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272章 打出去(第1页)

第272章 打出去(第1页)

这番话像是一颗石子投进朱元璋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

他凝视着舆图上广袤的未知区域,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泛出青白,眼底燃起了久违的雄心——这辈子征战不休的他,从未停下过脚步。

如今大明根基渐稳,若能夺回元朝旧日疆域,再向外开拓,让大明旗帜插遍更遥远的地方,这份功业,远比单纯统一中原要辉煌得多。

朱槿见老爹眼神发亮,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他太清楚老爹此前的顾虑了:洪武年间之所以未持续大规模开疆扩土,并非老爹缺乏雄心,而是受明初政权现实、民生基础、军事局限与战略理性的多重制约。

老爹的核心目标始终是“稳固中原根基”,而非“盲目拓展疆域”,每一项决策都围绕“避免重蹈元末覆辙”展开,这一点,朱槿心里门儿清。

具体说来,一来是民生凋敝,元末近二十年战乱(1351-1368年)把中原经济摧残得面目全非。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全国耕地仅387万顷,还不到元代鼎盛期的一半;山东、河南等地更是“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人口从元代中期的约8000万锐减至3000万左右,劳动力极度匮乏。

老爹深知“无民则无税,无税则无兵”,若这时强行开疆扩土,征调大量粮草、徭役与兵员,必然加重百姓负担,重蹈元末“赋役繁重而民变”的悲剧。

所以他才把“休养生息”列为国策核心:农业上推行“垦荒归己”,让流民开垦的无主荒地永为私产,还实行“轻徭薄赋”,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仅是元代的60%,甚至由官府给苏州流民每户提供2头牛、5石种子,全力恢复农业生产;开支上也严格控制,洪武年间虽有百万军队,却主要用于防御,比如北部抵御北元、南部平定土司叛乱,就是为了避免主动出击导致军费激增——据《明会典》记载,洪武朝年均军费已占财政收入的40%,再支撑大规模扩张,财政必然崩溃。

在老爹看来,“让百姓活下去”远比“占领更多土地”重要,只有中原民生恢复了,才能为后续统治(包括潜在的扩张)打下基础,这是他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最深刻的生存认知。

二来是军事局限,明初的军事压力并非来自“未开拓的蛮夷之地”,而是实实在在的生存威胁,主力部队被牢牢牵制在两大战场,根本无力支撑远途扩张。

北部,元顺帝虽退出大都(1368年),但北元政权仍控制着蒙古草原、辽东、甘肃等地,手握数十万骑兵,是明朝最危险的敌人。

洪武年间老爹发动的8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比如洪武三年徐达北伐、洪武二十年蓝玉捕鱼儿海之战,都是以“消灭北元主力、巩固北部边防”为目标,而非“开拓新领土”。

就像洪武五年那次北伐,明军因深入蒙古草原后勤不济,损失了数万人,之后老爹便调整战略,转为“以守为主”,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重镇”,屯兵数十万防御,哪里还能抽调兵力用于其他方向的扩张?

南部也不省心,云南(1381年傅友德、沐英平梁王)、贵州等地虽在洪武中后期纳入版图,却只是“收复元代旧土”,并非“新开拓”,而且过程中还多次爆发土司叛乱,比如洪武二十二年云南越州土司阿资叛乱,需要长期驻军镇压。

再加上东南沿海倭寇袭扰初现,洪武年间倭寇入侵就达44次,还得抽调兵力防御海疆,军事资源被进一步分散。

对老爹而言,“先保住中原”是底线,若贸然向西域、安南(今越南)、海外岛屿扩张,必然导致北部或南部防线空虚,一旦北元或土司趁机反扑,刚建立的明朝可能重蹈“南宋偏安”甚至“元朝速亡”的覆辙,这种战略风险,他绝不愿承担。

三来是疆域认知的局限,老爹深受传统“华夷之辨”影响,在他眼里,“天下”是以“中原汉地”为核心的,周边“蛮夷之地”比如西域、安南、海外岛屿,都只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而非“必须占领的领土”,这种认知直接限制了他的扩张意愿。

一方面是对“中原正统”的执念,老爹是以“恢复汉家天下”为起兵口号的,推翻元朝后,他认为“收复两宋以来丢失的中原故土”(比如燕云十六州、河南、山东)就已完成“正统使命”,再向西域、蒙古草原等“非汉地”扩张,既不符合“汉家疆域传统”,还得投入大量资源治理——西域绿洲需要驻军,蒙古草原要应对游牧部落叛乱,性价比太低;另一方面是对“蛮夷之地”的轻视,在老爹看来,西域“多戈壁少耕地”、安南“多瘴气难治理”、海外岛屿“偏远且无赋税”,这些地方既不能为明朝提供粮食、赋税,还可能因“文化迥异”引发长期叛乱,就像元代治理安南多次失败那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他才在《皇明祖训》中明确将朝鲜、日本、安南等15国列为“不征之国”,理由是“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直接封死了对这些地区的扩张可能;除此之外,老爹对“元朝疆域”也有反思,他虽推翻了元朝,却深知元朝“疆域过广而治理不善”的教训——元代把西域、西藏、蒙古纳入版图,却因缺乏有效治理(比如对蒙古草原仅靠军事控制),导致边疆长期动荡,最终加速王朝崩溃。

因此,他刻意避免“重蹈元朝覆辙”,选择“收缩疆域、深耕中原”,而非“盲目继承元朝的扩张模式”。

四来是政权稳固的需求,洪武年间老爹的核心精力不在“对外扩张”,而在“对内集权”——通过清除内部威胁,比如功臣、贪官、豪强,构建“皇权绝对掌控”的统治体系,这个过程消耗了他大量时间与资源,根本无暇顾及对外开拓。

就说清洗功臣集团,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蓝玉案,前后诛杀数万人,其中不乏蓝玉、傅友德、冯胜这样的开国武将,这些人本是潜在的“扩张主帅”,却因老爹的集权需求被清除,导致军队指挥体系一度断层,没人能担纲大规模扩张的重任;

整顿吏治与抑制豪强也耗费心力,老爹推行“重典治国”,严惩贪官,比如洪武十八年郭桓案就诛杀了数万名官员,还打击豪强,比如洪武三年迁徙江南富户14万户至凤阳,目的就是确保皇权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可这过程需要投入大量行政资源,根本无法同时支撑对外军事行动;

还有构建基层统治体系,老爹推行“黄册”(户籍)、“鱼鳞图册”(土地)、“里甲制度”,把百姓牢牢绑定在土地上,构建起严密的基层管控网络,这个体系的建立耗时十余年,比如黄册从洪武十四年开始编纂,到洪武二十四年才完成全国普查,需要稳定的内部环境,绝不能因对外扩张而中断。

对老爹而言,“内部稳定”是“对外扩张”的前提,若内部存在功臣夺权、贪官腐败、豪强割据的隐患,即便占领再多土地,也可能因内部动荡而丢失。

所以他才选择“先安内,再攘外”,甚至把“不扩张”写入《皇明祖训》,作为留给后代的“治国准则”。

说到底,洪武朝的“理性收缩”,并非老爹“不想扩”,而是“不能扩、不必扩”。

老爹本就不是缺乏“开疆扩土”雄心的人,早年征战天下的他,本身就是“扩张型君主”,可明初的现实条件让他不得不收敛锋芒。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一个稳定、可控、不重蹈元末覆辙的中原王朝”,而非“建立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

从结果来看,这种选择是成功的——洪武朝结束了元末战乱,恢复了中原民生,构建了稳固的统治基础,也为永乐年间的“郑和下西洋”“五征蒙古”等扩张性行动,埋下了坚实的伏笔。

不过,今日朱槿这一系列想法,却给了朱元璋新的希望——原来真有既能恢复民生,又能发展经济的法子。这份希望像一簇火苗,让朱元璋原本趋于平静的内心,看着朱槿拿出得舆图,又重新躁动了起来。

朱元璋的目光牢牢锁在朱槿脸上,手指在舆图的黄河河道上轻轻敲击,节奏不快,却带着帝王特有的威压,语气里既有探究的锐利,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期待:“兔崽子,别跟咱玩虚的,有什么想法痛痛快快说,别绕圈子!”

朱槿闻言,猛地挺直脊背,原本略带随意的姿态瞬间变得挺拔如松,眼底像是燃着两簇火焰,明亮得几乎要灼人,没有半分犹豫,声音掷地有声:“爹,儿子的想法很简单,先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舆图上中原腹地的密密麻麻的府县标记,语气沉了几分,却多了几分运筹帷幄的笃定:“然后把国库填实了!等百姓有了余粮、余布,咱就打通两条路——陆路修通到西域的商道,让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运过去,换回来西域的良马、药材、玉石,沿途设驿站、建商栈,让商队走得安稳;海路派船队去爪哇、暹罗、西洋琐里,咱的船大、货好,定能赚得盆满钵满。到时候国库充裕了,养兵、修城、办新政,都不用再抠抠搜搜!”

说到最后一步,朱槿的声音陡然拔高,像是惊雷滚过庭院,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霸气,连站在一旁的朱标都下意识地攥紧了衣袖。他往前踏出一步,几乎要贴近朱元璋,目光灼灼地盯着父亲,一字一句,每个字都像是砸在青砖上,铿锵有力:“第三步,就是往外打!不是像以前那样,把北元赶跑、把土司打服就完了,而是要把那些土地实实在在收归大明!北元的草原要设卫所,安南的城池要置州县,西域的绿洲要迁百姓,甚至那些远在海上的岛屿,只要能住人、能产粮,就该插上咱大明的龙旗!爹,您以前说的‘不征之国’,在儿子这儿不算数——只要是能让咱大明百姓安居乐业的土地,只要是能让咱大明千秋万代强盛的地方,就没有‘不能征’的道理,就该是咱朱家的江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话音未落,朱槿猛地抬手,指尖重重戳在舆图中央,再顺着舆图边缘狠狠划了一圈,最后停在舆图外的空白处,眼神里满是睥睨天下的豪气,一字一顿道:“爹,儿子就一句话——我要让这日月照得到的地方,每一寸土地,皆是大明的疆土!”

这话像一道惊雷劈在殿中,朱元璋浑身一震,手里的茶盏差点脱手,他怔怔地看着朱槿,眼底先是震惊,随即被一股更炽热的情绪取代——他征战一辈子,见过的雄心壮志不计其数,却从未有人敢说出“日月之下皆是明土”这样的话,这哪里是皇子的志向,分明是要比肩三皇五帝的气魄!一旁的朱标更是呆呆地站在原地,嘴巴微张,眼神里满是难以置信,他一直以为弟弟只是想改善民生、稳固朝局,却没料到弟弟的目光早已越过了舆图上的疆域,看向了更遥远、更辽阔的天地。

朱槿心里清楚,此刻朱元璋和朱标想的“日月之下”,大概还只是舆图上东到日本、西抵西域、南至爪哇、北达蒙古的范围。可他更明白,这世界远比这张纸辽阔——西边有欧洲的城堡,东边有美洲的原野,南边有澳洲的岛屿,还有无数藏在大洋深处的土地,都在等着大明的龙旗插上去,都该成为大明的一部分。

朱元璋沉默了许久,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指节泛白,又缓缓松开,原本带着几分疲惫的脸上,渐渐染上了年轻时逐鹿天下的意气,连眼角的皱纹都仿佛舒展了几分,像是一下子年轻了十岁。突然,他重重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盏嗡嗡作响,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振奋:“好好好!说得好!不愧是咱朱元璋的儿子!有这等气魄,老子陪你干!”

他站起身,大步走到朱槿身边,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大得让朱槿都晃了晃,语气却满是赞许:“你往后有什么想法,尽管跟咱说,不管是要银子、要人手、要改规矩,只要合情合理,能让百姓过好,能让大明强盛,咱就一句话——准!”

说到这里,朱元璋转头看向朱标,眼神里带着几分期许,又有几分不容置疑的决断:“标儿,等将来时机到了,民生恢复了,国库充盈了,咱就把皇位传给你,你坐镇应天,稳住中原,管好这后方!到时候,咱就陪着你二弟,亲自带兵出征,把那些该收的土地,一块一块都拿回来,让你也看看,咱朱家的江山,到底能铺得有多辽阔!”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总裁她爱看雷文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仙逆成神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毒酒一杯家万里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亲密对手对局  美高,但万人嫌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  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