏宣读完毕,整个奉天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落针可闻。

几乎所有文官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不解,乃至愤怒。而勋贵武臣队列中,亦是神色各异,有的目光闪烁,若有所思,有的则皱起眉头,面露不虞。

这《北疆开拓令》,简直是对现有体制的巨大冲击!它模糊了军民界限,允许私人武装在境外活动,甚至允许用非正规的军功兑换正式的大明军官职位!这打破了朝廷对武职的严格把控,也挑战了文官们秉持的“修德徕远”的传统治理理念。

端坐于御座之上的朱元璋,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他目光扫过丹陛下的太子朱标,朱标微微垂目,似乎在仔细斟酌。他又看向似乎空着的吴王的位置,仿佛能穿透殿宇,看到那份奏疏背后,自己那个总是能想出“奇思妙想”的儿子。

“众卿,”朱元璋缓缓开口,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沉寂,“吴王这道《北疆开拓令》,尔等以为如何?”

短暂的沉默后,文官队列中,一人率先出班,正是文华殿大学士吴琳。他面容方正,此刻却带着凝重:“陛下!臣以为,吴王殿下此议,看似进取,实则凶险万分!其弊有三!”

“其一,耗竭国力,而非养战!所谓‘武装垦殖’,乃纵民于险地,与虎谋皮!边境之外,情况不明,匪患丛生,纵有武装,寻常百姓岂是凶悍马匪之敌?届时死伤必众,民怨沸腾,非但不能‘养战’,反需朝廷不断派兵救援,损耗更多军力钱粮!所谓五成归己,不过是画饼充饥,能活着拿到手者有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二,败坏法度,扰乱边疆!允许私人武装境外活动,此例一开,今日可垦殖,明日便可劫掠!今日是良民团练,明日便可沦为流寇马贼!其与当地部落冲突,是非曲直难以断清,极易引发大规模边衅,破坏朝廷怀柔之策!届时,北疆将永无宁日!”

“其三,觊觎爵赏,动摇国本!”吴琳的声音陡然提高,“武职乃国家名器,岂能轻授于匹夫?以军功兑换军职,看似激励,实则使爵赏沦为可交易之物!长此以往,边军将校来源芜杂,良莠不齐,忠诚难保!彼等凭借私兵、军功而得官位,日后岂能尽心王事?恐成藩镇割据之祸根!此令绝不可行!”

吴琳的反对,言辞激烈,直指核心,代表了大部分文官,尤其是注重体制稳定和传统治理模式的官员的心声。

他话音刚落,又一人出班,是文渊阁大学士詹同。他气质儒雅,此刻却一脸忧色:“陛下,吴学士所言,乃老成谋国之见。臣附议。且《开拓令》中鼓励商贾,行‘以商养兵’之事,臣亦觉不妥。商贾重利轻义,使其深入边地,恐与匪类、异族勾结,走私违禁,泄露军情,弊大于利。治理边疆,当以教化、德政为本,徐徐图之,岂能效仿暴秦,专恃武力与商利?”

文官们的反对浪潮开始涌动,纷纷出言附和,认为《开拓令》是舍本逐末,与王道背驰,必将导致边疆大乱,国力空耗。

就在这时,一个苍老而沉稳的声音响起,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睿智:“陛下,老臣有不同之见。”

众人看去,却是华盖殿大学士、诚意伯刘基。他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缓缓出班。他一开口,殿内的嘈杂顿时平息了不少。这位开国谋臣的地位和智慧,无人敢小觑。

刘基先是对御座躬身一礼,然后平静地说道:“吴王此疏,看似激进,实则切中北疆时弊。吴学士、詹学士所言诸弊,确有其理,然皆是因噎废食之论。”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北疆之地,非内地可比。胡汉杂处,法度难行,强敌环伺。若一味固守旧制,讲求德化,无异于缘木求鱼。朝廷大军固然精锐,然岂能处处设防?唯有发动民力,使边民自为守战,方能将朝廷之威,深入草原大漠。”

“所谓私人武装之患,”刘基看向吴琳,“可用严苛法令约束之。将其纳入保甲,登记造册,明确其权责。有功则赏,逾越则诛!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若因惧怕其可能为患,而不敢用其所能,则北疆永无开拓之日。”

“至于武职之授,”刘基继续道,“老夫以为,恰是此令精妙之处。北疆边军,苦寒之地,升迁不易。若能以此途,吸纳民间勇悍之士,给予其上升之阶,使其心怀朝廷,岂不胜过使其沦落为寇,或为外敌所诱?只要考核严格,晋升有序,何虑其忠诚?昔日汉之良家子从军,唐之府兵,岂不亦是兵民合一?关键在于朝廷能否有效掌控。”

刘基一番话,条分缕析,将文官的主要反对论点一一化解,虽然他也强调了需要“严苛法令”和“有效掌控”,但总体上是支持《开拓令》的。他的表态,让不少中间派官员陷入了思考。

然而,文官的反对尚未平息,勋贵武臣中,也有人站了出来。

出列的是吉安侯陆仲亨,他面带不满,拱手道:“陛下!吴王殿下此令,于国或许有利,但于我等勋臣旧将,却有不公!”

他声音洪亮,带着武人的直率:“我等随陛下起于微末,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方得此爵位官职。如今,若放任边民凭借些许斩获,便能兑换军职,与我等子弟并列朝堂,这……这置我等汗马功劳于何地?岂不是坏了朝廷赏功的规矩?!”

这番话,代表了一部分靠着传统军功起家的勋贵的顾虑。他们担心这种新的晋升渠道,会稀释他们家族的地位和特权。

紧接着,永嘉侯朱亮祖也出班附和:“陛下,陆侯所言极是!军国名器,不可轻授。边民团练,乌合之众,岂能与朝廷经制之师相提并论?其军功真伪难辨,若开此侥幸之门,恐寒了前线将士之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责天纪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挽渊录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异度空间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奴籍之下  ISUCA——雷霆的奴隶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