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上仁厚!”皋陶躬身应道,心中越发敬佩帝喾——他不仅懂农桑,更有一颗爱民之心,这般君主,方能带领人族走得更远。
冬日来临,黄河岸边的农田盖上了薄雪,族人们大多待在家中休整,帝喾却没闲着。他召来玄清,还有几位懂草木的族人,一同整理这一年的农耕经验,打算编一本《农桑要略》,记录下不同土壤适合种的作物、常见的病虫害防治之法,传于后世。
玄清翻看着帝喾写下的草稿,赞叹道:“帝上所记,皆是实用之法,往后族人只需依此耕作,定能年年丰收。若是将这些内容纳入鸿蒙宗藏经阁,还能让其他族群也借鉴学习。”
帝喾点头:“如此甚好。待《农桑要略》编完,便送一份副本到鸿蒙宗,再刻成木简,分发给各部落,让族中子弟都能学习。”
窗外,雪花静静飘落,殿内烛火摇曳,映着帝喾专注的侧脸。他手中的木笔在竹简上沙沙滑动,写下的不仅是农耕之法,更是人族绵延不绝的生机。自炎黄以来,人族便是靠着这般“以农为本、代代相传”的韧性,在洪荒天地间站稳脚跟,而帝喾,正以他的智慧与仁心,将这份韧性延续下去,为日后人族大兴埋下更深的根基。
这夜,帝喾伏案至三更,终于写完《农桑要略》的最后一段。他放下木笔,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世界,心中忽然想起颛顼帝传位时的话语——“人族兴在农桑”。他轻轻抚摸着腰间的五帝印,暗下决心:来年,定要推广新的耕作之法,开垦更多农田,让每一位族人都能吃饱穿暖,让人族的炊烟,在洪荒天地间永远飘荡。
三更的梆子声从濮阳城街巷深处传来,议事殿内烛火忽明忽暗,帝喾将刚写就的《农桑要略》木简整齐码在案上,指尖划过“顺天时、应地利、合人心”七个字,想起白日里玄清提及的“南方稻种”,又取过一卷空白竹简,提笔补注:“南方多水泽,可试种稻禾,需筑田埂蓄水,待芒种后插秧,秋分前收割,或可增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刚落下最后一笔,殿外忽然传来轻叩声,侍从低声禀报:“帝上,鸿蒙宗玄空大长老遣弟子送来书信,说有要事相商。”帝喾连忙起身接过信笺,展开一看,原来是玄空听闻他编着《农桑要略》,特意送来一份“草木生长图谱”,标注了洪荒各地适合种植的作物,还提及“西方昆仑虚有耐寒麦种,可引至北方部落试种”。
“玄空大长老果然思虑周全。”帝喾将图谱铺在案上,借着烛火细细查看,见图谱中不仅画了作物形态,还写明了播种、施肥、收割的时节,甚至标注了如何用草木灰改良盐碱地,不由得眼前一亮。他立刻召来皋陶,吩咐道:“明日一早,你派两名得力弟子前往西方昆仑虚,向玄空大长老求取耐寒麦种,顺便请他派一位懂作物培育的弟子来濮阳,指导北方部落试种。”
皋陶接过图谱,见上面标注详尽,忍不住赞叹:“有了这份图谱,咱们人族的农耕可就再无地域之限了!”帝喾笑着点头,目光又落回《农桑要略》上:“待麦种取回,咱们便在《农桑要略》中补增‘异域作物引种之法’,让各部落都能根据本地水土,选种最适合的庄稼。”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帝喾便带着侍从往北方部落而去。北方部落地处黄河上游,冬日比濮阳更冷,往年只能种耐寒的粟米,收成远不如南方。刚到部落聚居地,首领便迎了上来,搓着冻红的手道:“帝上怎么这时候来了?北方天寒,您可得多穿些!”
帝喾摆摆手,目光扫过部落外的空地:“我来看看你们的冬小麦试验田。去年秋收后种的粟米,如今长势如何?”首领领着他往田边走,指着一片覆着薄雪的田地道:“托帝上的福,咱们按您教的‘积雪保墒’之法,让粟米在雪下扎根,如今雪化了些,苗儿已经冒绿了,比往年壮实不少!”
帝喾蹲下身,拨开积雪,见粟苗叶片翠绿,根系紧紧抓着土壤,满意地点头:“再过些时日,等春分前后,便可追施草木灰肥,促进生长。对了,玄空大长老送来了西方的耐寒麦种,过几日便会有人送来,到时候咱们选几块向阳的田地试种,若是成功,明年北方部落也能种小麦了。”
首领闻言又惊又喜,连忙道:“若是能种小麦,咱们北方部落的收成就能翻番了!多谢帝上为咱们着想!”帝喾拍了拍他的肩膀:“人族本是一体,各部落互帮互助,才能共同兴旺。你们多留意粟苗的长势,有任何问题,随时派人送信给我。”
从北方部落返回濮阳时,已是正午。刚进议事殿,便见农务阁的弟子捧着一份文书等候:“帝上,南方三部落送来消息,说他们按您教的‘凿渠引水’之法,修好了三条灌溉渠,今年种的水稻已经插秧,长势极好,还说要请您去视察。”
帝喾接过文书,见上面画着灌溉渠的简图,甚至标注了每日的引水量,不由得笑道:“南方部落做事倒是细致。你回复他们,待夏至前后水稻抽穗时,我便去南方视察,顺便看看他们改良的土壤情况。”
日子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便到了夏至。帝喾带着玄清和农务阁的弟子前往南方,刚到部落,便被一片金黄的稻田吸引——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微风拂过,稻浪翻滚,空气中满是稻花的清香。
“帝上您看!”部落首领指着稻田,脸上满是自豪,“这灌溉渠修好后,咱们的稻田再也不愁缺水了,您教的‘浅灌勤灌’之法,让稻苗长得比往年壮实多了,估摸着今年每亩能收三石稻子!”
帝喾走进稻田,随手拔起一株水稻,数了数稻穗上的颗粒,点头道:“不错,颗粒饱满,确实是好收成。你们改良的盐碱地呢?我去看看。”首领领着他往部落东边走,只见原本泛着白霜的盐碱地,如今已变得黑黝黝的,地里种的粟米长势正旺。
“咱们按您说的,在地里撒了草木灰和腐熟的秸秆,还引河水漫灌了三次,这土壤就慢慢变好了。”首领指着粟苗,“您看,这粟苗长得多壮,一点也不比好地差!”
玄清蹲下身,抓了一把土放在手中揉搓,笑道:“土壤的盐碱度确实降了不少,帝上这‘改良土壤之法’,可真是帮了南方部落的大忙。”帝喾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一阵暖意——从继位时的谨慎,到如今各族农耕兴旺,他终于不负颛顼帝的嘱托,不负万民的期望。
视察完南方部落,帝喾并未立刻返回濮阳,而是带着众人往东方部落而去。东方部落靠海,往年多以渔猎为生,农耕极少。此次前往,帝喾便是要教他们“围海造田”——利用海边的滩涂,筑堤挡潮,再将海水排干,改良土壤后种植耐盐的作物。
“帝上,这滩涂全是海水,真能种庄稼?”东方部落首领满脸疑惑。帝喾指着滩涂:“你看,这滩涂靠近河流入海口,河水带来的泥沙沉积在这里,只要咱们筑堤挡住海水,再引河水冲洗盐碱,不出两年,就能变成良田。咱们先试种耐盐的大麦,若是成功,往后东方部落也能靠农耕饱腹,不用再担心渔猎无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首领半信半疑,但还是按帝喾的吩咐,组织族人筑堤、挖渠。帝喾在东方部落待了十日,手把手教族人如何测量堤岸高度、如何控制河水流量,直到第一条堤岸筑成,才放心离开。
返回濮阳时,已是初秋。刚进城门,便见皋陶领着几位长老等候在城门口,脸上满是喜色:“帝上,好消息!西方昆仑虚的耐寒麦种已经送来,玄空大长老派来的弟子也到了,北方部落已经选好了试种田,开始播种了!”
帝喾心中一喜,连忙问道:“麦种发芽率如何?玄空派来的弟子可有说什么?”皋陶笑着道:“发芽率有八成多!那位弟子说,北方的气候正适合这种麦种,只要按‘冬前镇压、开春返青’的法子照料,明年夏收定能有好收成!”
帝喾走进议事殿,见案上放着刚送来的麦种——颗粒饱满,泛着金黄的光泽。他拿起一粒麦种放在手心,忽然想起颛顼帝传位时的场景,想起自己接过五帝印时的誓言。如今,人族的农耕遍布东西南北,历法日益完善,族人安居乐业,这便是他能给颛顼帝、给万民最好的答复。
这夜,帝喾再次伏案,将南方水稻种植、东方围海造田、西方耐寒麦种引种的经验,一一补进《农桑要略》。烛火映着他的身影,直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他才放下木笔,望着窗外初升的朝阳,心中充满了期待——来年,定是一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景,人族的炊烟,定会在洪荒天地间,飘得更高、更远。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诡盗之王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天生禁区 诡诈师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一则故事 沉迷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我们的日常琐事 火炕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不朽:重生镇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