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20章 兴奋的朱棣(第2页)

第320章 兴奋的朱棣(第2页)

朱槿心中一软,弯腰将她轻轻抱起,顺手帮她理了理额前被风吹乱的碎发,声音放得极轻,生怕扰了马秀英:“镜静乖,别闹,没看见娘正忙着吗?咱们小声点。”

小公主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还是紧紧搂着朱槿的脖子,把小脑袋靠在他肩上,嘴巴凑到他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小声嘀咕:“二哥,五哥跪好久啦,娘都没笑过,也不让他起来吃饭,他会不会饿肚子呀?”

朱槿趁机凑到玉儿身旁,用手肘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压低声音,用几乎要融进空气里的音量问道:“玉儿姐,这到底是怎么了?五弟又犯什么错了?惹娘这么生气,还让他跪了这么久。”

玉儿听到这话,先是侧过头,同情地看了朱槿一眼,那眼神复杂得很,像带着几分“这事和你有关,你自求多福”的意味,让朱槿心头莫名一慌。

她悄悄抬眼扫了眼上位的马秀英,见马秀英正专注地和王敏敏说话,没注意这边,又飞快地瞥了眼跪着的朱棣,嘴唇动了动,最终却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用细若蚊蚋的声音说道:“二公子,五公子今日一早从大本堂逃学了,反倒跑到宫里乐工那边,缠着乐工学唱昨日您在上位寿宴上唱的那个曲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最要紧的是,他学了两句就不老实,跑到上位的文华殿外面去唱!当时上位正和李丞相他们议着北边的军务,听到外面的歌声,当场就皱了眉,后来知道是五公子,气得让锦衣卫把五公子押到娘娘这儿来,让他跪着等上位下朝再处置。”

说完,玉儿又同情地看了朱槿一眼,那眼神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这事说到底是因你而起,你可得小心些。

朱槿听到这,哪里还不明白?合着老五闯的祸,源头竟在自己身上!他心里咯噔一下,只想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免得一会娘亲迁怒到自己身上。

他悄悄抱着朱镜静往后退了半步,刚想转身往门口挪,就听见马秀英冷呵一声:“槿儿!这是要去哪?!”

那声音不大,却带着十足的威严,让朱槿的脚步瞬间顿住。他悻悻地转过身,挠了挠头,试图找个蹩脚的借口:“娘,孩儿……孩儿突然想起卞将军找孩儿还有事,说要去军营看新造的火器,再不去就晚了!”

“给我回来!”马秀英的声音又沉了几分,带着不容拒绝的命令,“坐下!今日没把事情说清楚,谁也不准走!”

朱槿没办法,只能不情不愿地走到马秀英下首的椅子旁,慢吞吞地坐下,还不忘把朱镜静放在自己腿上,轻轻拍着她的背让她乖乖的。

马秀英看着朱槿这副眼神闪躲、指尖无意识摩挲衣料、明显想避事的模样,轻轻叹了口气。她将垂落的鬓发别到耳后,语气比刚才缓和了几分,可眼底的探究却像淬了光,丝毫未减:“听闻昨日你和你爹在乾清宫聊到半夜,烛火到三更才熄,我想着让你多睡一会,今早才没让人去唤你。如今你既来了,正好说说——昨日你爹寿宴上,你唱的那首曲子到底是什么来头?为何能让你爹那般失态?”

话音落下,殿内的空气仿佛凝住了,连窗外桂树的沙沙声都变得清晰,每一片叶子的晃动,都像是在叩问着朱槿的沉默。

马秀英垂眸,她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昨日寿宴的画面——自己的夫君,那个从濠州的尸山血海里爬出来、一手缔造大明江山的铁血硬汉,当年在鄱阳湖上面对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压境,战船都快被逼到岸边了,还能笑着拍案定计,说“贼众虽多,却如散沙”;在战场上见惯了兄弟战死、袍泽埋骨,连亲手为阵亡将领收尸时,都没皱过几次眉。

可昨日听到那首曲子时,他握着白玉酒杯的手竟微微发颤,眼底甚至泛起了红,连平日里洪亮得能穿透殿宇的嗓音,都低了几分,只对着身边的太监说“有些乏了”,便提前离了席。

她昨日也仔细听了朱槿唱的词,只觉得曲调凄婉、可终究没到让铁血帝王失态痛哭的地步。到底是哪句词、哪个调子,像一根细针似的,精准戳中了重八心底最软、最不愿示人的地方?

朱槿被这话问得心头一紧,脑子像走马灯似的飞快转着,手心都悄悄冒出了汗。

他偷偷瞥了眼仍跪在地上的朱棣,见他脊背绷得更直,原本只是泛红的耳尖,此刻红得快要滴血,连膝盖都下意识往青石板上压了压,赶紧开口打圆场:“娘,五弟跪了这么久,腿该麻了,要不先让他起来缓一缓?有什么错,等爹来了再慢慢处置也不迟。”

马秀英抬眼瞪了他一下,语气里带着几分怒意:“让他跪着!反了天了!大本堂是他说逃就逃的?先生教的‘礼义廉耻’都忘到脑后了?还跑去文华殿外面唱曲——那是你爹和大臣议军国大事的地方,是他能喧哗的?标儿不在,他就以为没人管他了?今日不给他个教训,来日还不知要闹出什么乱子!”

朱槿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悻悻地闭了嘴,悄悄给朱棣递了个同情的眼神。

他实在小瞧了《大明不妙曲》对于朱棣的杀伤力——这曲子对于朱元璋是“催泪弹”,对于朱棣来说,简直就是点燃热血的“核武器”。

昨日寿宴上听了一遍,朱棣就像着了魔,连夜让人找乐工记谱,今早更是揣着谱子逃了大本堂的课,跑去找乐工搭着练唱,最后还胆大包天地跑到文华殿外“献唱”,那股莫名的兴奋感,让他一夜未睡都不觉得累,反倒像打了鸡血似的。

朱棣自己也实在不懂,为什么每次想起那个曲子的调调,胸腔里就像有团火在烧,总能热血澎湃、激动不已,活像刚打了场大胜仗似的。

而关于这个曲子造成的“杀伤力”,朱槿自己也没弄明白——他不过是想起前世看虾仁动画时的段子,想小小“报复”一下老爹,怎么就真把这位铁血帝王惹得红了眼眶?

他甚至不止一次暗自琢磨:老爹总不会是和黑芝麻(朱标)一样,也是重生而来的吧?可转念一想,又立刻否定了这个念头——若老爹真是重生,以他那杀伐果断的性子,再加上对历史进程的了解,怕是早就不止一统中原这么简单了,说不定连漠北的蒙古部落都被他连根拔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要知道,朱元璋的功绩,放眼整个华夏史都堪称传奇。

他从开局一个破碗、连饭都吃不饱的放牛娃起步,当过和尚、讨过饭,在寺庙里还得受老和尚的气,一路颠沛流离,见尽了元末的人间疾苦。在元末群雄并起的乱局中,他没有家世、没有背景,甚至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朱重八),愣是凭着一身孤勇和过人智谋,先投郭子兴麾下,靠着作战勇猛、做人沉稳崭露头角,后来又招揽了徐达、常遇春、李善长这些能臣猛将,在滁州、和州站稳脚跟,又顶着压力横渡长江拿下南京,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一步步在夹缝中杀出一条血路。

最终更是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号召,派徐达、常遇春率大军北伐,硬生生打破了“南人难统北”的魔咒,一举推翻元朝统治,把蒙古贵族赶回漠北草原,重新夺回了自五代十国时期就丢失、中原王朝心心念念数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他建立的大明王朝,更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南打到北、一统天下的王朝,这份功绩,连唐宗宋祖都得让三分。

朱槿自忖,就算自己带着穿越者的知识,知道哪些人是能臣、哪些策略能成功,也未必能复制这样的神话——光是在粮草匮乏、强敌环伺的情况下,整合军心就足够让他头疼:要让出身不同、心思各异的将领们拧成一股绳,既要赏罚分明,又要防着有人叛乱;更别提还要应对内部的权力倾轧、外部的元军反扑,还要兼顾民生,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哪怕是行军打仗时,都得想着给后方留种子粮。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的下场,可老爹却硬生生把这条路走通了。

若是朱元璋真有重生的buff,恐怕如今的大明早就越过长城,把疆域拓展到漠北深处,甚至连西域都重新纳入版图了,天下格局都得是另一番模样。

就在朱槿脑子飞速运转、想着该如何编个合理借口蒙混过关时,殿外忽然传来太监尖细的通传声,像一道惊雷劈在殿内:“吴王驾到——”

马秀英连忙起身,指尖飞快理了理衣袍下摆的褶皱,连平日里最从容的姿态都添了几分谨慎,连呼吸都放轻了;

朱槿抱着朱镜静也赶紧站直,小公主似乎也察觉到气氛不对,乖乖收了嬉闹的心思,小手紧紧攥着朱槿的衣领,小脑袋靠在他肩上不敢乱动;

连跪了许久的朱棣,都下意识地抬头瞥了眼殿门,眼底飞快闪过一丝紧张,又立刻把头埋得更低,连肩膀都悄悄绷紧了几分,像是怕被朱元璋注意到自己的狼狈。

很快,一道明黄色的身影便出现在殿门口。

朱元璋步伐稳健地往里走,每一步都踩得极稳,只是眼底那层淡淡的青色,像抹了层墨似的,暴露了昨夜未歇的疲惫——朱槿瞧着,心里不由暗叹:同样是熬了一夜,自己今早赖床到巳时才起,老爹却还能先上早朝处理一堆政务,再从文华殿赶来坤宁宫,这份体力与精力,自己是真的比不了,果然“开国帝王”都不是一般人。

跟在朱元璋身后的宋濂,穿着一身藏青色儒衫,领口绣着低调的云纹,手里捧着卷用杏色锦缎裹着的书册,脚步轻缓地跟着,每一步都比朱元璋慢半拍,踩在朱元璋脚印的侧后方,既保持着恭敬的距离,又不会显得刻意疏远。

他垂着眸,目光落在身前三尺之地,神色恭敬得恰到好处,嘴角噙着一丝淡淡的笑意,既不显得过分拘谨,也没有半分逾越君臣之礼的轻慢,活脱脱一副“老成持重”的儒臣模样。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  仙逆成神  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毒酒一杯家万里  总裁她爱看雷文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  亲密对手对局  美高,但万人嫌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