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继续缓缓说道,语气平静,却蕴含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仿佛来自命运本身的力量,“想咱们当年,为啥要提着脑袋,从濠梁那个巴掌大的地方杀出来?不就是为了不再受那蒙古鞑子的鸟气,为了让咱们汉人百姓,能挺直腰杆,过上像人样的日子吗?”
众人默然,神情肃穆,许多人不自觉地握紧了拳头,仿佛又感受到了当年那破釜沉舟的决绝。
“如今,”朱元璋的声音略微提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北元,被咱们碾碎了!四海,也平定了!老百姓的日子,不敢说多富足,总算是一天比一天安稳,能看到点盼头了。咱们……算是勉强对得起当初倒在咱们身边的那些老兄弟,对得起咱们身上留下的这些伤疤了。”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缓缓扫过每一张熟悉而又布满皱纹的脸,最终定格在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在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可咱也真真切切地感觉出来了,这身子骨,是大不如前了。精力不济,批一会儿奏章就眼花头晕,看字都重影。这皇帝的位子,关系着天下亿兆黎民的生死祸福,耗神费力,劳心伤神,咱……是真的有点力不从心了。”
他话锋陡然一转,石破天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足以激起千层浪的巨石:
“所以,咱琢磨着,也是时候了。咱想把这位子,传给太子标。咱呢,就退下去,当个清闲自在的太上皇,好好养养这副老骨头,含饴弄孙,多看看咱们的下一代,下下代,享享这天伦之乐。今日叫兄弟们来,一是叙旧,重温咱们当年的情分;二来,也是把这事,先跟你们这些最早跟着咱、最知根知底的老兄弟,透个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尽管部分心思缜密者心中已有隐约预感,但当“禅让”这两个足以震动天下、改写历史格局的字眼,以如此直接、如此坦诚、甚至带着几分告解意味的方式,从朱元璋口中清晰无误地说出时,乾清宫暖阁内依旧响起了一片难以抑制的、混杂着惊愕与难以置信的抽气声。
所有人的酒意在这一刻瞬间蒸发殆尽,脸上血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震惊与茫然。
徐达、常遇春等人猛地瞪大了眼睛,仿佛铜铃,死死地盯着朱元璋的脸,试图从中找出哪怕一丝一毫玩笑或试探的痕迹。汤和手中的酒杯微微倾斜,冰凉的酒液洒在昂贵的蟒袍上也浑然不觉。
冯胜、邓愈等人则下意识地绷紧了身体,挺直了因岁月而微驼的脊背,眉头紧紧锁成了一个川字。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死寂之后,是如同火山喷发般激烈的反应。
“上位!不可!万万不可啊!”常遇春第一个吼了出来,声若雷霆,震得梁柱间的灰尘都簌簌而下,“您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不过是一时小恙,龙体稍安,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太子殿下虽贤,仁德布于朝野,然国赖长君!您,您才是咱大明的定海神针!是撑起这片天的擎天巨柱!岂可因一时疲惫,便轻言禅让?置江山社稷于何地?!”
他情绪激动,甚至带上了几分武人的鲁直与痛心。
徐达也立刻起身,尽管身形已显老态,但此刻却站得如同青松般笔直,他躬身,沉声道,声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陛下!遇春所言,字字句句,皆是臣等肺腑之言!如今四海虽安,然境外蛮夷,未必无狼子野心,暗中窥伺!国内诸多新政,如摊丁入亩、社学推广、商税改革,皆在全面推行之时期,阻力不小!陛下之威望,陛下之决断,无人可及!太子殿下仁厚,然经验或有不逮,尚需在陛下羽翼之下多加历练!此时禅让,恐非国家之福,亦非臣等……以及天下百姓所愿见啊!”他言辞恳切,逻辑清晰,带着深深的忧虑与对国家前途的沉重责任感。
李文忠、冯胜、邓愈、乃至素来骄悍的蓝玉等人,也纷纷离席,或激昂陈词,或沉痛劝谏,核心意思无非是陛下不可轻退,太子尚需磨砺,大明的万里江山,离不开洪武皇帝这根主心骨。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被打扰的不悦,反而带着一种“果不其然”的了然与平静。待众人声音稍歇,情绪略平,他才抬手,虚按了一下,一股无形的威压自然流露,令众人不由自主地收声。
“兄弟们的心意,咱懂。”他叹了口气,这叹息中充满了真实的疲惫与一种超脱般的坚决,“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咱自己的身子,咱自己最清楚。这不是偷懒,是真顶不住了。你们看看咱这头发,”他指了指自己已然花白的鬓角,“再看看你们自己的,都白了大半了。咱们打打杀杀了一辈子,身上谁没留下几十处伤疤?流的血汗还不够多吗?剩下的年头,咱就想图个清静,看着儿孙们绕膝玩耍,平安喜乐,这要求,不过分吧?”
他目光再次扫过众人,语气变得异常深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托付意味:“标儿是咱和妹子一手带大的,他的品性、能力,你们也都清楚。仁厚,但不懦弱,有主见,更能纳谏。这近两个月的监国,朝政处理得如何,边境是否安稳,政务是否畅通,你们心里比咱更清楚。把江山交给他,咱放心。”
他特意顿了顿,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加重了语气,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钉入众人的心中,“咱今天叫你们来,不是来听你们劝咱收回成命的。咱是希望,你们这些跟着咱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老兄弟,能像当年毫无保留地辅佐咱一样,今后,也尽心尽力,辅佐好太子,保住咱兄弟们一起用命拼来的这片江山!这,是咱对你们……最后的请托!”
这话已经说得再明白不过。陛下心意已决,今日并非商议,而是……交代,是通知,更是一位老帅在卸任前,对麾下老将们的最后动员与郑重托付。
暖阁内再次陷入沉默,但这一次的沉默,与之前的震惊和激动不同,多了几分沉重的思索与抉择的压力。
这些老将们面面相觑,眼神快速交流,最终,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地位最尊、素来沉稳、被公认为武臣之首的魏国公徐达身上。
徐达深吸一口气,仿佛瞬间又苍老了几分,但他浑浊的眼中却迸发出坚定无比的光芒。
他挺直了腰板,如同即将出征的将军,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推金山,倒玉柱,向着朱元璋,郑重地、缓慢地跪拜下去,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响声,声音洪亮而清晰,在寂静的暖阁内回荡:
“陛下既有此意,臣等……谨遵圣命!臣,徐达,在此对天立誓,必竭尽残年之力,忠诚辅佐太子殿下,护卫大明江山,匡扶社稷,至死方休!若违此誓,人神共弃,天地不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有了徐达这位定海神针带头,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蓝玉……所有在场的功臣勋贵,无论心中是否还有疑虑或不舍,此刻都明白,时代的大潮已然转向,大势不可逆。
他们纷纷离席,如同潮水般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汇聚成一股坚定而悲壮的洪流,响彻乾清宫:
“臣等谨遵圣命!必竭尽全力,辅佐太子,护卫大明,万死不辞!”
声浪滚滚,仿佛带着血与火的记忆,代表着旧时代武人集团对新时代君主的集体效忠与庄严承诺。
朱元璋看着眼前跪倒一片、头发花白的老兄弟们,眼中终于露出了真正释然与欣慰的神色,甚至隐隐有泪光闪动。
他亲自起身,步履略显蹒跚地走到前排,将徐达、常遇春等人一一用力扶起,连声道:“好!好!都起来!快起来!有你们这句话,咱就彻底放心了!把这后背交给你们,咱踏实!来来来,酒尚温,菜未凉,咱们今日,不谈国事,只叙旧情,不醉不归!”
乾清宫这场混杂着豪情、感伤与托付的宴饮,直至午后方才散去。
老功臣们怀着无比复杂、难以尽述的心情,在内侍们小心翼翼的搀扶下,蹒跚离去。
宫门外,秋阳正烈,金光万丈,照在他们花白的头发、微驼的背影和依旧试图挺直的脊梁上,仿佛为一个铁血与荣耀并存的时代,画上了一个浓墨重彩而又意味深长的休止符。
未时刚过,申时之初,另一批客人被引到了武英殿的东暖阁。这批人以文官为主,囊括了帝国文官系统的顶尖精英。
议政处五位大学士——华盖殿大学士诚意伯刘基、谨身殿大学士刘三吾、文华殿大学士吴琳、武英殿大学士杨靖、文渊阁大学士詹同,以及六部尚书、左右侍郎等核心官员。
与上午乾清宫那充满个人感情色彩与江湖豪气的怀旧宴不同,下午的这场召见,气氛从一开始就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凝重、正式与……潜在的博弈气息。
朱元璋已经换上了一身较为正式的常服,端坐于御座之上,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只有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隼,缓缓扫过下方躬身肃立、鸦雀无声的众臣。
阳光从雕花窗棂斜射进来,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更添几分威严。
他没有过多寒暄,在听取了刘基、吴琳等人关于近期几项重大政务——如漕运总结、秋赋征收预期、社学推广进度、以及《大明律》部分条例修订情况——的简要汇报后,便直接切入主题,所言内容,与上午对功臣们所说大体一致,无非是年老体衰,精力不济,深感疲惫,欲效仿古之圣王,禅位于太子,退居太上皇,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然而,文官们的反应,与上午武将们的直率激昂、情感外露截然不同,显得更加迂回、更加程式化,却也更加持久和……耐人寻味。
首先是几乎凝固的震惊与错愕,清晰地写在每一张努力保持镇定的脸上。随即,便是如同经过精心排演般的、更加引经据典却也更加空洞持久的劝进。
刘三吾率先出列,花白的头颅微微低垂,声音带着老臣特有的沧桑与恳切:“陛下!《礼记·曲礼》有云,‘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子’。陛下拳拳爱子之心,天地可鉴!然陛下春秋鼎盛,神武天纵,不过偶染微恙,静养即可康复。太子殿下虽天资聪颖,仁孝纯笃,然登基继统,君临天下,事关国本,非同小可,岂可因陛下一时圣体违和而轻言更易?昔者尧舜禅让,乃因圣人迭出,天下归心,德化广被。今陛下圣明烛照,威加海内,正值统御万方,励精图治,开创万世太平之伟业,岂可因一时之倦怠,而效仿古之飘渺逸事?臣等万死,伏惟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亿兆黎民为念,收回成命!则国家幸甚!天下幸甚!”他引经据典,将朱元璋的功绩抬到极高处,反过来论证其不可轻退。
吴琳紧随其后,从现实政治的角度出发,语气沉稳而务实:“陛下,太子殿下自监国以来,夙兴夜寐,勤勉有加,政令畅通,举措得当,朝野有目共睹,此皆乃陛下平日悉心教导,储君确堪大任之明证。然,监国理政与君临天下,其间差别,犹如溪流之比江海,不可以道里计。陛下坐镇中枢,犹如日月悬天,则宵小敛迹,四方宾服,天下定鼎。若陛下一旦退居深宫,虽名太上皇,然威权稍移,恐……恐使内外狐疑,滋生不测之忧。且如今新政推行,如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正值全国推广时期,诸多举措,非赖陛下之无上威望与乾纲独断,恐难推行无阻,易生反复。此时禅让,臣窃以为,恐非其时也!望陛下三思!”
杨靖、詹同等人也纷纷附和,言辞或恳切忧国,或分析利弊,核心意思无非是陛下不可退,太子尚需在陛下这棵参天大树的庇护下再多加历练,以策万全,此时禅让,风险太大,于国无益。
朱元璋耐心地听着,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仿佛一尊沉默的山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异度空间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奴籍之下 ISUCA——雷霆的奴隶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责天纪 挽渊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