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姜水畔的忧思
姜水潺潺,自西向东蜿蜒流淌,滋养着两岸丰茂的草木。炎帝神农氏立于河畔高丘,赭色麻布长袍被晨风吹得微微扬起,目光掠过下方错落的部落聚落,眉头却锁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愁绪。此时的神农部落已非初创时那般简陋,经过数代人刀耕火种,聚落外围筑起了半人高的木栅栏,内里散布着数十座草木搭建的屋舍,炊烟在晨光中袅袅升起,透着几分烟火气。
部落族人大多已外出劳作,男子扛着石斧、石锛去往山林,或是握着骨耜走向田间;女子则挎着竹篮,在河畔采摘野菜、漂洗麻布。本该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炎帝心中的忧虑却丝毫未减。他抬手抚过腰间悬挂的玉琮——这是部落首领的象征,触手温润,却压得他心头沉甸甸的。
“首领,您又在发愁啦?”身后传来清脆的声音,部落里的女官姜娥提着装满野果的竹篮走来,见炎帝神色凝重,便将篮子放在一旁,轻声问道,“是田里的粟米又出了问题,还是山林里的猎物少了?”
炎帝转过身,看着姜娥年轻却满是关切的脸庞,轻轻摇头:“粟米长势尚可,今年雨水算匀,收成该比去年好些;山林里的猎物虽不如前几年多,但族人们狩猎技巧越发娴熟,暂且能填饱肚子。”
“那您为何愁眉不展?”姜娥不解地追问。
炎帝抬手指向聚落深处,那里有几户人家的屋舍格外简陋,门前晾晒的麻布也满是补丁:“你看,部落里有的人家,去年储存的粟米早已吃完,只能靠挖野菜、摘野果度日;有的人家擅长编织,家里堆着好几张竹席、麻布,却缺吃的;还有那几家猎户,肉干囤了不少,可妻儿连件像样的衣裳都没有。”
姜娥顺着炎帝的手指望去,脸上的笑容渐渐淡去:“您是说,大家手里的东西不一样,有的多有的少,却没法换?”
“正是。”炎帝重重叹了口气,“咱们部落如今人越来越多,各户擅长的活计也不一样——有的会种庄稼,有的会编织,有的会制陶,有的会狩猎。可大家守着自己的东西,多余的用不上,缺的又没法弄来。就像东边那户制陶的老陶,家里的陶罐堆得快放不下了,想换些粟米,可种粟米的人家家里陶罐够使,不愿换;老陶又不擅长狩猎,只能看着肉干眼馋。长此以往,有的人家会越来越穷,部落就算整体收成好,也没法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啊。”
姜娥闻言,也皱起了眉头:“之前也有人想过拿自己的东西换别人的,可要么是双方想要的不一样,要么是不知道该换多少——比如一张竹席该换多少粟米,一块肉干该换多少麻布,没个准数,换着换着就容易吵起来,后来也就没人愿意换了。”
炎帝点点头,目光重新投向江水两岸:“若是能有个地方,让大家把多余的东西都带来,想换什么就找有那东西的人商量,定个大家都认可的换法,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姜娥眼睛一亮:“首领,您是想找个固定的地方,让大家去换东西?这法子好啊!可该选在哪里呢?又该什么时候去呢?”
炎帝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沿着姜水岸缓缓行走,目光仔细打量着周围的地形。阳光渐渐升高,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他走着走着,忽然停在一处地势平坦、靠近水源的空地前——这里位于聚落中央,旁边就是姜水,取水方便,而且空地足够大,能容下不少人。
“就这里吧。”炎帝指着空地,语气坚定,“这里地势平,又靠近水源,大家来换东西时,渴了能喝水,累了也能在旁边歇着。至于时间……”他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又想了想部落的作息,“族人们大多在日出后外出劳作,日落前回来。不如定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这两天让大家少干些活,上午把多余的东西带来这里,换自己需要的,中午前结束,不耽误下午劳作。”
姜娥凑到空地前看了看,连连点头:“这地方好!又大又方便,初一、十五也合适,大家能记清楚。那咱们现在就告诉族人们吗?”
炎帝却又摇了摇头:“别急,咱们得先把规矩定好。比如,不能拿坏的东西去换好的——不能用发霉的粟米换别人新鲜的肉干,不能用破了的陶罐换别人新织的麻布;还有,大家换东西时要好好商量,不能强买强卖,要是吵起来,就找部落里公正的老人来评理。这些规矩得先跟大家说清楚,不然到时候乱哄哄的,反而会出问题。”
姜娥恍然大悟:“还是首领想得周全!那咱们今天就召集各户的头领,把这事儿跟他们说清楚,让他们再回去跟自己家里人讲,等下一个初一,咱们就正式在这里换东西!”
炎帝看着姜娥兴奋的模样,紧锁多日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能不能让部落真正富起来,还要看这“换东西的地方”能不能顺利办起来,能不能真正帮到族人们。但他心里有个声音在说:这一步,走对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章市集初立的喧嚣
距离炎帝决定设立“换东西的地方”已过去半个月,转眼就到了第一个初一。天还没亮,姜水畔的空地上就热闹起来——几个部落里的青壮年早早赶来,用石块在空地周围垒起矮矮的石墙,划分出一块块小小的区域,方便大家摆放东西;姜娥则带着几个女子,在空地中央架起了一口大锅,烧起热水,给来换东西的人解渴。
炎帝起得比往常更早,他特意换上了一件相对整洁的麻布长袍,手里拿着一把石镰——这是他前些天打磨好的,比普通石镰更锋利,打算拿来换些东西,也给族人们做个样子。他走到空地时,已经有不少族人提着、扛着东西赶来,脸上满是好奇和期待。
“首领来啦!”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纷纷看过来,原本有些嘈杂的空地瞬间安静了不少。
炎帝笑着摆摆手:“大家不用拘谨,今天咱们就是来换东西的,有多余的东西就摆出来,想要什么就去找人家商量,只要双方都愿意,怎么换都行。”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有人动了起来。西边那户种粟米的姜伯,扛着一袋沉甸甸的粟米,走到空地中央的区域,将袋子放下,解开绳结,金黄的粟米露了出来,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我家今年粟米收得多,这袋粟米想换些麻布,给家里老婆子和孩子做件衣裳。”姜伯大声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自豪。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女子走了过来——是部落里擅长编织的姜织,她手里抱着好几匹麻布,颜色有浅有深。“姜伯,我这麻布是用新采的麻织的,又软又结实,一匹麻布换你两斗粟米,怎么样?”姜织问道。
姜伯弯腰抓了一把粟米,又伸手摸了摸麻布,点点头:“你这麻布确实好,两斗粟米换一匹,划算!我要三匹麻布,给你六斗粟米。”
“行!”姜织立刻应下,帮着姜伯把六斗粟米装进自己带来的竹筐里,又把三匹麻布递给姜伯。两人一手交粮,一手交布,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有了这第一个成功的例子,大家顿时活跃起来。猎户姜虎扛着好几串肉干,走到姜伯旁边,大声喊:“有没有会制陶的?我这肉干是昨天刚烤的,新鲜得很,想换两个大陶罐,装水装肉都方便!”
“我有陶罐!”不远处传来老陶的声音,他推着一辆木车,车上放着好几个崭新的陶罐,罐身上还刻着简单的花纹。老陶推着车走到姜虎面前,指着一个最大的陶罐说:“这陶罐能装两桶水,换你三串肉干;小一点的,两串肉干换一个。你要几个?”
姜虎看了看陶罐,又看了看自己的肉干,笑着说:“我要两个大的,四个小的,算下来是三串×2+两串×4=14串肉干,对吧?”
老陶点点头:“没错!你这肉干看着就香,我家小孙子早就想吃肉了,正好换回去给他解解馋。”
两人一边算账,一边搬东西,周围的人也凑过来看热闹,有的还帮着搭把手。炎帝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景象,心里格外欣慰。他走到老陶的木车前,拿起一个小陶罐,问道:“老陶,你这陶罐做得越来越好了,我这把新打磨的石镰,想换你一个小陶罐,行不行?”
老陶一看是炎帝的石镰,眼睛都亮了——这石镰比他家里的石镰锋利多了,要是用来割麻、割粟米秆,能省不少力气。“首领,您这石镰太好用了,一个小陶罐哪够换?我给您两个小陶罐,再加上一个陶碗,换您这把石镰,您看行吗?”
炎帝笑着说:“不用这么多,一个小陶罐就够了。不过你要是愿意,我也不推辞,以后多做些好陶罐,给大家用。”
两人愉快地完成了交换,周围的人也跟着欢呼起来。接下来的一个时辰里,空地上的人越来越多,交换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有人用竹席换粟米,有人用麻布换野果,有人用骨针换陶罐,还有人用兽皮换石斧。大家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有的讨价还价,有的互相帮忙搬东西,偶尔也会有小小的争执,但只要有人喊来部落里的老人评理,很快就能解决。
太阳升到半空时,市集渐渐冷清下来——大多数人都换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满意地回家了。空地上还剩下一些人,要么是东西没换完,要么是还在犹豫要不要换。炎帝走到剩下的人中间,问道:“大家怎么还没走?是没换到想要的东西吗?”
一个年轻男子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首领,我家里有不少野果,想换些粟米,可刚才种粟米的人家都走得差不多了,没换成。”
旁边一个妇人也说道:“我会做野菜饼,带来了好几张,想换些麻布,可会编织的姜织也走了。”
炎帝想了想,说道:“没关系,咱们以后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在这里集市,这次没换到,下次再来。你们也可以先跟想要换的人约好,下次直接找对方换。另外,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多余的东西告诉部落里的姜娥,她会记下来,要是有人想要,就让她帮忙传话,这样就算不是集市的日子,也能换东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诡诈师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一则故事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我们的日常琐事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不朽:重生镇万界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诡盗之王 沉迷 火炕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天生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