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9章 安东靖海扶桑(第1页)

第9章 安东靖海扶桑(第1页)

乾元二年的初夏,东瀛四岛的风物已然改易。

往昔弥漫于濑户内海与日本海沿岸的咸腥海风与肃杀武备之气,仿佛被一股源自中原的浩荡王风涤荡,转而浸润着一丝属于新生秩序的、略显生涩却蓬勃的草木清气。

自去岁冬末,吴王朱栋于京都室町御所丰乐殿内,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废黜伪王恒敦,裁撤倭国朝廷,宣告大明对倭国故地实行直辖统治以来,时光流转,已逾半载。

这数月的光景,若以一幅徐徐展开的《大明东瀛镇抚图》长卷视之,则前半卷必然是笔触凌厉、色彩浓烈的“破”。

神策军下辖之天策、天枢、神策各参将府,以平安府(原京都)为核心,依照鹗羽卫那标注得细密如织网的舆图,如同精密的战争器械,向着九州、四国、本州乃至北方虾夷地的每一个角落辐散、碾压。

洪武十六式后膛击发枪那特有的清脆爆鸣,与“乾元一式”手榴弹沉闷而威慑十足的怒吼,成为了瓦解一切旧秩序顽抗的最强音。

那些依托险峻山城、妄图凭借武士个人勇武负隅顽抗的割据大名,那些啸聚山林、劫掠乡里的溃兵浪人,在大明王师绝对的火力优势与高效得近乎冷酷的战术清剿下,如同烈日曝晒下的残雪,迅速消融、溃散。

负隅顽抗的城堡在“洪武二十二式四寸七分神威大炮”的轰鸣中化为断壁残垣,零星的反叛火苗尚未形成燎原之势,便被闻讯而至、行动如风的天枢卫或当地驻防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灭于萌芽。

这并非战争,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执行力卓绝的武力展示,是大明钢铁意志对旧时代纷乱割据、武士私斗风气的彻底终结,是新时代车轮碾过旧时代枯骨的必然回响。

而长卷的后半段,笔锋则陡然转向细致入微、意在长远的“立”。

随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逐步收尾,一台庞大而高效的大明行政机器,开始隆隆运转,全面接管这片饱经创伤却又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土地。

由大明帝国大学精心培养,乃至从国内紧急征召的通晓倭语、熟稔民政的干练吏员、优秀学子,以及部分在平叛过程中表现突出、转任地方的军中低阶军官,共同组成了一支规模浩大的“宣抚团”。

他们紧随王师之后,手持以汉倭双语精心印制、措辞严谨的《大明律·倭地暂行条例》与《皇明宝训》节选,如同涓涓细流,深入每一个新附的城、町、村、社。

他们宣讲王化,登记丁口,清丈田亩,安抚流离失所的百姓,重建基层秩序。

昔日悬挂着各式各样、象征家族荣耀与纷争的家纹旗帜的城头与关隘,如今无一例外地高高飘扬起了日月同辉、赤焰金龙的大明旗帜;过往由佩戴双刀、神色倨傲的武士把持的关卡要津,也换上了身着统一鸦青色春秋常服、外罩环臂甲、手持上了雪亮刺刀之洪武十六式击发枪、眼神锐利如鹰的神策军士兵驻守。

一种前所未有的、自上而下的、强力而统一的秩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在这片刚刚经历剧变的土地上深深扎根,抽枝发芽。

乾元二年,六月初六,原京都,今大明扶桑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平安府。

此时的平安府,气象已然迥异。昔日倭国时的阴郁压抑,册封典礼那日的肃杀紧绷,皆已荡然无存。衙门内陈设虽大体沿用旧有格局,但那些彰显倭国文化特色的屏风绘卷、漆器器物已被谨慎地撤换收藏,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大明风格,以及悬挂于正壁之上的巨幅《大明混一疆土全图》。图中,大明本土疆域辽阔,山河壮丽,而倭国故地,已赫然以醒目的朱砂色清晰标注,毫无歧义地纳入帝国版图之内,与山东、江浙隔海相望,连为一体。

衙门内,冠盖云集,济济一堂。

大明在倭国故地的主要文武官员几乎尽数到场。文官序列,以即将正式履新的三位布政使为首,皆身着象征四品以上官员的绯色袍服,胸前补子以孔雀纹样标识品级,头戴乌纱帽,一个个气度沉凝,目光中既有对新任职责的审慎,亦有参与开创历史的激动。

武官序列,则以新设立的靖海、扶桑、安东三镇总兵官为核心,人人顶盔贯甲,戎装肃立,虽依制未佩兵刃入殿,然那股久经沙场、沐浴过血火硝烟的凛冽之气,依旧充盈殿宇,与文官的沉静形成微妙而和谐的平衡。

所有人的目光,此刻都饱含着敬畏与期待,聚焦于御阶之上,那道身着五爪行龙亲王常服,自有睥睨天下之威仪的身影——大明议政王、天策上将军、军事委员会大都督、吴王朱栋。

朱栋目光平静如水,缓缓扫过殿下肃立的文武臣工,他的声音并不高昂,却似蕴含着某种奇异的力量,清晰地穿透殿内略显凝重的空气,传入每一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定鼎乾坤后的从容与不容置疑的绝对权威:

“自去岁冬月,本王于此殿,宣告废黜倭国伪朝,行大明直辖之治,至今已逾半载。赖皇上洪福齐天,三军将士浴血用命,在座文武群臣同心协力,倭地渐次平定,百废待兴,新秩序已见雏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略微停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然,诸君需知,徒以武功平定疆土,刀兵之利,可破城摧寨,却不足以言长治久安;唯以文教抚绥民心,仁政之道,方能化育万物,可谓根基永固。故,依《大明行政则例》,经议政处诸公合议,陛下圣心独断,钦准施行,即日起,于倭国故地,设立三承宣布政使司,分辖治理,以宣王化,以安黎庶,使此东瀛新土,永为大明不可分割之部分!”

他微微抬手,侍立身旁的内侍首领立刻躬身,双手捧起一卷明黄绸缎、玉轴为杆的圣旨,趋前数步,面向殿众,以清晰而庄重的声音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绍承大统,抚驭万邦,德被遐荒。兹尔东瀛之岛新附,土地辽阔,民户繁滋,宜肇建方镇,以资抚绥,而垂永久。特设立靖海、扶桑、安东三承宣布政使司,总辖倭地民政、财政、教化诸事宜……各布政使司之下,分设府、县,依大明制,选派贤能官员,推行汉化,兴办社学,劝课农桑,均平徭役……尔等文武,其各悉心体会,恪恭乃职,毋负朕望!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那“钦此”二字余音犹在殿梁间萦绕,殿内众臣已然整齐划一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而恭谨:“臣等领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栋微微颔首,待声浪平息,继续以他那特有的、沉稳而清晰的语调阐述道:“三司之治所、辖境及命名之深意,皆经本王与议政处刘基、吴琳诸位大学士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最终报请圣裁而定,蕴藏朝廷深远寄托。尔等身为方面大员,需悉心体会其中精髓,方不负陛下与朝廷之厚望。”

他首先将目光投向殿侧悬挂的巨幅地图西侧,手指虚点九州岛方位,“其一,靖海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设于海西府(原博多)。”他的手指在空中缓缓移动,仿佛在勾勒九州蜿蜒的海岸线与起伏的山峦,“‘靖海’二字,其意自明,乃绥靖海疆,永绝倭患之谓也。此地乃我大明王师踏足东瀛之首站,命名‘靖海’,意在铭记初衷,警示后人,海疆不靖,则国无宁日,此乃血泪教训,不可或忘。”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沉重,“其下辖海西、镇南(原萨摩)、宁南(原大隅)、顺抚(原筑前)、安丰(原丰后)、漳泉(原肥前)、定波(原伊予)、安海(原土佐)、澄波(原阿波)九府。尔等细观此九府之名,‘镇南’、‘宁南’,威德并施,先以武镇其凶顽,再以文宁其地方;‘顺抚’、‘安丰’,寓怀柔教化,顺者抚之,安其民方能丰其物;至于‘漳泉’、‘定波’、‘安海’、‘澄波’,四府之名皆言海事,此地未来之根本,在于海贸之繁荣,在于水师之强盛,在于联通大明本土与东瀛之海路畅通无阻!靖海布政使司之重任,首在于此!”

新任靖海布政使,乃原浙江行省右布政使,以精于海事、通晓商贸着称,闻言立刻神色肃然,出列躬身,声音洪亮而坚定:“臣,谨记王爷教诲!必当弹精竭虑,用心经营,使靖海司所辖,成为大明东陲永不沉没之巨舰,海波永定之基石,绝不负朝廷重托!”

朱栋目光微露赞许,随即移向地图中部,本州岛核心区域,“其二,扶桑承宣布政使司,治所便设于此地,更名为平安府(原京都)。‘扶桑’二字,非是俗称,乃中华上古典籍《山海经》等对日出之地之雅称,源远流长。用以命名此倭国文明核心地带,意在宣示文化之正统,承古圣之华章,开万世之太平。”他的手指落在平安府上,语气加重,“平安府之名,既承袭其古都‘平安京’之历史脉络,亦赋予‘和平安宁’之新时代宏愿,寓意最深。其下辖平安、柔怀(原奈良)、东昌(原大阪摄津)、明州(原兵库难波)、仁德(原河内)、山阳(原山城)、临兵(原播磨)、广岛(原安艺)、宁周(原周防)琉球府(琉球岛)十府。此地乃倭国千年文明之旧壤,公卿文化积淀最深,遗老遗少之心最为复杂,故命名多取怀柔教化之意。‘柔怀’、‘仁德’,旨在以儒家仁政,导民向善,化其戾气;‘东昌’、‘明州’,促其工商繁荣,联通故土,重温遣唐使旧梦;‘临兵’之名,既是对其历史上常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客观描述,亦饱含大明王师驻此、兵戈永息之深切期许。扶桑布政使司之核心职责,在于‘化’,在于‘文’,需以煌煌儒家礼教,春风化雨,涤荡旧俗,使其民知礼仪、明廉耻、慕华风,从根本上认同华夏!”

扶桑布政使乃一位由翰林院学士外放、学养深厚的老成儒臣,闻言深深一揖,语调沉稳而充满使命感:“王爷圣明!臣必以圣人之道,孔孟之教,倾力教化此地士民,使扶桑之地,文风蔚然,弦歌不辍,永为大明文明之东极,礼乐之蕃屏!”

最后,朱栋的目光投向了关东、东北那片更为广袤、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其三,安东承宣布政使司,治所设于武宁府(原江户)。‘安东’者,安定东方之新边疆也!此地开发程度远不及西国,民风或许更显朴野彪悍,山林密布,疆域辽阔,故命名多取开拓镇守、彰显武功之意。”他的手指划过关东平原,直指东北奥羽之地,“武宁府,巧妙结合‘武力’与‘安宁’,既彰显大明军威在此永镇,亦寄托止戈为武、永致太平之最终宏愿,气势恢宏,正合其地其势。其下辖武宁、武藏(原武藏)、相模(原相模)、骏河(原骏河)、甲斐(原甲斐)、辽远(原仙台)、出羽(原出羽)、上野(原上野)、下野(原下野)九府。‘武藏’、‘相模’、‘骏河’、‘甲斐’四府,皆沿用其古名,然经我朝雅化,赋予华夏文化意象,如‘骏河’可联想‘骏马驰骋’,‘甲斐’意喻‘颇有价值’,顺势纳入华夏命名体系,以示尊重当地风土并加以引导;‘辽远’明其疆域之辽阔,定位之遥远,恰如当年之辽东;‘出羽’风雅且地理特征明显,‘上野’、‘下野’符合汉地命名习惯,体系完整。安东布政使司之要务,在于‘拓’,在于‘实’,需大力鼓励移民垦殖,开发山林矿藏,筑路修桥,设立屯堡,使此辽阔边疆,成为大明新的粮仓、武库与战略纵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安东布政使是一位曾在北疆、云南等地历练过的实干能臣,作风果决,闻言洪声应道,声震殿瓦:“王爷明鉴!臣定效仿古人屯田实边之良策,招徕流民,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必使安东之地,仓廪充实,士马精强,城寨坚固,为大明永镇东极,开拓不毛!”

文职安排已定,架构清晰,朱栋旋即转向武备方面,语气转为肃杀:“行政既立,架构已成,然武备乃国之爪牙,绝不可因平定而稍弛!为镇守三司,弹压不轨,防备外侮,特设靖海镇总兵府、扶桑镇总兵府、安东镇总兵府。原遗留及倭国旧有之守护体系已彻底革除,此后,镇总兵府即为地方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直接对大明军事委员会及所属战区负责,与布政使司相辅相成,然互不统属,此乃军民分治之要义!”

他目光如电,落在肃立武官队列最前、身形魁梧、面容刚毅的常升身上:“靖海、扶桑两镇,地处帝国东陲门户,海陆兼备,情况复杂,战略地位至关重要。特命撤销大明倭国总督、原总督中将常升,兼任此两镇总兵,原总督府官员由兵部安置就任三镇总兵府空缺职位,靖海、扶桑两镇归东部战区信国公汤和总兵官节制。望汝文武相济,军政协同,确保帝国东海门户,固若金汤,万无一失!”

常升一身擦得锃亮的明光铠,外罩猩红织金斗篷,闻言猛地抱拳,甲叶铿锵作响,声如洪钟,带着凛然的杀气与决心:“末将遵令!必竭尽肱股之力,整饬武备,巡弋海疆,拱卫门户,绝不使王爷、陛下有东顾之忧!”

“至于安东镇总兵府,”朱栋目光转向地图北方,语气沉稳,“地处关东、东北,毗邻未知之虾夷地,战略纵深广阔,民情地理更为陌生,划归北部战区,由梁国公蓝玉总兵官统筹管辖。总兵人选,关系重大,军事委员会将另行择优选派宿将担任。在新任总兵到任之前,一应防务,暂由常升兼管协调,不得有误!”

“末将领命!”常升再次肃然应诺。

军政大计布置完毕,朱栋最后,也是最郑重地强调根本之策,声音放缓,却字字千钧,敲打在每一位官员的心上:“行政架构,军事布防,此乃治理之骨架与血肉。然,欲使此地真正脱胎换骨,成为大明不可分割之部分,非行‘换血移魂’之策不可!即日起,由户部、工部牵头,制定详细章程,大规模迁移国内汉民至此三司,尤以靖海、扶桑沿海肥沃之地、交通便利之处为先。授以田宅,贷以耕牛粮种,与当地登记在册、表现顺服之民杂居共处,通婚往来,以夏变夷,此乃‘换血’!”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文官序列,尤其在各府县主官脸上停留,“同时,各府、县,必须于一年之内,至少设立一所‘社学’,仿国内新政,凡五岁以上幼童,不论男女,不论汉倭,强制入学,学费全免,并提供餐食。教材由科学司、格物工技司加紧雕版印制,教授汉语汉文、简易数算、蒙学经典乃至《皇明宝训》节选。要让下一代,只知有汉文,不识倭语为何物;只知有大明皇帝陛下,不知昔日所谓‘天皇’、‘将军’为何人!此乃‘移魂’!此乃百年大计,文明根本之争夺!诸位身为父母官,当以此为第一要务,若有懈怠,严惩不贷!”

堂内文武,无论来自何处,身居何职,闻言皆心神震动,齐声应诺:“谨遵王爷令旨!必不敢懈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奴籍之下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挽渊录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ISUCA——雷霆的奴隶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异度空间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责天纪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