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宗坐落于昆仑虚深处,自龙宇初建时便引虚无之海灵气、融洪荒本源筑基,殿宇皆以混沌玄玉为材,檐角悬着鸿蒙晶石所制的“镇劫铃”,风过铃响,能涤荡周遭劫气。这日清晨,宗内主峰“问道峰”上,玄空已率源初七子清扫了论道台,台上设三方蒲团,分别嵌着“道”“元”“云”三字,案几上置着起源殿特供的“悟道茶”——此茶采自虚无之海边缘的“起源茶树”,一叶能助修士静心,一盏可窥大道碎片。
辰时刚至,昆仑虚外便传来两道气息:一道厚重如大地,携着人参果树的温润生机,是镇元大仙;另一道缥缈如云,裹着先天云气的轻灵,是红云。玄空率弟子迎至山门,见镇元大仙身着土黄色道袍,手持拂尘,袖中隐约露着人参果的淡香;红云则穿朱红道服,腰间系着先天灵宝“九九散魄葫芦”,笑起来眉眼间带着几分洒脱。
“玄空道友,叨扰鸿蒙宗了。”镇元大仙拱手为礼,目光扫过山门处的“鸿蒙阵”,阵纹流转间隐现龙宇的道韵,不由颔首,“道尊布下的阵法,果然能隔劫气、守本源。”
红云亦笑道:“自巫妖劫后,洪荒灵气便杂了劫气,也就鸿蒙宗这般清净。若不是道尊相邀,我这云游的散修,怕是难寻这般好地方论道。”
玄空回礼道:“二位道友能来,是鸿蒙宗之幸。道尊虽在起源殿观劫,却早有嘱托,让我等备好悟道茶,待二位道友来时,共论‘劫中守道’——此乃当前洪荒最紧要的课题,若能悟透,或可减封神劫之祸。”
说罢,玄空引二人拾级而上,沿途弟子皆躬身行礼,道韵规整。行至问道峰巅,论道台已被朝阳镀上一层金辉,远处洪荒大地隐约可见,东方朝歌城的气运似蒙着一层灰雾,西方西岐之地则透着微弱却坚韧的生机,劫气在两地之间流转,如墨汁入清水,渐染周遭。
三人分坐蒲团,玄空亲手为二人斟上悟道茶,茶汤呈淡金色,热气袅袅间化作“道”“劫”二字,旋即消散。镇元大仙浅啜一口,闭目片刻,再睁眼时眼中多了几分清明:“好茶!一口便压下了我体内因洪荒劫气滋生的燥意。玄空道友,你先说说,鸿蒙宗对‘劫中守道’的见解?毕竟道尊是混沌初开便证道的存在,你等随侍左右,定有高见。”
玄空放下茶盏,指尖凝出道力,在台面上画出一道流转的弧线:“我等随道尊修行,观道尊在龙汉初劫护玄冥、巫妖劫助后土,悟得‘守道’并非一成不变。道尊常说,‘道在虚无,亦在众生’,劫是道的考验,也是道的延伸——所谓劫中守道,首先要‘辨道’,知晓自己的道是什么,方能在劫中不迷失。”
他顿了顿,目光望向西方西岐:“就如人族,三皇五帝时守‘生道’,治水、耕织、护民,虽经小劫却能大兴;如今商纣失德,弃‘生道’而逐‘欲道’,劫气便缠上朝歌。鸿蒙宗弟子入洪荒,从不强行干涉劫数,只在人族危难时传‘耕织之法’‘避险之术’,这便是守‘助生之道’——不违道,不逆劫,只护众生本真。”
红云闻言,抚掌笑道:“玄空道友这话在理!我曾在紫霄宫听鸿钧道祖讲法,道祖说‘道无常形,唯在一心’。我修的是‘云道’,云能聚能散,能遮日能润田,劫来时,我便化云为盾,护身边弱小;劫去时,我便散云为雨,滋养生灵——去年在东海之滨,我见一群渔民被劫气引来的海妖所困,便以先天云气布‘锁妖阵’,既除了海妖,又没伤渔民分毫,这便是我守的‘云道’。”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凝重:“可如今洪荒劫气渐浓,不少修士为避劫,或投靠天庭,或依附阐截,甚至有人为夺法宝、抢机缘,不惜残杀同类——他们忘了自己的道,只盯着‘劫’的可怕,反倒成了劫的一部分。就像上月我在昆仑山遇到的一位散修,本修‘木道’,却为了一件后天灵宝,杀了整座山谷的灵木,结果被劫气入体,堕成了妖修,何其可惜!”
镇元大仙闻言,眉头微蹙,拂尘轻挥,台面上浮现出一株人参果树的虚影,树上挂着三枚人参果,果上隐现众生相:“我修‘地元之道’,守的是‘本源’二字。人参果树是先天灵根,根扎洪荒地脉,吸本源灵气而生,我守着树,便是守洪荒的地脉本源。巫妖劫时,十二祖巫归天,地脉动荡,我以自身道力护果树,顺带稳了西牛贺洲的地脉,这便是我守的道——地脉不毁,洪荒便有根基;本源不失,众生便有生路。”
他看向玄空,语气郑重:“但我也有疑惑。如今封神劫已现,阐截二教弟子皆要应劫,天庭又在拟封神榜,若劫气真的毁了洪荒地脉,我这‘守本源’的道,又该如何延续?道尊曾说‘一切起源于虚无,亦归于虚无’,难不成洪荒真要碎成碎片,我等修士也要随之地脉消散?”
玄空闻言,指尖道力再动,台面上的弧线化作一幅图:虚无之海为底,起源殿悬于其上,下方是洪荒大地,地脉如蛛网般与虚无之海相连。“道尊曾以鸿蒙盘推演,说‘劫是碎,亦是生’。洪荒地脉若碎,并非消散,而是会化作新的本源——就像龙汉初劫时,混沌魔龙残魂散落,反倒成了不少修士法宝的本源;巫妖劫时,祖巫精血入地,催生出新的灵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指着图中洪荒大地的东方:“道尊说,封神劫后,洪荒会碎成三界六道,地脉会分入各界,人参果树若能随地脉迁移,或许能在新的地界扎根,继续护持本源。而且道尊已在起源殿设了‘本源库’,收集洪荒各地的地脉灵气、灵根碎片,若真到了地脉将碎之时,可将本源存入库中,待新界形成,再释出本源,助新界稳固——这便是道尊守的‘起源之道’,不执着于一时之形,只护永恒之本。”
镇元大仙眼中一亮,拂尘轻颤:“原来如此!我只盯着眼前的地脉,却忘了‘本源’可聚可散。若真能将人参果的本源存入起源殿,待新界形成再种下,倒也不算失了‘地元之道’。玄空道友,道尊果然深谋远虑。”
红云却叹了口气,端起茶盏一饮而尽:“话虽如此,可众生哪有这般通透?就说阐教十二金仙,修的是‘阐道’,却总想着‘顺天应劫’,将劫数当成晋升的阶梯;截教通天教主,修的是‘截道’,却执着于‘有教无类’,连妖修也收入门下,如今劫气缠上截教,怕是要出大问题。我曾劝过通天教主,让他约束弟子,可他说‘道在己心,不在人言’,反倒怪我多管闲事。”
玄空闻言,沉默片刻,道:“道不同,不相为谋。阐教守‘天之道’,截教守‘己之道’,本无对错,只是在劫中,若执着于‘顺天’或‘逆己’,便容易走偏。道尊常说,‘守道不是守死理’,就像水遇山则绕,遇沟则填,道也该随劫而变,却不丢本心。”
他抬手召来一卷空白的玉册,玉册材质是起源殿特有的“道纹玉”,能自动记录道语:“今日我等论道,不如将所思所悟记下来,编成《鸿蒙论道录》,日后传于洪荒修士,或许能让更多人在劫中明悟本心。镇元道友,你可先说说‘守本源’的具体法门?比如如何护持地脉、保存灵根本源。”
镇元大仙点头,指尖凝出一道土黄色道力,点在玉册上,玉册自动浮现字迹:“守地脉之法,首在‘通’——以自身道力引地脉灵气流转,不使其淤塞;次在‘护’——遇劫气侵地脉,可设‘地元阵’,以先天戊土为引,挡劫气入脉;若地脉将碎,可采地脉核心灵气,封入先天灵宝,待新界形成再释出……”
红云见状,也笑着凝出一道红色道力,落在玉册上:“守云道之法,在‘活’——云可化盾、化雨、化雾,劫来时,化盾护弱小,化雾迷妖邪;劫气盛时,可引先天云气绕身,隔劫气入体;若遇同道堕入歧途,可化雨浇其心,助其醒道……”
玄空亦将鸿蒙宗的“助生之道”记下:“守助生之道,在‘仁’——不夺众生机缘,不违众生意愿;传法只传基础,不强行拔高,免其因修为不足遭劫;遇众生危难,先护其命,再助其避劫……”
三人从辰时论到申时,话题从“守道之法”延伸到“劫中修行”“众生与道的关系”,甚至谈及龙汉初劫、巫妖劫的过往,分析两劫中修士守道与失道的案例。镇元大仙说起巫妖劫时,自己如何以人参果救受伤的散修,却被某妖修抢夺,最终他并未下杀手,只是废了对方修为,让其悟“贪念误道”;红云则说起自己曾为护一株先天灵草,与三名劫气入体的修士缠斗三日,最终灵草保住,自己却也耗损了三成道力。
夕阳西下时,玉册已记满了字迹,自动合拢,封面浮现“鸿蒙论道录”五个金色大字,道韵流转,隐隐与起源殿的道纹相连。玄空将玉册收起,笑道:“今日论道,收获颇丰。这《鸿蒙论道录》,我会呈给道尊,若道尊认可,便传抄多份,分送天庭、阐截二教及洪荒各大宗门,也算我等为封神劫尽一份力。”
镇元大仙站起身,望着远处渐暗的洪荒大地,劫气在夜色中更显浓郁,却有几点微光在西岐方向闪烁——那是周族百姓家中的灯火,也是人族的生机。“但愿这论道录能帮到更多人。玄空道友,他日若洪荒地脉真有异动,我便带着人参果的本源来起源殿,求道尊庇护。”
红云也笑道:“我也会将论道录中的道理说给云游时遇到的散修听,能救一个是一个。玄空道友,告辞了——若有下次论道,我定还来鸿蒙宗,再饮这悟道茶。”
玄空送二人至山门,见镇元大仙化作一道土黄色流光,往西牛贺洲而去;红云则化作一片红云,飘向东海方向。他回身望向起源殿的方向,那里虽远,却似有一道目光透过虚无之海,落在问道峰上——那是龙宇的目光,带着对洪荒的期许,也带着对劫后新生的笃定。
源初七子围上来,其中大弟子玄明问道:“师尊,这《鸿蒙论道录》真能帮洪荒修士避劫吗?”
玄空轻抚玉册,笑道:“道尊说,‘道不轻传,亦不秘藏’。这论道录只是一盏灯,能不能循着灯找到路,全看修士自己的本心。封神劫是考验,也是筛选,能在劫中守住本心的,才能见劫后的三界六道,见新的生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不朽:重生镇万界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我们的日常琐事 诡盗之王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天生禁区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诡诈师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沉迷 火炕 一则故事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