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治水救民,定九州秩序,此乃大德;你公正无私,心怀天下,此乃大才。”舜帝将象征帝位的玉玺与玄圭一同递给他,“这帝位,非你莫属。望你继位后,能继续护佑人族,让三皇五帝的基业得以传承。”
禹接过玉玺与玄圭,感受到手中沉甸甸的重量——这不仅是权力,更是人族的未来。他再次叩首,声音坚定:“臣定不负先帝所托,不负天下百姓!”
四、禅让大典,五帝落幕
禅让大典定在次年的正月初一,地点选在蒲坂都城外的天坛。
大典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方诸侯率领部落代表赶来,鸿蒙宗的玄空长老与源初七子也亲自到场,天庭更是派来仙使见证。天坛之下,人山人海,百姓们手持粟穗与鲜花,期待着新帝的诞生。
吉时一到,舜帝身着帝袍,手持玉玺,走上天坛。他先是祭拜天地与三皇,随后转身面向众人,声音洪亮:“朕承先帝之命,治世人族数十载,如今洪水已平,九州安定。禹德才兼备,救万民于水火,朕今日将帝位禅让于禹,望禹能带领人族走向更兴盛的未来!”
说罢,舜帝将玉玺递到禹的手中。禹双膝跪地,接过玉玺,随后起身,面向天地叩首,再面向诸侯与百姓叩首。当他站起身时,玄空长老走上前,将一顶由青金石与珍珠镶嵌而成的帝冠戴在他的头上——这是鸿蒙宗为新帝准备的贺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诸侯与百姓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粟穗与鲜花被抛向空中,落在禹的身前,像一片五彩斑斓的海洋。
舜帝站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完成了先帝们的嘱托,人族的未来,交到了可靠的人手中。
大典结束后,舜帝带着妻子娥皇、女英,离开了蒲坂,前往南方的苍梧之野。他想在余生中,看看自己守护了一生的人族土地,看看洪水退去后,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景象。
玄空长老望着舜帝远去的背影,对身旁的源初七子说道:“伏羲定八卦、神农着医经、黄帝统人族、少昊制音律、颛顼绝天地通、帝喾定节气、舜帝行禅让……五帝时代,终究是落幕了。”
“那未来,人族会如何?”源初长子问道。
玄空看向天坛上正在接受诸侯朝拜的禹,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禹定九州,启夏朝,人族将进入新的时代。而我们鸿蒙宗,只需继续守护这份文明,静待封神劫的到来。”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蒲坂都城上,洒在天坛上,也洒在百姓们的笑脸上。五帝时代的帷幕缓缓落下,而人族的新篇章,正随着新帝禹的继位,缓缓拉开。
五、苍梧遗志,娥皇女英泪洒斑竹
舜帝携娥皇、女英离了蒲坂,一路向南而行。彼时苍梧之野刚经洪水洗礼,虽已退去,却仍有不少村落残破,百姓们正忙着修补房屋、开垦荒地。舜帝见此,便停下脚步,与妻子一同帮百姓夯土筑屋、分发粟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一日,他们行至九嶷山脚下,舜帝忽感心口剧痛,咳血不止。娥皇、女英慌作一团,急忙寻来当地医者,却被告知舜帝积劳成疾,已是油尽灯枯。
弥留之际,舜帝拉着娥皇、女英的手,目光望向北方——那是蒲坂的方向,是人族的根基。“朕走后,你们……莫要扰了禹的治世。人族兴……才是头等大事。”他气息渐弱,手指仍紧紧攥着一枚随身的玉牌,那是当年黄帝赐下的,刻着“护民”二字。
舜帝崩于九嶷山的消息传回蒲坂时,禹正召集诸侯商议九州贡赋。听闻噩耗,他当即罢朝,率群臣着素服,步行前往九嶷山奔丧。沿途百姓得知新帝亲往,皆自发随行,哭声一路不绝。
待禹赶到九嶷山,只见娥皇、女英正跪在舜帝灵前,泪如雨下。灵前的竹子沾了她们的泪水,竟渐渐染上点点红斑,此后便成了苍梧特产的“斑竹”。
“先帝遗愿,望我等同心护佑人族。”禹跪在灵前,声音哽咽,“二位娘娘放心,臣定不负先帝所托,让九州百姓皆能安居乐业。”
随后,禹主持舜帝葬礼,将其葬于九嶷山主峰,墓前立碑,刻下“五帝之末,德泽九州”八字。葬礼结束后,他欲请娥皇、女英回蒲坂安享尊荣,却被二人婉拒。
“先帝一生为民,我姐妹愿留在此地,帮百姓重建家园,也算遂了先帝的心愿。”娥皇说着,将舜帝那枚“护民”玉牌递给禹,“此牌还请陛下收好,见牌如见先帝,莫忘初心。”
禹接过玉牌,重重点头。他望着娥皇、女英留在九嶷山的身影,心中更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帝位,承载的不仅是权力,更是三皇五帝代代相传的“护民”之诺。
六、禹定九州,铸鼎铭世承五帝
回到蒲坂后,禹并未急于推行新政,而是先率群臣复盘五帝治世的得失。他翻阅鸿蒙宗所赠的《三皇五帝全史》,见伏羲画卦启智、神农尝草救民、黄帝统一人族、颛顼绝天地通、帝喾定节气、舜帝行禅让,每一页都写满了“为民”二字,心中愈发坚定了“以民为本”的治世理念。
“先帝们治世,或启文明,或定秩序,皆为让人族在洪荒立足。”禹在朝会上对诸侯说道,“如今洪水已平,当务之急是定九州疆界、立典章制度,让百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随后,禹依治水时探查的九州脉络,正式划定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的疆界,每州设“州牧”一名,掌管州内政务,直接对帝负责。他又参照舜帝制定的贡赋制度,细化各地物产贡赋——冀州贡粟米与兽皮,青州贡鱼盐与丝帛,荆州贡玉石与丹砂,既保证了中央所需,又不加重百姓负担。
最让诸侯与百姓震动的,是禹决定铸“九州鼎”。他下令收集九州的青铜,又派人前往各地采集象征九州特色的奇石、草木,一同融入鼎中。铸鼎之日,禹亲往铸鼎台,以玄圭引天地灵气,注入鼎中。玄空长老亦携源初七子前来相助,以鸿蒙道法稳固鼎身,让九鼎不仅是象征,更具镇九州气运之能。
历时三年,九州鼎终成。每尊鼎高丈余,鼎身刻着对应州的山川脉络、物产民情,还刻有三皇五帝的治世功绩。禹将九鼎立于蒲坂太庙,召诸侯前来观鼎。
“此鼎,乃九州之象征,乃五帝之传承。”禹指着九鼎,对诸侯说道,“今后,若有诸侯背离人族、欺压百姓,朕便以九鼎之威,讨逆安邦!”
诸侯们望着威严的九鼎,再看禹眼中的坚定,皆躬身行礼:“愿遵陛下之令,共护九州!”
此时,天庭仙使再次降临,带来昊天天帝的旨意——承认禹的人族共主之位,赐“禹帝”称号,并允人族在九州设“天坛”,每逢重大庆典,可向天祈福。鸿蒙宗也送来贺礼——一卷《人族修炼总纲》,取《黄帝内经》下卷之精髓,简化后传于百姓,助人族强身健体。
七、五帝落幕启新篇,洪荒静待夏潮生
禹帝继位第五年,蒲坂都城已焕然一新。城内街道规整,市集繁华,百姓们身着粗布衣裳,脸上满是笑意;城外良田万顷,粟浪翻滚,孩童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一派安居乐业之景。
这日,禹帝登上都城最高的望帝台,身旁陪着玄空长老。二人望着远方的九州大地,目光悠远。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天生禁区 不朽:重生镇万界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诡盗之王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火炕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诡诈师 沉迷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我们的日常琐事 一则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