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犹如一个飞旋的铁饼,在宇宙中自旋着高速前进。其悬臂随着旋转上下摆动,在银河碟的上下正负两极舞动着。太阳系也跟随着这舞动,有规律地进出着上旋面的正极与下旋面的负极空间。
作为一个行星的地球,它有着自己的磁极,但这磁极在整个银河磁极面前什么也不是。所以当悬臂把太阳系抛转入负极时,地球的北极就会朝向银河面;而当进入正极时,地球的北极只好跟随着倒转过来。
在这反转的过程中,地球就好像在高速路上侧翻后打着滚的小汽车,一切都在碰撞,在焚烧,在相互挤压。而这个太阳系内的空间,也进入磁场扭曲场域中,处于无数不可见但可以绞杀一切的磁力旋涡和时空乱象中。
我们很容易理解正负磁极与两极的概念,但事实上,在+1与-1之间还有一个状态,那不是零,而是混沌的混乱。在犹如钟摆般规律性的变化中,存在着太多复杂的其它因素,导致这一规律显得不那么规律,或被加速,或被延迟。这影响规律的因由就是人类无法观察、无法感知、无法侦测的暗物质与暗能量,也就是与我们同时存在且相互套叠着的其它平行层宇宙。就好像一本厚厚的书,每一页都彼此独立于自己的膜空间上,但内在的背景全然相同,可背景里的内容却不太一样。
虽然这些平行层彼此都长得一样,而且都在经历同样的大环境背景事件,但具体在每个舞台上展开的历史剧可是千差万别的。同时展开多样性的演化,让宏观上更大几率出现必然的突破,为整个系统带来可喜的结果。这种宏观的成功,对于意识进化有着绝对积极的意义,但对处于单一微观实相的某一经历者来说,个体的失败在所难免。就好像彩票总是有赢家,但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未必是你。
人类认识到银河具有磁极的两面性,并且两面性的磁极带来文明的周期性归零,是通过吹哨人的时空胶囊。东方文明的母母舰在史前一千年里,展开了文明指数级的跳跃性增长,宇宙大爆炸论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宇宙往复周期论。我们可见的宇宙确实是从一个极点被抛射出来的,但这不是一次大爆发,而是永不间断的抛射。然后被抛射物沿着球面轨道,依据自身的质量与密度飞向另一极化点。在这个飞行期间,混沌地随机地发生一切。
我们之所以能观察到所有方向上的所有天体都在扩散性地快速远离我们,是因为凸镜效应。太阳系被包裹在一个很厚的场域泡泡里,当我们透过这个犹如单面凸透镜一样的场域壁观察外界时,扭曲就在所难免了。
宇宙是大爆炸还是周期往复,其实对舰队当下的任务与目标没有什么本质的影响。但是随着东方舰队数百年的发展,他们发现了一个让人深感绝望又无可奈何的致命性错误:
最初,人类以为穿越虫洞抵达的将是过去的地球,然后改变史前文明史就能挽救后续的文明走向;结果通过多次反复的实验后发现,确实是穿越到了所谓的过去,但这并非是同一个版本的过去——每一次时间跃迁,都会进入一个不同于本版的地球,虽然每一个看上去都一样,但却真的毫无关系。而且仿佛这样的平行版本不止一个,而是无数个。每次尝试时间跳跃就会生成出一个全新的版本,而且版本与版本间无法通过任何已知方式取得相互的连续。只有经历了多次跃迁的老队员,才会发现这一事实。
这意味着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其结果只能是创造出很多不同版本的地球文明来。每个都同样地真实,但却无法确定哪一个是自己出发时的那个原本的母星地球。舰队成为了文明的播种机和实验者,成为了不同人类文明的先驱与不同亚人类的创造者,但自己却一无所获。
暮年的贝莎透过舷窗眺望着眼前的地球,她已经不记得自己走过了多少个地球了,也不记得这是第多少个自己了。
早年间,舰队开发出了两大神器:
第一个是自体克隆,可以快速地无限复制出原版的首批船员来;
第二个是记忆克隆,通过脑机接口,完整地把个人的记忆、认知、知识储备、思维模式、理念心智,扫描备份下来。这样就保证了舰队的骨干船员永远没有减员,定期换身体就像换衣服一样简单。
随着舰队对平行地球的扩张,舰队需要大量的成建制的专业船员。于是复制船员不再是等替换身体时举行,而是成批次地持续有序进行着——每开工一条新母舰,就批量制备一批所有船员。而且这制备船员的技术,都成为每条新母舰发展的标配,从舰长到基层技师,全套生成。这导致有时母舰上能有两三个全然一样的自己,只是“原版”的要更老些,记忆要比“标准记忆”更丰富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其实哪怕是所谓的那个原版的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原版的。记忆都是一样的,拥有全套的幼年、童年记忆,这几百年的记忆也都历历在目。只是因为经常进出各个新的地球,与看似一样实际不同的同事说着类似又不同的话语。这样不断重复又略有不同的记忆,很容易让人恍惚。
就好像你出门后不记得自己是否锁门了,记忆里有锁过,但那记忆是今天的吗?
星舰文明成为了一个新的独立于地球的文明,它不再专注于尝试拯救母地球的那个文明,而是致力于在各个不同的又相同的地球上,播撒出多样化的文明形式。既然每次跃迁都无法精准地定位时间,也无法确定自己着陆的位面,混沌中的随机与不可逆性的旅程,让星舰文明成为了一个只耕耘不问收获的奇特高等文明形式。
在这一过程中,东方文明多次与西方文明形成交集。有些是西方文明发现了已经开发中的东方文明的地球,有些则正好相反。双方在不同的地球上,发生过、发生了、还在发生着或即将发生各种不同形式的彼此接触:有的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有的则各自开放,相互不侵扰,也不配合。还有的大打出手、两败俱伤或打打合合、各怀鬼胎。同时,双方都努力开发出了很多不同版本的亚人类混居星球或独居星球。到后来,人类也只能算是亚人中的一种,并不很特殊。亚人精英也逐渐地进入舰队,参与各种适合它们的工作。
星舰舰队总结出了一套标准化的开放流程:
跃迁,侦查,建设新跃迁门,开发火星、月球基地,查看地球是否有其它文明形式。如果有旧版的文明原住民,就给予一些科技的指导;如果旧版太过原始,就取代他们。用巨人搞基建,让蜥蜴人挖矿,让鱼人去开发海洋,用猿人做手工艺;收集黄金、水银、云母、铜等建造新母舰;复制克隆舰队成员。然后重复这个循环。
星舰文明知道走不出太阳系,也不用去找其它的宜居星球。虽然千年浩劫在所难免,但如此布局必定会有一个或几个文明能在大灾变时侥幸存留。只要把分母做得够大,就像不断地抛骰宝一样,赢家一定是庄家。只要有一个舰队在灾变中存续了下来,那灾变后它就是绝对领先的文明,是可以塑造人类未来的种子。这个最笨的法子也是赢面最大的一个法子。
下面是一些引用到的、相关的纯学术依据,与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行星核及其梯度磁极子场与外场的相互作用
行星是由恒星核抛出的较大的行星核轴粒子体形成的。行星核有一个符合右手定则的自旋梯度磁极子场。原始行星是一个火球,表面原子核轴粒子发生核裂变,产生相应的元素,辐射光子,不断吸收轨道上碰撞到的物质,演化成具有地壳的行星。行星核边缘的行星核轴粒子衰变为原子核轴粒子,原子核轴粒子衰变为各种元素。由于地球表层温度降低,重元素形成结晶体,地壳不断增厚。行星从内到外由行星核轴粒子凝聚体、原子核轴粒子凝聚层、重元素流体层、地壳、轻元素和气体层构成。重元素流体进入地壳,在不同的环境中,重元素衰变为轻元素,并形成相应的元素结晶体或形成相应的化合物。从行星的原子核轴粒子凝聚层到行星表面的所有粒子以及卫星,随行星核自旋,并减小行星核的角动量。
元素结晶体晶格中心的能量密度小于元素价电子所在位置的能量密度。价电子所处原子的局部标量场的能量密度波长约为10-10m。所以,元素结晶体外只有很小的梯度磁极子场,有些元素晶体不显磁场。
没有内核的小行星和彗星以及星际尘埃,都不显磁场。
如今太阳系的八大行星符合行星的一般结构特征,但行星各层体积大不相同。行星离太阳远,轻元素和气体层较厚,如木星吸附了大量的太阳系的气体和尘埃,包括冰和氢等。行星核大,生命周期长,如类地行星中,地球核大,生命周期的阶段滞后。地球随太阳系演化而演化,时间长达约46亿年。如今的地球以每秒约29.公里的速度随太阳系梯度磁极子场运动,以每百年约70.公里的速度远离太阳。
暗物质与暗能量及其运动形式
所谓暗物质,是指星系核粒子、恒星核粒子、行星核粒子和负性磁极子。所谓暗能量,是指星系核、恒星核、行星核的自旋力和高密度磁极子场的膨胀力。
粒子衰变过程中释放磁极子(能量),磁极子密度由大变小、体积由小变大,这种体积膨胀力就是暗能量。如核电站铀原子核裂变释放的能量使周围的液体和气体发生膨胀而做功。如超新星爆炸释放的大量磁极子,在外部梯度磁极子场实现“占位”运动,并以光速扩展,产生磁极子波。正负磁极子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各种基本粒子、核粒子、核轴粒子和核体的自旋力。星系的自旋力来自于星系核的自旋力,恒星的自旋力来自于恒星核的自旋力,行星的自旋力来自于行星核的自旋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恒星或恒星系及其梯度磁极子场处于星系的梯度磁极子场之中,并随之自旋。行星或行星系及其梯度磁极子场处于恒星的梯度磁极子场之中,并随之自旋。这种自旋力是暗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星系梯度磁极子场自旋力推动恒星或恒星系及其梯度磁极子场运动,恒星梯度磁极子场自旋力推动行星或行星系及其梯度磁极子场运动。
星系、恒星、行星的梯度磁极子场,是相应的引力场,从外到内引力不断增大。在星系梯度磁极子场(引力场)轨道上,恒星或恒星系受到的引力与斥力(离心力)基本上处于平衡态。恒星或恒星系在不断释放能量,质量不断减少,因此,也不断地远离星系中心。行星或行星系在恒星系梯度磁极子场中运动,也是同理的。
微观粒子和宏观粒子:在加速过程中,都会凝聚磁极子,增加相对论质量;在减速过程中,都会释放磁极子,减少相对论质量。粒子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能量交换。星系梯度磁极子场、恒星梯度磁极子场、行星梯度磁极子场,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质-能转换或能-质转换,从而实现星系内物质与能量或能量与物质的循环。
◆星系核释放能量的主要形式:
一是抛出部分恒星核轴粒子体等物质;
二是部分星系核轴粒子裂变为恒星核轴粒子,部分恒星核轴粒子裂变为行星核轴粒子,部分行星核轴粒子裂变为原子核轴粒子,部分原子核轴粒子裂变为元素,释放大量磁极子;
三是星系核边缘辐射粒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大明双影案 四合院尽情活,潇洒活 从性转开始的肏穴 让你当炮灰?你肝成绝世武神! 前妻来听我的演唱会 万人嫌假少爷真不当万人迷 签到召唤:我在斗罗称帝 重生后被宿敌强娶了 穿越女尊之我好难啊! 神女山派出所工作日志 幽冥录:心上诡途 九零,我的系统能暴击 这不是修仙救赎文学吗 欲望笔纪 新婚爱欲 在种田app里养成老祖宗们 黑风寨主成帝路 到你的航线里[久别重逢] 今天开始当主神!!! 黑暗玄幻之永堕魔途【重置版】