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地区的白垩纪恐龙化石同样丰富,辽西的热河生物群保存了世界上最完整的早期鸟类和恐龙化石。热河生物群之所以能保存如此完好的化石,是因为当时的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灰迅速覆盖生物遗骸,形成了类似“中生代庞贝城”的保存环境。在这里发现的中华龙鸟化石,清晰地显示出羽毛的结构,为鸟类起源于恐龙的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被子植物在白垩纪全面崛起,逐渐取代裸子植物成为陆地植物的主导者。被子植物拥有花和果实,能够通过昆虫和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繁殖效率远高于裸子植物。白垩纪晚期,被子植物已占据陆地植物的80%以上,形成了多样的植被类型,从森林到草原,为动物提供了更丰富的食物来源。
白垩纪末期,地球发生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恐龙时代的终结。此次灭绝的直接原因是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地点位于现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形成了直径约18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撞击引发了全球性的灾难:尘埃遮蔽太阳,导致全球温度骤降,植物大量死亡;海啸和火山喷发加剧了环境恶化;酸雨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
除了小行星撞击,印度德干高原的大规模火山喷发也是灭绝的重要原因。火山喷发持续数百万年,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洋酸化,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的灭绝。最终,75%的地球物种消失,包括所有非鸟类恐龙、翼龙、海生爬行动物等。华夏地区的恐龙化石记录显示,白垩纪末期的恐龙种类急剧减少,最终彻底消失。
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崛起创造了机会。起源殿中,龙宇看着鸿蒙盘中小行星撞击的场景,感叹道:“恐龙统治地球1.6亿年,终因天变而落幕。生命演化从无永恒霸主,唯有适应者方能生存。”
七、新生代:哺乳动物崛起与人类诞生(6600万年前至今)
古近纪:哺乳动物初兴(6600万-2300万年前)
古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一个时期,恐龙灭绝后,哺乳动物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从体型较小的食虫类迅速演化出多样的类群。此时的地球气候温暖湿润,泛大陆已完全裂解,华夏地区的板块运动趋于稳定,形成了现今的基本地形格局。
古近纪早期的哺乳动物体型较小,多为食虫类和植食类,它们在恐龙灭绝后的生态空位中迅速扩张。约5500万年前,发生了“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全球温度升高5-8摄氏度,促进了哺乳动物的快速演化。此时的哺乳动物已分化出灵长类、啮齿类、食肉目、偶蹄目等主要类群,为后续的演化奠定基础。
灵长类动物在古近纪早期出现,它们最初生活在树上,拥有灵活的四肢和立体视觉,适合在森林中活动。中国的湖南、广东等地发现了大量古近纪的灵长类化石,如中华曙猿,这表明华夏地区是灵长类动物的重要演化中心之一。玄空在《灵长类演化记》中写道:“中华曙猿的发现证明,华夏地区在灵长类演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人类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
植物方面,被子植物在古近纪全面繁盛,形成了多样的森林植被。随着气候的变化,草原开始出现,草本植物逐渐演化出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植物的演化带动了动物的适应性进化,植食性哺乳动物演化出更适合咀嚼草本植物的牙齿,食肉哺乳动物则演化出更快的奔跑速度和更锋利的爪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古近纪晚期,全球气候逐渐变冷,草原面积进一步扩大。哺乳动物的体型逐渐变大,如雷兽体长可达4米,体重约5吨,是当时的大型植食性动物;食肉目动物如犬熊则成为顶级捕食者。此时的华夏地区,华北平原开始形成,河流与湖泊广布,为哺乳动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资源。
新近纪:人类祖先的演化(2300万-260万年前)
新近纪的地球气候持续变冷,草原面积不断扩大,促使哺乳动物向更适应干旱环境的方向演化。灵长类动物中的猿类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人类演化的重要阶段。华夏地区的新近纪地层中保存了大量猿类化石,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重要证据。
约2300万年前,猿类从灵长类中分化出来,它们体型较大,脑容量增加,能够灵活使用前肢。中国云南的开远地区发现了开远猿人化石,这是中国最早的猿类化石之一,生活在约1500万年前。约1000万年前,禄丰猿人在云南禄丰地区出现,它们的牙齿和骨骼特征显示出更接近人类的演化趋势。
新近纪中期,全球气候进一步变冷,东非大裂谷形成,导致非洲的森林面积减少,草原面积扩大。猿类中的一部分被迫从树上下来,开始适应地面生活,逐渐演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这一演化过程在华夏地区也有体现,湖北恩施发现的巨猿化石显示,当时的猿类已具备较强的地面活动能力。
新近纪晚期,猿类进一步分化,出现了早期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南方古猿能够直立行走,脑容量约450-550毫升,生活在非洲的草原和森林边缘。虽然南方古猿的化石主要发现于非洲,但华夏地区的猿类化石显示,这里的猿类演化与非洲的猿类演化存在一定的联系,可能存在基因交流。
植物方面,新近纪的草原植被进一步扩张,草本植物中的禾本科植物成为优势类群。哺乳动物中的偶蹄目和奇蹄目动物高度繁盛,如马、牛、羊等,它们的演化与草原环境的形成密切相关。食肉目动物如狮子、老虎的祖先也开始出现,形成了完整的草原生态系统。
第四纪:人类的起源与发展(260万年前至今)
第四纪是地球演化的最新阶段,以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为特征,同时也是人类从原始猿人演化到现代人类的关键时期。华夏地区作为人类演化的重要区域,保存了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和文化遗址,完整记录了人类的演化历程。
早期人类演化(260万-10万年前)
第四纪早期,全球进入冰期,气候寒冷干燥,草原面积扩大。约26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最早的人类——能人,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简单的石器,脑容量约600-700毫升。约180万年前,直立人出现,他们能够直立行走,脑容量进一步增加,达到800-1200毫升,并且能够使用火。
华夏地区的直立人化石极为丰富,最着名的是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化石,生活在约70万-20万年前。北京人能够制造复杂的石器工具,如砍砸器、刮削器等,并且已经学会使用火来取暖、烹饪和防御野兽。玄空在考察周口店遗址后记录:“北京人的火使用技术是人类演化的重要里程碑,火的使用使人类能够获得更多能量,促进脑容量的增加。”
除了北京人,华夏地区还发现了大量其他直立人化石,如云南元谋人(约17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约115万-70万年前)等。这些化石证明,华夏地区是直立人演化的重要中心之一,直立人在华夏地区持续演化了超过100万年。
晚期智人出现(10万-1万年前)
第四纪晚期,全球气候进入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为人类的演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约10万年前,晚期智人在非洲出现,他们的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相近,达到1300-1500毫升,并且具备了语言和复杂的社会行为能力。
晚期智人逐渐向全球扩散,约5万年前进入亚洲,华夏地区的晚期智人化石主要包括山顶洞人(约3万年前)、柳江人(约5万年前)等。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遗址,他们能够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如骨针,用于缝制衣物;同时还出现了装饰品,如穿孔的贝壳和兽牙,表明山顶洞人已经具备了审美观念。
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也取得了重大发展,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工具更加精细,出现了复合工具如投矛器等。人类开始大规模狩猎大型哺乳动物,如猛犸象、野牛等,同时也开始采集植物果实和种子,食物来源更加多样化。此外,人类还开始埋葬死者,出现了原始的宗教观念。
新石器时代与文明萌芽(1万年前至今)
约1万年前,全球气候进入全新世,气候温暖稳定,农业开始出现,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华夏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极为发达,先后出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着名文化遗址,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了基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仰韶文化(约7000-5000年前)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最着名的遗址是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半坡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母系氏族聚落,房屋围绕中央大房子修建,外围有防御用的壕沟。半坡人以种植黍粟为主,使用小口尖底瓶等陶器盛水灌溉,同时还制造出精美的彩陶,上面绘制着鱼纹、人面纹等图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龙山文化(约5000-4000年前)是仰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黑陶为主要特征,陶器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出现了薄壁黑陶杯等精美器物。龙山文化时期,私有制开始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出现了大型聚落和城址,如山东章丘的龙山城址,表明当时已经进入文明前夜。
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约5300-4300年前)是华夏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另一重要文化,以玉器和城址为主要特征。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琮、玉璧等,这些玉器不仅是装饰品,还具有宗教和礼仪功能。良渚城址面积达300多万平方米,拥有复杂的水利系统,表明当时已经形成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约4000年前,华夏地区进入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炎帝、黄帝、尧、舜、禹等部落首领相继出现,部落联盟逐渐形成。禹治水成功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华文明正式进入国家阶段。此时的华夏大地,人口逐渐增多,城市规模扩大,文字开始出现,文明发展进入快车道。
八、生灵兴邦:华夏大地的文明传承
从46亿年前的岩浆海到1万年前的农业兴起,地球历经了无数次的毁灭与重生,生命从最简单的原核生物演化出复杂的人类文明。华夏大地作为地球演化的重要区域,见证了生命演化的全过程:从太古宙的叠层石到寒武纪的澄江生物群,从侏罗纪的恐龙王国到第四纪的人类演化,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珍贵的化石记录。
起源殿中,龙宇看着鸿蒙盘中华夏大地的图景,身边的玄冥轻声道:“这颗星球的生灵演化,虽无洪荒时期的先天灵根与祖巫神力,却有着不屈的韧性,从炼狱到乐园,从微末到兴邦,实乃奇迹。”龙曦手中的三尖两刃枪轻颤,映出华夏先民耕种的身影:“兄长播撒的洪荒生机,已在此生根发芽,演化出独特的文明。”
玄空将最后一页记录放入藏经阁,封面上写着《地球生灵演化全史》:“地球46亿年,实为生命适应与突破的史诗。华夏大地作为文明摇篮,承续洪荒余脉,终将孕育出辉煌的人类文明。”此时的地球,华夏先民已在黄河、长江流域聚居,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开启了中华文明的千年传承——这正是道尊龙宇当年以源力护持洪荒碎块石,所期盼的生命新生。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天生禁区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一则故事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不朽:重生镇万界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沉迷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诡盗之王 诡诈师 我们的日常琐事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火炕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