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279章 嫡子(第1页)

第279章 嫡子(第1页)

故事讲完,大本堂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那声声蝉叫透过窗棂飘进来,反倒让堂内的沉静多了几分夏日的鲜活。

朱槿站在讲台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的几个孩童,将他们各异的神情尽收眼底。

朱樉坐在左侧,双手紧紧攥着拳头,脸颊微微泛红,像是被故事里李世民“以少胜多、杀伐决断”的情节点燃了心底的某簇火苗,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激动——有对那份果敢的向往,也藏着几分少年人不知深浅的躁动。

而朱棣则是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案几上,肩膀都绷得有些紧,眼中亮得像有火苗在跳,嘴里还小声嘀咕着“一百二十人打两千人,厉害”,那语气里的崇拜几乎要溢出来,显然是被李世民的胆识与谋略彻底吸引,连呼吸都比平日里急促几分。

再看朱棡和朱橚,倒比两个哥哥沉稳些。

朱棡眉头微蹙,眼神里带着几分懵懂的思索,像是在努力消化故事里的弯弯绕绕;朱橚则是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目光在朱槿与其他兄弟间来回转,眼神里满是“现代大学生的清澈般的愚蠢”,还透着浓浓的求知欲,显然还没完全明白这场权力争斗背后的凶险,只觉得故事里的打杀与决断格外新奇。

朱槿见此情景,暗暗点了点头。

他心中清楚,方才讲的玄武门之变,虽让几个弟弟各有触动,却也只是孩童对故事的直观反应——他们或许能感受到权力争斗的激烈,却未必懂得,这样的事,在未来的洪武朝,几乎没有发生的可能。

毕竟自己的老爹朱元璋,从开国之初就布好了局:洪武元年刚登基,便立大哥朱标为皇太子,还特意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些开国重臣辅佐东宫,早早定储、重臣辅弼的操作,让朱标的储君身份从一开始就深入人心,像朱樉、朱棣这样的其他皇子,从幼年起便没了“替代太子”的制度可能,连一丝争储的苗头都难以冒出。

更不用说,老爹还在《皇明祖训》里写得明明白白:“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之子,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这规定把“嫡长子优先”抬成了祖制铁律,不光堵死了庶子争储的路,更从法理上断了未来像朱棣这样可能立有军功的皇子,想凭“功高”挑战嫡长的念头。

唐代的李世民,还能靠着平定天下的功劳质疑李建成的储君之位,可在洪武朝,就算哪个皇子立了再大的军功,也绝无可能突破祖制的边界。

最重要的是,大哥朱标本身就有着近乎完美的人设——仁厚、贤明,既能得老爹信任,让他参与朝政、监国理事,又能获得功臣们的支持,连弟弟们犯错,他都会出面求情,这样的储君,几乎没有任何争议点。再加上有自己在一旁辅助,帮他处理些棘手的事,稳固他的储君地位,其他皇子就算有再多心思,也根本找不到可乘之机。

想到这儿,朱槿又看了眼台下仍在悄悄讨论“李世民到底有多厉害”的弟弟们,轻轻叹了口气。如今他们还是懵懂的孩童,或许还不懂祖制与权力的重量,但是有些东西,要从小根种在他们脑海中。

朱槿站在讲台上,手指轻轻叩了叩案几,将众人的注意力重新凝聚:“方才讲完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有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咱们读史,不是为了听故事图新鲜,而是要从里面悟道理。如今我问大家,这个历史故事,你们听明白了什么?”

话音刚落,堂内静了片刻,随即有人缓缓举手——是坐在左侧的朱樉。

他虽刚因逃课被训,此刻却难掩骨子里的急躁,站起身时椅子腿在地上蹭出轻微声响,语气带着几分莽撞:“二哥,我觉得……李世民要是不先动手,就会被太子和四弟害死!所以做事就得果断,要是被人欺负到头上,不能一直忍,不然连命都没了!”

这话里透着股“先下手为强”的狠劲,恰如他日后就藩关中时,行事冲动、少思后果的性子,只是此刻年幼,还未懂得“果断”与“鲁莽”的界限。

朱槿微微颔首,示意他坐下,目光转向一旁的朱棡。

朱棡比朱樉沉稳些,却也带着几分贵胄的倨傲,他起身时动作规整,声音却带着不易察觉的紧绷:“我觉得……太子和齐王不该排挤李世民。李世民立了那么多汗马功劳,他们不想着一起为大唐做事,反而搞窝里斗,最后丢了性命,这是自寻死路。往后不管做什么,都不能因为嫉妒就害自己人。”

这番话看似在说李建成兄弟,实则藏着他对“兄弟和睦”的浅层认知——只是他日后就藩太原,虽有治军之才,却也因性情刚愎,与同僚多有摩擦,此刻的“不搞窝里斗”,更像是对“权力争斗风险”的初步感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接下来举手的是朱棣。他方才听故事时眼中就满是光亮,此刻站起身,身子微微前倾,语气带着几分雀跃:“二哥!我觉得李世民厉害!他不光能打仗,还能让秦叔宝、尉迟恭这些猛将跟着他,连守城门的常何都帮他!要是自己没本事、没人帮,就算想动手也成不了事。所以要想做成大事,得先让自己强,还得有人愿意跟着自己!”

这话里满是对“实力”与“人心”的向往,恰如他日后在北平积蓄力量、拉拢将士,最终发动靖难之役的伏笔,只是此刻年幼,还未将这份“求强”之心与“权谋”挂钩。

最后起身的是朱橚。他性子相对温和,平日里不似其他兄弟那般争强好胜,此刻声音轻轻的,却透着几分细致:“我觉得……李渊也有错。他要是早看出太子和秦王不合,早点管一管,不让他们斗得那么厉害,或许就不会死人了。还有,李世民后来当了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说明就算用了不好的办法上位,只要后来好好做事,也能让国家变好。”

这番话既有对“管理者失职”的观察,也有对“结果与过程”的朴素思考——恰如他日后醉心医药、编撰《救荒本草》,更关注“民生实效”而非“权力争斗手段”的特质,只是此刻年幼,还未将这份“关注民生”的心思完全显露。

朱槿听着四人的回答,心中暗自点头:朱樉的“果断”藏着鲁莽,朱棡的“避斗”含着刚愎,朱棣的“求强”透着野心,朱橚的“重效”显着温和,虽都是孩童之语,却已隐隐能看出日后各自的影子。

他缓声道:“你们说得都有几分道理,只是读史更要看得深——李世民的果断,不是‘乱动手’,而是‘忍无可忍’;太子的过错,不止是‘嫉妒’,更是‘不顾大局’;李渊的失职,在于‘平衡失当’;而李世民能开创贞观之治,是因为他后来懂了‘以史为鉴’,用治国之功弥补了夺权之过。往后再读史,要多想想‘为什么’,才不算白读。”

朱槿思绪却飘到了自家兄弟身上。

他心里清楚,老爹朱元璋一生子女众多,算下来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十六个女儿,可这么多子女里,能算得上是老娘马秀英嫡出的儿子,连自己算在内也只有六人。

大哥朱标是嫡长子,也是他穿越过来后影响最多的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毒酒一杯家万里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  亲密对手对局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美高,但万人嫌  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仙逆成神  总裁她爱看雷文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