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如同惊雷炸响,厅内瞬间鸦雀无声。章溢更是瞳孔骤缩,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他虽知这服饰贵重,却没料到竟价值十万八千两,更没料到是朱槿私人所赠。
可震惊过后,章溢依旧挺直了脊背,对着主位的朱元璋双膝跪地,语气坚定如铁:“吴王!即便这凤冠霞帔未耗国库银两,可十万八千两仍是世间少有的巨富之资!如今江南初定,民生凋敝,百姓尚有冻馁之虞,如此奢靡之物现世,恐难避‘浮华惑众’之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朱槿,“更甚者,二公子年纪轻轻,竟能拿出十万八千两私产打造服饰,其钱财来源是否正当?是否涉及贪腐或与民争利?臣恳请吴王严查二公子的资产往来,以正官场风气,以安百姓之心!”
朱元璋听着章溢的奏请,没有立刻表态,反而将目光投向朱槿,嘴角勾起一抹饶有兴致的弧度,语气带着几分审视:“朱槿,章大人所奏,你可认罪?”
朱槿闻言,神色未慌,从容拱手躬身,声音平稳:“父王,儿臣不知儿臣何罪之有!”
章溢则语气恳切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吴王,臣所言非虚,朱槿虽为您之子,却有三罪,恳请您明察!”
话音落下,厅内更静,连呼吸声都似被压低。
朱元璋端着酒杯的手停在半空,眼神沉沉地看着章溢,未置可否,却也未打断他,显然是允他继续说下去。
章溢深吸一口气,一字一句道:“其一,朱槿奢靡无度,罔顾民生!如今江南刚历战乱,又遭水灾,田间颗粒无收者不在少数,城外流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的甚至要靠挖野菜、啃树皮度日。朝廷正四处筹措粮草赈灾,吴王您更是以身作则,以四菜一汤倡导节俭,就是为了让百姓看到官府与他们共渡难关的诚意。可朱槿呢?竟斥资十万八千两白银打造一件凤冠霞帔!即便这是他私产,可如此铺张浪费,与当下民生凋敝的境况格格不入,更违背了您倡导的节俭之风。百姓若见皇子如此奢靡,定会质疑‘官府是否真的体恤我们’,长此以往,恐动摇民心,不利于江南稳定啊!”
说罢,他稍作停顿,见朱元璋依旧面无表情,便又接着说:“其二,朱槿资产不明,涉嫌营私!他虽为吴王之子,官至卫指挥使,可十万八千两白银,并非小数目——即便是朝中一品大臣,不吃不喝也要攒上数十年才能有此积蓄!朱槿年纪轻轻,哪来这么多私产?臣难免怀疑,他在战场之上强取豪夺。若不彻查清楚,恐会让其他权贵效仿,滋生官场腐败,坏了您辛苦建立的朝堂规矩!”
这番话直指要害,厅内不少官员都悄悄点头——章溢所言确实在理,朱槿的钱财来源,着实可疑。
章溢的声音愈发坚定,说出了第三条“罪名”:“其三,朱槿行事张扬,有失吴王之子本分!他身为您的儿子,当以体恤百姓、辅佐您稳固为己任,可他却将心思用在打造奢华寿礼上。您倡导节俭,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寿宴本是喜庆场合,他却因这件凤冠霞帔引发朝堂争议,让您与王妃陷入尴尬境地,更扰乱了寿宴秩序。这不仅是未以身作则,更是有失未来皇子应有的沉稳与担当,若不加以约束,恐会让外界觉得王府家风松散,有损您的威望!”
三条“罪名”说完,章溢重重叩首:“吴王!当下正是您收拢民心、整顿吏治的关键时期,朱槿此举,无论从民生、吏治还是家风来看,都不可轻饶!臣恳请您严查朱槿的资产往来,依规处置,以正风气,以安民心!”
章溢的话音刚落,厅内便响起一阵整齐的衣袍摩擦声——只见数名身着青色官袍、腰佩监察御史印符的官员,纷纷从座位上起身,动作迅速却不失庄重地走到章溢身旁,齐齐双膝跪地,与章溢一同对着主位的朱元璋叩首。
为首的御史台都事朗声道:“吴王!章大人所言极是!朱槿公子奢靡无度、资产不明,更有失藩王之子本分,臣等恳请吴王严查朱槿公子的资产往来,彻查其钱财来源,以正朝堂风气,以安江南民心!”
其余御史官员纷纷附和,声音铿锵有力:“臣等附议!恳请吴王严查!”
一时间,青色官袍在厅中连成一片,场面肃穆又带着几分压迫感。
这些御史台官员,本就以“纠弹百官、直言进谏”为己任,此刻见章溢开了头,又恰逢“风闻言事”的制度撑腰——无需确凿证据,仅凭“朱槿斥巨资造服饰”的传闻,便能弹劾权贵,自然不愿错过这“忠君报国”的机会。
朱槿站在原地,看着眼前齐刷刷跪地的御史们,心里真是又爱又恨。
爱他们的,是这份不畏强权的骨气。明知自己是吴王之子,却依旧敢当众参奏,丝毫不顾皇室颜面,这份忠謇正直、敢于纠弹的劲头,正是朝堂最需要的风气——若官员都能这般不徇私情,官场腐败何愁不除?
连自己都敢参,足见他们没把“皇子身份”放在眼里,只认“规矩”与“民生”,这份心性,着实难得。
可恨他们的,是这份迂腐到近乎“没长脑子”的固执。
今日是娘亲的寿宴,本是喜庆场合,即便有争议,也该私下进言,或是等寿宴结束后再奏请核查,哪有在寿宴上集体跪地施压的道理?不分时候、不分场合地“犯颜直谏”,看似是“忠臣”,实则是将父王置于两难境地——若不查,会被说偏袒皇子;若查,又扫了寿宴的兴,更让娘亲难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槿暗自叹气:说到底,还是老爹给了他们太多权力。“风闻言事”的特权,让他们无需查证便能弹劾,没了“证据不足”的顾虑;“犯颜直谏”的荣耀感,更让他们把“触怒君上”当成“忠君”的证明,仿佛越敢顶撞、越敢参奏权贵,就越能彰显自己的“风骨”。
可他们忘了,“进谏”也需讲时机、讲方式,一味蛮干,反倒会乱了大局。
朱槿缓缓摇头,看着眼前跪地的御史台官员与厅内神色各异的群臣,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对着众人说道:“诸位大人急于纠弹,却忘了父王一直以来的治国根本。”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继续道:“父王自起事以来,便深知‘孝’对凝聚人心、稳定秩序的重要性。他早年家境贫寒,父母兄长皆因元末乱世与瘟疫离世,这份失去至亲的痛,让他更懂‘孝’的珍贵——即便当年颠沛流离,他也始终记挂母亲的养育之恩,后来稍有根基,便立刻派人寻访母亲遗骨,妥善安葬。”
“也正因如此,父王将‘孝’定为治国根本:修订《大明律》时,特意将‘不孝’列为十恶之一,凡忤逆父母、不养亲老之人,皆要依律严惩;在地方推行乡饮酒礼,每逢宴饮必讲孝道故事,就是要让百姓知晓‘孝’乃立身之本;甚至对朝中官员,也要求必须为父母守丧三年,即便身居要职,若父母离世,也需辞官归乡尽孝,以此彰显孝道的至高地位。”
朱槿的声音愈发恳切,“在父王眼中,‘孝’从来不是简单的家庭伦理——百姓若能尽孝,便会懂得感恩、安分守己,这是社会稳定的根基;官员若能尽孝,便会心怀仁善、体恤民生,这是吏治清明的保障。说到底,连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没有孝心,又何谈对君主忠诚、对百姓体恤?今日我为母亲贺寿,斥资打造凤冠霞帔,虽看似奢靡,却是一片孝心,若这都要被苛责,岂不是与父王倡导的‘孝治’相悖?”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亲密对手对局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总裁她爱看雷文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 仙逆成神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美高,但万人嫌 毒酒一杯家万里 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