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们听说过鸿蒙宗的名号,知道鸿蒙宗是道尊龙宇创立的宗门,不敢轻易得罪,便连忙去通报。可没过多久,侍卫回来对玄空说:“启王说了,他正在饮酒作乐,没空见你,你还是回去吧。”
玄空皱了皱眉,他知道夏启是在故意回避,可他还是不肯放弃:“还请你再通报一次,我要说的事,关乎夏朝的国运,启王必须听!”
侍卫无奈,只能再次去通报。这一次,夏启终于不耐烦了,他让人传出话来:“玄空若再敢纠缠,就将他驱逐出阳城!”
侍卫们将夏启的话传给玄空,玄空站在王宫门口,望着那宏伟的宫殿,心中满是失望。他知道,此刻的夏启已经彻底被酒色迷昏了头脑,再也听不进任何劝谏了。他转身离开王宫,走在阳城的街道上,看到的是百姓们愁苦的面容,听到的是百姓们的抱怨和叹息。有一位老婆婆拉着玄空的手,哭诉着自己的儿子被征去建王宫,至今没有回来,家里的粮食已经吃完了,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有一位年轻的男子跪在路边,请求玄空能救救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因为交不出赋税,被士兵打伤,危在旦夕。
玄空看着这些苦难的百姓,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他从怀中拿出自己仅有的一些粮食,分给了百姓们,然后默默地回到了鸿蒙宗的驻地。他坐在案前,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下:“启王沉迷酒色,朝政荒废,玄妻与奸臣专权,赋税严苛,百姓困苦,民怨沸腾。夏朝国运衰败,已无可挽回。”写完,他将竹简放入木盒中,然后闭上眼睛,在心中默念:“道尊,弟子无能,无法改变夏朝的命运,只能将这一切记录下来,让后世知晓这段历史。”
夏启对百姓的苦难和朝政的混乱毫不知情,他依旧在瑶台上饮酒作乐。有一天,他喝得酩酊大醉,恍惚中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他面前,老人穿着粗布衣服,脸上满是皱纹,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夏启揉了揉眼睛,想要看清楚老人是谁,可老人却突然消失了。夏启以为是自己喝多了产生了幻觉,便没有在意,继续和玄妻饮酒。
可他不知道的是,那个老人,其实是禹的魂魄。禹看到自己辛苦建立的夏朝,在儿子手中渐渐衰败,心中满是悲痛,便特意现身想要提醒夏启,可夏启却沉迷酒色,根本没有认出他。禹的魂魄无奈,只能叹息着离去,从此再也没有现身。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启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因为长期饮酒和沉迷女色,已经卧床不起了。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忘记享乐,他让舞姬们在他的床前跳舞,让乐师们在他的床前弹奏,让宠妃们在他的床边喂他喝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玄空得知夏启卧床不起的消息后,并没有去王宫探望。他知道,夏启的结局已经注定,探望也没有任何意义。他只是在竹简上写下了最后一句话:“启王病重,卧床不起,夏朝朝政混乱,诸侯异动,亡国之兆已现。”写完这句话,玄空合上了木盒,这个木盒里,已经装满了记录夏朝从盛到衰的竹简,这些竹简,不仅是夏朝的历史,更是对后世君主的警示。
第四章诸侯异动:分裂的导火索
夏启病重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天下诸侯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那些原本就对夏启不满的诸侯,开始蠢蠢欲动;而那些原本中立的诸侯,也开始动摇,他们纷纷观望,想要看看夏朝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
有扈氏首领玄渠站在部族议事堂的高台之上,手中攥着一封从阳城密探传来的竹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堂下坐着的,是有扈氏各支脉的长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三年前钧台盛宴,有扈氏因不满夏启废禅让、行世袭,拒不出席朝贺,夏启当场放言要“踏平有扈”,虽后来因忙着扩建王宫暂缓征讨,可这份仇怨,却像一根刺,扎在有扈氏上下所有人的心里。
“启王卧床不起,朝政被玄妻和奸臣把持,赋税苛捐逼得百姓卖儿鬻女,连黄河堤坝都无人修缮——这样的夏朝,还有什么资格统辖九州诸侯?”玄渠将竹简狠狠拍在案几上,青铜铸就的案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当年禹王治水,我有扈氏出了三千民夫、百艘木船,立下汗马功劳,可如今启王却视我们如草芥,若再忍气吞声,迟早要被夏朝灭族!”
堂下的大长老玄伯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首领,夏朝虽衰,可毕竟是天下共主,麾下还有数万大军。我们有扈氏部族人口不过五万,兵力仅三千,若公然反夏,怕是……”
“怕什么?”玄渠打断他的话,语气激昂,“启王昏庸,民心尽失,这正是我们的机会!我已派人联络了东边的斟寻氏、西边的彤城氏,他们也对启王的奢靡暴政不满,愿意与我们结盟!只要三家联手,再号召天下不满夏朝的诸侯,定能推翻启王,恢复禅让旧制!”
这话一出,堂下顿时炸开了锅。长老们议论纷纷,有人赞同玄渠的主张,认为夏朝气数已尽,反夏是唯一的出路;也有人担忧兵力不足,怕引来灭顶之灾。就在众人争执不下时,议事堂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来,单膝跪地禀报:“首领,鸿蒙宗弟子玄空先生求见,说有要事相告。”
玄渠愣了一下,随即皱起眉头:“鸿蒙宗?道尊龙宇的宗门怎会突然派人来见我?”他虽没见过玄空,却早听说过鸿蒙宗的名号——据说鸿蒙宗弟子能观气运、知兴衰,当年启王继位时,道尊还曾赠“镇夏玉符”护佑夏朝国运。如今玄空突然到访,不知是为了夏朝,还是为了有扈氏。
“请他进来。”玄渠沉思片刻,终是决定见一见玄空——无论对方来意如何,鸿蒙宗的态度,或许会影响有扈氏的未来。
片刻后,穿着青布道袍的玄空走进议事堂。他神色平静,目光扫过堂下争论的长老,最后落在玄渠身上,拱手行礼:“鸿蒙宗玄空,见过有扈氏首领。”
“玄空先生不必多礼,”玄渠抬手示意他坐下,开门见山地问,“不知先生今日到访,有何要事?”
玄空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从怀中取出一卷竹简,递到玄渠面前:“首领先看看这个。”
玄渠接过竹简,展开一看,瞳孔骤然收缩——竹简上记录的,竟是夏朝近三年的气运变化:钧台盛宴杀三足乌触怒金乌部族、征调数万民夫建王宫耗竭民力、黄河水灾不救致百姓流离、玄妻专权引官场腐败……每一条都清晰详实,最后一句更是触目惊心:“镇夏玉符灰气弥漫,夏朝国运已断,然诸侯反戈,恐引更大战乱,伤及无辜百姓。”
“这……”玄渠手指微微颤抖,他虽知道夏朝衰败,却没想到竟已到“国运已断”的地步,更没想到玄空会将如此机密之事告知自己。
“先生为何要告诉我这些?”玄渠抬头看向玄空,眼中满是疑惑,“道尊是夏朝的庇护者,先生理应帮夏朝稳定局势,而非……”
“道尊护的是洪荒秩序,是天下百姓,而非某一个王朝。”玄空打断他的话,语气依旧平静,“夏朝兴衰,乃天道定数,鸿蒙宗不会干预;可诸侯若因私怨起兵,导致战火蔓延,百姓流离失所,便是违背了道尊‘护民’的本意。我今日来,不是为了阻止首领反夏,而是想提醒首领——若真要举兵,万不可伤及无辜,更不可让战火波及农耕之地,否则,即便推翻了夏朝,也会失去民心,最终难逃衰败的命运。”
玄渠沉默了,他看着竹简上“伤及无辜百姓”几个字,脑海中浮现出黄河沿岸百姓流离失所的景象——他反夏,本是为了推翻暴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若因起兵导致更多百姓受难,那与夏启的暴政,又有何区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玄渠深吸一口气,将竹简还给玄空,“若有扈氏真要举兵,定会谨记先生的提醒,只诛暴君奸臣,不扰百姓民生。”
玄空点了点头,起身拱手:“如此,便多谢首领。我还有一事相告——斟寻氏首领虽答应与你结盟,却暗中与玄妻有勾结,若举兵时不防着他,恐会遭其暗算。”
说完,玄空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了议事堂。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时,堂下的长老们再也按捺不住,纷纷围到玄渠身边:“首领,玄空先生的话不可不信!斟寻氏那老狐狸向来狡猾,我们必须早做准备!”
玄渠脸色凝重,他想起之前与斟寻氏首领联络时,对方总以“时机未到”推脱,如今想来,果然是别有用心。“传我命令,”玄渠沉声下令,“立刻派人去斟寻氏部族探查,若发现他们与阳城有往来,即刻回报;同时,加紧操练士兵,备好粮草,一旦启王驾崩,便立刻举兵,先除玄妻奸臣,再定天下局势!”
“是!”长老们齐声应和,议事堂内的气氛,从之前的争执变成了如今的坚定——夏朝的衰败,已成定局;有扈氏的反戈,也已箭在弦上。
而此时的阳城王宫,夏启的病情愈发严重。他躺在床上,意识模糊,嘴里断断续续地喊着“仙酒”“舞姬”,玄妻守在床边,脸上虽满是“担忧”,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算计——她早已暗中联络了斟寻氏,约定若夏启驾崩,便扶持自己年幼的儿子继位,由她垂帘听政,斟寻氏则出兵辅佐,事后共享夏朝大权。
玄空站在王宫之外的一棵古柏下,望着紧闭的宫门,轻轻叹了口气。他从怀中取出竹简,写下:“有扈氏欲举兵反夏,斟寻氏暗通玄妻,夏朝内忧外患,分裂之兆已显。战火将起,百姓又要遭难了。”写完,他将竹简收入怀中,转身离去——他能做的,只有记录下这一切,至于未来的走向,只能交由天道,交由天下百姓。
几天后,夏启在瑶台的歌舞声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辛苦维持的夏朝,早已在他的奢靡享乐中千疮百孔;他更不知道,他的驾崩,将成为诸侯分裂的导火索,一场席卷九州的战乱,即将拉开序幕。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一则故事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天生禁区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不朽:重生镇万界 火炕 诡诈师 沉迷 诡盗之王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我们的日常琐事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