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155集 修仙界立派洪荒遗脉的道统薪传(第1页)

第155集 修仙界立派洪荒遗脉的道统薪传(第1页)

封神劫落幕,洪荒大陆碎裂成三界六道,原洪荒人界区域化作“修仙界”。这片新生之地保留着洪荒残存的灵气,虽不及往昔浓郁,却也足以支撑修士修行。那些在龙汉初劫、巫妖量劫、封神劫中幸存的洪荒修仙者,带着残存的道统、法器与传承,散落于修仙界的山川河海之间。他们目睹过洪荒盛景,亲历过三次量劫的惨烈,深知“无宗门则道统难续,无传承则修士易歧”,遂以各自的修行根基、宗门渊源为基,在修仙界开启了“立派传法”的新篇章,为这片新生之地注入了第一道修行火种。

一、昆仑山巅:阐教遗脉立“玉虚宗”,承元始法统

昆仑山曾是洪荒圣山,即便在大陆碎裂后,仍是修仙界灵气最盛的地域之一。封神劫中,阐教十二金仙虽多数应劫入封神榜,但仍有部分记名弟子与外门修士幸存——为首者正是元始天尊座下曾负责打理玉虚宫典籍的修士“清玄子”。清玄子自幼年入玉虚宫,随十二金仙习“九转玄功”“玉虚道法”,封神劫时因奉命护送玉虚宫藏经阁的《阐教道法总纲》《九转玄功详解》等典籍隐居于昆仑山脉深处,侥幸躲过劫乱。

洪荒碎裂后,清玄子携典籍走出隐居之地,站在昆仑山巅望着满目疮痍却灵气流转的山川,暗下决心“承师尊法统,传阐教道脉”。他先以自身修为布下“聚灵阵”,引昆仑山深处的地脉灵气汇聚于山腰一处平坦谷地,又以残留的混沌砂、昆仑玉为材,仿照玉虚宫形制建造殿宇——主殿定名“玉虚殿”,供奉元始天尊的木雕神像;两侧分设“藏经阁”“炼丹房”“炼器室”,将随身携带的典籍、丹方、器谱一一收纳。

立殿之后,清玄子于昆仑山脚下张贴“招徒榜”,言明“凡心性纯良、有灵根者,不论人族、妖族(非恶类),皆可入宗修行”。消息传开,周边幸存的洪荒遗民、散修纷纷前来。清玄子以“玉虚灵镜”检测灵根——凡金、木、水、火、土五行灵根纯净度达六成以上,或拥有变异灵根(如冰灵根、雷灵根)者,皆收入门墙。首批弟子共三十三人,其中人族二十七人、妖族六人(分别为青鸾、白鹤、灵鹿所化,皆有向善之心)。

开宗大典当日,清玄子身着仿制的玉虚宫道袍,手持“玉虚拂尘”(元始天尊当年赐下的低阶法器),于玉虚殿前宣讲阐教核心教义:“阐者,明也,明心性、明道法、明因果。修行者当守‘顺天应人’之则,不逆天而行,不滥杀无辜,以自身修为护佑生灵,以道法之力补天地残缺。”随后,他正式将宗门定名“玉虚宗”,并确立传承体系:

-辈分排序:以“清、玄、玉、虚、明、道、承、天”为序,清玄子为“清”字辈宗主,首徒为“玄”字辈;

-修行体系:以《九转玄功》为基础炼体之法,以《玉虚道法》为炼气、化神的核心,辅以《玉虚丹经》《玉虚器典》传授炼丹、炼器之术;

-门规戒律:禁滥杀、禁夺宝、禁欺师灭祖、禁勾结魔道,违者轻则废去修为逐出师门,重则以“诛仙剑阵”(简化版,由清玄子依记忆复刻)镇杀。

玉虚宗立派后,清玄子每日于玉虚殿讲道,午后亲授弟子炼体、炼气之法。首徒“玄真子”天生金灵根,对《九转玄功》领悟极快,三年便达筑基期;妖族弟子“青鸾儿”擅长控火,在炼丹房钻研《玉虚丹经》,短短五年便炼出“聚气丹”,助同门提升修行速度。随着弟子们修为渐长,清玄子又命他们下山历练——或护送周边村落免受妖兽侵扰,或寻找灵材补充宗门资源。玉虚宗“护民传法”的名声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修士前来拜师,十年间弟子已达三百余人,成为昆仑山乃至修仙界东部的第一大宗门。

二、东海蓬莱:截教余众建“碧游阁”,守通天遗训

与阐教的“顺天”不同,截教当年以“有教无类”为旨,收纳了大量妖族修士与旁门散修。封神劫中,截教弟子多战死或入封神榜,但通天教主座下负责看守碧游宫海外道场的修士“玄溟子”,却带着部分弟子与妖族修士(多为水族、禽族)逃至东海深处。洪荒碎裂时,东海区域虽也受波及,但仍保留着一片由洪荒碎岛组成的群岛,其中最大的一座岛屿形似当年的蓬莱仙岛,玄溟子便率众人在此定居。

玄溟子曾是通天教主亲传弟子,习得“上清道法”“通天剑气”,更牢记师尊“有教无类,万物皆可修行”的遗训。他见跟随自己的修士中,有妖族(如灵龟、墨鱼、海雕所化)、有凡人修士、甚至有当年被阐教视为“旁门”的炼体修士,深知这些人若分散修行,轻则道途迷茫,重则误入歧途。于是,他召集众人于岛屿主峰议事:“洪荒已碎,道统濒危。我等身为截教余脉,当承师尊遗志,立宗门、传道法,让‘万物皆可修仙’的理念在修仙界延续。”众人皆附议,玄溟子遂决定在此建立“碧游阁”,以纪念当年的碧游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阁之初,玄溟子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岛屿灵气分散,二是弟子修行根基杂乱。为解灵气之困,他取出当年通天教主赐下的“定海珠”(共二十四颗,封神劫中遗失十二颗,剩余十二颗),将其嵌入岛屿十二座山峰之巅,布下“十二元辰聚灵阵”,引东海海底的水脉灵气与天空的星辰灵气汇聚于岛屿,使蓬莱岛的灵气浓度远超周边区域。为规整修行体系,他以“上清道法”为核心,结合不同弟子的根基,分设“道、法、术、器、体”五脉:

-道脉:传授《上清道德经》,主修心性与元神,适合灵根纯净的修士;

-法脉:传授《上清符箓经》,主修符箓、阵法,适合擅长控灵的修士;

-术脉:传授《上清秘术集》,主修遁术、幻术,适合身形灵动的妖族修士;

-器脉:传授《上清炼器录》,主修炼器之术,适合力气大、耐受力强的炼体修士;

-体脉:传授《上清炼体诀》,主修肉身力量,适合妖族与凡人炼体修士。

碧游阁的招徒方式极为开放——玄溟子命弟子驾船遍历东海各岛屿,凡遇有灵根、愿修行者,无论种族、出身,皆可带回宗门。首批弟子中,有东海灵龟所化的“玄龟子”(体脉)、凡人符箓师出身的“符箓生”(法脉)、海雕所化的“雕凌空”(术脉),甚至有当年截教火灵圣母座下幸存的炼体修士“炎力”(体脉)。玄溟子对所有弟子一视同仁,每日于“碧游殿”讲道后,便让五脉长老分别授课,遇有弟子修行遇阻,他还会亲自指点。

一次,妖族弟子“墨鱼儿”(术脉)因天生墨鱼血脉,修行遁术时总因“墨气过浓”暴露身形,心生退意。玄溟子得知后,亲自带她至东海深处,观察墨鱼遁水之法,随后结合《上清秘术集》,为她量身创“墨隐遁法”,让她能借墨气隐匿身形,甚至能在墨气中瞬移。墨鱼儿重拾信心,三年后便成为术脉的佼佼者。此事传开后,更多妖族修士与旁门散修前来投奔碧游阁,十年间,碧游阁弟子达五百余人,五脉体系日渐完善,成为东海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宗门——其“有教无类”的理念,也为修仙界注入了多元的修行活力。

三、西蜀蜀山:剑修一脉立“蜀山剑派”,承剑道孤魂

西蜀之地在洪荒时期便是剑修聚集之地,当年有多位洪荒剑修在此开辟洞府,钻研剑道。封神劫中,剑修们因“以剑破阵、以剑杀敌”的特性,多冲锋在前,死伤惨重,仅少数低阶剑修与剑修学徒幸存。其中,曾跟随洪荒剑修“紫霞剑尊”修行的学徒“凌剑尘”,在劫乱中携紫霞剑尊留下的“紫霞剑谱”与一柄残破的“青锋剑”,逃至西蜀蜀山深处。

蜀山山脉险峻,峰峦林立,且有多处天然剑痕(传为当年洪荒剑修试剑所留),残留着浓郁的“剑灵气”。凌剑尘在此隐居三年,每日观剑痕、练剑谱,修为渐长至筑基期。一日,他在蜀山脚下遇到一群被妖兽追杀的散修,其中有三人也是剑修学徒,手持残破的剑器,却因无人指导,连基础的“御剑之术”都无法掌握。凌剑尘出手救下众人,得知这些散修皆是洪荒剑修的后人或学徒,因无传承,只能在山林中苟活。

“剑道若断,我等剑修便无立足之地。”凌剑尘心生感慨,遂召集西蜀之地幸存的剑修,共商立派之事。众人齐聚蜀山主峰“凌云峰”,一致推举凌剑尘为宗主,决定建立“蜀山剑派”,以“传承剑道、以剑护道”为宗旨。

蜀山剑派的立派之路,以“剑”为核心:

-选址建阁:凌剑尘选择凌云峰之巅建“剑神殿”,供奉洪荒时期数位顶尖剑修的牌位(包括紫霞剑尊);峰腰设“剑冢”,埋葬劫乱中战死剑修的剑器;山脚设“练剑坪”,供弟子练剑。

-传承体系:以《紫霞剑谱》为核心,分为“基础剑道”“进阶剑道”“本命剑道”三阶段。基础剑道传授“御剑之术”“基础剑招”(如劈、刺、斩);进阶剑道传授“剑技”(如“紫霞剑法”“疾风快剑”);本命剑道则引导弟子凝聚“剑心”,将自身修为与剑器融合,形成独特的“本命剑”。

-招徒标准:不重灵根种类,只重“剑骨”——凡天生有“剑骨”(手腕、脊椎骨更适合握剑、运剑)、心性坚韧者,皆可入宗。凌剑尘以紫霞剑尊留下的“测剑石”检测剑骨,凡能让测剑石发出青光者,即为合格。

首批弟子共二十一人,其中有当年剑修的后人“剑无双”(天生剑骨,对《紫霞剑谱》领悟极快)、凡人猎户出身的“石坚”(虽无灵根,但剑骨奇佳,凌剑尘特传其“炼体剑道”,以肉身力量驱动剑器)、妖族狐女“狐剑姬”(灵根为风灵根,适合“疾风快剑”)。凌剑尘对弟子要求极严——每日寅时,弟子需至练剑坪练剑两个时辰,午时学习《紫霞剑谱》,傍晚则需下山斩杀妖兽,以“实战练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次,练剑坪突发山崩,一块巨石滚落,直奔正在练剑的弟子“石坚”。石坚因无灵根,无法御剑闪避,危急时刻,他想起凌剑尘所授“炼体剑道”,双手握剑,以全身力气劈向巨石。“咔嚓”一声,巨石被劈成两半,石坚的剑虽断裂,但他的“剑心”却在这一刻凝聚——凌剑尘见状,大喜过望,将自己珍藏的“玄铁剑”赠予石坚,并为他创“大力剑道”,让他以炼体之力驱动剑器,威力远超寻常筑基期剑修。

蜀山剑派的“实战练剑”理念,让弟子们的剑道修为进步极快。短短五年,便有弟子能御剑飞行、斩杀筑基期妖兽;十年间,蜀山剑派弟子达两百余人,其“剑出必破”的名声传遍西蜀,甚至有东部玉虚宗、东海碧游阁的弟子前来请教剑道。凌剑尘还在蜀山设立“剑会”,每年邀请修仙界的剑修前来切磋,进一步推动了剑道在修仙界的传承——蜀山剑派,也成为修仙界独一无二的“剑修圣地”。

四、南疆万蛊岭:蛊修传人创“万蛊门”,续蛊道残脉

南疆之地湿热多雨,草木繁茂,盛产各类毒虫、奇草,是洪荒时期蛊修的聚居地。封神劫中,蛊修因擅长“以蛊制敌”,被卷入劫乱,多数蛊修战死,仅少数擅长隐匿的蛊修学徒幸存。其中,洪荒蛊修“蛊尊”的孙女“苗若曦”,在劫乱中携蛊尊留下的“万蛊秘录”与数十只珍稀蛊虫(藏于特制的“蛊囊”中),逃至南疆万蛊岭。

万蛊岭是南疆最险峻的区域,岭中毒虫遍布,寻常修士不敢入内,但这里却是蛊修的“天堂”——岭中不仅有洪荒时期遗留的“蛊虫卵”,还有能滋养蛊虫的“蛊灵泉”。苗若曦在此隐居五年,依《万蛊秘录》培育蛊虫,修为渐长至筑基期,培育出“护主蛊”“追踪蛊”“疗伤蛊”等基础蛊虫。

一日,苗若曦在万蛊岭边缘遇到一群被“尸蛊”侵扰的南疆苗寨村民——这些村民中,有几人是当年蛊修的后裔,却因无传承,无法解尸蛊之毒。苗若曦以“疗伤蛊”为村民解毒,又以“驱虫蛊”驱散尸蛊,村民们对她感激涕零,纷纷请求她传授蛊术,以自保。苗若曦深知,蛊术若无人传承,终将失传;且南疆多毒虫、瘴气,若无蛊术保护,村民们难以生存。于是,她决定在万蛊岭建立“万蛊门”,以“传蛊术、护南疆”为宗旨。

万蛊门的立派,以“蛊”为核心,却也严守“不滥蛊”的原则:

-选址建寨:苗若曦选择万蛊岭深处一处有蛊灵泉的山谷建“万蛊寨”,寨中设“蛊室”(培育蛊虫)、“蛊药房”(炼制蛊药)、“传功堂”(传授蛊术);寨外布下“驱虫阵”,防止岭中凶蛊闯入,也阻止外人随意进入。

-传承体系:以《万蛊秘录》为核心,分为“养蛊、用蛊、防蛊”三部分。养蛊传授如何培育、升级蛊虫(如以蛊灵泉水滋养、以奇草喂食);用蛊传授如何以自身灵力驱动蛊虫(如护主、疗伤、杀敌);防蛊传授如何识别、破解他人的蛊术(如制作“防蛊符”、服用“解蛊丹”)。

-招徒标准:优先招收南疆苗寨村民(熟悉南疆环境,对毒虫适应性强),且需“心细、耐毒”——入宗前需通过“试蛊”:在蛊室中待一个时辰,若能不被基础毒虫咬伤,且能辨别出三种以上蛊虫,即为合格。

首批弟子共十五人,均为南疆苗寨村民,其中有苗若曦救下的“阿蛮”(心细如发,擅长分辨蛊虫)、苗寨草药师“阿草”(熟悉奇草,擅长制作蛊药)、苗寨猎手“阿虎”(耐毒性强,擅长用蛊杀敌)。苗若曦对弟子的教导极为细致——每日清晨,她带弟子至蛊灵泉边采集泉水,讲解如何用泉水滋养蛊虫;午后在蛊药房传授蛊药炼制之法;傍晚则带弟子入万蛊岭,实地讲解如何捕捉、识别毒虫。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诡诈师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诡盗之王  不朽:重生镇万界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天生禁区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火炕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沉迷  一则故事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我们的日常琐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